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不论在什么地区饲养蜜蜂,原则上都要养强群,特别是定地饲养.大家知道定地养蜂和大转地养蜂是无法相比的,因为大转地蜂群由于不失时机的转场,蜂群始终处在不离花的环境里.而定地饲养的蜂群就做不到这点.虽说管理措施大同小异,但定地饲养蜜源有限,只有油菜是一个稳产的好蜜源,就是早了些,开花流蜜期蜂群正处于新老交替期和增殖期,没有更多的适龄采集蜂.  相似文献   

2.
田慧宇  张水艳 《中国蜂业》2019,(5):53-53,56
蜜蜂规模化饲养是现代蜜蜂养殖发展的趋势,也是必然发展的结果。我地蜜蜂养殖量为10.5万群,其中转地放蜂5.5万群,定地饲养5万群。转地蜂群从南到北追花夺蜜,养殖者效益可观,并有下一代参与养殖,劳动强度大也能相继完成;定地养蜂年龄偏大或者是家中抚养老人,他们无法转地追花夺蜜,养殖效益相对较差。为了有效利用地方蜜粉资源,现对定地蜜蜂养殖提出规模化饲养方案。  相似文献   

3.
张全民 《中国蜂业》2001,52(3):18-18
我养蜂 30余年 ,开始定地养蜂 1 0年 ,用卧式箱 ;转地放蜂 1 0年 ,采用标准箱加继箱 ;现在因体力原因 ,定地加小转地饲养 ,总觉得卧式箱比较好管理。下面谈一谈我是怎样用卧式箱养蜂的。我认为卧式箱的大小以 1 6框为好 ,这样便于定地加小转地养蜂。通气窗应开在箱底 ,与纱盖空气上下对流 ;覆布 1块 ,春、秋繁殖时放纱盖下面 ,夏季和转运时放在纱盖上面 ,以便通风 ;隔板 1~ 2块 ;隔堵板 2块。可在箱体的后侧开一小巢门以备养王或储王。开始春繁时 ,一般蜂群是双王同箱 ,5框足蜂以上可单王繁殖。“立春”蜜蜂排泄后 ,应彻底治螨。此后蜂箱、…  相似文献   

4.
谈大转地蜂群怎样在辽西就地安全越冬辽宁北镇县大市乡江家村(121301)艾国民近年来,由于大转地养蜂费用大幅度提高,养蜂经济效益的不断下降,促使大批蜂场逐渐由大转地饲养过渡为定地加小转地养蜂。在这转变过程中,本区有很多养蜂者由于是在走南闯北、追花夺蜜...  相似文献   

5.
赵中和 《中国蜂业》1999,50(2):12-12
转地饲养的特点是蜜源衔接紧凑,连续不断,能获得高产。定地饲养是分散放牧,能利用零星蜜源。各有好处。但从产量上说,还是转地饲养为高。一、转地饲养转地饲养因蜜源丰富,不仅能获得高产,而且增殖快,蜂群壮,疾病少,这是养蜂的一种生产方式。但转地饲养有三苦:装...  相似文献   

6.
秦兰珍 《蜜蜂杂志》2009,29(10):37-38
在中国,目前存在着转地放蜂和定地饲养两种方式,长期以来,关于哪种饲养方式更适合中国国情的讨论一直没有间断.笔者就转地放蜂的必要性有初浅的认识,现就个人的观点陈述如下,供大家讨论.  相似文献   

7.
我国自引进西方蜜蜂饲养以来,养蜂模式大致分为两种:即定地饲养与转地饲养,转地又有大转地(全国范围)和小转地(本省范围)之分.20世纪80~90年代,党的三中全会后,以家庭为单位的蜂场蓬勃兴起,大多是夫妻二人管理百群左右的蜂场.  相似文献   

8.
下川东地处四川省边远的万县地区,这里地形复杂多样、气候温和,蜜粉源丰富,有大量中蜂在这里栖息繁衍,但蜂农们历来实行定地饲养,产量低。为了发挥下川东地区的蜜源优势,我们从1981年开始组织中蜂小转地放养,取得了较好的收成,主要采取了如下几项措施:1.摸清蜜源情况,选择好放蜂路线。下  相似文献   

9.
谈谈新疆蜂群的转地饲养新疆石河子农学院(832003)夏平开一、新疆蜂群转地饲养的必要性翻开新疆的养蜂历史,自本世纪初从俄国引入黑蜂以来至六十年代,均在伊犁、塔城山区定地饲养,产量不稳定,风调雨顺则丰收,天旱或阴雨连绵则减产。自五十年代从内地引入意蜂...  相似文献   

10.
杜宏业 《中国蜂业》1995,(1):9-9,11
北京地区春季与秋季小转地养蜂北京市门头沟区林业局(102300)杜宏业北京地区养蜂有两种方法。一是利用本地蜜源定地养蜂;二是定地结合小转地养蜂。扩大蜜源范围。这是北京养蜂的成功经验。北京地区山场大,平原广,又与河北省、天津市毗邻,蜜粉源植物种类多。分...  相似文献   

11.
王星 《中国蜂业》2006,57(5):21-22
笔者根据养蜂实践和调查本地区蜂场认为,定地结合小转地、蜂产品自产自销是丹东地区比较好的养蜂模式。  相似文献   

12.
卢源甫 《中国蜂业》2006,57(2):19-19
我饲养意蜂30群,中蜂40余群,定地加小转地饲养。相比之下还是中蜂好,中蜂节省饲料,省人工,成本低,适宜于广大业余养蜂爱好者饲养。  相似文献   

13.
黄伟 《中国蜂业》2014,(1):52+54-52,54
<正>我今年40岁,专业养蜂已有20多年,养蜂队伍中可算年轻一代。2004年4月白城蜂业科技协会成立,我被选为理事,2011年3月吉林省洮南市蜂业科技协会筹备会,又被选为常务副会长。我家养蜂从小规模发展到百群,从弱到强,经历了定地到小转地,又发展到大转地饲养。五口之家(除了两个孩子上学),我的妈妈闫桂清已是67岁老人,依然带我们夫妻俩去追花夺蜜,  相似文献   

14.
孙立广 《中国蜂业》2015,65(2):30-31
<正>传统养蜂靠转地放蜂,追花夺蜜,获得养蜂高产。近年来由于运输费用上涨,各地对放蜂人雁过拔毛,转地放蜂风险加大,不少蜂农寻求定地养蜂模式。但定地养蜂突出的问题是蜜源不足,半年养蜂半年闲,还要喂糖。因此,人工种植蜜源不失为一种好办法。改革开放以后,国家对农业种植结构进行调整,不  相似文献   

15.
高崇东 《中国蜂业》2009,60(5):25-25
中华蜜蜂在自然植被良好的地方饲养,收入较为稳定。中华蜜蜂适宜定地饲养,但在实际生产中,为尽量提高养蜂效益,常常需要短途转地。由于中蜂护脾力弱,巢脾易碎,转地难度大于意蜂。所以,如果没有较好收益,中蜂场不必经常转地放养。可转可不转的,一般以不转地为好。即使必须要转地放养,  相似文献   

16.
入秋以后,外界蜜源逐渐减少,蜂群管理由蜂产品生产逐步转向越冬前准备,特别是转地蜂场,从9月份开始,陆续回乡,准备越冬.从近些年养蜂生产实际情况来看,每年的9~11月份是蜜蜂农药中毒事件的高发期,主要原因是外界蜜源减少,转地蜂群经长时间运输,蜂群内蜂粮储备减少,蜜蜂外出采蜜积极性高,当外界使用农药时,容易引起蜜蜂中毒,造成蜜蜂大量死亡.另外,由于转地蜂群的群势要比定地饲养的群势强,在外界蜜源缺乏,而蜂群采蜜积极性仍然较高的晴好天气条件下,容易发生盗蜂现象,影响蜂群正常的生活秩序,甚至造成蜜蜂大量死亡,一些养蜂者为了泄私愤,故意在蜂蜜中添加农药引诱作盗蜂群中毒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相似文献   

17.
薛超雄 《中国蜂业》2007,58(5):30-30
广西省四周山地环绕,素有"广西盆地"之称。本地区地处低纬地带,北回归线横贯中部,夏长冬暖,气候温暖,雨量充足,山地森林茂盛,蜜源植物种类繁多,常年花源不断,对饲养中蜂和意蜂都十分有利。中蜂宜定地或小转地饲养,意蜂为转地饲  相似文献   

18.
宋章辉 《蜜蜂杂志》2005,25(10):22-22
我身边大多数蜂友是定地养蜂,有少数是小转地或大转地的,这些蜂场转地是为了采蜜,很少是为了提高越冬蜂成活率而转地的。笔者的几次经历说明,为了提高越冬蜂成活率,转地很有必要。1995年以前,我地秋繁时主要蜜粉源有水稻、黄麻、楠树、蓼花,其中楠树、黄麻流蜜较好,每年越冬蜂成活率在30%左右;1997年到现在,我地秋繁时主要蜜粉源有水稻、棉花、少量楠树、蓼花,现在所有的蜜粉源几乎都没有大流蜜。培育越冬蜂时粉源充足,只要喂糖(蜜),培育的越冬适龄蜂很好,但是培育越冬蜂后又多了一个枇杷蜜粉源,在晴朗的日子里,枇杷、蓼花十分吸引蜜蜂去采…  相似文献   

19.
陶春林 《中国蜂业》2007,58(7):25-25
我是北方的一位养蜂人,10多年前到山东定地养蜂,有时也做小转地放蜂。刚到山东养蜂时,对于夏季的炎热,根本就没有重视。因为北方夏季,每天最热时间不过就是4至5小时,谈不上会给蜂群带来什么危害。而山东则不同,这里的夏季,特别是干  相似文献   

20.
我国根据法国专家提出蜂王浆理化指标增加碳同位素、糖分细化指标来鉴别蜂王浆是天然蜜粉源生产还是喂糖生产,开展国内蜂王浆样品的验证工作。江苏商检局、秦皇岛商检局对100份蜂王浆样品检测结果,合格率为25%~31%。其中定地饲养蜂群生产的蜂王浆,46份样品合格率为24%~35%;转地饲养蜂群生产的蜂王浆,54份样品,合格率为26%~28%。检测项目中,样品的总糖、果糖含量合格率为100%,总脂、葡萄糖、麦芽糖、麦芽三糖合格率分别为94%~100%、97%~98%、98%、94%~96%,而碳同位素值、蔗糖和吡喃葡糖基蔗糖合格率仅为74%~82%、39%~40%、42%~61%。100份样品数据经统计比较分析得出,碳同位素检测样品,定地饲养蜂群生产的蜂王浆与转地饲养蜂群生产的蜂王浆差异显著,总糖、果糖、葡萄糖、麦芽糖、麦芽三糖、蔗糖、吡喃葡糖基蔗糖、总脂检测样品定地饲养与转地饲养差异不显著。所以,碳同位素与7个糖分细化指标相比,只有碳同位素能区别蜂王浆是天然蜜粉源生产还是喂糖生产。GB9697—2008《蜂王浆》国家标准中的理化指标10-HDA按含量分为优等品与合格品二类,同样能取代碳同位素来鉴别蜂王浆是否喂糖生产,当然大量实验数据待后续工作去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