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牧业通讯》2004,(5):60-61
高致病性禽流感在禽群之间的传播主要依靠水平传播,从感染禽的气管和泄殖腔拭子分离出病毒,表明可以通过气溶胶或粪便的污染传播病毒。我国目前流行的高致病性禽流感的潜伏期很短,几乎不表现临床症状就大批发病死亡,通常,一旦家禽感染上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产蛋率急剧下降,大多  相似文献   

2.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es(PEDV),是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猪流行性腹泻病(PED)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主要原因就是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的传播途径多样化。文章就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在空气、运输车辆、饲料生产设备、精液的传播途径和经鼻黏膜感染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3.
薛平 《动物保健》2014,(8X):51-51
1猪瘟的注意事项 (1)妊娠母猪感染后,会发生流产、产死胎和弱仔。据有关报道,妊娠母猪中带毒母猪可高达43%,表现为隐性感染,带毒的母猪妊娠后可将猪瘟病毒通过胎盘感染胎儿,造成垂直传播。同时,带毒种猪也能经水平传播将病毒传染给其他的健康猪只。垂直传播和水平传播的反复、交替进行,造成猪场猪瘟的持续性感染和长期存在,一旦有应激因素存在,就会导致猪瘟的爆发。  相似文献   

4.
奶牛和犊牛感染口蹄疫病毒后临床表现不同,那么奶牛和犊牛排泄和传播病毒是否也不同。用奶牛和犊牛实施的病毒传播实验.得到了回答上述问题的数据。本试验将每组中半数的牛接种口蹄疫病毒O/荷兰/2001:另一半与接种牛直接接触.以观测病毒的排泄、临床症状和抗体产生.同时量化病毒的传播情况。受感染的犊牛仅表现出轻微的临床症状.并未影响其整体健康和食欲。并且,仅部分与其接触的犊牛被感染:然而,奶牛则表现出严重的口蹄疫症状。导致临床型乳腺炎、严重跛行、采食量减少,并持续3d体温升高。所有接触的奶牛均被感染.并表现出同样严重的临床症状。奶牛和犊牛的病毒总排泄量及日均排泄量均有显著差异(P〈0.05)。病毒繁殖量和临床症状相关,而奶牛和犊牛所表现差异的机制需要进一步阐明。奶牛和犊牛对病毒的传播机制并未见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5.
病毒没有完全的自身生命系统,必须依赖宿主的酶系统来进行病毒的自我复制、传播,以确保自身物种的繁衍。病毒的进化和传播的本质在于病毒能够在宿主体内快速增殖出数目庞大的子代病毒。通过变异,病毒能以最少的基因组合产生最大的遗传多样性,表现出对宿主环境具有惊人的适应能力。病毒基因突变(包括转换、插入、缺失、颠换、重组、重排等)、自然选择和对宿主适应性是病毒进化和传播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针对江西通报一例人感染H10N8禽流感病例,近日。北京市疾控中心发布健康提示称,H10N8禽流感病毒导致人感染和传播的风险较低。目前尚无证据表明该病毒存在大规模传播的风险,因此市民不必恐慌.  相似文献   

7.
《养猪》2014,(3):93-93
一种此前在美国从未发现过的病毒,在不到一年时间里已导致数以百万计的猪崽死亡。由于人们对这种病毒如何传播以及如何阻止其传播一无所知,这种病毒正威胁着美国的猪肉生产,并导致猪肉价格上涨了10%以上。  相似文献   

8.
某国际研究小组已证实发现了与HIV-1入侵有关的宿主细胞的一个蛋白家族,因此对该病毒的传播有了更本质的认识。对这些蛋白及其之相关蛋白的研究,将带领人类找到治疗HIV-1和有同样入侵机制的其它病毒疾病的更好方法。和其它囊膜病毒一样,HIV-1首先得侵入宿主细胞,然后将感染传播给其它细胞。HIV的箝制蛋白包含一个特殊的氨基酸序列,该蛋白能启动人肿瘤基因101(TSG101)。然后,HIV病毒利用TSGIOI完成对蛋白排列和囊泡形成机制的控制,并达到自己的入侵目的。  相似文献   

9.
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ASF)主要通过直接接触、间接接触、饲喂被病毒污染的食物和吸血昆虫传播,经呼吸道和消化道途径侵入猪体。在临床实践中,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通过空气传播的案例已有多个报道,具备空气净化过滤系统的养殖场在抗击ASF疫情时也相对表现得更为优秀。鉴于国内养殖企业对ASFV能否通过空气传播的高度关注,本文就现有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我国学界和相关从业人员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0.
流行性牛白血病是由反转录病毒科丁型反转录病毒属的牛白血病病毒所致的一种肿瘤性疾病。在病毒的囊膜中含有数种糖蛋白(gp) ,在芯髓有几种非糖基化的蛋白 (p) ,其中gp51和 p2 4的抗原活性最高 ,可用作流行性牛白血病的特异性血清学诊断。此病的病毒可通过垂直和水平传播 ,其中水平传播的途径很多 ,主要包括血源性传播、分泌性传播、接触性传播、寄生性传播、精液性传播、乳源性传播和管理性传播等  相似文献   

11.
卤虫是虾类育苗的关键性生物饵料,其是否具有传播虾类病原的风险已引起多方关注。本文梳理了卤虫作为生物饵料传播虾类病原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防控建议。卤虫是白斑综合征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WSSV)的机械携带者,也可能是对虾传染性肌坏死病毒(infectious myonecrosis virus,IMNV)、肝胰腺细小病毒(hepatopancreatic parvovirus,HPV)、罗氏沼虾野田村病毒(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 nodavirus,MrNV)和极小病毒(extra small virus,XSV)的传播载体,但是目前的研究由于缺少原位杂交或组织细胞水平的病理学证据,均尚未证实卤虫可被这些病毒直接感染;研究已证明卤虫可被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坎贝氏弧菌(V. campbellii)和哈维氏弧菌(V. harveyi)等水产养殖致病菌感染,存在传播急性肝胰腺坏死病(acute hepatopancreatic necrosis disease,AHPND)的风险。此外卤虫可能被虾肝肠胞虫(Enterocytozoon hepatopenaei,EHP)污染而存在传播风险。因此,建议系统开展卤虫的病原学和流行病学研究,通过规范卤虫卵生产管理和孵化操作、探索卤虫生物安保产业发展途径和替代产品等措施,降低卤虫传播相关病原的风险。本文可为正确使用卤虫等生物饵料提供技术支持,为水产养殖绿色发展和生物安保体系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普遍认为由非人灵长类动物传播给人的艾滋病病毒已经给人类造成的巨大的灾难。科学家最近又报道,在喀麦隆的经常猎杀非人灵长类动物的人群中发现了2种新型人嗜T淋巴细胞病毒,即HTL V-3,和HTL V-4。这2种病毒与已知的专家普遍认为由猴或猿传播给人的HTL V-1和HTL V-2有密切的亲缘关系,而且与艾滋病病毒一样,这些病毒也可以将其基因整合到宿主细胞基因组中。  相似文献   

13.
蜜蜂丝状病毒(Apis mellifera filamentous virus, AmFV)是20世纪70年代首次在美国发现的一种DNA病毒,通过水平传播和垂直传播两种途径在蜂群中扩散。急性感染的蜜蜂,血淋巴变为乳白色,失去飞翔能力,严重的可致蜜蜂死亡。由于该病毒多以隐性感染的方式存在,养蜂生产中不易被察觉,严重影响了蜜蜂的健康和蜂群的发展。本文对蜜蜂丝状病毒的病原特征、宿主范围、地域分布、发病特征、传播途径、诊断方法以及防控策略等方面进行了综述,以期为预防蜜蜂丝状病毒的发生以及实现该病害的有效控制提供参考,促进养蜂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禽脑脊髓炎(AE)是主要侵害雏鸡的病毒性传染病,以共济失调和快速震颤为特征,该病传播迅速,既可垂直传播,又可水平传播,危害极大。该病病原为禽脑脊髓炎病毒(AEV),病毒为RNA病毒。  相似文献   

15.
《中国动物保健》2010,(6):79-79
日本农林水产省下设的专家委员会18日在讨论防止口蹄疫蔓延对策时认为,老鼠和苍蝇可能加速了口蹄疫病毒的传播,要采取对策防止由它们携带并传播口蹄疫病毒导致的疫情蔓延。  相似文献   

16.
1传播途径禽流感主要通过发病禽或携带病毒的禽类与健康禽类直接接触传播,或通过病毒污染的空气、物体间接接触传播。禽流感病毒存在于病禽和带毒禽的消化道、呼吸道和禽体脏器组织中。因此,病毒可随眼、鼻、口腔分泌物及粪便排出体外,含有病毒的分  相似文献   

17.
国家禽流感参考实验室主任陈化兰25日在此间表示,由这个实验室负责研制的H5N1亚型重组禽流感病毒灭活疫苗、H5亚型禽流感重组鸡痘病毒载体活疫苗已经取得成功。新型疫苗能够彻底切断高致病性禽流感——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通过水禽向家禽、哺乳动物和人类传播的传播链。  相似文献   

18.
1998-2000年间,台湾零星爆发了新城疫,某些肉鸡场两周龄以内的肉鸡发病,怀疑是新城疫病毒从已感染的种鸡场向肉鸡场的传播。本项研究的目的是检验新城疫病毒经蛋传播的可能性,这就需要利用临床的和实验室的依据。通过流行病学的调查,从某种鸡场及其后代肉鸡均分离到了相同的新城疫病毒,这暗示经蛋传播有其可能性。为了阐明这种可能性,向155枚9-11日龄SPF鸡胚的尿囊腔内接种半数致死量的新城疫病毒。结果,从这些接毒鸡胚中孵出了71只鸡雏,将它们饲喂14天、用第1、4、7日龄雏鸡的泄殖腔棉拭子及第14日龄雏鸡尸体剖检的棉拭子做病毒分离试验。从3只孵化的雏鸡体内分离到了相同的新城疫病毒。这个试验证实,感染了低滴度新城疫病毒的少数入孵种蛋能够孵化出雏并且含有新城疫病毒。这要归因于新城疫病毒的经蛋传播。  相似文献   

19.
猪场重要虫媒及其传播病原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非洲猪瘟、牛结节性皮肤病等外来可由虫媒传播的疫病肆虐中国,而一些已在国外流行的虫媒传播病原如非洲马瘟等传入中国的风险也越来越高,严重危害中国畜牧养殖业的发展和公共卫生安全。特别是2018年8月以来非洲猪瘟在中国的流行给养猪业带来重要警示信息,即防止猪场媒介生物进入并阻断其携带病原的传播将成为猪场生物安全的重点。蚊、蝇、蠓及蜱等是猪场和发病猪群传播疫病的重要虫媒因素,虫媒种类及从虫媒中分离到的病毒、细菌、寄生虫等病原种类繁杂,虫媒生物特性的差异对病原的传播方式和传播能力也不尽相同。鉴于此,作者详细归纳了猪场存在的主要虫媒种类及其传播的重要猪病病原,包括猪乙型脑炎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非洲猪瘟病毒、盖塔病毒、猪肠道冠状病毒、大肠杆菌、猪链球菌等,并探讨其危害性和传播风险,以降低猪场虫媒传播疾病所带来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兽药杂志》2008,42(2):51-51
1 猪蓝耳病的传播途径 猪蓝耳病病毒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传播。主要传染源是发病猪和带毒猪。病毒由病猪的鼻腔分泌物、唾液、乳分泌物、病公猪精液和尿中排出。在外界环境中,常存在于圈舍、污泥、饲料、饲草、用具、饮水及污水中。尤其在饮水、污水中存活期较长,是造成传播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