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冬小麦是山西省襄汾县的主要粮食生产作物之一,根据土壤条件和小麦对肥料的需求,从实际生产实践中研究出冬小麦不同阶段科学合理平衡施肥技术,以达到小麦高产的目的。基于此,介绍该项平衡施肥技术,旨在为冬小麦丰产丰收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
正冬小麦是周至地区主要粮食作物,年均播种面积在35.78万亩,精准施肥对小麦提质增效,提升地力尤为重要。多年来,借助测土配方施肥项目,采集土壤样本8500个,对全县376个行政村耕地土壤进行了全覆盖化验分析,同时在小麦种植区连续多年开展了小麦配方施肥及肥料利用率试验和秸秆还田腐熟剂等试验,摸清了我县不同类型土壤供肥能力和小麦生长需肥状况,形成了我县冬小麦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体系。1冬小麦精准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相似文献   

3.
王怡 《河南农业》2011,(10):19-19
冬小麦是豫东潮土区的主要粮食作物。肥料是农作物的粮食,合理施肥是确保冬小麦优质高产的关键基础措施。小麦施肥技术及应用是一动态系统工程,本文仅就豫东潮土区冬小麦施肥技术要点进行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4.
1试验目的 为了获得冬小麦最佳施肥量、施肥比例、施肥时期、施肥方法,建立施肥指标体系,摸清土壤养分校正系数,土壤供肥能力.冬小麦养分吸收量和肥料利用率等基本参数,构建冬小麦施肥模型,为疏勒县冬小麦施肥区和肥料配方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探明平凉市黑垆土区测土配方施肥方式、机械施肥方式及配施生物有机肥下冬小麦肥料利用率,提高当地冬小麦生产的肥料利用率,实现化肥减量和小麦增产。进行了测土配方施肥、机械施肥、配施生物有机肥等冬小麦氮磷钾肥利用率试验,结果表明,测土配方施肥方式、机械施肥方式及配施生物有机肥均能够更好地促进冬小麦对氮磷钾养分的吸收,从而提高冬小麦的产量,其中配施生物有机肥对促进冬小麦增产,提高氮肥、磷肥利用率效果较好,而测土配方施肥对提高钾肥利用率效果较好。通过对各试点冬小麦籽粒产量、秸秆产量及其养分分类归并,应用肥料利用率计算方法得出,平凉市冬小麦生产中氮肥、磷肥、钾肥平均利用率分别为40.57%、20.61%、61.06%。  相似文献   

6.
不同灌溉方式下冬小麦和春小麦施肥现状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奇台县滴灌与漫灌小麦的施肥状况,分析和评价冬小麦和春小麦施肥状况,为奇台县小麦合理施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实地调查将重点调查和抽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结果]54.2;和42.2;的农户分别选择尿素和磷酸二铵进行秋施肥,100;的农户选择磷酸二铵作种肥,100;的农户选择尿素作追肥.滴灌冬小麦的产量比漫灌冬小麦提高5.74;,而滴灌冬小麦的N、P205、K20用量分别比漫灌冬小麦增加20.19;、9.17;、30;;滴灌春小麦的产量比漫灌春小麦提高14.32;,而滴灌春小麦的N、P2O5 、K2O用量分别比漫灌春小麦增加18.21;、31.87;、127.96;.滴灌冬小麦和春小麦的追肥次数主要集中在3~5次,而漫灌冬小麦和春小麦的追肥次数主要集中在1~2次.滴灌冬小麦比漫灌冬小麦增收592元/hm2,而滴灌春小麦比漫灌春小麦增收1 314元/hm2,但滴灌冬小麦的纯收益高于滴灌春小麦.[结论]施肥品种单一,主要以尿素和磷酸二铵为主;氮磷钾配比不协调,较少施用钾肥;滴灌小麦的施肥量和施肥次数都大于漫灌小麦,同时产量和纯收益也都好于漫灌小麦,但部分农户施肥量过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不同氮磷增效施肥模式对小麦旗叶衰老和小麦产量的影响,为科学施肥奠定坚实的数据支撑。【方法】以济麦22作为处理品种,在大田栽培条件下,通过设置不同的氮磷增效施肥组别,进一步测定不同施肥模式下小麦旗叶衰老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酶、丙二醛的具体变化情况,并对小麦的产量进行进一步的分析。【结果】研究表明与常规对照组相比,在整个开花阶段尤其是在小麦开花后期通过使用增效氮磷肥处理,小麦旗叶的衰老指标都得到了很好的改善,小麦旗叶的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的活性明显增加,而丙二醛的含量呈现逐渐下降的态势,这对缓解小麦旗叶衰老能够有很好的促进作用。【结论】在冬小麦生产中,合理施用 N、 P协同肥料,既能延迟冬小麦剑叶衰老,又能提升冬小麦单产,为冬小麦的高产、稳产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讨氮、磷、钾配肥技术在冬小麦生产上的应用效果,我们在实施国家测土配方施肥项目中,进行了冬小麦施肥效应“3414”田间试验,获得了不同肥力等级条件下小麦施用氮、磷、钾肥料三元二次方程,取得小麦最高产量及获得最大效益的施肥量和施肥比例,完善了土壤养分丰缺指标,建立了较为准确的小麦施肥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讨氮、磷、钾配肥技术在冬小麦生产上的应用效果,我们在实施国家测土配方施肥项目中,进行了冬小麦施肥效应“3414”田间试验,获得了不同肥力等级条件下小麦施用氮、磷、钾肥料三元二次方程,取得小麦最高产量及获得最大效益的施肥量和施肥比例,完善了土壤养分丰缺指标,建立了较为准确的小麦施肥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冬小麦间作板蓝根对小麦生长和麦田CH4通量的影响,并对其进行经济与环境效益分析。试验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农业气象试验站采用田间小区试验进行,采用静态箱(暗箱)0气相色谱法在小麦生育期定期取样分析麦田CH4通量,同时记录不同处理下小麦的生物量,收获后测定小麦及板蓝根产量。结果表明,与对照施肥单作处理(NPKW)相比,施肥间作板蓝根处理(NPKWR)小麦产量与千粒重分别增加9%和1%;冬小麦田CH4的通量主要是吸收,吸收量表现为施肥间作板蓝根处理(NPKWR)不施肥处理(N0P0K0W)裸地(N0P0K0W0)施肥单作处理(NPKW),施肥间作板蓝根处理(NPKWR)比施肥单作处理(NPKW)冬小麦田的CH4吸收量累计增加34%,间作模式使板蓝根与小麦综合增产5%,每公顷多盈利2017.25元。本研究表明冬小麦间作板蓝根为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发展低碳农业、增加经济效益环境效益提供一项新技术。  相似文献   

11.
冬小麦高产高效施肥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冬小麦对其生长土壤的肥力要求较高,肥沃的土壤可为冬小麦的生长提供丰富的氮、磷、钾和各种微量元素,在提高植株抗逆性的同时提高小麦产量。因此,在冬小麦的种植和田间管理工作中,掌握合理的施肥技巧是冬小麦高产稳产的关键。文章通过分析冬小麦对各种生长元素的需求特点,提出了一些保证冬小麦高产的施肥技术要点,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冬小麦是豫东潮土区的主要粮食作物。肥料是农作物的粮食,合理施肥是确保冬小麦优质高产的关键基础措施。小麦施肥技术及应用是一动态系统工程,本文仅就豫东潮土区冬小麦施肥技术要点进行简要论述。一、增施有机肥每667m2施用商品有机肥100~200kg,或者家畜家禽粪便3~4m3。目的是逐步提高土壤肥力或者说是基础地力,为农作物本季和来年增产奠定基  相似文献   

13.
正冬小麦是项城市的主要粮食作物,全市常年播种面积在6.67万hm~2左右。随着测土配方施肥补贴项目的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得到了推广与应用,项城市小麦平均每667m2产量连续3年均在500kg左右。项城市农业局针对选取的200户农户施肥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初步摸清了目前项城市冬小麦的施肥现状。一、冬小麦有机肥的施肥现状  相似文献   

14.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抓好冬小麦病虫害防治,关系到来年丰产丰收,对于保障粮食安全至关重要。本文总结了冬小麦病虫害防治技术,包括严把冬小麦品种选种用种关、合理施肥、适期播种,抓好冬小麦秋播病虫害综合防控,春季严防小麦条锈病的发生和蔓延,夏季采用小麦"一喷三防"技术,适时收获等。  相似文献   

15.
通过小麦肥料效应田间试验,研究氮磷钾肥在不同施用数量、施肥方法下对陕西省千山南麓旱作区冬小麦生长及产量的影响,以期为本地千山南麓旱作区冬小麦高产配方施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正小麦作为人们生活的主要粮食作物,正在向高产优质的方向发展,研究表明,合理施用氮磷肥是实现小麦高产高效的重要措施。传统施肥方式施入农田的氮肥有很大一部分流失到了生态环境中,仅有小部分氮肥被小麦吸收利用,小麦的氮肥利用率较低,也造成了严重的氮素污染,制约着生态农业的发展。本文探索了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氮磷肥不同施用方式对全膜覆土穴播二茬冬小麦的影响,旨在确定冬小麦最佳施肥方式,为全区冬小麦高产栽培提  相似文献   

17.
正晋南盆地,北依韩侯岭,西至黄河岸,东部和南部以中条山为界,包括整个汾河下游地区和涑水河流域,面积约1.1万km~2,是山西省冬小麦主产区,常年冬小麦种植面积在500万亩左右。通过2005年开始实施的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项目,逐渐探索总结出了晋南盆地冬小麦分区配方施肥及生长期肥水管理。1晋南盆地冬小麦分区配方施肥晋南盆地冬小麦区在全国冬小麦产业布局规划中属于华北灌溉冬麦区。按照农业自然条件,如地形  相似文献   

18.
冬小麦一次性施肥是在小麦高产稳产基础上简化施肥程序的一种小麦栽培技术。化肥是粮食的"粮食",化肥在促进粮食和农业生产发展中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目前过量施肥、盲目施肥不仅增加农业生产成本、浪费资源,也造成耕地板结、土壤酸化。小麦一次性施肥简化栽培技术是实施节本增效、节能减排以及到2020年实现化肥使用量零增长一项具体的简化栽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黄土高原面临着严重的水土流失和土壤肥力下降等问题,将苜蓿引入小麦的作物体系形成草田轮作系统,以缓解过量化肥使用造成的环境问题,同时提高农作物产量。[方法]本研究采用野外控制实验,利用山西农业大学已经建立3年的紫花苜蓿实验平台,翻耕后种植冬小麦,进行增水和施肥处理,监测其叶片光合生理特征和叶绿素含量的变化。[结果]在2017年(10月29日-12月2日),即冬小麦出苗后到越冬期初期,增水和施肥仅提高叶绿素含量2.7%和8.2%;2018年(3月14日-6月4日),即冬小麦从越冬期末期至成熟期,增水提高光合速率20.3%、气孔导度43.8%、蒸腾速率31.4%和叶绿素含量2.3%,但降低叶面饱和蒸气压差6.5%;施肥显著提高叶绿素含量2.0%,但降低气孔导度8.2%。在冬小麦的整个生长季,增水和施肥对以上各指标的影响不存在交互作用。[结论]增水和施肥可以提高小麦叶绿素含量,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增水和施肥的作用减弱;增水提高冬小麦叶片光合速率但施肥作用不显著,说明将苜蓿引入小麦的作物体系形成草田轮作系统,小麦可以利用苜蓿固定的氮源,降低肥料的施用,增加经济效益和环境效应。未来草田轮作是绿色农业发展的重点方向,也是可持续农业发展的必要途径。  相似文献   

20.
在冬小麦的栽培之中,氮肥通常是分作两次进行施用,第一次是在小麦播种前所施用的底肥,第二次则为春季拔节孕穗期追肥。传统的冬小麦栽培中的施肥技术已经难以满足现状,为此在文中主要就冬小麦氮肥后移高效施肥技术进行探讨。文中先介绍了冬小麦氮肥后移高产优质栽培的主要特点,并就冬小麦氮肥后移高产优质栽培技术的应用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