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小流域综合治理中采用生态恢复的方法,通过修复、增强改善环境质量,采用生态水利和生态工程学的治理方式,建设一个具有河流地貌多样性和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动态稳定的、可以自我调节的小流域生态系统,是以水源保护为主要目的的小流域综合治理有效措施。东江惠州段承担着向深圳、香港供水的重任,大岚河是东江的一级支流,在充分论证对生态系统影响的基础上,采取各种生态工程措施、管理措施和生物措施,发挥生态系统自我恢复功能并进行适当的人工修复,构建绿色产业链,就一定能使大岚河生态系统得到恢复,从而促进流域生态、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达到涵养水源、保护东江水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论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特点与原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是充分利用自然之力,发挥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加快植被恢复,促进水土流失治理的有效途径,也是新时期水土保持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探讨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概念的同时,深入分析了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特点,提出了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应该遵循的原则。  相似文献   

3.
内蒙古自治区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实践中,遵循自然规律,在水土保持重点治理的同时,采取禁牧、轮牧、休牧和生态移民等措施,依靠生态自我修复能力恢复植被。同时,内蒙古重视水土保持等生态保护机构建设、执法体系建设、生态保护和人居生态环境建设等经验值得南方省市学习借鉴。建议进一步推广生态自我修复工程,扩大生态修复范围;自然生态修复与人工生态修复结合;生态保护与生态移民、资源开发与城市化结合。  相似文献   

4.
蔡晓东 《水土保持研究》2006,13(3):169-170,173
生态修复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是水土保持工作的新思路,是水土流失防治的新举措。阐述了在九龙江流域实施水土保持生态自我修复,加快水土流失防治步伐的意义,分析了九龙江流域实施生态自我修复的有利条件,水土流失使流域生态系统脆弱,实施生态自我修复势在必行,并提出在流域实施生态自我修复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刍议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程的监测内容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在分析生态修复的生态学原理,总结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实践方法、特点及其监测目标的基础上,提出了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监测内容设计的原则和监测指标体系。监测指标包括反映生态修复工程状况和反映生态修复工程效益等两个方面,这些指标包涵了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程范围内生态系统的主要组分及其变化速率、修复工程类型及其数量质量以及水土流失状况等。  相似文献   

6.
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是恢复生态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水土流失区退化生态系统恢复的有效途径。它通过利用生态系统自然演替能力,加快生态恢复和水土流失的控制。就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概念、内涵及需要研究的问题进行讨论,对辽东地区实施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适宜性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生态修复是指在大自然的自我修复能力基础之上,结合适当的人工措施,遏制土壤侵蚀与水土流失,恢复水源涵养、气候调节,维护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以改善生态环境和景观格局。由于喀斯特荒漠化山体自然恢复过程非常漫长,因此需要辅以人工植被恢复。简介对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喀斯特荒漠化山体实施的生态修复技术,造林的抚育管理措施。对生态修复工程从山体群落特征、植被覆盖度、物种多样性、造林存活率、景观效果5个方面进行了生态效益评价。  相似文献   

8.
基于略阳县水土流失发展现状及趋势,根据水土保持区划原则及分区依据,将略阳县划分成4个水土流失防治分区。针对分区水土流失特点,提出防治措施布局:西北部山地轻度水蚀综合治理区以小流域为单元,结合粮食生产、特色生态产品生产、秦蜀古道生态文化旅游开发、县城周边景观建设,进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东北部山地微度水蚀水源涵养区以涵养水源、保护土壤为目标,采取封山育林措施,保护和恢复森林植被,增强森林水源涵养能力,促进植被自然恢复;西南部山地轻度水蚀预防保护区结合美丽乡村建设、人居环境改善和农村特色产业发展,建设生态清洁小流域;东南部山地轻度水蚀生态修复区以加强矿产资源类生产建设项目监督管理及矿区生态修复为主,促进区域水土流失治理。  相似文献   

9.
黄土高原小流域治理与生态建设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特征,介绍该区小流域综合治理与生态建设成就。根据黄土高原小流域治理理论与实践,提出了黄土高原国土整治的“28字方略”及水土保持型生态农业概念;研究了小流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方法及指标体系。建议退耕还林还草与沟道工程措施结合,加强生态系统自我修复功能的系统研究;在以小流域为单元的基础上,加强中尺度生态环境建设试验示范研究和科学评估生态恢复的环境效应等。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识别汉江流域水源涵养关键生态修复区,进行植被优化配置和生态修复效果的验证,为生态修复工程实施范围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主要利用InVEST模型,估算2020年水源涵养量,通过水源涵养功能强弱识别关键生态修复区,将水源涵养弱功能区内有林地、灌木林、草地、未利用地和25°坡以上的耕地区域作为修复区,对修复区进行林地适宜性评价,依据林地适宜性评价结果完成各土地覆盖类型之间的优化配置,模拟完成配置后修复区的水源涵养功能,并与配置前进行比较。[结果]植被优化配置后,修复区产水量降低了6.97%,水源涵养总量提高了14.96%。[结论]汉江流域通过植被优化配置手段提升水源涵养功能具有一定的潜力,未来应在水源涵养功能的基础上同时考虑其他生态服务功能,进行汉江流域修复区识别,以便采取更全面的修复措施来解决汉江流域的生态问题。  相似文献   

11.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计理念与原则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计理念是水土保持设计的主导思想,也是主体工程设计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对近10年来我国不同工程类型生产建设项目独具特色的水土保持设计方案及其实施后效果调研的基础上,总结提出水土保持设计理念的内涵与外延,指出水土保持设计理念核心是最大限度地保护生态、控制扰动范围、减少植被破坏和水土流失、快速有效修复生态系统,并在更高层次上达到工程、生态、景观的协调,达到人与工程、人与自然和谐。在这一设计理念的指导下,提出生产建设项目设计的5项基本原则:1)落实责任,明确目标;2)预防为主,保护优先;3)综合治理,因地制宜;4)综合利用,经济合理;5)生态优先,景观协调。  相似文献   

12.
为了揭示生态修复措施对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以对生态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参考,基于典型的干旱半干旱地区——河北坝上地区2000年、2018年土地利用数据以及4种与生态修复措施对应的情景,结合InVEST模型分析了生态修复措施对该区3个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水源涵养、生境质量、碳储量)的影响。结果显示:(1) 2000—2018年坝上地区土地利用变化以草地大量缩减以及林地显著扩张为主(>500 km2),期间,水源涵养量下降7.03%,碳储量、生境质量分别增长2.82%,1.29%;(2)相比林地缓冲带、植树造林情景,开垦荒地和综合发展情景对上述3个生态系统服务的提高更为显著;(3)水源涵养、碳储量均与生境质量呈较强协同作用(r>0.42),碳储量与水源涵养呈较弱协同作用(r<0.24)。综上分析,生态修复措施能够提高坝上地区生态系统服务的供给,但以造林为主的生态修复方式在干旱半干旱地区仍需谨慎实施。  相似文献   

13.
水土保持林的水源涵养效益是研究森林防止水土流失的一个热点问题。以20世纪80年代末期营造和自然恢复的湿地松林、桤柏混交林、刺槐(灌木)林 、刺槐林 和桤木林为研究对象,选择林冠截留、土壤容重、土壤孔隙度、土壤贮水能力、土壤渗透性和枯落物持水性,作为研究不同水土保持林结构模式水源涵养效益的指标,对不同水土保持林的水源涵养机理和水源涵养效益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结果表明,各水土保持林的水源涵养能力均明显高于农耕地;不同水土保持林结构模式的水源涵养效益也有较大差异。最后提出了桤柏混交林、湿地松林、桤木林等优良水土保持林结构模式,为当地的生态环境建设,特别是当前正在进行的退耕还林工程的模式选择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在全国生态修复分区的基础上,根据各区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状况、水土流失特点和经济发展方向,结合近年来生态修复试点、示范工程实施情况,提出了生态修复的不同模式和分区治理对策.这些治理对策将有助于全国各级水土保持生态修复规划及实施.可实行分类指导,减少水土流失,加速退化生态系统的修复.  相似文献   

15.
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概念、分类与技术方法   总被引:15,自引:6,他引:15  
生态修复是在特定的区域内 ,依靠生态系统的自组织和自调控能力的单独作用 ,或依靠生态系统的自组织和自调控能力与人工调控能力的复合作用 ,使部分或完全受损的生态系统恢复到相对健康的状态。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是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态修复的一种类型。在总结分析已有生态修复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提出了广义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和狭义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概念 ,并对其类型划分和技术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官厅水库上游流域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分区及实用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官厅水库上游生态环境修复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具有不可忽视的战略意义。以距库区和主要河流水域距离、地形地貌、水土流失情况、植被情况、耕地情况、荒山荒坡和未利用地情况等指标为基础,结合官厅水库上游流域6区5县水土保持主导功能的不同及河北省水土保持区划结果,将官厅水库上游流域分为官厅库区周边水域防护生态修复区、桑干河洋河两岸河道防护生态修复区、接坝区山地水源涵养生态修复区、冀西北间山盆地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区4个生态修复区,并根据不同生态修复区特点提出了生态修复实用技术模式。  相似文献   

17.
青海省三江源地区是黄河、长江、澜沧江的发源地,也是我国重要的淡水水源涵养区和生态功能区。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指明了三江源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努力的新方向。一年来,源区各级政府及水利水保部门积极进行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实践,勇于探索,积极打造青海省三江源地区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升级版,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8.
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潜力及对策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综合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分析了黄土高原实施生态修复的必要性 ;从生态脆弱性、植被生产潜力、气候资源潜力、粮食农产品自给潜力等方面探讨了黄土高原生态修复潜力 ,进而提出了实施生态修复的对策 :首先要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 ,控制人类活动对自然的过度干扰和侵害 ,充分利用生态自我恢复能力 ,提高植被覆盖度 ,同时加强相应的配套措施 ,植被恢复才能稳定长久。注重自然修复的同时还应充分发挥人的作用 ;人工促进生态修复 ,缩短修复周期。充分考虑黄土高原社会经济环境的区域差异性、多样性 ,根据各类型水土流失及生态退化区的具体特点 ,因地制宜地确定修复措施。水土保持科研院所应加强生态修复的基础研究工作 ,为大面积实施生态修复工程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这是制定不同类型区水土保持生态修复规划和措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汉源县先后实施了"长治"工程、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生态修复水土保持项目、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等,且在工程实施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探索制度创新,尤其重视水土保持科技创新。介绍了双溪乡石漠化水利工程治理模式、桂贤小流域红岩子片区坡面水系综合治理、大田乡建设村坡改梯重点片倒虹管喷灌节水措施、桂贤小流域松林五组小流域生态家园试验示范等典型经验和做法。  相似文献   

20.
论述了山西省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发展历程,以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区为例分析了主要成效,提出了今后水土保持治理应注重将生态建设与自然修复、水源涵养、天然水资源开发利用相结合等发展理念与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