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海参肠的加工工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开辟海参综合加工利用、满足市场需要,增加经济收益,我省长海县、金县、大连养殖公司等水产品加工单位,把过去废弃的海参肠加工成盐渍品出口外销。盐溃海参肠的生产,我省尚属首次,为保证质量,经过查阅资料、技术交流、试验对比等制定了盐渍海参肠的加工工艺。  相似文献   

2.
我国海参标准体系的现状与发展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合分析了我国海参养殖和加工现有质量标准的现状和问题,分别从海参养殖、病害检测、产品生产、加工和质量检测技术等方面分析了海参标准体系的建设情况,探讨了海参产品质量标准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海参是我国传统的滋补海洋食品与重要的经济水产品。海参极易自溶的食品原料学特性决定了绝大部分海参原料需要经过加工才能进入市场流通与消费,使得加工成为海参产业链的关键环节。明确海参在加工过程中的组分与食品结构变化,是阐释海参产品品质形成机理的核心,对设计开发海参高品质加工新技术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是关乎海参产业发展的关键科学问题。本文概述了海参的组分及食品结构特征,归纳了海参的关键加工环节,以此为背景着重梳理了海参在水煮、干燥、复水、酶解、即食海参加工等过程中组分及食品结构变化的相关研究进展,提出了深入研究的建议,以期加速上述科学问题的解答、推动海参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4.
我国海参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参养殖业经过十几年的迅猛发展,现在山东、辽宁、河北已具备相当规模,成为当地渔业的支柱产业,据不完全统计,2011年,全国海参养殖面积15.3万公顷,年产量13.7万吨,年产值300多亿元。与海参养殖业的迅猛发展相比,有关海参生物学的基础研究和养殖技术的研究却相对滞后,现在海参养殖生产中遇到的问题表明,滞后的科学研究工作,已严重制约了海参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下面笔者结合在生产上遇到的问题谈谈制约海参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及对策。  相似文献   

5.
李正柱 《内陆水产》2007,32(3):41-41
近几年,山东省垦利县以建设全省水产大县强县为目标,大力推动海洋经济快速发展。目前,全县海水养殖总面积达1.9万hm^2,其中浅海贝类和泥螺增殖面积1.4万hm^2、海参养殖面积333hm^2、梭子蟹养殖面积0.13万hm^2、对虾养殖面积0.2万hm^2、海水鱼类养殖面积0.17万hm^2。拥有虾苗、蟹苗、海参苗场7家,年育南美白对虾6.4亿尾、日本对虾2.7亿尾、梭子蟹650kg、海参1200万头。为促进水产品加工与流通,该县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东营市海盈水产品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和东营市蓝田水产养殖有限公司两家海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年可加工泥螺850t、虾酱350t、梭子蟹400t、海参260t,产品销往北京、上海、天津、江苏等地。  相似文献   

6.
《海洋与渔业》2013,(12):79-79
淡干海参,是通过对新鲜海参进行去内脏、清洗、沸煮、缩水、低温冷风干燥加工而成的海参产品。淡干海参是海参产品中的极品,无糖无水,方便储藏。  相似文献   

7.
海参加工业是我国北方重要的水产品加工行业之一。近年来,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增大,海参加工产品产量逐年增加,海参加工业面临的环境问题日益凸显。为了促进我国海参加工业的清洁生产,保证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本研究基于我国清洁生产技术体系及海参加工行业的特点,构建了由生产工艺及装备等6个一级指标和加工工艺等24个二级指标组成的海参加工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并选择两家案例企业进行清洁生产水平的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案例企业的清洁生产水平均为Ⅱ级:国内清洁生产先进水平;通过案例分析结果与企业生产现状的对比,证明本指标体系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可操作性和适用性。根据评价结果对两家案例企业提出了改变能源类型、提高废弃物资源利用率的清洁生产改进措施,为我国水产品加工行业的清洁生产提供了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8.
《齐鲁渔业》2009,(9):63-63
由于货物价值高、产品销售周期长,流动资金短缺一直是困扰海参加工经销企业的难题。近日,烟台市一家水产公司“另辟蹊径”,通过质押库存中的海参成功获得170万元贷款,解决了资金周转的燃眉之急,开烟台市以海参为质押物的动产质押贷款先河,为全市上千家从事海参收购加工的水产经销企业解决融资难题,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大连市海参养殖业投资不断增加,生产规模不断扩大,预计产值超过5亿元,从而成为我国最大的海参繁育、养殖、生产基地。今年以来,生产商和经销商投资海参养殖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全市累计投入4.7亿元用于新建和改造海参人工养殖池,海参养殖面积已达到12万亩,共投入海参育苗室180个,预计海参年产量60000吨。全市形成了育苗、生产、加工、市场开发一条龙的产业体系。大连成为全国最大的海参繁育养殖基地  相似文献   

10.
正日前,由大连海洋大学和财神岛集团建立的蒸制海参联合研发基地在辽宁省大连金普新区杏树屯街道正式落成,大连海洋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赵前程表示,蒸制技术将改变延续了600年的传统海参加工工艺,辽宁省大连200亿元的海参产业正吹响转型升级的"集结号"。海参是大连的一个传统优势产业,从生产、加工、销售一直到衍生品,市场规模超过200亿元。财神岛  相似文献   

11.
2012年福建海参养殖户大规模亏损,福建海参加工弱势立显无疑,由此开始,霞浦县政府开始重视当地海参养殖,引导建立地方加工厂,现年加工能力达2万多吨,欲从加工流通开始逐步突围海参困局。  相似文献   

12.
海参含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及多种对人体有用的免疫物质,是倍受消费者青睐的海产品。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能否科学合理加工及食用海参,为人类健康服务,是水产生产者、消费者和加工者及市场共同关注的问题。本文介绍了海参的常见食用和加工方法,旨在引导海参的餐饮文化,同时促进加工市场更加活跃,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相似文献   

13.
《渔业科技产业》2006,(3):44-45
嵊泗养殖海参上市销售,困扰舟山市养殖界多年的海参商品化生产难题,获得突破。海参是海产珍品之一,被医学界称为高级补品,刺参更是海参中的上品。嵊泗蓝海洋生态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从山东购入1.2万头刺参苗,采用笼养的方式,在绿华岛进行养殖试验。经一年多养殖,成活率达80%以上。  相似文献   

14.
海参经过加工处理,可以提高海参产品利用率,扩展海参产品的用途。本文通过分析国内外海参加工处理专利申请情况,阐明了国内外专利申请的趋势,以及海参在食品、化妆品、药品等产品中的应用分布,重点梳理了以海参多糖为活性成分的专利技术发展路线。  相似文献   

15.
即食海参加工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传统工艺加工的海参干制品烹调时需要水发,本试验拟解决由于干制品给食用带来的不便,以冷鲜海参作为研发对象,从原料的特性和功能入手,利用海参特殊的营养结构和组分等特点,采用了科学合理的加工技术,对传统的海参加工方法进行了全面的技术改造,通过正交试验对焖煮、浸渍等关键技术的探讨,成功的研制出即食海参间断式加热焖制工艺,且焖制水温为90℃、焖制时间为4 h、循环次数为3次,加工的成品即食海参不但肉质富有弹性、色泽较好、风味独特,而且最大程度地减少了营养成分损失。  相似文献   

16.
随着“北参南移”养殖技术的突破,福建海参养殖业发展迅速.但由于福建市场的海参产品大多属于传统的粗加工产品,产品形式较单一、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不高.不仅无法实现海参产品的经济价值,而且严重阻碍了海参产业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本文通过对福建海参加工产业现状的深入分析,提出了加工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缺少品牌意识、忽略地方特色和产品优势、深加工技术不足、加工流程不规范、企业市场竞争无序及产品质量良莠不齐等.在此基础上,综述了以整合海参产业、关注产业发展定位、增加产业附加值以及深入挖掘海参食文化内涵和外延等推进福建海参产业发展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7.
<正>自2005年以来,海参养殖产业是辽宁锦州市渔业支柱产业,年产值20亿元以上。这一产业极大地促进了当地水产捕捞、加工及相关服务业的蓬勃发展,带动了渔民的生产就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显著。北方海参养殖业充分利用海参养殖池塘资源套养日本对虾,以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最大化。笔者于2019-2022年进行混养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18.
详细介绍了目前我国现存的海参加工方法:传统方法和新技术条件下的海参加工方法,旨在引导消费者合理食用海参,明确海参产品的功能因子和健康价值。海参产品的研发为传统健康产品的发展找到了新的突破点。  相似文献   

19.
海参软罐头加工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肖枫  曾名勇 《科学养鱼》2004,(11):65-65
由于市场上销售的海参都是干制品,烹调工序繁多,食用极不方便。如将其加工成软罐头则食用方便,且便于携带,必将有助于海参产业的发展。对此我们进行了相应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目前我国鲜海参的产量已近10万t。其中2010年山东省海参养殖面积达4.3万hm^2(65万亩)。产量达6.5万t,仍满足不了人们的需求。近几年,随着海参自然资源量的减少以及消费者对海参需求量的增加9海参人工养殖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海蜇是大型食用水母,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青睐。近十几年来,由于自然环境的变化和人为的过度捕捞,海蜇的资源波动极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