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玉米线虫矮化病病原鉴定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为明确东华北春玉米区暴发的一种危害严重、引起玉米植株矮化的新病害病原,从病区采集大量病株及其根际土壤,采用室内人工接种的方法对分离频率最高的3种镰孢菌,即亚粘团镰孢菌Fusarium subglutinans、拟轮枝镰孢菌F.verticillioides和层出镰孢菌F.proliferatum及线虫(群体)进行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有线虫(群体)的处理能够引起该病害典型症状,即植株矮化,叶片上有沿叶脉方向的黄色或白色失绿条纹,茎基部组织从内向外呈纵向或横向开裂,推断该病的发生和线虫有关。将回接发病植株病土中分离的矮化线虫属Tylenchorhynchus sp.、短体线虫属Pratylenchus sp.、发垫刃线虫属Trichotylenchus sp.、拟盘旋线虫属Pararotylenchus sp.、小环线虫属Criconemella sp.、垫刃线虫属Tylenchus sp.、丝尾垫刃线虫属Filenchus sp.、螺旋线虫属Helicotylenchus sp.和真滑刃线虫属Aphelenchus sp.进行分属后再回接,只有发垫刃属线虫的处理出现与田间发病症状一致的植株。综合形态特征、致病力和分子序列分析结果,确定该病病原为长岭发垫刃线虫T.changlingensis,并将该病害称为玉米线虫矮化病(maize nematode stunt disease)。  相似文献   

2.
矮化线虫引起的杜鹃衰退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茂松 《植物检疫》1992,6(4):263-264
Sher(1958)在美国报道杜鹃衰退病系由矮化线虫 Tylenchorhynchus claytoni引起,这种病害在欧洲和日本广泛分布。作者于1988年春在南京玄武湖公园杜鹃Rhododendron simsii(品种大白套)根际土壤中分离到该线虫。本文报道所发现的杜鹃衰退病及其病原物鉴定。  相似文献   

3.
描述了采自云南省果树根际的两种线虫 :滑端矮化线虫Tylenchorhynchuscrassi caudatusWilliams,1 96 0和鹰嘴豆矮化线虫TylenchorhynchuscicerusKakar,1 995,其中鹰嘴豆矮化线虫是中国新记录种。  相似文献   

4.
2001-2005年对云南省灯盏花主要栽培区的灯盏花根部及根际土壤的寄生线虫进行分类鉴定,共鉴定出9种线虫:内卷滑刃线虫(Aphelenchoides involutus)、燕麦真滑刃线虫(Aphelenchus avenae)、异头丝尾垫刃线虫(Filenchus heterocephalus)、双宫螺旋线虫(Helicotylenchus dihystera)、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草地短体线虫(Pratylenchus pratensis)、活泼平滑垫刃线虫(Psilenchus hilarulus)、戴维恩垫刃线虫(Tylenchusdavainei)和广东垫刃线虫(Tylenchus guangdongensis)。优势种群是双宫螺旋线虫,其次是南方根结线虫。灯盏花是这些线虫的新记录寄主。  相似文献   

5.
成飞雪 《植物检疫》2007,21(3):133-136
分离自对湖南郴州、耒阳、张家界地区的病死马尾松样品,采用形态鉴别和分子生物学鉴别相结合的方法对其进行鉴定.形态鉴定结果显示分离检出线虫更符合拟松材线虫特征.同时采用ITS-PCR-RELP方法对病死马尾松中分离线虫进行分子鉴定,ITS区经EcolI和HindⅢ酶切后得到110、160、242、404bp 4条特征带,与拟松材线虫相同,而与松材线虫有明显区别.而且ITS及CoI基因序列信息显示,湖南病死马尾松中分离线虫与松材线虫的同源性分别为92.9%、89.3%,而与拟松材线虫的同源性高达97.2%、95.2%.研究结果表明湖南病死马尾松中分离的线虫为拟松材线虫.  相似文献   

6.
咖啡短体线虫分子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实验采用单条线虫法提取DNA,rDNA-ITS-PCR技术扩增目的片段(ITS1、5.8S、ITS2和部分的18S和28S),将此片段纯化回收,克隆测序分析,与GenBank比对,结果为:该种群的基因序列与AY561436(基因库编号)的相似度为92.3%,与AB053485的相似度为91.3%.分子鉴定结果与形态鉴定该线虫为咖啡短体线虫.  相似文献   

7.
深圳市观赏植物根际茎线虫的种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深圳市观赏植物线虫进行调查监测的过程中,采集了长势不良的观赏植物的根和根际土壤样品,用改良贝曼漏斗法分离到植物线虫.其中从万年青(A glaonema modestum)、国王椰子(Ravenea rivularis)和袖珍椰子(Collinia elegans)的根际分离到的2种茎属线虫,经形态鉴定确认分别为食菌茎线虫(Ditylenchus myceliophagus Goodey,1958)和短小茎线虫(Ditylenchus nanus Siddiqi,1963),并对其形态和测量数值进行了详细记述.  相似文献   

8.
植物线虫分子鉴定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植物线虫可危害农作物和林木,对它们的准确鉴定是防治植物线虫病害的基础。由于植物线虫很小,而且在形态上种间常有覆盖,而种内有较大的变异,仅依据形态特征很难鉴定。分子鉴定技术给植物线虫的检测和鉴定提供了快速、精确、可靠的方法。文章综述了植物线虫分子的DNA提取、分子鉴定靶标序列的选择及分子鉴定方法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及现状,以促进对植物线虫分子鉴定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吴慧平  袁兵 《植物检疫》1999,13(3):16-19
报道了1994 ̄1996年安徽主要盆景基地盆景根际线虫的分离鉴定结果。鉴定线虫10个属16个种,重要种类有斯克里布纳根腐线虫和食真菌线虫。  相似文献   

10.
植物线虫分子分类及鉴定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植物线虫系农作物上重要的病原生物之一,同一类群的线虫种间具有很多相似的特征;种内群体因生态条件的差异有明显的生理分化现象,存在不同的生理小种或致病型,同一种线虫因生理小种或致病型的差异对特定作物品种的危害程度差别很大,因此采取可靠的分类鉴定方法,快速、准确地鉴定和鉴别植物线虫的种、生理小种或致病型是植物线虫病害防治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对宁波14个主要蔬菜基地进行土壤和植株取样,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明确了宁波地区蔬菜主要病原线虫为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 (Kofoid & White)]和咖啡短体线虫[Pratylenchus coffeae (Zimmer mann)]。南方根结线虫主要分布在江北费市、宁海冠庄、宁波梅墟和镇海九龙湖,咖啡短体线虫分布在江北费市。南方根结线虫的寄主为番茄、黄瓜、豇豆和白菜,咖啡短体线虫的寄主为萝卜和大豆。  相似文献   

12.
陕西省蔬菜根结线虫拮抗真菌的分离与初步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了解陕西省内的根结线虫生防资源,筛选更好的根结线虫生防菌,在陕西省9个县市采集了118份感染根结线虫的蔬菜植株根部样品,采用直接分离法从根结线虫卵、卵囊及雌成虫体上共分离到199株拮抗真菌.除43株不产孢及疑难种未鉴定外,其余分属于镰刀菌属、拟头孢霉属、芽枝霉属、拟青霉属、链格孢属、掘氏梅里霉属、单顶孢属、青霉属等22个属.其中镰刀菌属、拟头孢霉属及芽枝霉属真菌出现频率较高,约占总分离数的53%,且不同地区间拮抗真菌的种类与数量也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3.
短体属线虫(Pratylenchus Flipjev,1936)又称根腐线虫,是一类重要的迁移性植物内寄生线虫,世界范围内分布广泛且危害性大,在我国多个省份皆有发生危害.本文采用改进的贝尔曼漏斗法从河南省商丘市、荥阳市和洛阳市的3个玉米土壤样品中分离出根腐线虫,利用光学显微镜进行形态学鉴定,基于rDNA的ITS和28S...  相似文献   

14.
小麦禾谷孢囊线虫生防真菌的筛选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禾谷孢囊线虫病是我国黄淮流域小麦主产区的重要病害,为寻找小麦禾谷孢囊线虫病的生防菌株,采用组织分离法对河南各地小麦孢囊线虫孢囊上的寄生真菌进行分离,共获得42株分离物,并进行盆栽防治效果测定.结果显示,F03,F04,F08,F1I,F13,F15,F20,F25,F26,F33和F37等11个菌株对小麦禾谷孢囊线虫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平均防治效果均在50%以上.2008-2009年在河南许昌县的大田防治试验结果表明,F04,F08,F20,F26和F37等5个菌株表现出较好的防病作用,灌浆期平均防治效果均达到35%以上.通过形态学和rDNA-ITS PCR分子鉴定,这些菌株分别属于毛壳菌Chaetomium sp.、茄病镰刀菌Fusarium solani、草酸青霉Penicillium oxalicum,茄匍栖霉属stemphylium sonali和层出镰刀菌Fusarium proliferatum.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对以小麦-中间偃麦草异附加系L1和小麦-中间偃麦草部分双二倍体‘无芒中4’为抗源选育出的抗黄矮病小麦新品系进行分子检测和抗病性鉴定.通过应用RAPD、SSR、SCAR 3种分子标记OPF15、Xgwm37、SC-W37进行分子检测,并采用人工接种和大田自然感病的方式进行抗黄矮病鉴定,筛选到了‘93646’、‘2003-2’等高抗黄矮病的小麦新品系.分子检测抗黄矮病基因与田间抗病鉴定结果基本一致,应用的3种PCR标记都可以检测出抗病材料,但SCAR标记SC-W37特异性强、稳定性好,可在小麦抗黄矮病育种早代选择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安徽省合肥市大蜀山风景区植物根际螺旋线虫种类记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Cobb过筛法分离合肥市大蜀山植物根际螺旋线虫属线虫,在光学显微镜下用de Man法观察并测计形态特征,比对相关文献资料,将大蜀山螺旋线虫Helicotylenchus spp.鉴定为阿布拿马螺旋线虫H.abunaamai、非洲螺旋线虫H.africanus、H.mucronatus和假强壮螺旋线虫H.pseudorobustus,除假强壮螺旋线虫外,均为安徽省首次记录,H.africanus和H.mucronatus为国内首次记录。  相似文献   

17.
陕西韩城严重发生的小麦矮缩病病原鉴定与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7年在陕西韩城发现一种新的小麦病毒病害,症状表现为严重矮缩、黄化、条斑和分蘖增多等,发病面积约0.07万hm2,病田减产达50%,严重地块甚至绝收。本研究通过对采集自我国陕西韩城的7个样品进行PCR鉴定、全基因组序列测定及比较,证实陕西韩城样品确是小麦矮缩病毒(WDV)侵染所致,并对发病原因及其流行趋势进行了分析。这是小麦矮缩病在我国麦田大发生的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8.
水稻品种抗黑条矮缩病人工接种鉴定方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为建立科学有效的水稻品种抗黑条矮缩病人工接种鉴定方法,分别研究了病毒在介体体内的循回时间、接种时间、接种强度、水稻接种苗龄4个因素对鉴定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病毒在介体体内的循回时间为12~15天或21~24天条件下,鉴定效果优于8~11天和16~17天处理;接种48~72 h条件下,鉴定效果优于12~24 h处理;有效接种强度4~20虫/苗条件下,鉴定效果优于1~3虫/苗处理;水稻接种苗龄0.5~2.5叶龄条件下,鉴定效果优于2.5~3.5叶龄处理。由此构建了水稻抗黑条矮缩病人工接种鉴定方法:循回时间为12~15天、接种时间48~72 h、有效接种强度4~20虫/苗和水稻接种苗龄0.5~2.5叶。在此条件下对不同抗性表现的水稻品种进行鉴定,其鉴定结果与重病区田间鉴定没有显著性差异,表明所建立的人工接种鉴定方法能客观地反映水稻品种对黑条矮缩病的抗性水平。  相似文献   

19.
福建省花生根部寄生线虫种类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福建省花生(Arachis hypogaea Linn.)根部及根际土壤中共分离鉴定出11种植物寄生线虫:肾状肾形线虫(Rotylenchulus reniformis)、咖啡短体线虫(Pratylenchus coffeae)、饰环矮化线虫(Tylenchorhynchus annula-tus)、装饰小环线虫(Criconemella ornata)、双宫螺旋线虫(Helicotylenchus dihystera)、食菌茎线虫(Ditylenchusmyceliophagus)、蘑菇滑刃线虫(Aphlenchoides composticola)、燕麦真滑刃线虫(Aphelenchus avenae)、广东杆垫刃线虫(Rhabdotylenchus guangdongensis)、丝尾垫刃线虫(Filenchus sp.)和根结线虫(Meloidogyne sp.)。其中肾状肾形线虫、咖啡短体线虫、装饰小环线虫和根结线虫为花生的重要寄生线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