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指出了近年来,矿山植被恢复中植物种类选择与应用成为研究热点。以极具代表性的云南省尖山磷矿植被恢复区为调研对象,运用典型调查法调查了研究区植物种类构成与应用现状,分析了各园林、园艺类植物在矿山植被恢复区中的生长势及应用价值,总结了目前该矿山在植被恢复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以园林、园艺结合农牧业,充分利用矿山废弃地资源创建兼具经济、生态、社会、企业效益的生态植被恢复模式。  相似文献   

2.
简明介绍泸溪县露天矿山采石场现状,分析泸溪县露天矿山采石场恢复植被的必要性,阐述了恢复植被的建设思路和恢复植被的原则,就恢复植被技术措施予以研究,以期对泸溪县生态建设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3.
为了提高赣南废弃稀土矿区植被恢复效果,改善废弃稀土矿区的生态环境,选用5种不同植被恢复模式进行3年的试验。通过分析其成活率或保存率、郁闭度、地表植被覆盖度、土壤改善情况,研究各模式对赣南废弃稀土矿区植被恢复的影响,从而筛选出最佳植被恢复模式。结果表明:乔灌草配置模式(A5):构树+胡枝子+香根草最适宜该矿区植被恢复。为赣南废弃稀土矿区植被恢复提供理论依据,加快促进赣南苏区振兴发展生态建设,为赣南等南方矿区环境治理提供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4.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振兴的阔步前进和发展,乡村居民点可视范围内历史遗留中小型矿山生态环境问题逐渐被社会广泛关注。与大型矿山相比,乡村居民点可视范围内中小型矿山废弃地往往很不规范,甚至很破碎,复垦与植被恢复难度大,效果和效益较难体现。为达到深入开展乡村居民点可视范围内中小型矿山废弃地复垦与生态恢复治理模式研究与实践的目标,采用工程地质测绘、跟踪监测、遥感等方法,对遵化市新店子镇团瓢庄乡东李庄子村居民点可视范围内遗留中小型矿山废弃地的复垦与植被恢复实效进行了研究,主要结果是:在相同气候区条件下,影响乡村居民点可视范围中小型矿山废弃地复垦与植被恢复效果的主要因素包括废弃地的形态、物质组成、植被结构匹配设计等几个方面;高陡岩质边坡复垦与植被恢复率是影响乡村居民点可视范围内中小型矿山废弃地整体植被景观重构的关键。结果表明,对乡村居民点可视范围内矿山废弃地复垦与植被恢复,应充分考虑乡村振兴和美丽乡村建设需要,并结合当地乡土植被和自然气候条件等因素,针对废弃地类型,因地制宜地进行复垦与植被恢复规划和工程设计,既要考虑生态效益,同时也要考虑经济、景观和社会等效益的综合效果。  相似文献   

5.
以煤矿闭坑后进行植被恢复为例,详细介绍了矿山的采矿场地、工业场地、排岩场等功能区的植被恢复方法及技术,以期为辽宁省同类矿山进行植被恢复与重建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对洪雅县国有林场大河坪关停玄武岩矿山植被恢复技术进行了分析整理,探讨了清理坡体浮石、客土、栽植乡土植物、撒播草种和油菜籽、加强后期管理等切实可行的玄武岩矿山植被恢复技术措施,以供其它关停矿山开展植被恢复工作参考。  相似文献   

7.
文章对矿山边坡植被恢复的规划进行综述分析,提出了恢复矿山迹地边坡植被的主要技术。  相似文献   

8.
我国矿山废弃地生态恢复限制因素及恢复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矿山废弃地的生态恢复包括土壤恢复和植被恢复2个层面。文中分析矿山废弃地生态恢复存在着土壤因素、重金属含量、土壤生物肥力、土壤种子库等限制因素,提出矿山废弃地的土壤改良、植被恢复的物种配置、工程技术在矿山废弃地的应用等矿山废弃地生态恢复主要策略,进一步分析了采矿扰动下受损生态系统功能恢复存在的问题并进行了前景展望。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菱镁矿矿山生态植被恢复为例,简要介绍了矿山生态治理的技术与方法,如土地平整、土壤改良、树种选择的原则、苗木栽植及后期养护等,以期为辽宁省矿山废弃地的植被恢复与重建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道了在矿山迹地进行植被恢复特别是进行攀枝花苏铁恢复的技术操作.在矿山迹地进行大坑客土大苗造林,林草地表覆盖抗旱,优先恢复植被,再逐年恢复攀枝花苏铁,是矿山迹地攀枝花苏铁人工群落恢复的可行办法.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目前公开报道的赣南稀土矿区生态治理的典型为研究对象,调查分析稀土矿区不同的植被恢复模式和土壤状况。结果表明,在赣南稀土矿区,构树+胡枝子+香根草和构树+刺槐+百喜草是较好的恢复模式。未经植被恢复的废弃稀土矿区土壤pH值均小于5.0,通过植被恢复后,土壤酸性得到一定的缓和,植被恢复后稀土矿区土壤养分得到改善,速效氮提高了32.90%~128.28%,速效磷提高了56.38%~73.71%,速效钾提高了37.48%~85.75%。  相似文献   

12.
国内外退耕地植被恢复研究现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综述了国内外退耕地植被恢复的研究现状。重点讨论了土壤种子库在植被恢复过程中的作用 ,种子库与地上部分植物的关系及其演替过程中植物种类的变化、植被自然恢复过程中对土壤的影响程度 ,退耕地的还草和还林方法、过程和结果等。同时也介绍了微生物和动物对植物演替过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锦屏水电站对外交通专用公路工程废弃地现状调查,开展了川西南公路工程废弃地植被恢复与重建研究与示范。研究划分了川西南公路工程废弃地立地类型,并提出了植被恢复先锋植物和不同立地类型的植被恢复模式,对于即将开展的地震灾后重建植被恢复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以黑龙江省鸡西矿区5种类型的人工植被恢复矸石废弃地为研究样地,通过对不同植被恢复模式林下植被的调查,分析不同植被恢复模式林下植被群落生长状况、物种构成、结构组成等的变化特征,研究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对植被演替过程的作用规律,为矸石废弃地植被恢复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一定理论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5.
应用修复生态学理论和植被演替理论,根据保护区现状和植被修复经验,结合恢复原森林生态系统结构、提高林分抗逆性等植被修复目标,提出了重度受害区植被修复模式、中度受害区植被修复模式、重要经济价值树种营建模式、珍贵树种扩繁模式、防火通道景观配置模式等5种植被修复技术模式。以及各修复模式的树种选择,混交、整地、配置方式及株行距等。  相似文献   

16.
干热河谷植被恢复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干热河谷因自然环境条件恶劣而成为我国生态建设的难点,且一直是生态恢复的热点区域.本文从干热河谷的气候、植被等自然环境特点、植被恢复历史、恢复目标、植被种类筛选、恢复技术、人工植被生态评价等方面概括总结了干热河谷植被恢复研究的进展与现状,并对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评述,提出未来研究应予重视或优先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毛乌素沙地不同治理措施植被恢复效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群落数量结构与干物质生产方面对刘家窑头流域赵家塘不同治理措施下的植被恢复效果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林草复合措施植被恢复效果最好,灌木林地植被恢复优于乔木林地,杨树纯林地效果较差;草方格固沙能使植被迅速恢复;喷撒化学固沙剂对迎风坡植被恢复的效果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18.
通过比较自然恢复、人为恢复及与自然植被的土壤碳氮化学计量特征,以期为九寨沟地震受损滑坡体快速恢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与未受损植被的土壤相比,受损植被滑坡体的土壤有机碳、总氮、可利用氮含量均更低,但pH值和碳氮比均更高。(2)人为恢复下的植被总盖度、土壤有机碳、总氮、可利用氮含量均高于自然恢复。(3)土壤有机碳含量与总氮或可利用氮含量呈现正相关、而与pH值或碳氮比呈显著负相关。短期的结果表明人为恢复措施比自然恢复更有利于九寨沟震损坡体植被的快速恢复。此外,建议在未来植被恢复中注意栽植固氮植物。  相似文献   

19.
对陕西省吴起县城周边地区进行样地植被和土壤调查,研究退耕还林过程中人工植被恢复区与自然植被恢复区的生态效益.结果表明,通过退耕还林可使植被得以恢复,达到控制水土流失的目的.在自然植被恢复区,植物群落主要以草本群落为主,偶见一些灌木群落.在人工植被恢复区,乔、灌、草3种植被群落均有分布,在生物多样性方面差异不大.人工植被恢复区草本群落的各多样性指标略高于自然植被恢复区.在生物量方面,人工恢复区明显高于自然恢复区.由此可见,人工恢复区植被恢复程度优于自然恢复区,在退耕还林过程中进行适当的人工干预有助于提高植被的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20.
目前,草原退化和沙化已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的问题,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沙化草地的保护与恢复,尤其是沙化草地的植被恢复研究成为国内外生态学家研究的热点。本文在回顾国内外沙化草地植被恢复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沙化草地植被恢复与重建的基本途径,并对沙化草地植被恢复与重建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