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无机肥又称化肥。养鱼生产中通过施用无机肥,直接培肥水质,促进水中浮游生物生长繁殖,提高水体初级生产力,为鱼类生长提供充足的天然食料。1无机肥的养鱼效果随着渔业生产的迅速发展,用无机肥养鱼越来越普遍。实践证明,利用无机肥养鱼不仅为解决养鱼饲料开辟了新的...  相似文献   

2.
任何一种鱼肥,当施放到养殖水体以后,都是通过肥料所含的各种营养元素作用于水生植物(水体中主要是浮游植物,也称藻类)来提高水体的初级生产力。藻类既可以直接作为白鲢等滤食性鱼类的饵料,同时也是水中浮游动物和其它微型动物的饵料,最终通过食物链被池塘中的经济水生生物——  相似文献   

3.
张幼敏 《水库渔业》1981,(1):54-60,67
开发水域的鱼类区系是在自然环境、鱼类起源、地理位置和人为干预诸因素综合影响下形成的,并与分布区的生物和非生物条件相适应。但从渔业的观点看,多数天然水域鱼类区系组成不能合理地利用水体空间和饵料基础,散无法最大限度地发挥水体生产力。  相似文献   

4.
东江水库碳汇渔业与生态保护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7月和10月对东江水库的水体初级生产力和水质进行了监测和评价,估算了天然渔业资源量及可移出碳量。研究表明,库区存在较丰富的外源性营养物质,主要来源于农业、生活废水及旅游业;10月水体水质优于7月,均属中营养水平;初级生产力平均为5.13g/(m2.d),与水体叶绿素、氨氮和总磷浓度呈较强的正相关;折算滤食性鱼产量为1541.9t/年,移出碳量为218.4t/年。2007-2010年进行鱼类增殖放流,获得天然滤食性渔获物最高达产量为900t/年,移出碳量127.5t/年。在制订东江水库渔业环境保护条例时,按初级生产力的大小,利用增殖放流等渔业去碳技术,适量投放滤食性鱼类,充分利用水体氮、磷,可实现东江水库碳汇渔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冯向阳  张欣  蔡焰值  赵明 《河北渔业》2011,(5):19-29,45
<正>本次潘家口水库浮游生物调查,初级渔业生产力的评估是受河北省宽城满族自治县人民政府的委托,对潘家口水库既能进行渔业生产,又能利用生物链净化水质的模式等方面进行研究。目前我国大多数跨界水库水域基本上处于自然生物链不平衡循环,库区鱼类资源量大量减少,尤其是维系生态环境良性循环的滤食性鱼类产量严重下滑,从而导致库区水域普遍面临富营养化的问题,出现水库水体营养盐含量不断上升、生产力从低  相似文献   

6.
2007年7月和10月对东江水库的水体初级生产力和水质进行了监测和评价,估算了天然渔业资源量及可移出碳量。研究表明,库区存在较丰富的外源性营养物质,主要来源于农业、生活废水及旅游业;10月水体水质优于7月,均属中营养水平;初级生产力平均为5.13g/(m2.d),与水体叶绿素、氨氮和总磷浓度呈较强的正相关;折算滤食性鱼产量为1541.9t/年,移出碳量为218.4t/年。2007-2010年进行鱼类增殖放流,获得天然滤食性渔获物最高达产量为900t/年,移出碳量127.5t/年。在制订东江水库渔业环境保护条例时,按初级生产力的大小,利用增殖放流等渔业去碳技术,适量投放滤食性鱼类,充分利用水体氮、磷,可实现东江水库碳汇渔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张堂林 《水产学报》1999,23(4):409-414
鱼类生产力的研究 ,大约始于 4 0年代 ,因研究群落代谢和深入研究种群生态学 (populationecology)的需要而被提出 [Ivlev 194 5,Ricker 194 6] ,随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鱼类生产力是种群现存量、补充量、生长和死亡等重要种群参数的综合体现 ,不仅可用于评价水体生态系统的变化对种群的影响 ,而且可用于估算鱼类种群最适捕捞量 ,因此在渔业管理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国外许多学者在河流和湖泊广泛开展了鱼类生产力研究 ,但是 ,在国内有关这方面的资料特别少。本文介绍了鱼类生产力概念、研究方法及进展。1 生产力…  相似文献   

8.
鲢鱼放养密度对浮游生物及初级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鱼类放养业的发展,湖泊水库的富营养化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关于主要食浮游植物的鲢鱼将怎样影响初级产量的变化,增加鲢放养密度是促进还是延滞富营养化等问题,目前还有争议。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利用池塘条件,做了鲢鱼不同放养密度,如何影响水体中营养盐和初级产量变化的试验。  相似文献   

9.
养鱼水体中氨氮含量过高的控制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氮与养鱼生产关系极大,它不仅是水体中藻类必需的一种营养元素,也是较常见的一种限制养鱼水体初级生产力的常量元素。水体中氨氮含量过高对鱼类的毒性较强,会使鱼类红细胞数量和血红蛋白数量逐渐减少,血液载氧能力逐渐降低,而造成鱼类慢性中毒,抑制生长。此时鱼类摄食量降低,鳃  相似文献   

10.
云龙湖水库的理化特性和初级生产力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在总结分析1998年云龙湖水库水体理化指标和初级生产力监测资料的基础上,结合相关标准,综合评价了云龙湖水库的水质和初级生产力状况。从总氮、总磷、初级生产力等指标判定,该水库为富营养型水库。  相似文献   

11.
增氧机能增加水中溶氧量,曝除氨、氮、硫化氢等有害气体,同时促使底层水体交换,改善水质,加速池塘物质循环,从而保证鱼类在清新的环境中快速生长。它的出现,使我国的池塘养鱼发生了质的飞跃,从过去依靠池塘初级物质、能量的转换及利用发展到可以人为地控制水质等鱼类生活环境因素,强化鱼类生长,使池塘养鱼的产量有了提高。  相似文献   

12.
韩克清 《水产养殖》2009,30(8):42-43
高温季节来临,部分养殖户池塘中出现不良藻类大量繁殖现象,不良藻类会抑制有益藻类的生长,导致水体的生产力下降,对养殖水产品的安全造成危害,严重时会使鱼类死亡。常见的不良藻类及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3.
在渔业生产中,为了提高湖泊、水库等水域的鱼产量,除了改善水体环境,为经济鱼类的生长、繁殖创造适宜的条件外;还采取调整和改善原有鱼类的区系组成,来充分利用水体空间及其一切饵料资源,以发挥水体的最大生产潜力,具体措施就是鱼类的移植和驯化。  相似文献   

14.
闽东渔场鱼类资源生态容量和最大可持续开发量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林法玲 《海洋渔业》2004,26(2):86-92
以海洋生态系统营养动力学为理论依据,根据历次调查所获得的闽东渔场初级生产力资料,通过对该渔场浮游植物有机碳含量和生态效率的测算、52种主要鱼类营养级及其有机碳含量的检测,采用营养动态模型和Cushing模型估算鱼类资源生态容量(自然生产量),采用Cadima模式和MSY简单模式估算鱼类资源最大可持续开发量。估算结果:闽东渔场鱼类资源生态容量平均为6.308×10~5t,最大可持续开发量为3.268×10~5t。1994年以来闽东渔场实际年渔获量3.435~4.685×10~5t,平均4.267×10~5t,已连续9年超过鱼类资源最大可持续开发量,呈现过度捕捞态势。必须实行渔获量负增长制度才能使鱼类资源得到有效恢复。  相似文献   

15.
刘宗进 《内陆水产》2004,29(11):24-25
养殖水体是鱼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水体环境的优劣决定着养殖的成败、养殖产量的高低。目前虽然有一些先进的水质测定仪器,但是在生产实际过程中,绝大部分的养殖生产者还是靠平时观察池塘水质的情况来了解和掌握养殖鱼类生存、生长状况,根据水体的颜色判定水质肥瘦,进而调整投饵次数和换水量等。  相似文献   

16.
七、效果检测与效益分析(一)效果检测水库施肥在于通过增加水体的营养盐分,从而增加水体的初级生产力及各营养级的生产量,最终达到增加鱼产量的目的。因此,施肥的效果如何,可通过检测水体中从营养盐分、浮游植物到鱼类生长等一系列环节的变化情况来了解。  相似文献   

17.
温度对鱼类生存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鱼类进化发展至今,分布在全世界各个水域中的鱼类形成了能够在不同水温环境条件下生存的各种类型:如温水性鱼类、广温性鱼类、冷水性鱼类/耐低温鱼类和暖水性鱼类/耐高温鱼类。水温的变化不仅导致鱼类的夏眠和冬眠,而且还影响鱼类的繁殖和水体溶氧量,是与鱼类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关系最为密切、并进而影响鱼类生存的重要环境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18.
利用鱼类去除水体中的氮、磷是一项有效防治水污染的生物性措施,通过分析目前影响鱼类资源的因素,提出保护鱼类资源的有效措施,共创碧水蓝天。  相似文献   

19.
鱼类标志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鱼类标志技术已在鱼类种群密度、死亡与补充、生长和生产力等研究中广泛应用,并已成为鱼类种群估算、资源评估、以及洄游与分布调查的重要手段。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在鱼类标志技术方面已取得的进展及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综述与讨论,并对各种标志技术的应用效果进行了总结,以期为我国鱼类标志技术的应用与研究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兴修水利,控制和改造江河湖泊,必然会使水体的某些环境因子发生变化,对鱼类资源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