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 育成仔猪的管理 育成仔猪是指断奶后在育成舍内饲养的仔猪,即从离开产房开始,到迁出育成舍为止,一般在35~70日龄之间,在育成舍经历35天左右.  相似文献   

2.
育成猪的饲养管理与保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 育成猪的饲养管理 1.1育成仔猪的生理特点 育成仔猪是指断奶后在育成舍内饲养的仔猪,即从离开产房开始,到迁出育成舍为止,一般在35~70日龄之间。  相似文献   

3.
正育成仔猪,一般在35~70日龄之间,是指断奶后在育成舍内饲养的仔猪,在育成舍经历35d左右。此阶段的仔猪有以下特点:生长速度快,对营养要求高,主要是骨骼,肌肉的生长,育成舍仔猪皮下脂肪少、皮薄、毛稀、体温调节能力差、怕冷怕潮湿,不耐寒,所以规模猪场要控制各种可控因素,给猪群提供一个干燥、舒适的生长环境,最大限度的发挥其生长发育的遗传潜  相似文献   

4.
规模猪场育成猪的饲养管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育成仔猪是指断奶后在育成舍内饲养的仔猪,即从离开产房开始,到迁出育成舍为止,一般在35~70日龄之间,在育成舍经历35d左右。此阶段的猪生长速度相对较快,对营养要求严格,主要是骨骼,肌肉的生长,育成舍仔猪相对成年猪不耐寒,主要是因为皮下脂肪少、皮薄、毛稀、体温调节能力差、怕冷怕潮湿,所以规模猪场要控制各种可控因素,给猪群提供一个干燥,舒适的生长环境,最大限度的发挥其生产发育的遗传潜力,减少或消灭疾病,降低死亡率,获得最佳增重,提高生产效益。  相似文献   

5.
<正>1育成仔猪的生理特点育成仔猪是指断奶后在育成舍内饲养的仔猪,一般在35~70日龄之间,在育成舍生活35天左右。育成仔猪主要有抗寒能力差、生长发育快、对疾病的易感性高等生理特点。育成仔猪一旦离开了温暖的产房和母猪的怀抱,如果长期生活在18℃以下的环境中,不仅影响其生长发育,还能诱发多种疾病。这期间仔猪的食欲特别旺盛,常表现出抢食和贪食现象,若是饲养管理得当,仔猪生长迅速,在40~60日龄之间体重可增加1倍,否则容易发生腹泻、水肿病、副伤寒等多种  相似文献   

6.
<正> 在养猪生产上,为提高母猪单产效益,正在逐步实施仔猪早期断奶技术,以及采用高床饲养方式,大大提高了年育成仔猪头数和总重。但因仔猪提早断奶,加之转舍培育,在一定时间内无疑加大了仔猪应激反应,引起仔猪断奶后的一系列综合症。表现烦燥不安,食欲不振,生长缓慢,皮肤苍白,腹泻,甚至胃肠道高度充血,抽搐、急性死亡。为此,我们于1988年春对35日龄断奶的高床饲养仔猪进行了注射镇静剂和饮服电解质水溶液的试验,来探讨如何降低仔猪的应激反应,从而进一步提高仔猪成活率及增重。  相似文献   

7.
王成  邹永平 《养猪》2000,(4):16-16
1 材料与方法1 1 研究资料来自本公司原种猪场 1 997~ 1 998年度长白母猪繁殖性能原始记录。1 2 本公司原种猪场采取工厂化全封闭生产模式 ,从配种 -妊娠 -分娩 -保育 -育成实行工厂化作业 ,全进全出的管理。根据其生产特点与要求 ,分阶段进行饲养 ,妊娠母猪产前 5~ 7天转入分娩舍 ,分娩栏采用网上限位栏 ,哺乳仔猪 2 8日龄离乳。离乳后母猪赶到配种舍 ,仔猪原圈留存 3~ 4天后转入保育舍 ,保育舍仔猪采用网上培育于 70日龄转到育成舍。1 3 配种方式是人工辅助的自然交配 ,采用重复配的方式 ,即采用同一只公猪间隔 8~ 1 2小时再配…  相似文献   

8.
宁都县加宁脐橙场养猪分场从1995年4月中旬起发生一种以咳喘为主要症状的疾病,场内兽医对症用药未见效果,并出现死猪现象。5月16日,一天死亡肉猪5头。现将诊治结果报告如下:1猪场管理概况该猪场建于1991年,实行自繁自养,与周围基本处于隔绝状态。此次发病前有公猪3头,母猪44头,哺乳仔猪79头,断乳仔猪93头,肉猪183头,分别饲养在不同栏舍。哺乳仔猪35日龄断乳后转入断乳仔猪舍,经饲养35天再转入育成肉猪舍。哺乳仔猪补料用岳阳正大551;断乳仔猪饲喂551和场内自配饲料各半,公、母猪及肉猪饲料场内自行配制。各猪舍有固定的饲养人…  相似文献   

9.
仔猪断奶后转入保育舍,饲养5周-6周,此阶段称为仔猪保育阶段。饲养保育仔猪的工作重点包括: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消除各种应激因素;采取预防保健措施,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配制营养丰富容易消化的全价日粮,科学饲养。总之要确保仔猪在保育期内有较高的育成率,为以后的生长阶段和育肥阶段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10.
仔猪28日龄断奶至35日龄仍在原舍饲养,35~77日龄在保育舍饲养,采用一次性断奶法,即在仔猪28日龄时,将母猪赶回妊娠舍,仔猪留原栏饲养.目前,在我国养猪生产中,仔猪从断奶到出栏上市,死亡率比较高;从仔猪出生后到出栏造成猪只的死亡中,保育期间的死亡约占全程死亡率的40%.仔猪断奶时,其各种生理机能和免疫功能还不完善,抗病力低,极易受各种病源微生物的侵袭,断奶时多种应激因素的影响,容易诱发疾病.因此,加强断奶仔猪的饲养管理和保健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1.
随着养猪生产不断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仔猪的疾病问题已经成为困扰养猪业健康发展的一大难题。近年来,无论是产房乳猪、保育舍仔猪,还是育成猪发病,其临床大都表现为混合感染,治疗难度很大。若长时间大剂量使用抗生素治疗,除了易产生  相似文献   

12.
分娩舍中猪的饲养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整个猪场生产经营中,分娩舍的工作处于至关重要的位置。因为,分娩舍中母猪饲养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配种舍的生产,如果母猪子宫炎、消瘦、过肥等现象发生较多,配种效果会明显降低;仔猪饲养管理得不好,直接影响到保育舍甚至育肥舍的生产,造成猪只育成率低,生产速度慢,饲料报酬低现象。因此,分娩舍起到了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其重要性显而易见。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在真正的农村地区,靠家庭劳动力长期经营50头种母猪,同时种植水稻55公亩和甘蔗40公亩的养猪户情况。首先用砍伐的木材,一家人修建了猪舍,此外另建10间分娩房和4间种公猪舍。家中劳动力共三人:经营者和他的父母。在养猪经营中通过积累资金新建了仔猪育成舍(采用育成铁笼)和猪群饲舍,常年饲养50头种母猪。其经营特点如下:  相似文献   

14.
1 影响哺乳母猪的饲料营养因素 哺乳母猪在整个养猪生产线中,处于最重要的地位,因为,哺乳母猪管理饲喂得好,母猪断奶后易于发情,保持良好的繁殖性能,仔猪断奶后转到保育舍易于饲养,为提高育成率打下坚实的基础;管理饲喂不好时,母猪过肥或过瘦影响下一次发情,延长了空怀期,仔猪生长不良,转到保育舍后难于饲养管理,育成率低,从而影响整个生产.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采用环境自动控制技术(冬季热风炉采暖,夏季湿帘-风机降温)的试验分娩舍、保育舍和相应的对照舍(冬季火炉采暖,夏季自然通风降温)进行了环境对比试验,以及环境因素对哺乳仔猪和保育猪生长性能的对比。结果表明,试验舍的环境条件明显好于对照舍;试验舍哺乳仔猪断奶成活率冬季、夏季分别为96.37%和95.36%,比对照舍分别提高4.28和6.97个百分点;冬季试验舍保育猪的平均育成率为98.09%,日增重0.409kg/(d·头),分别较对照舍提高5.27个百分点和30.67%,料肉比为1.472:1,下降13.25%,而夏季湿帘风机系统对保育舍猪的生产性能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6.
吴荣杰 《中国猪业》2013,8(10):62-63
本文主要介绍了新美系猪各阶段饲喂要点,指出,仔猪应尽早让其吃初乳,仔猪出生后5~7天左右开始教槽补料,保育猪,生长育成猪,育肥阶段猪,配怀舍种猪,妊娠母猪,哺乳母猪的饲养管理要点也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7.
<正>规模化猪场分娩舍的工作是养猪生产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生产环节,这一作业的成败将直接影响到母猪的健康和仔猪的育成,最终关系到猪场的整体经济效益。笔者根据多年的规模化猪场管理经验,以万头猪场为例特制定了分娩舍操作规程,以供广大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断奶仔猪不同饲养工艺对保育期生产成绩影响,试验将川藏黑猪父母代仔猪35日龄断奶后继续放至产仔舍原圈饲养至双月龄作为试验组,将35日龄断奶后原圈饲养7 d后,由产仔舍转入保育舍饲养至双月龄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仔猪在保育期的存活率及个体增重成绩,结果表明:试验组的断奶仔猪存活率高于对照组2.06个百分点,但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组在保育期的个体增重比对照组高12.46%,且差异显著(P0.05)。综上所述,产保一体的饲养工艺较传统饲养工艺更有利于断奶仔猪的生长。  相似文献   

19.
猪养殖环节中,仔猪育成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猪场经济效益的好坏。分娩、保育、育肥三阶段中,仔猪死亡率较高的是保育阶段,占猪只全期死亡率的40%。死亡原因与其生理特点、环境与管理等诸多因素有关。要降低仔猪死亡率,必须科学建设保育舍、严格饲养管理、建立防疫制度、加强免疫和驱虫工作。  相似文献   

20.
<正>规模化猪场分娩舍的工作是养猪生产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生产环节,这一作业的成败将直接影响到母猪的健康和仔猪的育成,最终关系到猪场的整体经济效益。笔者根据多年的规模化猪场管理经验,以万头猪场为例特制定了分娩舍操作规程,以供广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