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几年,河蟹育苗生产中丝状细菌病发生日趋严重,给河蟹育苗业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严重阻碍了河蟹育苗产业的发展.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丝状细菌病的发病时间逐年提前,几乎每个育苗生产单位都不同程度地遇到过丝状细菌病的困扰,由此引起的经济损失一年比一年严重.丝状细菌病已经成为河蟹育苗生产过程中危害最严重的疾病之一,如何防治该病已成为技术人员共同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河蟹育苗是江苏沿海水产业的一大支柱产业,随着河蟹育苗业的不断发展,河蟹苗种的产量越来越大,为国内淡水大面积的河蟹养殖提供了充足的苗种来源。但是,在近年来的河蟹育苗生产中,病害的发生频繁,并带来较高的死亡率,给育苗业带来了严重的打击。丝状细菌病就是其中的一种。丝状细菌病的病原为毛霉亮发菌,其形如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对虾育苗期间细菌性疾病危害越来越严重。中国对虾育苗期间丝状细菌病时有发生,造成虾苗死亡。目前,有关虾苗丝状细菌病防治的报道不多。笔者就在中国对虾育苗过程中,丝状细菌病的防治体会,作些阐述。一、丝状细菌病的症状和危害丝状细菌病病原体为,白色丝状细菌(Lencothrix mucor)又称发状白丝菌、类白丝菌(Loncothrix—Like Filaments)。据报道,该病在中国对虾各期幼体和亲虾均有发生。中国对虾以溞状幼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河蟹养殖面 积的日趋增多,我省的河蟹青 苗业发展迅猛。但与此同时, 育苗生产中的病害发生也越来 越严重,给育苗业带来了重大 的经济损失。其中,弧菌的感 染是最严重的病害之一,其发 病快,死亡率高,使育苗工作 者束手无策。因此,如何科学 地认识、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弧 菌感染的发生已成为育苗工作 者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本文从 河蟹育苗系统中发病幼体、致 病性弧菌、环境以及三者之间 的相互作用等方面出发,探讨 了河蟹育苗中弧菌病的发生以 及相应的防治技术措施。 一、发病幼体 感染弧菌的河蟹幼体一般 体色浑浊,摄…  相似文献   

5.
病害对虾荧光病作为育苗生产中的病害,是弧菌感染最严重的病害之一。其发病快,死亡率高,给育苗工作造成被动局面。为科学地认识、积极地预防和有效控制弧菌病的发生,我们在威海、东营、滨州、河北多家育苗厂,在对虾育苗过程中从发病幼体、致病弧菌、环境及三者之间相互作用等方面出发,探讨了对虾育苗中弧菌病的发生以及相应的防治技术措施,特别对药物防治进行了研究探讨,无节幼体到仔虾的变态率达到80%~85%,经济效益十分显著。现总结如下,供同行参考指导。一、发病幼体蚤状幼体到仔虾都有发生,以糠虾及仔虾为多见。发病迅速,死亡率高,从幼…  相似文献   

6.
万夕和 《水产养殖》2004,25(3):27-29
近年来,河蟹育苗生产中丝状细菌病的发生日趋严重,给育苗业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严重阻碍了育苗产业的发展。该病主要发生在每年的3~6月,危害河蟹的卵、大眼幼体及早期幼蟹,导致卵发育停止,幼体运动迟缓,摄食受阻,蝉皮困难而死亡。从上世纪90年代至今,丝状细菌病的发病时间  相似文献   

7.
许星鸿 《内陆水产》2002,27(1):36-38
随着鳗鲡养殖的迅速发展,其病害发生日益频繁。在养殖中,能否有效地控制鳗鲡病害的发生,直接关系到养殖者的经济效益。本文就如何防治鳗鲡的常见病害作总结探讨。1细菌性疾病1.1脱粘病、败血病病原霍乱弧菌、嗜水气单孢菌、豚鼠气单孢菌、温和气单孢菌等。症状脱粘病体表出现脱粘斑,一般从头顶后部开始,严重时溃烂。肝脏、肾脏形成坏死病灶区,肠、胃发炎,肠粘膜层坏死、脱落,心肌部分坏死,鳃溃烂。败血病体表腹部皮肤出血,腹腔积血液,肝脏苍白色、肾脏、脾脏肿大,卡他性肠炎,鳃溃烂。流行情况脱粘病主要发生于欧洲鳗鲡,常…  相似文献   

8.
梁华芳 《水产科技情报》2003,30(2):63-64,67
介绍了南美白对虾幼体粘污病的类型、病因以及具体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9.
紫菜育苗养殖中病害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条斑紫菜(P.yezoensis),属红藻纲、红毛藻科。本文介绍紫菜生长发育不同时期可能发生的病害、病因分析及应采取的有效防范措施,以减少病害的发生,促进紫菜养殖业的健康发展。一、紫菜育苗主要病害及防治 1.黄斑病贝壳丝状体表而出现一些针头大小的黄色斑点,斑点逐渐扩大并形成大小不等的病斑,  相似文献   

10.
丝状细菌病是甲壳类在恶劣的水质条件下容易出现的一种以体表和鳃部病变为特点的疾病,其病原主要是一些以分生方式繁殖、外形呈丝状的细菌,如毛霉亮发菌、发硫菌等。 在河蟹工厂化育苗生产中,由于卤虫价格昂贵,代用饲料的过量使用,致使水质恶化,苗池丝状细菌大量滋生。在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南美白对虾幼体粘污病的类型、病因以及具体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对虾工厂化苗种生产中,细菌性疾病历来部是发病率最高、危害最大的疾病。一般从发病到幼体死亡只需十多个小时;严重时在1—2天内发病池幼体累积死亡率达90%以上。因此,认真做好育苗期间细菌性疾病的防治是育苗成功的关键。在育苗期间,常发生的细菌性疾病主要有以下五种:1.菌血病:病原为弧菌属的几种菌,如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um)、溶藻胶  相似文献   

13.
肖国华 《齐鲁渔业》2005,22(2):14-14
随着海水人工繁殖鱼、虾、蟹类的不断发展,病害的侵袭也越来越严重,以前流行范围小危害不严重的病种,目前也对苗种的繁育工作形成了极大的冲击,丝状细菌病便是其中之一。它发生在鱼、虾、蟹人工育苗的各个时期,如果防范措施不当或治疗不及时,可造成全军覆灭。  相似文献   

14.
<正> 丝状细菌病在国内外均有发生,常见于各种对虾和蟹类的卵子及各期幼体,是虾蟹人工育苗中危害较大的一种疾病。在科研与生产实践的结合下,已经找到了虾蟹丝状细菌病行之有效的防治方法,如能及早发现病情并能及时采取防治措施,一般可以免受其害,但丝状细菌病危害鱼类卵子的报道还较少见。2002年很多育苗场在河鲀卵子孵化中出现了此病,如未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将对河鲀卵子孵化产生严重影响,尤其是如果依照虾蟹类此病的  相似文献   

15.
异育银鲫粘孢子虫病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7年对江苏省大丰市和射阳县异育银鲫精养塘发生的粘孢子虫病进行了调查,调查显示有5种典型症状,粘孢子虫病全年发病率达到64.4%,是异育银鲫养殖中影响严重的病害之一.其中以寄生于咽腔的碘泡虫病对异育银鲫成鱼和鱼种影响最大,死亡率可达30%以上,给养殖者造成严重损失.  相似文献   

16.
纤毛虫病是牙鲆鱼育苗、暂养过程中危害最严重的病害之一。相对于成鱼危害则较小,造成纤毛虫危害的沿海各养鱼场基本属同一种,其寄生于鱼的体表、甚至血  相似文献   

17.
采集山东省日照市岚山区藻类养殖合作社某紫菜育苗场的患有黄斑病的条斑紫菜(Pyropia yezoensis)丝状体,经2216E、TSB和TCBS 3种培养基体外培养,筛选获得优势菌株PZ201809121102,通过革兰氏染色、电镜负染观察、16S rDNA鉴定、生理生化分析、药物敏感性等技术方法对菌株进行鉴定分析,并结合回归感染实验确认菌株PZ201809121102的致病能力。结果表明:1)分离纯化后的优势菌株PZ201809121102在2216E海水培养基上的菌落形态呈细小圆形、中间突起、表面光滑呈亮黄色、匍匐镶嵌生长、属革兰氏阴性菌、短杆状、细胞大小(0.5~1.0)μm×(1.5~5.0)μm,透射电镜下观察到该菌株孢外具有单端生鞭毛;2)16S rDNA测序分析表明,该菌在所建16S rDNA系统发育树中与假单胞菌属聚为一支,与浅黄假单胞菌(Pseudomonas luteola)同源性最高,为100%;3)生理生化显示,该菌株在6%NaCl胰胨水、10%NaCl胰胨水中均生长,氧化酶反应阳性,鸟氨酸脱羧酶、赖氨酸脱羧酶、精氨酸双水解酶反应阳性;3%NaCl ONPG反应阳性。能同化利用葡萄糖,不能利用蔗糖、乳糖、密二糖、山梨醇等多糖;4)进行回归感染实验时,用103~108CFU·mL-1的PZ201809121102菌悬液浸泡感染健康条斑紫菜丝状体。在13 d时,108CFU·mL-1感染试验组的条斑紫菜丝状体出现大小不一的黄色斑点,与自然发病的丝状体黄斑病症状一致,且可再次分离得到与自然发病丝状体中相同优势分离株,证明PZ201809121102有致病性,是引发条斑紫菜丝状体黄斑病的一种病原,菌悬液浓度小于108CFU·mL-1的各试验组丝状体中无明显黄斑病患病症状。5)药敏实验结果显示,PZ201809121102对罗美沙星和氟罗沙星两种药物高度敏感,对头孢唑啉、头孢氨苄、头孢拉定不敏感。本研究发现了导致条斑紫菜育苗期丝状体黄斑病的一株浅黄假单胞菌(P.luteola),可丰富对紫菜丝状体黄斑病的认识,以为今后对条斑紫菜育苗期丝状体黄斑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生石灰防治细菌性烂鳃病是危害当年草鱼种和成鱼的严重病害之一。每年4—10月为流行季节,水温超过30℃时,发病率较高,死亡也较严重。烂鳃病是由一种粘球菌侵入鱼的鳃部引起的。病鱼消瘦,体色变黑,头部尤为乌黑,离群独自在塘边慢游,  相似文献   

19.
对虾的鳃病是由几种病害侵袭引起的综合症,其中任何一种病害都可导致对虾的死亡。病原学论证表明,导致对虾鳃病包括一种属于镰刀菌(Fusarium)的半知菌,至少两种类型的环纤毛虫(聚缩虫Zoothammium sp.和瓶体虫Lagenophrys sp.),以及一种外形类似毛状白丝菌(Leucothrix mucor)的丝状细菌。  相似文献   

20.
1黄斑病 是由微生物引起的病害.传染速度快,一旦发生给生产造成的危害重,损失大,特别是在高温季节,丝状体生长的旺季,发病率高.发病初,在附有丝状体的壳面上,可看到细小的黄斑点,直径不超过1mm,这种病传染快,严重时甚至全池死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