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株的空间格局及其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测定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株在稻田的空间格局属负二项分布(α=0.962,β=1.104),其公共Kc=2.2971;采用种群聚集均数(λ)测定,当稻田每丛病株数在2.327株以下时,其聚集原因可能是病菌从其它病田上侵入所致;当病株数≥2.372株时,其聚集原因可能是种子带菌,增加再次侵染的机会,使聚集均数(λ)增大所致。由于属聚集分布,用Iwao资料代换法求取每田块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相应Y值。采用Southwood的K。法理论抽样模式,作者建议大田普查,一般轻病田可抽取50—100丛稻;中、重病田可抽取10—50丛.  相似文献   

2.
通过应用分布型指数法测定了花生田二代棉铃虫卵属一般负二项分布,聚集强度随密度的变化而变化;初步建立理论抽样模型:n=172.41/x—-27.12和序贯抽样模型:T0(N)=0.9N±2.31N;探讨了有卵墩率与卵密度的关系:x—=1.4999〔-ln(1-p)〕1.0916。  相似文献   

3.
应用8种聚集度指标分析了淮北棉田棉蚜不同时期的空间格局,用模糊聚类分析法测定了棉蚜空间格局动态,并对其田间抽样技术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棉蚜在水平和垂直空间的分布均是聚集型的。棉蚜的Kuno序贯抽样模型:三叶期T(n)=5n±11.7277,四至七叶苗蚜期T(n)=10n±17.3530,伏蚜期T(n)=100n±87.7512,n为序贯抽样数。nnn  相似文献   

4.
5.
采用实验室活体生物试验方法,测定和比较了瑞香狼毒乙醇提取物及不同极性溶剂萃取物对马铃薯腐烂茎线虫的触杀活性。结果表明,瑞香狼毒根乙醇提取物及其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及水相萃取物对马铃薯腐烂茎线虫有不同程度的触杀活性,其中乙酸乙酯萃取物对马铃薯腐烂茎线虫的触杀活性最强,显著高于其他萃取物。随着处理浓度的增大和处理时间的增长,该萃取物对线虫的触杀活性明显增强,表现出良好的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6.
苹果蠹蛾卵在梨园中的分布特性和空间格局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布于叶背面.苹果蠹蛾对梨树空间层次的产卵选择在第1代和第2代成虫产卵高峰期均表现为:中层>上层>下层.在第1代卵空间格局的基础上,采用Iwao方法确定了苹果蠹蛾卵量调查的最适抽样数和序贯抽样表.  相似文献   

7.
为获得对烟草黑胫病有较强生防效果的拮抗细菌,从健康烟草根际采集30份土壤样品,分离纯化得到347株细菌,经病原真菌定向筛选后得到1株对烟草黑胫病菌等病原真菌拮抗活性较好的细菌FB-16,其对烟草黑胫病菌的抑菌带宽为23mm。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作用机制试验、温室防病试验测定FB-16的抑菌作用,并通过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DNA序列分析对菌株进行鉴定。结果显示,菌株FB-16发酵液对烟草黑胫病菌菌丝生长抑制率为95.96%;其代谢产物对烟草黑胫病菌菌丝有致畸作用;菌株FB-16为解淀粉芽胞杆菌Bacillus amyloliauefaciens(Gen-Bank登录号为JN245982);饱和度25%硫酸铵获得的抑菌物质对烟草黑胫病菌的抑菌活性较高,抑菌圈直径达42.00 mm;FB-16活性产物处理的烟草植株在接种烟草黑胫病菌7天后的防治效果为69.96%。表明菌株FB-16在烟草黑胫病生物防治中具有潜在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介绍生物肥的作用机理及主要特点,从对经济林的土壤性质、养分吸收、生长及生理特征、产量和品质等方面阐述生物肥的作用效果,并指出生物肥的施用方式及需要注意的问题,最后从功能菌株在土壤和根际的定植规律、作用机理及其适应性等几个方面提出微生物肥料在经济林中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
叶片保护率在杀虫剂活性测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20 mg/L氟虫腈处理后24 h,小菜蛾幼虫的死亡率高达82.92%,10 mg/L印楝素处理后24 h,小菜蛾幼虫死亡率低于5%,但是10 mg/L印楝素处理后24 h对叶片的保护效果明显高于120 mg/L氟虫腈的保护效果。以死亡率为评价指标,处理后24 h和72 h,氟虫腈对小菜蛾的致死中浓度(LC50)分别为23.63 mg/L和11.70 mg/L;以叶片保护率为评价指标,则叶片保护中浓度(PC50)分别为22.25 mg/L和13.00 mg/L,以死亡率和叶片保护率统计出的毒力相似,死亡率能较好地体现速效性杀虫剂氟虫腈对叶片的保护效果。以叶片保护率为评价指标,印楝素对小菜蛾3龄幼虫处理后24 h和72 h的PC50分别为1.20 mg/L和0.74 mg/L,以死亡率为标准,则处理后72 h的LC50值为3.74 mg/L,以死亡率和叶片保护率统计出的毒力差异较大,死亡率不能体现缓效杀虫剂印楝素对叶片的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10.
本文借鉴经济学中的洛伦兹曲线原理,基于中国县域单元农业统计资料,构建1980-2000年中国粮食-耕地匹配曲线,将中国县域单元的耕地分为五类,统计相关年份各类耕地及其所生产的粮食产量和对应人口,分析探讨了1980-2000年中国县域单元的耕地、粮食、人口的耦合关系及其时空演变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中国县域单元的粮食-耕地分配不均衡,不同年份不均衡的程度基本稳定,粮食生产能力不同的各类耕地对应人口比重基本保持稳定;(2)在空间上,中国耕地的粮食生产能力具有明显地由东南向西北逐渐降低的地域规律;(3)同一年份不同类别的耕地粮食单产差别较大,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类别之间的粮食单产绝对差距呈增大趋势,在同一年份,生产能力最低的耕地所对应的人口-粮食矛盾最为突出;(4)我国人口-粮食矛盾随着时间的推移,整体趋势由紧张趋于缓和,但近年地域差异比较明显,生产能力较低的耕地所在县市人口-粮食矛盾突出,生产能力较高的耕地所在县市人均粮食生产量减少,粮食供给能力降低。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银川平原不同类型及程度盐碱地土壤酶活性及其分布特征,文中采用高锰酸钾滴定法、硫代硫酸钠滴定法及比色测定法和相关分析法研究了银川平原不同类型及盐渍化不同程度土壤酶活性及其与土壤养分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随着碱化土壤pH值和盐化土壤全盐含量的增加,土壤过氧化氢酶、转化酶、碱性磷酸酶和脲酶活性均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p<0.01)。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表现为碱化土壤显著高于盐化土壤,过氧化氢酶、转化酶和脲酶活性在不同类型土壤间差异不显著。0-20cm深度土壤酶活性表现出明显的季节变化,碱化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盐化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表现8月>6月>9月;碱化盐化土壤转化酶活性、碱化土壤脲酶活性、盐化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季节变化表现为随着取样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增加,即9月>8月>6月。碱化、盐化土壤过氧化氢酶、转化酶、碱性磷酸酶和脲酶活性之间及其与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有效磷、全钾、碱解氮、速效钾含量之间有很好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2.
冬小麦根区土壤水肥空间耦合对根系生长及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冬小麦小偃22号为管栽试验材料,通过采用3种湿润方式(整体湿润、上层湿润、下层湿润)及3种施肥方式(整体施肥、上层施肥、下层施肥),研究了冬小麦根区土壤不同水肥空间耦合方式对不同生育阶段根系鲜重、干重及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1) 不同湿润方式下:与上层湿润和下层湿润方式相比,整体湿润方式扬花灌浆期的根鲜重分别增加了5.63%和18.09%.整体湿润方式与上层湿润方式下根系活力差异性不明显,但二者均高于下层湿润处理;(2) 不同施肥方式下:在分蘖期和拔节期,上层施肥和整体施肥的根鲜重、干重及根系活力高于下层施肥处理.在扬花灌浆期,下层施肥方式下根系活力降幅低于其它两种施肥方式.在成熟期,下层施肥方式下根系出现"早衰"现象;(3) 不同湿润和施肥耦合方式下,以整体湿润、上层施肥的耦合方式最优,在提高根系活力和根鲜/干重的同时,减少了氮、磷在土壤中的残留.  相似文献   

13.
为明确旱地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对长期不同施肥措施的响应,有效指导旱地合理施肥,在山西寿阳半湿润偏旱区开展30 a长期定位施肥试验,设4个单施氮磷化肥处理(N1P1M0,N2P2M0,N3P3M0,N4P4M0)、3个氮磷化肥和有机肥配施处理(N2P1M1,N4P2M2,N3P2M3)、1个单施有机肥处理(N0P0M6),以不施肥(N0P0M0)为对照,分析了近3年(2019—2021年)玉米产量及其构...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不同水肥条件对高原夏季露地紫甘蓝产量和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效应,筛选适宜水肥管理制度,以当地灌水量和施肥量为对照(CK),设置3个灌水下限水平,即土壤相对含水量分别为田间持水量的80%(W1)、60%(W2)、40%(W3),3个施肥水平分别为当地常规施肥量的100%(F1:N、P、K分别为466.5 kg·hm-...  相似文献   

15.
沙漠绿洲地区膜下滴灌棉花水分利用的水氮耦合效应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研究施肥量和灌水量对不同滴灌模式棉花产量、水分利用效率(WUE)的水氮耦合效应影响.试验设置1带4行、2带4行、2带6行三种滴灌模式,灌水量和施氮量采用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进行大田小区棉花膜下滴灌实验.结果表明,棉花产量的水氮耦合效应:灌水量和施氮量对棉花产量的影响,三种模式均表现为灌水量>施氮量,在灌水量65.1~284.9 mm的范围内,三种模式棉花产量与灌水量呈显著正相关.棉花产量与施肥量的关系,1带4行在施氮量27.6~94.2 kg/hm2呈显著的正相关.2带4行在施氮量27.6~69.0 kg/hm2呈负相关,施氮量69~94.2 kg/hm2呈正相关.2带6行施氮量27.6~55.2 kg/hm2呈正相关,施氮量55.2~94.2 kg/hm2呈负相关;棉花WUE的水氮耦合效应:灌水量和施肥量对棉花WUE的影响,三种滴灌模式表现为施氮量>灌水量.棉花WUE与施氮量的关系,1带4行呈显著的正相关,2带4行施氮量27.2~44.4 kg/hm2呈显著负相关,施氮量44.2~94.2 kg/hm2呈正相关.2带6行在施氮量27.6~55.2 kg/hm2呈正相关,施氮量55.2~94.2 kg/hm2呈负相关.在灌水量65.1~284.9 mm的范围内,三种滴灌模式棉花水分利用效率与灌水量均呈显著的负相关.根据不同滴灌模式的水氮耦合效应,提出以棉花产量、WUE为目标的不同滴灌模式水氮高效利用策略.  相似文献   

16.
Mu Us Desert, a region with high aeolian activity, is at extremely high risk of sandy desertification. Using surface soil samples collected from Mu Us Desert of northern China, we evaluated the effects of aeolian processes on nutrient loss from surface soils by employing wind tunnel experiments. The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using free-stream wind velocities of 14, 16, 18 and 22 m/s. Our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fine particles(50 μm in diameter; 12.28% of all transported materials) carrying large nutrient loadings were exported outside the study area by aeolian processes. After the erodible fine particles were transported away from the soil surfaces at low wind velocity(i.e. 14 m/s), the following relatively high wind velocity(i.e. 22 m/s) did not have any significant effect on nutrient export, because the coefficients of variation for soil organic matter, total phosphorus, total nitrogen and available potassium were usually 5%. Our experimental results confirmed that aeolian processes result in a large amount of nutrient export, and consequently increase the risk of sandy desertification in arid and semi-arid ecosystem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