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水浸丹参和三七后药渣中提取丹参酮并确定丹参酮成分。[方法]采用有机溶剂法提取丹参药渣中丹参酮,7种有机溶剂分别为甲醇、正己烷、石油醚、乙酸乙酯、丙酮、乙醚、二氯甲烷、三氯甲烷。以薄层层析法检测确定最佳提取溶剂。在薄层层析板上,用毛细管吸取标准品及样品,点样于薄层层析板上,每次点样依照样品浓度确定点样次数,每次点样均须用电吹风吹干。丹参酮展开剂的配方为:石油醚∶乙酸乙酯∶冰乙酸=8∶3∶1(V∶V∶V),直接观察;三七皂苷展开剂为V(氯仿)∶V(甲醇)∶V(水)=14∶6∶1,用10%H2SO4加热显色。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确定丹参药渣中丹参酮成分。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高效液相色谱仪为美国Waters2695-2996DAD;色谱柱为HypersilODS25μm(4.6mm×150.0mm)fromElite;进样量,10μl;体积流量,1.0ml/min。洗脱液A为水,B为甲醇。洗脱条件,初始时,A为40%,B为60%;5min时,A为40%,B为60%;20min时,A为20%,B为80%;30min时,A为20%,B为80%。[结果]乙醚为丹参药渣中提取丹参酮的最佳溶剂。水浸丹参和三七后干药渣,先经乙醇提取得到脂溶性提取物,再以乙醚为溶剂进行索氏提取,丹参酮混合物得率为2.17%;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丹参酮混合物中丹参酮ⅡA、次甲丹参醌、隐丹参酮、丹参酮I含量分别为3.62%、1.02%、2.56%、2.75%。[结论]丹参药渣中丹参酮成分与药材丹参基本一致,丹参药渣可以作为一种丹参酮资源,具有开发利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超高压水射流对丹参脂溶性成分丹参酮ⅡA的影响。[方法]用150~350 MPa不同压力的水射流处理丹参醇提液,采用薄层色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定性鉴别和测定丹参的化学成分种类及含量变化。[结果]不同压力水射流处理丹参提取液后,丹参的薄层图谱中斑点个数、大小及Rf值无明显差别;丹参的液相图谱中峰个数及形状亦无明显差别,但经150~300 MPa压力的水射流处理后,丹参酮ⅡA损失率达50%,经350 MPa压力的水射流处理后,丹参酮ⅡA的损失率将近80%。[结论]该研究为超高压水射流对中药有效成分的影响研究提供基础试验数据,为研究中药新的加工处理方法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3.
[目的]完善复方丹参片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复方丹参片中丹参酮类成分的含量。[结果]丹参酮ⅡA在0.10~0.50μg时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59%,相对标准偏差为1.38%。[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重现性好,可作为复方丹参片质量控制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基于HPLC法的丹参中丹参酮ⅡA的超声提取工艺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确定超声波法提取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unge)中丹参酮IIA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方法]以丹参药材为原料,在单因子试验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对丹参酮IIA的超声波辅助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并用HPLC法测定了提取物中丹参酮IIA的含量。[结果]优化的提取条件为:在室温下,提取剂乙醇体积分数85%,提取时间30min,料液比(M:V)1:10,提取次数4次。在优化提取条件下,提取液中丹参酮IIA的含量可达到0.388%。[结论]用超声波法提取丹参酮IIA快速、高效、方便、节能,有利于规模化生产。  相似文献   

5.
研究山萸肉桂片的提取工艺。用正交设计实验分别对处方中发挥主要药理作用的桑叶中的芦丁以及丹参中的丹参酮ⅡA进行了提取分离,并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含量分析,分别确定了桑叶与丹参最佳提取工艺,即桑叶用10倍量30%乙醇提取2次,每次1.5h;丹参用10倍量75%乙醇提取2次,每次1.5h。实验证明该工艺合理,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6.
利用醇提药渣提取黄芪多糖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确定从醇提药渣中提取黄芪多糖的最佳试验条件。[方法]采用水为提取溶剂,用搅拌回流方法提取黄芪经乙醇提取后所得药渣中的黄芪多糖(APS)。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不同提取温度、固液比及提取时间对APS提取率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黄芪多糖提取的最佳条件为:温度100℃,固液比1∶16,提取2 h;利用单因素试验确定最佳提取次数为3次,乙醇沉淀APS的最佳浓度为70%。与直接从黄芪生药中提取多糖相比,从醇提药渣中提取得到的黄芪多糖粗提物得率有所降低(从24.58%下降到12.93%),但纯度却大大提高(从74.87%提高到93.27%)。[结论]该方法能综合利用黄芪中的有效成分,减少中药资源的浪费。  相似文献   

7.
张红瑞  高致明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2):6811-6812
[目的]为了探讨控制生殖生长对丹参根有效成分含量以及单株根的干物质积累动态变化的影响。[方法]2004年9月-2005年12月的田间试验中,采取全部摘除花序处理控制丹参根的生殖生长,每10 d摘一次。不作任何处理的为对照。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等测定摘除花序后丹参根总丹参酮、丹参酮IIΑ和丹酚酸Β含量以及单株干鲜重。[结果]除7月外,其余各月控制生殖生长丹参根总丹参酮、丹参酮IIA、丹酚酸B的含量,单株鲜重和折干率均比对照显著增加。11月摘花序后丹参根总丹参酮、丹参酮IIA、丹酚酸B的含量、单株鲜重和折干率分别比对照增加提高28.12%、15.49%、9.78%、22.82%和34.12%。[结论]该研究为丹参规范化栽培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采用超声技术提取秦艽中主要成分龙胆苦苷,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技术测定龙胆苦苷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考察超声频率、超声功率、提取时间、提取剂用量对超声波提取的影响,以正交试验确定最佳提取条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含量测定。[结果]最佳工艺条件为超声频率为80 KHz,超声功率为420 W,提取时间为20 min,提取剂用量为20 ml;在此情况下,龙胆苦苷的提取率为2.72%。[结论]该方法灵敏、准确、简便,适用于秦艽中龙胆苦苷的提取和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9.
采用超临界CO2提取法对丹参中丹参酮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通过液质联用法(LC-MS)对丹参粗提物进行成分分析,鉴定出丹参提取物中的4种主要成分分别为丹参酮IIA、丹参酮I、隐丹参酮和二氢丹参酮;采用了AKTA纯化系统对丹参粗提取物进行进一步的分离,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鉴定4种丹参酮纯度分别为:丹参酮IIA96.685%,丹参酮I93.083%,隐丹参酮94.968%和二氢丹参酮99.621%。CFU实验和MIC试验结果表明,4种丹参酮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抑菌效果,其中隐丹参酮的抑菌能力最强。选用丹参中含量最高的活性成分丹参酮IIA作为抗癌活性研究对象,抗癌活性实验中经过流式细胞仪检测,证明丹参酮IIA-P188具有抑制癌细胞生长的作用,且抗癌活性随药物浓度上升而提高。  相似文献   

10.
微波萃取法提取盾叶薯蓣皂苷元及含量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微波萃取法提取盾叶薯蓣皂苷元的最佳条件。[方法]采用微波萃取法提取盾叶薯蓣皂苷元,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薯蓣皂苷元提取率,选取粉碎粒度、提取时间、提取温度、固液比为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盾叶薯蓣中皂苷元的最佳提取工艺。[结果]单因素试验发现石油醚作提取溶剂、粉碎粒度为60目、固液比为1∶20(g/ml)、提取时间为10 min、提取温度为100℃,盾叶薯蓣中皂苷元的提取率最高。正交试验表明,微波萃取法提取盾叶薯蓣皂苷元的最佳条件为:粉碎粒度60目,提取时间10 min。[结论]在最佳提取条件下微波提取盾叶薯蓣皂苷元,提取率达1.837%。  相似文献   

11.
丹参生长发育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了掌握丹参生长发育特性,提高其药材质量和单位面积产量。[方法]通过对丹参生长发育过程中农艺性状调查,并对根中有效成分总丹参酮、丹参酮ⅡA和丹酚酸B含量的测定,研究丹参生长发育及其不同时期根中有效成分含量的变化。[结果]丹参根与根茎鲜重、茎叶鲜重、主根长、主根径、株高、茎粗等9个农艺性状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丹参根的有效成分含量在生殖生长期高于营养生长期;丹参根中总丹参酮、丹参酮ⅡA、丹酚酸B含量总的变化趋势呈“低、高、低”的特征,均在7月中旬达到最高。[结论]得出了在丹参根药用成分最高时采收的时期。  相似文献   

12.
阿维菌渣的生物改性方法及再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小朋  凌爽  刘忠艳  马兰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0):16924-16925
[目的]研究阿维菌渣的生物改性方法及再利用。[方法]以阿维菌渣为原料,对其进行微生物发酵,以制成不同形态的阿维菌素发酵培养基中的营养成分产品,并将该产品代替常规的酵母膏或酵母粉以研究其在阿维菌素发酵中的应用。[结果]阿维菌渣经微生物发酵后,制成了液态、膏状及粉状的营养成分产品;将其替代阿维菌素发酵中的常规酵母膏或酵母粉后,液态、膏状及粉状营养成分产品比常规酵母膏或酵母粉的化学效价分别提高了3%以上、5%左右及3%左右。[结论]该研究为解决阿维菌渣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提取总丹参酮并测定其中3种主要成分的含量。[方法]运用超声技术提取总丹参酮,并对提取物中隐丹参酮、丹参酮Ⅰ、丹参酮ⅡA含量进行HPLC测定。[结果]总丹参酮提取物中隐丹参酮、丹参酮Ⅰ、丹参酮ⅡA成分完全分离,含量分别为100.4、69.9和124.4 mg/g。[结论]HPLC法简便快速,稳定可靠,对总丹参酮提取物的质量控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丹参壳聚糖眼用凝胶的制备及质量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亮  郭伟英  魏岚  刘蒙蒙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0):4369-4370
[目的]制备丹参眼用凝胶,并建立其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脱乙酰度90%的壳聚糖为凝胶基质制备丹参壳聚糖眼用凝胶;采用紫外法(UV)测定制剂中丹参酮ⅡA的含量。[结果]丹参酮ⅡA在20-80μ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Y=0.0879X+0.0107(r=0.9994)。[结论]该法制备工艺简单,质量可控,有关项目符合眼用凝胶的质量要求。  相似文献   

15.
不同前茬作物对丹参产量与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考察不同前茬作物对丹参产量和质量的影响,观察丹参药材性状和病害情况,用重量法测定丹参醇浸出物和水浸出物含量,用HPLC法测定丹参酮ⅡA和丹酚酸B的含量。结果表明:不同前茬作物丹参药材的产量、病害、浸出物含量、丹参酮ⅡA和丹酚酸B的含量均有一定差异,以玉米、红薯、花生为前茬作物的丹参药材的质量优于以丹参和棉花为前茬作物的丹参药材的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了提高丹参的产量与质量。[方法]对陕西商洛地区丹参地下害虫进行初步研究。[结果]结果表明:丹参地下害虫种类有11种,隶属于3目6科;蛴螬在地面到地下60 cm的垂直分布存在一定差异,其中在地下20~40 cm区域的分布明显多于其他区域;金针虫在地面到地下60 cm的垂直分布差异不显著。[结论]该研究为防治丹参地下害虫提供了理论基础,并可促进丹参栽培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