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以桑枝粉为主要原料,设计不同的配方栽培杏鲍菇。试验表明:利用桑枝粉栽培杏鲍菇是可行的。杏鲍菇菌丝在桑枝、棉籽壳和玉米芯为主的5种配方中均能正常生长、出菇。配方A(桑枝30%、棉籽壳加%、玉米芯10%、米糠16%、玉米粉3%、石膏1%)菌丝长势好、粗壮、整齐,菌丝生长满袋天数为39d,菌丝生长最快;配方D(桑枝60%、棉籽壳20%、米糠16%、玉米粉3%、石膏1%)生物转化率最高为82.7%。  相似文献   

2.
为探索新疆和田白桑桑枝栽培猴头菇的成效,选用80%桑枝木屑(桑枝木屑80%、棉籽壳12%、麸皮5%、白砂糖1%、石膏粉1%、生石灰1%)、40%桑枝木屑(桑枝木屑40%、棉籽壳46%、麸皮10%、白砂糖1%、石膏粉2%、生石灰1%,以下简称40%桑枝配方)和棉籽壳(棉籽壳88%、麸皮9%、白砂糖1%、石膏粉1%、生石灰1%,以下简称棉籽壳配方)作为猴头菇的培养基质,进行了发菇试验以及40%桑枝配方和棉籽壳配方栽培的猴头菇干品活性成分检测。结果表明:40%桑枝配方栽培的猴头菇每袋鲜菇产量为725.933 g,生物学效率为117.087%;40%桑枝配方栽培的猴头菇干品所含的16种氨基酸总量为152.000 g/kg,为棉籽壳配方栽培的猴头菇干品的2.667倍;且40%桑枝配方栽培的猴头菇各种营养元素含量也明显高于棉籽壳配方栽培的猴头菇。探索出40%桑枝配方栽培猴头菇的产业优势,但还需开展进一步研究以提高桑枝栽培猴头菇的食品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桑树因兼具生态功能和经济功能而在三峡库区大面积种植。为了使桑树在促进库区生态恢复的同时发挥提升传统蚕桑产业经济效益的作用,在分析桑枝营养成分含量的基础上,将养蚕生产中废弃的桑枝粉碎后作为基料,用于栽培食用菌秀珍菇和姬菇,并将菌渣制作有机肥。试验结果表明:桑枝屑干物中的粗蛋白、粗纤维质量分数分别达10.52%、51.43%,且各种营养成分均衡;用桑枝屑基料栽培的秀珍菇和姬菇的产量较稻草粉、棉籽壳基料分别提高87.2%、12.0%,85.9%、25.4%,生物学效率分别提高50.3、11.6,53.5、23.5个百分点,生产成本比稻草粉基料降低37.2%;用含桑枝屑的食用菌菌渣制作的有机肥符合国家有机肥质量标准。预测整个三峡库区如果利用桑枝生产食用菌每年可增加产值24.3~35.2亿元,初步认为建立的"桑枝-食用菌-有机肥"资源循环经营模式有利于提高三峡库区蚕桑产业的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4.
利用入秋后桑园空闲期,以粉碎后的桑枝作为主要基料,以不同比例桑枝屑的配方开展金针菇室外种植试验。结果表明:基料中添加75%的桑枝屑与22%的棉籽壳,出菇率高、整齐度好、综合效益高。同时菌料作为桑园有机肥料可以直接利用。  相似文献   

5.
用桑枝蚕沙栽培杨树菇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白兴荣 《中国蚕业》2008,29(4):30-31
以桑枝和蚕沙为主要原料,设计不同的配方栽培杨树菇,试验结果表明:利用桑枝蚕沙栽培杨树菇是可行的,杨树菇菌丝在桑枝和蚕沙为主的2种不同配方中均能正常生长、出菇。配方A(桑枝60%、蚕沙38%、蔗糖1%、石膏1%)菌丝长势好、粗壮、整齐,菌丝生长满袋天数为25d、杨树菇的产量为5.70kg、生物转化率为89.1%,与对照配方(棉籽壳60%、锯末20%、玉米粉17%、蔗糖1%、石灰1%、石膏1%)相比,菌丝生长满袋天数(28d)提前了3d、杨树菇的产量(5.47kg)略有增加,生物转化率(85.5%)高了3.6个百分点,综合各项各项指标以配方A栽培杨树菇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6.
真姬菇又名玉蕈,属担子菌纲,伞菌目,白蘑科,离褶伞族玉蕈属。人工栽培上世纪70年代始于日本,近年来我国山西、福建、河南、甘肃等省开始引进种植。真姬菇质地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有广阔的国内外市场。适应性广,抗逆性强,栽培方法简单,栽培原料广泛,投资少,见效快、收益高,是一种极具发展前途的珍稀食用菌。现将其生物学特性及栽培技术作以介绍:  相似文献   

7.
《江苏蚕业》2017,(1):11-14
用不同比例的桑枝屑和蚕沙作为主要栽培基料,研究不同配方对平菇菌丝和子实体生长及产量的影响,并筛选出适宜配方。结果表明,桑枝屑、蚕沙的含量不同对平菇菌丝、子实体生长和产量影响不同。采用70%桑枝屑、12%的蚕沙和15.8%的麦麸作为主要基料配方栽培的平菇菌丝体和子实体生长良好,产量高。  相似文献   

8.
桑枝的纤维素、粗蛋白、矿物质等含量丰富,可以用作培养基生产桑黄。本研究根据培养基中桑枝屑不同添加量分别设A、B、C、D四个配方组及不含桑枝屑的对照组来培养桑黄。试验结果表明,A配方组、B配方组的桑黄子实体平均产量、子实体最高产量、平均生物学转化率均高于对照配方组,而C配方组、D配方组的桑黄子实体平均产量、子实体最高产量、平均生物学转化率均低于对照配方组。桑枝屑添加量为80%时,其生物学转化率和产量最高,因此可以得出最佳配方组为A配方组,桑枝屑代料栽培的桑黄的多糖含量均高于对照配方组,桑枝屑的添加量控制在80%内为宜。  相似文献   

9.
周丽  王一 《中国蚕业》2023,(1):61-67
近年来,桑枝栽培食用菌的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桑枝能够代替传统原料栽培多种食用菌,但也存在许多问题。分析了当前我国利用桑枝作为基质材料栽培食用菌的优势,围绕桑枝栽培食用菌的优质基质配方筛选、6大主要食用菌(香菇、黑木耳、平菇、金针菇、杏鲍菇、毛木耳)的桑枝栽培生产技术、桑枝栽培食用菌病虫害防治技术以及关于桑枝栽培食用菌对桑枝活性物质富集作用方面进行了综合叙述,针对利用桑枝栽培食用菌存在的原料收集和粉碎难度高、菌种适应性差异大、缺乏专业技术人才等问题,提出了通过加强合作提高桑枝收集、处理环节的机械化程度,加大对适应桑枝栽培食用菌菌种的驯化、引进及栽培基质中最优比例的筛选,加强桑枝栽培食用菌技术的集成研究及示范推广等发展建议,以期为桑枝栽培食用菌的应用和推广提供参考,推动桑枝栽培食用菌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为了充分利用蚕桑生产中废弃的桑枝资源以及扩充食用菌产业的原材料来源,进行了以桑枝基料栽培毛木耳的实用技术研究。栽培基质配方中桑枝基料的质量分数为75%~80%,且桑枝基料中桑枝段的比率为1/3时有利于毛木耳的生长,生长速度可达1.96~2.69 mm/d。菌种瓶或菌袋装满培养基质后121℃高压灭菌2 h以上,或者100℃常压灭菌12 h,或100℃2次间歇灭菌(8 h/次),均可有效避免污染。在广东地区从5月开始出耳第1潮,至11月份可连续出耳多达15潮次,其中夏季是主要的出耳期,生物学效率可达80%以上;采用吊袋叉状口出耳、吊袋V型口出耳和站立出耳的出耳方式,毛木耳长势好,产量较高,不宜采用卧式一端或者两端开口的出耳方式。毛木耳生产期的产量呈现出前期和后期产量低,中期产量高的态势,后期产量低与受腐烂病、蚂蚁等病虫害的危害有关。试验结果表明,蚕区利用桑枝基料栽培毛木耳,特别是在夏季采用合适的出耳方式可以获得较好的收益。  相似文献   

11.
为促进北方地区桑树生态产业的发展,开展条叶兼用生态桑树优良品种的选育。从河北省保存的桑树种质资源中筛选出抗旱耐寒和丰产性能好的育种材料,以桑叶、桑条的产量和品质为目标性状,进行株系选择及抗旱性试验和产量、品质性状鉴定试验,并进一步通过区域试验选育出桑树新品种冀桑4号。该品种具有抗旱、耐寒、耐瘠薄和生长旺盛的特点,在条叶兼用生态桑树的特定收获方式下,产叶量和产条量分别为6.85、13.44 t/hm2,比养蚕专用桑树品种冀桑2号提高4.74%、70.78%;桑叶和桑条的品质优良,100 kg桑叶产茧量和100 kg桑叶茧层量分别比冀桑2号提高5.85%、7.49%,桑条作为造纸原料的综合品质优于红皮花桑和条墩桑1号。该品种已通过河北省林木品种审定,适宜在北纬42°以南、海拔500 m以下的北方干旱山地和沙地用于生态造林或作为粮、油作物的间作树木。  相似文献   

12.
饲料桑特性研究与加工利用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新品种饲料桑的生物、生态学特性,研究了在不同栽培密度条件下一年生饲料桑的产量变化规律,发现一年生饲料桑主枝地径、主枝条长呈现缓慢生长、快速生长、停止生长的规律,一年生饲料桑主枝条的长度的地径和叶数都比次枝条的生长速度快;2年生饲料桑不同刈割时期的产量及其枝叶营养成分变化的规律,饲料桑不同月份营养成分不同,饲料桑叶粗蛋白含量最高,枝含量次之。研究发现新品种饲料桑产量高,营养丰富,饲用价值大,是极具开发潜力的功能性饲料资源。同时对饲料桑的收获、加工利用方法技术也作了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13.
为了高效获取桑树多倍体育种的优良植株,以形态变异率为考核指标,筛选化学诱导剂组合,并对19个桑树品种或杂交组合的不同材料进行诱导处理,改进和丰富桑树多倍体化学诱变技术体系。初步筛选出最佳诱导剂组合0.2%秋水仙素+2%二甲基亚砜(DMSO),用该诱导剂组合分别以滴液法、琼脂涂抹法、注射法诱导处理桑树幼苗顶芽、春伐桑幼芽、桑树雌花,其诱变率分别为30.96%、10.12%、2.56%,而应用该诱导剂组合对桑树种子浸渍诱导9d,可100%获得形态变异植株,其中有11.9%的突变植株成活。以稀释400倍的氟乐灵溶液替代秋水仙素作为诱导剂,采用浸渍法对桑树种子诱导处理5d,其诱变效果与用0.2%秋水仙素+2%DMSO浸渍9d的效果相当。通过植株形态观察和染色体鉴定,确认从12个供试桑树品种或杂交组合中获得了四倍体植株或枝条,可作为桑树多倍体育种的优良亲本材料。  相似文献   

14.
桑枝与果枝作培养料秋栽香菇的比较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运城当地蚕农与果农农事生产过程中的副产物桑枝与果枝进行香菇栽培试验 ,结果表明 :同等配方条件下利用桑枝栽培香菇菌丝生长快 ,菌丝浓白 ,产菇量比果枝配方略低 ,生物转化率约为55 .6% .  相似文献   

15.
桑枝和桑天牛虫粪挥发物对桑天牛长尾啮小蜂的引诱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桑天牛长尾啮小蜂(Aprostocetus fukutai)是蛀干害虫桑天牛(Apriona gernari)重要的卵期寄生蜂,开展该寄生蜂趋性行为与其寄主昆虫(桑天牛)和寄主植物(桑树)挥发物关系的研究对桑天牛的综合防治具有重要意义。嗅觉测定表明,经不同处理的桑枝和桑天牛虫粪对桑天牛长尾啮小蜂都具有显著的引诱作用,而且咬食桑枝和产卵桑枝的引诱活性高于正常桑枝。通过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TCT/GC-MS)对桑枝和桑天牛虫粪挥发物进行分析鉴定的结果表明:正常桑枝挥发物主要为酯类物质,咬食桑枝和产卵桑枝挥发物主要为萜烯类物质,且大多数挥发物的释放速率高于正常桑枝,咬食桑枝挥发物的数量多于正常桑枝而少于产卵桑枝;桑天牛虫粪挥发物的数量少于桑枝,主要物质为1,6-庚二炔。  相似文献   

16.
植物内源激素和生理活性物质对种子的萌发及幼苗的生长具有调节作用。为了高效获取桑种子萌发的子叶和胚轴作为桑树组织培养的外植体,以"桂优62号"杂交桑种子为材料,观察与检测静置培养和振荡培养2种培养方式的桑种子萌发状态及萌发过程中内源激素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变化。观察2种培养方式的桑种子发芽态势可见,振荡培养的桑种子萌发快而整齐,其发芽率高达99%,发芽势为81%,分别比静置培养高9个百分点和7个百分点。测定桑种子萌发过程中的SOD活性为静置培养组高于振荡培养组。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2种培养方式的桑种子萌发过程中吲哚乙酸(IAA)的含量,均随培养时间的延长而减少,至发芽高峰时都检测不到IAA;虽然2种培养方式的桑种子萌发分先后,但2组桑种子萌发第1天的赤霉素(GA)含量均较高;在整个萌发期,抑制型内源激素脱落酸(ABA)含量表现为静置培养组高于振荡培养组,但2组桑种子在萌发过程中的ABA含量始终低于GA的含量。试验结果提示:采用振荡培养方式能加快桑种子的萌发和提高发芽率,获得桑组织培养所需的外植体;IAA和GA均参与了桑种子的萌发过程,且相对较低浓度的IAA和较高浓度的GA能促进桑种子的萌发;当GA含量远高于ABA含量时,能大大促进桑种子的萌发与幼苗的生长。  相似文献   

17.
桑蓟马在桑枝上的分布规律及其天敌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易富文  魏洪义 《蚕业科学》1995,21(3):145-149
根据对桑枝上桑蓟马虫口密度的调查,明确其分布主要集中在桑枝0-8叶位上,随着秋季桑枝止心及树势变弱,最高虫叶位上升到0-4位。通过田间调查,桑蓟马的主要天敌有:大草蛉、中华草蛉、南方小花蝽、中华筒管蓟马、塔六点蓟马等多种。  相似文献   

18.
许梅  王培生 《蚕业科学》1994,20(3):136-140
桑蟥是桑树主要害虫之一,在如皋地区一年发生二代,以有盖卵在桑树枝干上越冬,头蟥主害期六月下旬,二蟥主害期八月中旬。用农药久效磷进行药杀,喷雾法为二龄期效果最佳;根吸法在孵化盛期至二、三龄,防治效果可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19.
生物种衣剂包衣对桑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不同质量浓度的黄腐酸(50、200、600 mg/L FA)+高吸水树脂+多菌灵以及不同质量浓度的赤霉素(25、50、100 mg/L GA3)+高吸水树脂+多菌灵制作成6种生物种衣剂,对隔年桑种子进行包衣处理。包衣后的桑种子发芽率以及脂肪酸含量、α-淀粉酶活力、幼苗根系活力、可溶性蛋白含量以及出苗率、幼苗根长及幼苗鲜质量均比对照提高,其中赤霉素种衣剂2号(含50 mg/L赤霉素)和黄腐酸种衣剂2号(含200 mg/L黄腐酸)的效果最好:分别使桑种子发芽率提高21%、16%;分别使桑种子萌发时的脂肪酸含量提高79%、63%,α-淀粉酶活力提高34%、30%,根系活力提高82%、55%,可溶性蛋白含量提高5%、12%;分别使出苗率提高27%、29%,幼苗根长提高5%、7%,幼苗鲜质量提高22%、19%。依据试验结果认为,采用生物种衣剂对桑种子进行包衣处理,对桑种子的萌发及幼苗的生长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基于为桑枝食用菌基料大规模生产中的枝条粉碎提供高效、安全、实用机具的目的,参照国家及部颁标准进行标准化设计,设计并研制出QCF50型多用枝条粉碎机。该机的基本结构由架体、动力、工作部件3个部分组成,将切、碎、筛3个加工过程集于一体,从传动、进料、物料粉碎到出料都在安全防护下进行。通过对该机主要技术参数的设计与计算,合理选用材料、配置主轴转速及采用适应不同原料加工的筛板,使样机的性能可靠、运行安全。样机用于植物枝条粉碎加工的生产效率达到1 000 kg/h,用于园木棒材粉碎加工的生产效率为1 500 kg/h,粉碎的物料达到食用菌培育基料的质量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