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巨型艾美耳球虫纯种鉴定和致病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采用单卵囊感染技术,从鸡球虫混合种中分离出一个纯种球虫,经鉴定为巨型艾美耳球虫(EimeriaMaximaTyzzer,1929)。该种球虫卵囊为卵圆形,测240个的大小范围为21.25~36.25×17.5~30.0μm,平均为28.81±3.07×22.98±2.77μm,形状指数1.25。卵囊内有一颗折光性极粒,位于窄端,无外残体。测120个孢子囊的大小范围为15.5~18.5×7.5~10.0μm,平均为17.35±0.66×8.74±0.51μm。最短孢子化时间为30小时,潜伏期142小时。用此卵囊对鸡作致病性试验,挑选60羽13日龄伊莎(ISA)公鸡分为1个不感染组和4个感染组,每羽口服感染1万、5万、10万或20万个孢子化卵囊。结果所有感染组与不感染组的平均增重差异达到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水平,整个试验仅在20万个的感染组出现16.7%的死亡率,各感染组的肠道病变记分分别为1.33、1.83、2.42和3.08。  相似文献   

2.
堆型艾美耳球虫早熟减毒株裂殖子的纯化试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相似文献   

3.
利用人工感染试验,研究柔嫩艾美耳球虫洛阳分离株的致病性。结果表明,随着感染剂量的提高,其死亡率上升,平均增重下降、平均病变记分提高,半数致死量(LD50)为3.248 7×104个/只。为洛阳地区防控其柔嫩艾美耳球虫所病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柔嫩艾美耳球虫毒害艾美耳球虫变位艾美耳球虫交叉免疫试验黄兵,赵其平,何林华,吴薛忠,陈兆国,史天卫(中国农科院上海家畜寄生虫病研究所,200232)鸡感染球虫后会产生一种抵抗再次感染的免疫反应,这种免疫反应具有种的特异性,即感染某种球虫不能保护抵抗另...  相似文献   

5.
本实验采用单卵囊分离技术分离纯化球虫,并根据其临床病理变化、潜隐期、最短孢子化时间等指标综合判定其为柔嫩艾美耳球虫。用纯化所得球虫卵囊进行致病性试验,结果表明:该柔嫩艾美耳球虫致病力较强,半数致死量为7.52×104个/只。  相似文献   

6.
柔嫩艾美耳球虫纯种的初步确定和致病性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从上海郊县鸡场采集粪便,分离球虫。经实验室繁殖和采用单卵囊感染技术,获得了一个纯种球虫。该种球虫寄生于盲肠,轻度感染,在肠的浆膜面可见针尖状出血点;严重感染,则盲肠极度肿大,肠壁布满出血点和白色小结节,随后肠管内形成较硬的干酪样肠芯,镜检可见大量卵囊。卵囊呈宽卵圆形和卵圆形,经测200个卵囊,其大小范围为17.5~30.0×12.5~25.0微米,平均为21.81±2.18×17.79±1.93微米,形状指数1.23。卵囊内有1个折光性极粒,无外残体,孢子囊有斯氏体,无内残体。测120个孢子囊,其大小范围为10.0~13.0×5.0~7.5微米,平均11.49±0.91×6.35±0.76微米。未观察到卵膜孔和极帽。最短孢子化时间为18小时,潜伏期141小时,最大裂殖体56.25微米。感染后4天半,粪便开始带血,5天到5天半,出血达高峰,并出现死亡。对照国内外文献,初步确定为柔嫩艾美耳球虫[Eimeria tenella(Railliet和Lucet,1891)Fantham,1909]。用此卵囊对鸡作致病性试验,挑选60羽体况相近的13日龄伊莎公鸡,分为5组,1个不感染组,4个感染组每羽感染剂量分别为1万、5万、10万和20万个孢子化卵囊。感染后一周结束试验,以平均增重、死亡率和盲肠病变记分作试验指标。结果为所有感染组与不感染组的平均增重差异达到显著(p<0.05)和极显著(p<0.01)水平,各感染组间1~10万组与20万组和1万组与10万组的增重差异达极显著;各感染组的死亡率分别为8.33%、33.33%、50%和75%;盲肠病变记分1万组为2.25,5~20万组为3.08~3.92。柔嫩艾美耳球虫的致病性很强,鸡一旦感染,其增重会受到影响,严重感染则造成大量死亡。  相似文献   

7.
《中国兽医学报》2019,(7):1297-1302
兔球虫病是一种严重威胁我国家兔养殖业的重要传染性寄生虫病,目前,世界公认的兔球虫种类有11种,其中,穿孔艾美耳球虫(Eimeria perforans)在我国兔群的感染率最高,为35.2%;然而,国内尚未有关于其分离株致病性和免疫性的报道。本研究通过单卵囊显微挑选和无球虫兔体内传代技术,从浙江地区分离获得了1株穿孔艾美耳球虫,在此基础上,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其进行了分子鉴定,结果显示,浙江分离株与欧洲分离株在18S rRNA基因序列的同源性在99.2%以上,且在进化树上自成一小亚枝。最后,通过动物试验对其致病性和免疫原性进行了鉴定,致病性试验结果如下:以5×10~2(Ⅰ组),5×10~3(Ⅱ组),5×10~4(Ⅲ组)和5×10~5(Ⅳ组)个孢子化卵囊感染无球虫兔,在感染后4~6 d,各感染组均出现饮水、食料和排粪量明显减少,以及粪便形态干小的临床症状,其中,第Ⅲ组中的2只兔在接种后12 d出现腹泻,并在之后第13天死亡1只,死亡兔剖检十二指肠和空肠有弥散性出血点;在感染后6~12 d,各感染组兔平均体质量数值上略小于不感染对照组,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感染后5~13 d,第Ⅰ~Ⅳ组兔的平均排卵囊总量分别为(3.65×10~7±1.86×10~6)/只、(9.92×10~7±3.60×10~6)/只、(4.89×10~7±4.49×10~6)/只和(3.93×10~7±1.56×10~6)/只,以第Ⅱ组兔的平均排卵囊量最大,排卵囊期持续2周以上,有2个排卵囊高峰,高峰值分别出现在感染后第7和10~11天;免疫原性试验结果如下:第Ⅰ~Ⅴ组兔在感染接种后第14天攻毒,攻毒剂量为1×10~6个孢子化卵囊/只,攻毒后第4~6天,第Ⅲ、Ⅳ组和攻毒对照组(Ⅴ组)出现拉稀症状,其中,第Ⅲ组兔分别在攻毒后第6和7天死亡1只,攻毒后死亡率为50%;攻毒后,除第Ⅲ组外,各组兔平均体质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攻毒后第5~10天,第Ⅰ~Ⅴ组兔的平均排卵囊总量分别为(3.88×10~5±2.10×10~5)/只、(8.00×10~5±2.83×10~5)/只、(1.89×10~5±2.25×10~4)/只、(3.36×10~5±7.46×10~4)/只和(1.77×10~6±6.34×10~5)/只,相对于攻毒对照组,第Ⅰ~Ⅳ组兔的卵囊减少排出比率分别为78.0%,54.7%,89.3%和81.0%。以上试验结果表明,穿孔艾美耳球虫浙江分离株为致病性毒株,可导致试验兔拉稀和死亡,但免疫原性不强。  相似文献   

8.
扫描电镜对兔大型艾美耳球虫致病性的研究史晓春,林昆华(北京农业大学兽医学院)大型艾美耳球虫(E.masna)是一种普遍寄生于兔肠道的球虫,能阻碍生长,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该种自1925年Perarol报道以来,对其致病性的报道不一[1,2]。应用扫描...  相似文献   

9.
为了深入研究斯氏艾美耳球虫的致病性,通过给幼兔人工感染不同数量的斯氏艾美耳球虫孢子化卵囊,对其发病后的急性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进行观察与分析。将幼兔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和3个试验组。除空白对照组外,3个试验组家兔分别经口感染斯氏艾美耳球虫孢子化卵囊2×105个/只、1×105个/只、0.5×105个/只。结果表明,在感染后第8天,3个试验组和空白对照组家兔的每克粪便卵囊数(OPG)分别为2.19×107、2×107、1×107和0,相对增重率分别为38.9%、58.0%、73.3%和100%。表明斯氏艾美耳球虫对幼兔有很强的致病性。  相似文献   

10.
巨型艾美耳球虫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巨型艾美耳球虫(Eimeria maxima Tyzzer,1929)是鸡的9种球虫之一,其显著特点是卵囊最大,且免疫原性最强。自1929年Tyzzer发现以来,国内外学者对其进行了大量研究,取得显著进展。本文回顾了自发现巨型艾美耳球虫以来,人们对其所进行的形态学、致病性、免疫原性、分子生物学等方面的相关研究进展,以期对该种球虫有较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堆型艾美耳球虫早熟减毒株的选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相似文献   

12.
毒害艾美耳球虫扬州田间分离株以不同的剂量(10 000,30 000,50 000,70 000,90 000个卵囊/羽)感染28日龄黄羽肉雏鸡,以平均增重、死亡率、病变记分等指标评价其致病性。结果显示,除10 000个卵囊组外,其余4个剂量组均显著影响增重(P<0.05),并引起鸡的死亡,死亡率分别为37.5%~50%、37.5%~50%、62.5%、75%~87.5%;各感染组均出现肠道病变,其中10 000个卵囊组的病变值显著小于其余4个剂量组(P<0.05),但与不感染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表明,该毒害艾美耳球虫田间分离株有很强的致病性。  相似文献   

13.
用纯种斯氏艾美耳球虫孢子化卵囊人工感染25只断奶幼兔,进行致病性和病理学研究。试验兔分为1个不感染对照组和4个感染组,各感染组每只幼兔分别口服感染2.0×103、1.0×104、5.0×104、2.5×105个孢子化卵囊。与对照组相比,接种2.0×103个和1.0×104个孢子化卵囊的两个感染组的平均病变记分、肝重指数、血清转氨酶活性有显著差异(P<0.05);接种5.0×104个和2.5×105个孢子化卵囊的两个感染组上述指标有极显著差异(P<0.01)。表明斯氏艾美耳球虫对幼兔具有很强的致病性,能导致严重的肝球虫病。  相似文献   

14.
鸡艾美耳球虫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鸡艾美耳球虫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杨林,陈利,王芳(云南省农业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家禽球虫病是由艾美耳球虫引起的一种严重危害家禽生长发育的疾病。家鸡艾美耳球虫现知共有9种,其中柔嫩艾美耳球虫(Eimeriatenella)和毒害艾美耳球虫(E.necat...  相似文献   

15.
堆型艾美耳球虫生物学特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鸡球虫病是一种严重危害养禽业的寄生虫病,其中堆型艾美耳球虫(Eimeria acervulina)对鸡致病力较强,在各地养鸡场流行率较高,严重感染时可引起死亡,对鸡的生长发育和饲料转化率有较明显的影响。本文对E.acervulina的流行状况、形态特征、致病性、免疫原性等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为兽医临床有效防治E.acervulina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道对早熟艾美耳球虫长春株(Eimeria praecox C.1994年分离)的分离鉴定。主要鉴定指标:虫体主要寄生于十二指肠上皮层,病理变化轻微,大剂量感染时表现为肠管充血、粘液性管型与肠粘膜针尖大小出血点。卵囊大小为19.4±0.18×16.0±0.15微米。最大裂殖体为19.8微米,潜隐期89±0.13小时,卵囊最短孢子发育时间为20小时。  相似文献   

17.
毒害艾美耳球虫纯种卵囊收集鉴定及致病性测定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鸡球虫是养鸡业的一大疾病 ,严重阻碍着我国养鸡业的发展。在各种鸡病中 ,球虫病的发生率最高 ,占 1 /6~ 1 /5。Rose和 Long( 1 980 )报道英国养禽业因球虫病每年损失 5 5 0万英镑 ,其中一半是药物费用 ;在美国损失可能达到 5 0 0 0万英镑。 Rose和Long( 1 985 )保守地估计全世界养禽业每年球虫造成的损失为 5亿美元左右 ,其中 2 .5亿美元用于药费支出 [1]。中国是养鸡大国 ,养鸡数量居世界之首 ,但由于集约化程度低 ,饲养环境差 ,保健系统不完善因素的影响 ,球虫病所造成的损失 ,可能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球虫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至少 5 0 …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多次传代后的鸡柔嫩艾美耳球虫(Eimeria tenella)YL株的致病性,分别以不同剂量的36代次柔嫩艾美耳球虫孢子化卵囊感染7日龄雏鸡,通过临床症状、死亡率、血便程度、潜隐期、盲肠病变、平均增重及每克粪便卵囊数(OPG)对其致病性进行评价.结果显示,不同剂量孢子化卵囊感染雏鸡均在感染后3d~4d出现血便,球...  相似文献   

19.
为了比较堆型艾美耳球虫(E.acervulina)早熟株与强毒株的致病性和繁殖力情况,通过测定接种 E.acervulina 早熟株与强毒株后鸡只的精神状态、临床症状、增重、病变记分和卵囊产量,表明早熟株的排卵囊高峰出现在第5天,比强毒株提前1 d,早熟株的繁殖力是强毒株的85.8%;早熟株感染后对鸡只增重的影响较小,接种剂量在2.40×104个卵囊/羽之内时,相对增重率均大于90.0%,早熟株组鸡的肠道病变记分显著低于同剂量的强毒株组的肠道病变记分(P <0.05)。由此认为,该早熟株符合球虫早熟株的低致病性特性,可用于鸡球虫病早熟苗的制备。  相似文献   

20.
为了建立一种能够快速实现对鸡柔嫩艾美耳球虫(Eimeria tenella)和巨型艾美耳球虫(E.maxima)同时进行检测的双重PCR方法,基于2种艾美耳球虫各自的ITS-1基因筛选2对特异性引物,对制备的阳性DNA样品进行PCR扩增,凝胶电泳检测结果显示,分别在约450bp和150bp处出现目的条带。对PCR反应中的退火温度、MgCl2浓度、DNA模板量等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当退火温度为59℃、MgCl2浓度为2.5mmol/L、DNA模板量为2μL时,双重PCR扩增结果最佳。特异性检测结果显示,所建立的双重PCR对环形泰勒虫、羊巴贝斯虫、隐孢子虫和蓝氏贾第虫的扩增结果均呈阴性,表明建立的方法具有较高的特异性。成功建立了柔嫩艾美耳球虫和巨型艾美耳球虫双重PCR检测方法,为临床中鸡球虫病的快速诊断提供了一种可靠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