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徐志辉 《饲料工业》1993,14(8):30-31
<正> 禽类产品颜色的深浅,一般与营养价值无关,但色泽诱人的禽、蛋产品总会受到消费者的欢迎。外贸出口产品对色泽要求更严,禽产品的色泽直接影响其商品价值。因此,对增色剂的研究和使用已成现代禽类饲养业重要技术措施之一。禽产品色泽是类胡萝卜素物质在蛋黄或皮层间的沉积所产生的。鸡体本身不能合成这类物质,全靠从饲料中摄取。如果从饲料中摄取叶黄素或其他类胡萝卜素多,积贮多,禽产品色泽就深,显得鲜艳可爱;反之,色泽就  相似文献   

2.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禽产品色泽的要求不断提高。目前我国市场上对禽产品的着色,除了要求肉禽皮肤和蛋禽蛋黄有良好的色泽外,对“脱温鸡”脚胫的色泽也提出了要求。“脱温鸡”是指将孵化出来的0日龄肉小鸡饲养到10~15日龄出售的雏鸡。在我国广东、广西和四川市场上对“脱  相似文献   

3.
养鸡不宜盲目“求黄”徐斌(广东省农科院畜牧研究所广州510640)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禽产品的消费不仅只看重数量,而且越来越注重其外观色泽和风味。“赏心悦目”的禽产品深受消费者的偏爱,自然获得较高的商品价值。然而,近些年来,由于受香港消费市场的...  相似文献   

4.
影响禽产品着色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禽产品色泽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为解决禽产品的着色问题,国外研究工作已近一个世纪,并且已研制出不少着色剂产品。在美国着色剂的年销售额为1.5亿美元,在欧州为1.0亿美元(1989年)。我国对于禽产品着色的研究刚刚起步,至今尚无国产的有效禽用着色剂产品。禽产品着色来源于饲料中的类胡萝卜素(更确切地说是叶黄素),但并不是所有饲料类胡萝卜素均能有效沉积到禽产品中去;而且相同数量不同配合比例的类胡萝卜素沉积后,不一定能使禽产品表现出一致的外观色泽。有许多因素会影响禽产品着色。影响禽产品着色因…  相似文献   

5.
禽用饲料着色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家禽产品色泽的要求也不断提高,有关家禽产品着色问题的研究已进行了约一个世纪的时间。目前,人们不但分离出自然界中对家禽产品有着色功能的物质,而且还可以进行大规模的人工提取或化工合成。在我国,上世纪90年代初仅有香港和广东省的消费者对肉鸡皮肤以及用于月饼中鸭蛋蛋黄的色泽有偏好。随着养禽业的发展和经济水平的提高,现全国大部分地区的消费者均已对禽产品的色泽提出了要求。以下简要介绍用于家禽饲料中的着色剂及影响家禽产品着色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随着中国家禽业越来越融入到全球市场,在进一步扩大全球市场份额的同时。中国的家禽行业已经把生产安全健康的禽产品摆在了首位。因为消费者对禽产品安全问题的关注越来越强烈,这已成为世界潮流,任何忽视这一问题的生产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最终都不可能取得成功。在世界家禽行业。禽产品质量、无污染生产设备、工业化出口基地建设等正被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和关注。基于此,一些专家建议中国家禽业应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有效提升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通过调研新疆禽产品消费的影响因素及不同年龄段居民消费习惯的差异,了解了新疆禽产品消费趋势,以期最终服务新疆家禽产业发展。研究以问卷形式收集了318名受访者的数据,通过描述统计、卡方检验、Logistics回归等方法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收入水平显著影响禽产品的消费频率;新疆消费者对于质量安全、营养价值和生产日期的关注度较高;蛋重在48~58 g的粉壳蛋最受消费者欢迎;30岁以下消费者的鸡肉消费方式更加多样,对禽产品市场更有信心。本研究为推动新疆地区禽蛋和禽肉产业健康发展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
一当前特禽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1特禽业的市场相对较小,但其开发意义大、开发价值高,市场开拓潜力也大。一般说来,特禽产品较家禽产品价位较高,有时高得使消费者难以接受。加之消费对象专一,产品需求弹性也较小,其产品不少尚达不到卫生标准,其中有的是被污染或有药物残留,或包装欠规范,或口味不对,当然也有消费者认识不足、广告水分大等问题,都有可能使部分消费者却步。  相似文献   

9.
增强肉用仔鸡着色的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饲料中添加着色剂是为了增加畜禽及水产养殖动物产品的色泽以提高其商品价值。此外,还可通过着色剂改变饲料的颜色,刺激畜禽食欲。一般都偏爱黄色皮肤的肉用仔鸡。我国对禽产品着色的研究还刚刚起步,至今尚无理想的国产着色剂产品。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禽产品的质量有了新的要求,往往从蛋黄的色泽判断蛋品的营养价值和新鲜度,从禽类皮肤、脂肪的色泽判断肉品的质量和风味。禽类肉、蛋的色泽是类胡萝卜素等物质在蛋黄皮层间  相似文献   

11.
日本曾是一个禽肉和蛋产品的主要进口国。然而近些年来,国产市场的变革对禽产品的进口产生了一定影响。消费者似乎更钟情于当地生产的禽产品,而机关采购则主要针对进口产品。  相似文献   

12.
《广东饲料》2021,30(8):8-10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禽产品和水产品色泽的要求不断提高.为解决着色问题,相关研究和开发工作已近一个世纪,南美洲是世界上最大的色素消费市场,约占全球的一半,其中墨西哥是全球最大的色素使用国,其次是美国,中国、日本以及东南亚各国,近年来色素产品的使用也在不断增加.1994年前,仅有中国香港和广东省消费者对肉鸡皮肤和用于...  相似文献   

13.
"H7N9禽流感"事件发生后,我国禽产品价格暴跌,市场低迷,产品积压异常严重,肉禽产品无人问津;养殖企业、场户深度亏损,周转资金链断裂;许多生产者和消费者对禽产品产业发展前途产生了怀疑,甚至失去了信心。本论文针对目前形势,系统阐述了国内外禽产品生产现状、养殖模式、经营模式、前景和产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并以促进禽产品的可持续发展为出发点,详实阐述了针对产业发展的对策,期望对同行们准确定位禽产品的未来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禽蛋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蛋黄约占蛋重的30%,其颜色是鸡蛋质量的标准之一。大多数消费者都喜欢深黄色的蛋黄。在食品加工业上,如蛋糕、蛋面等往往需要添加深橙色的蛋黄,以提高商品价值。为此,禽蛋生产者都在探索提高禽蛋蛋黄色泽的方法,来提高禽蛋市场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5.
文章阐述了无公害禽产品、绿色禽产品和有机禽产品的概念和内涵,并指出了三者间的关系,为我国的家禽业生产和禽产品加工指明了方向,同时也对消费者的消费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加入WTO ,国内生产绿色食品的呼声越来越高 ,绿色禽产品是绿色食品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国内、国际市场都很畅销 ,市场缺口很大。因此 ,应把握这一机遇 ,大力发展绿色养禽业。绿色禽产品是指无污染、无残留、无公害的禽产品 ,以其优质、安全、营养丰富而深受人们欢迎 ,并将成为 2 1世纪人们对食品消费追求的新亮点。1 发展绿色养禽业的必然性1 1 绿色禽产品供不应求 ,是推动绿色养禽业发展的动力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的消费观念也在发生改变 ,食品安全问题成了首要问题 ,绿色食品成了消费热点。讷河市的春艳养殖场虽远离…  相似文献   

17.
齐想 《中国家禽》2006,28(21):66-66
禽流感疫情暴发后,对业界主要产生两方面的影响:首先,在所有禽蛋和禽肉生产企业,集约化程度都得到明显提高;其次消费者尤其是城市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给予更多的关注,购买禽产品从农贸市场转变为超市或便利店,这对一些知名企业非常有利。  相似文献   

18.
生产者与消费者对鸡蛋与肉鸡质量的判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博礼敦 《中国家禽》2001,23(11):38-41,43
鸡蛋与肉鸡的质量决定了消费者的购买欲望。而消费者购买的商品质量如何与他们的期望值相吻合,他们对再次选择同一零售商或经销商有着很强的认同感。而鸡蛋与肉鸡的感观指标如蛋黄的色泽、肉鸡脚胫与肤色的颜色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消费者的购买倾向。本专题从生产者与消费者对鸡蛋与肉鸡质量的判断出发,在确保产品质量的前提下,以最经济的方法获取市场对禽产品的最大认同度。特别需要一提的是,在提升产品感观指标迎合消费的同时,决不能以损坏产品的内在质量与原有风味为代价。在生产中要从科学角度出发、合理地使用这些方法。  相似文献   

19.
动物营养与禽产品品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过去20多年,营养学家致力于提高肉禽的生长速度和蛋禽的产蛋量。现在不仅要求提高禽产品的产量,而且要求通过改变禽产品营养组成以满足人类健康和消费的需要。将来消费者越来越重视食品的营养保健功能,畜牧工作者和营养学家必须开发和生产消费者需要的新型保健畜禽食品,提高禽肉品质,强化禽产品中维生素、矿物质,降低脂肪、胆固醇等含量,为消费者提供一种较为经济的保健产品,这些产品的开发具有广阔的前景。本文就动物营养对肉鸡品质和鸡蛋中各组分的影响作一简单综述。 一、动物营养与肉鸡品质 随着家禽养殖向规模化、集约化、商…  相似文献   

20.
建立有效的禽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畜产品的安全、卫生、营养、健康越来越重视,迫切需要消费无公害、无污染的安全畜产品.建立可追溯体系,有助于从源头把握好禽产品质量安全关,加强食品安全管理,保障消费者的权益,有效提升畜产品市场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