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四川省灌县农牧局)随着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变化,养蜂生产基本上以户为营,在一定范围内,多数是一个养蜂员的蜂场。怎样搞好饲养管理,年年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这是养蜂生产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四川一个养蜂员的蜂场,大体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饲养得当,管理有方,越冬蜂超过一百框,当年有收益,几乎年年稳产高产,这类蜂场是巩固坚实的;第二类蜂场在蜜源盛花期蜂数也有数百榧,但越冬时只有几十框,由于饲养守旧,管理无方,蜂数起落很大,收入不稳,往往雄心勃勃,到年底两手空空;第三类蜂场越冬蜂不足40框,蜂具残旧,资金短缺,是发展中的蜂场,但只要努力去搞好饲养管理,也将会一跃为后起  相似文献   

2.
养蜂经验教训四则一则:蜂场勿设在制药厂、糖厂附近我的蜂友老张是我县公认的养蜂老手。60至80年代初,养蜂年年获得高产,经济效益十分好,是受人尊敬的养蜂致富能手。1982年以后,由于年纪大了,不能长途转地放蜂,他就定地在老家养蜂,自那以后至去年病逝,他...  相似文献   

3.
李易谷 《中国蜂业》2010,61(8):48-48
经济发达地区的蜂农嫌养蜂收益差而改行,使养蜂业面临萎缩;欠发达地区,蜂产品价格不稳定,蜂农因为亏损而改行,故蜂业界人士惊呼养蜂业后继乏人。江西省乐平市思红蜂业专业合作社是在金市养蜂联合体基础上于2007年7月1日建立的,由于全体社员的共同努力,两年半来,社员蜂场年年增收,成了发展养蜂的榜样,因此他们的亲友便将学养蜂办蜂场当成农民奔小康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内蒙古清水河县杨家窑乡养蜂专业户甄虎元,是个远近闻名的双万元户,他今年31岁,1975年6月跟朱小平师傅学习养蜂技术,经过两年多的刻苦学习、掌握了防治蜂螨、培育适龄越冬蜂、造脾和养王等养蜂技术。1980年他花1,500元买了杨家窑大队蜂场的50群蜂和蜂具,办起了家庭养蜂场,走上了专业养蜂之路。由于他认真总结经验,蜂场越办越好,收入年年增加,1982年以  相似文献   

5.
正【任付珍报道】邢台县是全国养蜂基地县,现有意蜂2.8万群,中蜂0.8万群。由于冬季时间长,气候寒冷,蜂群在当地饲养到5月初刺槐花期难以达到生产群标准,所以鼓励有条件的蜂场转场到广东、四川、湖南等地进行繁殖。由县养蜂协会组织牵头,实行有经验蜂场带无经验蜂场、大蜂场带小蜂场的方式联合抱团外出。各蜂场及时与落地方养蜂人和村干部取得联系,保证不与当地村民  相似文献   

6.
自我们选育出“浆蜂”推广至今,蜂场引种越来越普遍。有的蜂场为防止杂交退化或近亲退化,年年引进种王。如何安全介绍邮寄的种王,达到百分之百的成功,这是大家所希望的。杂志上介绍过很多种方法,可直到现在,仍有不少蜂友,特别是一些初养蜂者介绍邮寄种王失败。根据他们来信反映的情况,经分析有以下几种主要失败原因,供大家参考和讨论。……  相似文献   

7.
谈大转地蜂群怎样在辽西就地安全越冬辽宁北镇县大市乡江家村(121301)艾国民近年来,由于大转地养蜂费用大幅度提高,养蜂经济效益的不断下降,促使大批蜂场逐渐由大转地饲养过渡为定地加小转地养蜂。在这转变过程中,本区有很多养蜂者由于是在走南闯北、追花夺蜜...  相似文献   

8.
养蜂规模是影响蜂场经济效益的主要因素之一,尤其是在转地蜂场生产成本高、风险系数大等条件下.怎样的养蜂规模能取得最佳经济效益(适度养蜂规模)是业内普遍关注的热点.2011-2012年,跟踪调查了浙江省缙云县80家转地蜂场养蜂规模经济效益,结果发现,2011年的适度养蜂规模为4人蜂场平均饲养186群西方蜜蜂;2012年的适度养蜂规模为3人蜂场平均饲养158群西方蜜蜂.这表明转地蜂场适度养蜂经营规模处于动态变化中.调查结果对指导转地蜂场调整适度养蜂规模,增加经济效益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谈蜂场规模     
蜂场规模多大对生产最有利,是国营、集体蜂场和养蜂专业户共同关心的问题。蜂场规模适宜,可以提高蜂具、蜜蜂的利用率和养蜂员的工作效率,增加蜂场的经济效益。因此,很值得研究和讨论,现就蜂场规模谈点粗略见解。这里谈的蜂场规模,是指蜂场养蜂员、管理人员、蜂群数量。蜂场规模可大可小,但是不管蜂场大或小,都必须由养蜂小组构成。小的蜂场有一个小组;大的蜂场饲养成百上千群蜜蜂,必  相似文献   

10.
[通讯员 颜志立 报道]据3月19~20日湖北省养蜂学会2008年年会"春季养蜂生产通报"专题介绍,全省10多个市、州参会的蜂场、蜂业公司代表反映,全省养蜂生产已逐渐从年初的冰雪灾害中走出,步人正轨.  相似文献   

11.
颜志立 《蜜蜂杂志》2008,28(4):10-11
[通讯员 颜志立 报道]据3月19~20日湖北省养蜂学会2008年年会"春季养蜂生产通报"专题介绍,全省10多个市、州参会的蜂场、蜂业公司代表反映,全省养蜂生产已逐渐从年初的冰雪灾害中走出,步人正轨.  相似文献   

12.
蒋志农 《蜜蜂杂志》2012,32(7):28-28
育王是养蜂的重要工作,养蜂必须年年育王,蜂场才会充满生机。在育王工作中,常常出现这样的问题:所育王台在即将封盖时,幼虫下坠,工蜂只好加长王台。但幼虫继续下坠,有的王台甚至加长到正常王台的1倍,  相似文献   

13.
<正>转地养蜂,约5万户蜂场主饲养600万箱西方蜜蜂;追花取蜜,蜂场主每10~30 d需转运蜂场,全年少则五六次,多则十几次。由于蜜蜂有蜇人习牲,故转地养蜂都得蜂农装卸车,尤其夏季高温运蜂还得途中放蜂,甚至遇到交通事故更需蜂农解救蜜蜂来减少损失。可是蜂场主在全国各地转地养蜂会遇到交警  相似文献   

14.
养蜂规模是影响蜂场经济效益的主要因素之一,转地蜂场何等养蜂规模经济效益最好,是业内人士关注的热点之一。2007-2010年,我们对浙江省缙云县80家以生产蜂蜜为主、生产蜂王浆、蜂花粉为辅的转地蜂场养蜂规模经济效益进行了跟踪调查。结果表明,在目前的转地养蜂生产方式和生产力水平下,蜂场规模以2-4人为主,其中,4人规模的家庭蜂场饲养185-195群西方蜜蜂,为最佳的适度规模;5人蜂场的经济效益最佳,但发展缓慢,值得关注与期待。  相似文献   

15.
如何防治胡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防治胡蜂吉林省养蜂科学研究所章成海目前防治胡蜂的方法主要有诱杀法、药物熏杀法和毁巢法。1.诱杀法:在胡蜂刚刚越冬后飞出觅食时,养蜂员在蜂场周围看到胡蜂即捕杀之。此时捕杀一只就会减少一群,是捕杀的最佳季节。据观察在秋季,胡蜂在蜂场四周来回飞翔觅食,...  相似文献   

16.
东北地区蜜源植物丰富,养蜂历史悠久,群众有养蜂的习惯,很多社队蜂场积累了丰富的管理经验,创造了高产稳产的成绩。但是,也有一些蜂场由于经验不足,管理不当,以致蜂群发展缓慢,产量不高。对于蜂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蜜蜂幼虫病在仙桃市暴发据仙桃市养蜂研究会张同享同志调查,近年来蜜蜂幼虫病在仙桃市时有发生。1990年有20%的蜂场受到危害,1993年芝棉花期仅长口镇就有4个蜂场140群蜂暴发了蜜蜂幼虫病,死亡率在90%以上。1994年4月上旬养蜂员周清的蜂场,突然...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由于出口数量大量增加,蜂胶成了畅销产品,而且价格越来越好。但由于生产蜂胶的方法不当,产量很低,所以这项产品虽然价格不错,却一直不被养蜂者所重视。据调查,目前生产蜂胶的蜂场大约只占蜂场总数的20%,也就是说,全国有80%的蜂场没有得到这部分可以得到、也应该得到的收入,多么可惜!如果大部分蜂场都开展蜂胶生产,不仅能使一个中型蜂场(30~50群)年增加近1千元的纯收入,而且使我国的蜂胶出口量将大大增加,这对国家、对养蜂生产者都是有益的事。为了推广蜂胶高产的方法,这里我们向大家推荐李文斌同志的一种高产纯净蜂胶方法。供广大养蜂者,特别是定地养蜂者参考采用。  相似文献   

19.
浅谈育王工作中容易忽略的问题最近走访了一些蜂场,发现他们对育王工作普遍不够科学,对母群种性选择和遗传特性不够了解,对种用雄蜂更是随意,不加选择。有的还自叹:“我年年选好王育王,可就是育不好。”究其因:1.有的蜂场至今未引过良种,从当初养蜂时购进的蜂群...  相似文献   

20.
养蜂是我社一项传统付业。目前,公社一级的蜂场有5个,养蜂200群;大队一级的蜂场25个,养蜂806群;生产队一级的95个,养蜂1,198群。社员家庭养蜂的约占户数60%,养蜂1,800群。实现了三级办场,四级养蜂。好处是:一、巩固和壮大集体经济,增加社员收入。十多年来,我社向国家交售蜂蜜1,600多担,收入130多万元。拿去年来说,全社养蜂收入21万元,每人平均增加收入20元。由于养蜂生产的发展,农业机械化程度不断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