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蜜蜂孢子虫病的防治[法国]泰伯,S.孢子虫病是一种蜜蜂消化道疾病,其病原属于原生动物,学名为Nosemaapis。在100多年前首先被德国著名科学家山德尔发现并命名。尽管今天仍有许多科学工作者一直在从事此病的研究工作,但目前仍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过去...  相似文献   

2.
蜜蜂孢子虫病和恙虫病[美国]斯坦德利,G.L二十五年前或更久,在明尼苏达大学专门从事昆虫研究的B.弗格三博士曾说过,蜜蜂孢子虫病可能是遍及全国的各种蜜蜂疾病中,对蜂群危害最严重的一种。二十年前,明尼苏达州发起了一个全国性的蜜蜂孢子虫病在蜂群中情况的调...  相似文献   

3.
4.
5.
6.
蜜蜂微孢子虫可感染蜜蜂,引起蜜蜂孢子虫病,严重影响蜜蜂的生长繁殖,对养蜂业造成巨大损失,是感染蜜蜂的主要病原微生物之一。结合实验室经验,主要从感染前预防和感染后治疗两方面出发,介绍了蜜蜂孢子虫病的防治方法,为防治蜜蜂孢子虫病提供一个系统而全面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黄坚 《蜜蜂杂志》1997,(9):22-23
蜜蜂孢子虫病的防治方法浙江·黄坚蜜蜂孢子虫病是我国近年来发病率较高的急性传染病。它具有传染快,来势猛的特点。蜂群一旦患上了孢子虫病,群势很快衰弱,如不及时对症治疗,蔓延很快,甚至会使全场覆没,造成严重损失。蜜蜂孢子虫病是由蜜蜂微孢子虫引起的。它繁殖快...  相似文献   

8.
通过分析西方蜜蜂工蜂感染东方蜜蜂微孢子虫Vairimorpha ceranae(Nosema ceranae)后,中肠蛋白质组的差异,探讨病原与中肠细胞的互作机制。给西方蜜蜂5日龄工蜂自由取食含104个·μL-1的孢子蔗糖液48 h后,在30℃恒温饲养18 d(23日龄)。结果表明,感染组工蜂存活率仅为34.81%,显著低于对照组的71.85%(P<0.05),感染后工蜂中肠蛋白浓度显著下降(P<0.05),但两组的平均单只日均糖液消耗量没有显著差异(P>0.05)。通过串联质谱标签(TMT)定量蛋白分析系统比较了感染组与对照组工蜂的中肠蛋白质组差异,发现差异显著的蛋白共565个,其中感染中肠显著上调的蛋白有301个,显著下调的蛋白有264个。差异蛋白GO富集分析显示,感染对中肠细胞的细胞进程、能量代谢、细胞形态、蛋白质复合物、分子结合和催化活性等有显著影响;KEGG通路注释发现富集到氨酰-tRNA生物合成、内质网中的蛋白质加工、不同类型的N-聚糖生物合成显著上调,部分抗氧化相关的蛋白显著上调;而显著下调蛋白富集到氨基酸代谢...  相似文献   

9.
10.
11.
家蚕微粒子原虫的增殖观察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电镜观察表明:家蚕微粒子原虫(NosemabombycisNaegeli)裂殖体在体内以分裂法增殖,裂殖体2核,常有宿主的粗面内质网包围。裂殖子通过细胞膜厚化转为产孢体。产孢体分裂成为孢子芽细胞后逐渐发育为成熟的新孢子,此过程可观察到胞内原生质电子密度极高和胞内类似中空两个过程。成熟孢子具有典型Nosema属的特征。  相似文献   

12.
我国应用蝗虫微孢子虫治理草原蝗虫的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蒋湘 《青海草业》2001,10(2):20-21
本文综合论述了近年来我国草原蝗虫的发生和应用蝗虫微孢子虫的防治现状 ,同时对蝗虫微孢子虫的增殖和生产及微孢子虫的侵染和致病机理进行了剖析 ;初步论述了蝗虫微孢子虫病在田间的流行规律和传播机理以及持续控制草原蝗害的效果 ;针对蝗虫微孢子虫治理蝗害的特点和微孢子虫的应用前景以及配套新技术的开发利用进行了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3.
从水牛盱眙病病肝和淋巴结提纯病毒抗原,用双层间接ELISA和免疫扩散(ID)检测盱眙病抗体,结果在29头病牛血清中ID阳性率为8%,ELISA阳性率为93.1%;54头疫区牛血清中,ID阳性率为1.9%,ELISA阳性率为11.1%;非疫牛则两法均为阴性。以淋巴细胞免疫吸附试验证实病牛淋巴细胞的细胞膜上存在有病毒抗原。以病水牛血清和健康水牛对比作免疫电泳,发现病牛血清中缺少IgM带  相似文献   

14.
报道家蚕微孢子虫(Nosemabombycis简称N.b)孢子DNA的提取、克隆及部分DNA序列测定的结果。采用SDS-蛋白酶K将孢子破碎,用苯酚一氯仿法提取孢子的DNA。将N.b孢子DNA与pTZ18R质粒重组,转化于大肠杆菌DH5,获得4个阳性克隆株:pTZ18RN.b1,插入片段为1kb;pTZ18RN.b2,为1.2kb;pTZ18RN.b3为1.8kb及pTZ18RN.b4为1.9kb,经Southern印迹杂交,证实插入的DNA片段为家蚕N.b孢子所特有。与MG1(Nosemasp.),蓖麻蚕微孢子虫、蓝萤叶甲微孢子虫及蚕卵的DNA均无同源性。用双脱氧链终止法测定4个克隆株插入片段的部分DNA的序列,经检索尚未发现同源性的基因序列。讨论了PCR技术诊断家蚕微孢子虫孢子与近缘种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家蚕微孢子虫孢子DNA的提取、克隆及部分DNA序列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报道家蚕微孢子虫(Nosemabombycis简称N.b)孢子DNA的提取、克隆及部分DNA序列测定的结果。采用SDS-蛋白酶K将孢子破碎,用苯酚一氯仿法提取孢子的DNA。将N.b孢子DNA与pTZ18R质粒重组,转化于大肠杆菌DH5,获得4个阳性克隆株:pTZ18RN.b1,插入片段为1kb;pTZ18RN.b2,为1.2kb;pTZ18RN.b3为1.8kb及pTZ18RN.b4为1.9kb,经Southern印迹杂交,证实插入的DNA片段为家蚕N.b孢子所特有。与MG1(Nosemasp.),蓖麻蚕微孢子虫、蓝萤叶甲微孢子虫及蚕卵的DNA均无同源性。用双脱氧链终止法测定4个克隆株插入片段的部分DNA的序列,经检索尚未发现同源性的基因序列。讨论了PCR技术诊断家蚕微孢子虫孢子与近缘种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水源性原虫病是由经水传播的原虫所引起的一类寄生虫病。近年来,由水污染原虫造成大量疾病的爆发引起了对水源性原虫病的高度重视。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对隐孢子虫、贾第虫和环孢子虫等水源性原虫病流行病学与分子检测研究进展作 一概述。  相似文献   

17.
九孔鲍鱼病毒病的防治试验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在福建东山个发病的鲍鱼养殖场进行了对比试验。该种病毒病可通过隔离,使用沙滤水,用鲍毒清药浴或将药拌入产而得到治疗并控制其蔓延。对照池的鲍鱼未采取防治措施短时间内全部死亡。  相似文献   

18.
广东桑花叶病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陈俊英 《蚕业科学》1995,21(1):9-14
桑花叶病的症状有花叶、环状叶、丝状叶和网状叶(沿脉绿叶)4种:在25—28℃温度下分离花叶、丝叶症状的病原是线状病毒,花叶症状病毒粒体长约1000nm、宽约16nm,最短的长约400nm;丝叶症状粒体大小长约500nm,宽约12nm;传染试验结果表明昆虫可能传染桑花叶病;田间消长规律表明环斑症状发病适温为20—24℃左右,而花叶、丝状叶和网状叶(沿脉绿叶)症状最适宜的发病温度是25—28℃;连续用病桑叶养蚕,蚕的体质变弱,蔟中死亡率增高,容易诱发蚕病。  相似文献   

19.
经过两年多的调查、试验,现已基本弄清了陕南断枝病的发病原因,发生规律。并提出了简便易行的防治方法,防治效果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20.
一种适用于双向电泳的家蚕微孢子虫总蛋白的制备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适用于双向电泳的微孢子虫总蛋白提取方法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采用液氮多次冻融结合手工研磨,再用裂解液抽提的方法能够得到产率较高且适用于双向电泳的家蚕微孢子虫总蛋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