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研究利用同一地点连续10年的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Hübner)]数量和降水的资料,对降雨量与棉铃虫数量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4月的月降雨量和一日最大降雨量均与二代棉铃虫百株卵量呈正相关,其中2月月降雨量与二代棉铃虫百株卵量呈显著正相关,2月中旬降雨量与二代棉铃虫百株卵量呈极显著正相关,3月的日最大降雨量、中旬降雨量与二代棉铃虫百株卵量呈显著正相关,3月降雨量≥0.1 mm的日数与二代棉铃虫百株卵量呈极显著正相关。8月的月降雨量与三代棉铃虫百株卵量呈负相关。8月的降雨量、一日最大降雨量及日最大降雨量≥5.0 mm日数与四代棉铃虫百株卵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8月下旬的降雨量与四代棉铃虫百株卵量的正相关度最高。9月各旬的旬降雨量均与四代棉铃虫百株卵量呈负相关。10月日最大降雨量≥25.0 mm的日数与次年二代棉铃虫百株卵量呈负相关。11月的降雨量和日最大降雨量≥5.0 mm的日数均与次年二代棉铃虫百株卵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且最重要的降雨旬是11月中旬。建立了18个棉铃虫百株卵量与降雨因子相关达显著以上水平的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2.
整理了 1 963~ 1 999年黑光灯诱集棉铃虫成虫资料 ,结合棉田发生程度调查和相应年份棉花生长期 (4~ 1 0月 )气象资料。经分析认为 :4~ 1 0月份 ,降雨量是影响棉铃虫发生和灾变的主要外部环境条件 ,降雨量50 0mm以下 (旱年 ) ,灾变发生率为 55.6% ,降雨量 50 0~ 82 0mm(正常年 ) ,灾变发生率 1 0 .5% ,降雨量 82 0mm以上 (涝年 ) ,灾变发生率为 0 ,说明气候相对干旱 ,有利于棉铃虫发生灾变 ,但不是只有在干旱年份棉铃虫才发生灾变 ,也不是干旱年份棉铃虫都发生灾变 ,棉铃虫发生灾变还须有其它内在因素伴随发生  相似文献   

3.
采用连续10 a的资料研究了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发生和气温的关系。结果表明,1、2和5月的平均气温与棉铃虫二代百株卵量呈正相关,6、7月的月平均气温与棉铃虫二代百株卵量呈负相关,7、8月的月平均气温与棉铃虫三代百株卵量的相关系数依次为-0.295 3和0.493 8。三代棉铃虫发生最适宜的月平均气温为25.8~26.7℃;8~9月的月平均气温与棉铃虫四代的相关系数依次为-0.375 9和0.4798;10~12月的月平均气温与次年棉铃虫二代的相关系数依次为0.353 3、-0.151 8和-0.301 0。6月中旬至7月中旬的逐旬平均气温均与棉铃虫二代百株卵量呈负相关;7月上中旬的逐旬平均气温与棉铃虫三代百株卵量呈负相关,7月下旬至8月下旬的逐旬平均气温与棉铃虫三代百株卵量呈正相关。8月和9月上中旬逐旬平均气温与棉铃虫四代依次呈负相关和正相关。8月中旬日最高气温≥30℃的日数与棉铃虫四代百株卵量呈负相关,8月下旬至9月上中旬逐日≥30℃的日数与棉铃虫四代百株卵量呈正相关。10月下旬和11月中下旬逐日最低气温≤0.0℃的日数均与次年棉铃虫二代百株卵量呈正相关,初霜日与次年终霜日之间≤0.0℃的天数与次年棉铃虫二代百株卵量呈正相关。初霜日与次年终霜日的日数与次年棉铃虫二代百株卵量呈负相关。12月上旬至次年2月中旬逐旬日最低气温≤-10.0℃的总日数与棉铃虫二代百株卵量呈负相关,其中2月中旬最低气温≤-10.0℃的日数与棉铃虫二代百株卵量呈负相关。建立了4个气温因子与棉铃虫相关达显著以上水平的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掌握石河子总场棉铃虫发生与温度之间关系,[方法]对2007~2010年棉铃虫成虫发生进行数据分析,结合气温构建发生期预测模型。[结果]棉铃虫越冬代随着温度的升高种群数量增加,其种群动态与温度呈正相关。棉铃虫一代与二代随着温度的升高种群数量降低,其种群动态与温度呈负相关。[结论]为北疆棉铃虫的预测预报及其防治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明确兴安盟草地螟2代幼虫的发生规律并建立2代幼虫与气象因子的预测模型。[方法]选取1980~2015年草地螟监测资料和同期气象资料,采用相关分析和典型年份对比分析法,研究影响草地螟2代幼虫发生的关键气象因子及气象指标,并采用气象因子加权方法建立2代幼虫发生的气象等级预报模型。[结果]影响草地螟2代幼虫发生的关键气象因子为温度、降雨量、相对湿度、降雨日数和高温日数。当1代成虫出现蛾峰后1~10 d平均气温22.0~24.0℃、降雨量30~100 mm、相对湿度60%~80%、降雨日数6~8d、无高温日数时,最适宜草地螟1代成虫产卵、孵化和2代幼虫发生;而1代成虫出现蛾峰后1~10 d持续低温多雨(高湿)或者高温少雨(低湿)天气会明显抑制草地螟1代成虫产卵和孵化,导致2代幼虫轻发生甚至不发生;模型检验结果表明,有草地螟1代成虫监测资料的8 a中,适宜发生(1级)和不适宜发生(3级)的回代结果与实际完全相符(占88%),较适宜发生(2级)的回代结果与实际相差1个等级(占12%),说明模型预报气象等级1级和3级效果较好。[结论]研究结果为开展草地螟2代幼虫气象预报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利用江苏省徐州市1960~2006的气象资料和夏粮产量资料,采用通径分析方法,分析了春季连阴雨的累计雨日、累计雨量以及连阴雨发生的次数对夏粮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累计雨日、雨量以及连阴雨发生次数均与夏粮产量呈显著负相关。其中累计雨日对夏粮相对气象产量的影响以直接效应为主,累计雨量与连阴雨发生次数对夏粮相对气象产量的影响以间接效应为主。最后,通过总决定系数的计算,得出春季连阴雨对夏粮相对气象产量的影响程度达到40.59%。  相似文献   

7.
三代棉铃虫发生程度与气象条件关系的贝叶斯判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代棉铃虫的发生程度与7、8月份的雨量、温度条件密切相关,笔者采用贝叶斯判别分析原理预报了三代棉铃虫的发生程度。  相似文献   

8.
李胄  郑永善 《湖北农业科学》2016,(12):3084-3088
利用同在半径5 km区域内连续10年的湿度和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 Hübner)百株卵量的调查资料,分析研究了湿度与棉铃虫发生的关系。结果表明,2月平均绝对湿度和最小绝对湿度均与二代棉铃虫百株卵量呈极显著正相关,11月的定时最小相对湿度与次年二代棉铃虫百株卵量呈显著负相关,11月的月平均绝对湿度和月平均相对湿度与次年二代棉铃虫百株卵量呈极显著负相关,10~12月的5种湿度资料均与次年二代棉铃虫百株卵量呈负相关。建立了5个棉铃虫百株卵量与湿度因子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的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9.
云南保山烟区气象因子与烤烟化学成分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描述统计、简单相关和典型相关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了保山烟区主要气象因子与烤烟化学成分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①保山烟区气候条件适宜,气候特点有利于优质烤烟的种植;②光、温和水气象因子对烟叶化学成分的影响为:气温>降雨量>日照;气象因子对蛋白质、钾氯比、还原糖和总氮影响较大,其中7月的气象因子对化学成分含量影响最大;③烟叶蛋白质与5~7月气温、9月日照时数和7~8月降雨量呈显著负相关;还原糖与5月降雨量和5~9月平均气温呈显著负相关,与7月降雨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总氮与5月气温、9月日照时数和7~8月降雨量呈显著负相关;钾氯比与8~9月气温呈显著正相关,与7月日照时数呈显著负相关;气温、降雨量对烤烟化学成分的影响分别为:还原糖>总氮>蛋白质、总氮>还原糖>蛋白质。  相似文献   

10.
棉铃虫发生动态及其与气候因素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1982~1997年棉铃虫发生动态与气象资料分析认为,影响该虫发生的关键因子是气候。棉铃虫蛹期雨量偏少、气温偏高,幼虫期雨量适中或偏多、雨日分散有利于棉铃虫的发生。这为棉铃虫预测预报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气象因子与油菜产量及其构成的关系。[方法]采用田间试验设计,通过Excel表格汇总整理从气象局获得气象资料,在DPS数据处理系统下利用逐步回归分析研究气象因子与油菜产量及其构成的相关性。[结果]单株有效角果数与苗期气候因子关系密切,与苗期降雨量显著正相关,而与平均气温和日照时数呈显著负相关。每角粒数与苗期降雨量呈正相关,而与苗期气温和花期日照时数负相关。千粒重与苗期日照时数正相关、与花期降雨量负相关。[结论]栽培上应增加地表覆盖等措施保证土壤适宜的水分条件,促进幼苗生长,保持田间通风透光性好,减少降雨对油菜开花的影响。通过壮苗培育提高商品油菜籽产质量。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临清植保站1990~2004年逐年棉铃虫各主要危害代的累计卵量、发生程度等历史资料和同期气象资料的分析,寻找出与棉铃虫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的气象条件,利用DPS数据处理系统中的多元回归等分析方法,建立各代棉铃虫累计卵量、发生程度等的中短期气象等级预报、预测模式;并对2005年的棉铃虫发生情况进行预测检验,效果良好。为棉铃虫的有效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对农业防灾减灾和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基于宝泉岭管理局2008~2013年的大豆田间实验数据及1983~2013年的逐日气象资料,应用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方法,研究了气象因素对大豆产量性状及病虫害的影响。结果显示:实验年份与历年相比,平均气温和有效降雨略有增加、日照时数减小。气象因素与大豆产量性状的相关性分析发现,5月下旬降雨显著影响大豆出苗,6月和9月上旬的有效降雨量与产量显著正相关,7月降雨与大豆单株荚数、单株粒数显著负相关,7月中旬日照时数与单株荚数、单株粒数显著正相关。气象因素与病虫害性状的相关性分析发现,4月中上旬和5月上旬的降雨与虫食率显著正相关,7月上中下旬、8月上旬日照时数和虫食率、细菌性斑点病、灰斑病显著负相关。通径分析发现单株粒数(X_1)、虫食率(X_2)及生育日数(X_3)对大豆产量有显著贡献,对产量的贡献大小为单株粒数生育日数虫食率。  相似文献   

14.
90年代以来,棉花棉铃虫在我地发生逐年上升,为害逐代加重,对棉花生产影响很大,为寻求棉花锦铃虫在我地的发生发展规律,提高预测预报水平,根据安乡县1987-1998年棉铃虫发生实况和气象资料分析,6月中,下旬温雨系数与第三代棉铃虫卵发生期呈显著正相关,回测全部拟合,7月上,中旬温雨系数与第四代棉铃虫的卵始盛期期呈显著正相关,但与高峰,盛末期呈显著负相关,回测拟合率为94.4%,综合分析安乡,澧县,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掌握石河子总场棉铃虫发生与温度之间关系,[方法]对2007~2010年棉铃虫成虫发生进行数据分析,结合气温构建发生期预测模型。[结果]棉铃虫越冬代随着温度的升高种群数量增加,其种群动态与温度呈正相关。棉铃虫一代与二代随着温度的升高种群数量降低,其种群动态与温度呈负相关。[结论]为北疆棉铃虫的预测预报及其防治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山东省典型植保站临清站1990—2004年逐年棉铃虫各主要危害代的累计卵量、发生程度等历史资料和同期气象资料的分析,寻找出与棉铃虫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的气象条件,利用dps数据处理系统中的多元回归等分析方法,建立各代棉铃虫累计卵量、发生程度等的中短期气象等级预报、预测模式。并对2004和2005年的棉铃虫发生情况进行预测检验,效果良好,为棉铃虫的有效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农业防灾减灾和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北疆棉区棉铃虫发生和气象条件的关系.[方法]通过对新湖垦区膜下滴灌棉田棉铃虫系统调查,结合当地气象资料研究,明确了积雪厚度与棉铃虫年发生程度的关系.[结果]建立了年发生程度与积雪厚度的数学模型Y=0.015 X~2-0.082 X+0.884;应用期距预测法对棉铃虫一代和二代高峰期进行预测,构建了两个数学模型Y_1=-0.839 X_1~2+35.742 X~1-341.685和Y_2=1.157 X_2~2-60.187 X_2+816.588.[结论]对以上三个数学模型进行回判和预测验证,准确性较高,可以作为该区棉铃虫预测预报模型使用.  相似文献   

18.
调查结果表明,在豫中南烟区烟田发生的青虫,6,9月份以烟夜蛾为主,7,8月份烟夜蛾和棉铃虫的数量基本持平,降雨量过少的年份,棉铃虫数量有所上升.在这些地区,6,9月份应以防治烟夜蛾为主,7,8月份2种害虫都要兼顾,降雨量偏少的年份,棉铃虫的防治不可忽视.豫西烟区烟田7,8月份均为烟夜蛾占据优势.豫东烟区烟田,6,7,8月份亦均为烟夜蛾为多.在这2个地区,应以烟夜蛾为主要防治对象.  相似文献   

19.
利用新乡市植保部门1976~2005年30a的棉铃虫2~4代发生危害的调查资料,结合影响2~4代棉铃虫3个发生时段的关键气象条件进行分析,得出影响棉铃虫的关键气象因子指标对2~4代发生程度进行预测;同时提出对棉铃虫的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明确南雄烟区主要气象因子对烟叶烟碱含量的影响。[方法]收集南雄烟区2011—2020年主要气象资料及烟叶烟碱含量数据,分析近10年南雄烟区烤烟大田期主要气象因子和烟叶烟碱含量,对主要气象因子与烟叶烟碱含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3月上旬降雨量与中部烟叶烟碱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伸根期降雨量与中部烟叶烟碱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与上部烟叶烟碱含量呈显著负相关。[结论]针对南雄烟区伸根期降雨量偏多的状况,可采取高起垄、高培土、深挖沟等措施,排除田间积水,促进根系生长发育,以提高烟叶烟碱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