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4 毫秒
1.
富县位于鲁东南部,属暖温带季风区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12.1℃,稳定通过15℃气温出现在5月5日,终日在10月10日,无霜期190天左右,全年≥10℃的积温4089.2℃。年日照时数7532.2小时。年降水量873mm,沐河及其8大支流纵贯全县南北,三大水库存水3亿多l‘可供农田灌溉之用。光、热、水资源均直水稻生长,从1960年开始种植水稻,到SO年代形成麦稻两熟制。1992年我们围绕发展“两高一优”农业开始亩产吨粮栽培技术研究,同时进行了麦茬水稻亩产500kg模式栽培研究与开发,到1996年12万亩麦茬稻平均亩产szvkg,其中万亩开发试验田亩产586…  相似文献   

2.
史湘玉 《作物研究》1991,5(1):38-38
稻菌套种综合丰产栽培技术是根据水稻生长期间稻田特有的生态条件适于某些食用菌品种生长发育的特点,运用农业系统工程的原理和方法,对水稻、食用菌两者的栽培技术进行综合优化。1989年,经不同自然条件下7个点4.5亩双季稻试验,平均亩产稻谷928.0公斤,平均亩产鲜菇1313.5公斤,鲜耳平均亩产930.0公斤,食用菌亩平纯收入  相似文献   

3.
临安水稻攻关田亩产破千公斤成因剖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2年在浙江省临安市锦北街道新联粮食生产功能区的市长示范方内,现场测产验收718 m2的甬优12水稻品种产量达1 026.7 kg/667 m2,一举打破浙江省水稻历史最高亩产纪录,同时也突破了水稻亩产千公斤的瓶颈。临安水稻亩产破千公斤成因可归纳为:三分靠天、三分靠地、三分靠管、一分靠政策。  相似文献   

4.
2014年7月6日,国家水稻德宏试验站对董保柱研究员选育的优质软米多小穗新水稻进行了实地验收,在面积为13.33m^2的小区上,试验编号为F-87的优质软米多小穗新水稻品系实收晒干扬净稻谷20.1kg,折合亩产为1005kg.该品系2013年的小区亩产为1039kg,两年平均达1022kg,每穗粒数两年平均319.8粒,每穗实粒数254.1粒,结实率为79.5%,千粒重28.2g.  相似文献   

5.
1982~1984年在本所试验队进行红麻综合高产栽培试验,并观察和研究其生长规律,为红麻高产栽培提供科学依据。一、产量结果 1982年1.28亩,亩产476.85kg;1983年1.57亩,亩产467.85kg。1984年1.42亩,亩产565.45kg,三年平均亩产生麻(干皮)503kg。  相似文献   

6.
为适应农业生产结构改革的需要,扩大海埭稻田的利用率,增加稻田的经济效益.厦门郊区农科所于1985年接受了省农业厅粮油处农机推广站的“稻田综合利用”科研课题,在7.5亩海埭稻田上套种日本巨峰葡萄和少量其它品种葡萄.今年已进入植后的第三个年头,葡萄植株生长结果正常.1986年验收葡萄平均亩产272.32公斤,水稻年亩产干谷322.25公斤,比单种水稻578.2公斤少收稻谷285.95公斤,但亩产值增675.31元  相似文献   

7.
胡洪烈同志是沈阳市于洪区翟家乡小埃金村农民农艺师,有种水稻20多年的丰富经验,他在自家的承包田上潜心研究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在市、区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的指导下,自1983年以来曾多次创造水稻高产记录,近几年亩产超过了800kg,1995年突破了850kg大关,创造了全市的水稻高产记录(详见下表)。*用产量表kg/亩总结和分析胡洪烈创水稻高产的主要经验如下:1主要经验1.1培育带笑壮秧,实行抛秧移栽“积好半年粮”,培育带菜壮秧是创高产的基础。几年来,胡洪烈都在自家园田上早育秧。1995年又采用了钵盘营养土,使用床上调制剂,于4月17…  相似文献   

8.
稻田养鱼是根据水稻的生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及鱼的生活习性设计而成的一种立体种养模式。它将种植业和养殖业巧妙地结合在同一生态环境中,充分利用稻鱼之间的共生关系,达到稻鱼双丰收。盘锦市1997年稻田养鱼收获面积达2.4万亩。主要鱼种有罗非鱼、鲫鱼、泥鳅鱼、鲤鱼等。鱼类平均亩产75.2kg,水稻平均亩产540,2kg,稻田养鱼比单一种稻平均亩增收220.1元,总增收528.24万元。现将主要配套技术总结如下:1水稻栽培管理技术1.1地力准备选择水源充足,水质无污染、排对方便、保水性能好、四周坚实不漏的田块。田埂高40cm,在距田埂内侧1…  相似文献   

9.
为了提高晚稻产量。浙江省在利用籼型杂交水稻的同时,积极发展粳型杂交水稻生产.经过10多年育种攻关和试验示范,已筛选出可在生产上大面积应用的杂交粳稻组合有七优2号、七优6号等.1992年全省种植杂交粳稻10.72万亩,在生育期间,虽遭受了16号和19号2次强台风和洪涝灾害,产量不及上年,但在同样受灾情况下.杂交粳稻却比杂交籼稻和常规晚粳获得较好收成.例如黄岩市14500亩杂交粳稻,平均亩产达485kg,比常规模糯稻亩产452kg,亩增33kg,增产率达73%,其中省“攻三千”课题1.118亩七优2号试验田,平均亩产568.84kg,比协优46的455.8kg,亩增产113.05kg,增…  相似文献   

10.
优IA/323是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近年来育成的一个迟熟双季早稻组合.1993年1月,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组合母本优IA是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1986年育成的一个属于印尼水田谷6号不育胞质的优质、高异交率不育系.父本为中籼81136与著名优质香稻巴斯马提370的杂交后代。该组合1989年定型后,1990年参加湖南省杂交水稻协作组新组合联合鉴定,获早稻迟熟组第1名,平均亩产508.3kg比对照威优49增产5.1%,日产量4.34kg,居迟熟组第1名.1991年参加湖南省早稻新品种区域试验,15个点平均亩产500.2kg,产量居9个参试组合的第2位,比对照威优4…  相似文献   

11.
信息选萃     
苏北农民扩种五彩稻据《信息快报》报道,今年刚进入水稻育种季节,选购五彩稻种的农民日渐增多,仅灌云县种植面积就扩大到70多公顷。农民们说,五彩米好看好吃又好卖,跟一般粳稻比效益增长两倍多,当然要抢着种。现时的五彩稻多从东北引进,品种有黑香名、绿香稻、紫香稻、红杏稻,也有从日本引进的白色西光中较。自去年试种成功后,令农民大开眼界,单产400kg,每5009五彩米的价格在3.5元以上,而地方一般粳米仅1.10元左右。为此,许多地方将五彩稻作为脱贫致富的突破口,精心组织培育和扩种。稻草栽培紫木耳技术紫木耳菌株适宜县秋栽…  相似文献   

12.
在江苏沿海新围滩涂上进行了水稻直播试验,研究了不同种植方式对水稻产量及相关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直播与常规栽插同样可获得高产。稻直播亩产可在350kg以上,且与产量相关的多项性状明显优于常规种植,减少了水稻育苗、栽插的费用,有利于新围滩涂快速利用改良及适度规模机械化生产。  相似文献   

13.
为充分利用水稻插秧前的闲置土地及温、光、水、气、热等自然资源,利用马铃薯耐低温、生育期短的特点,通过选用早熟品种,结合箱式育苗,进行水稻前茬种植马铃薯,667m~2可收获马铃薯1500kg,水稻产量达400kg以上,实现产值达2000元以上,实现农业高产高效。  相似文献   

14.
信息选萃     
袁隆平瞄准基因技术培育第三期超级杂交稻在湖南西城集团博士后工作站暨杂交水稻基因工程研究中心揭牌仪式上,担任西城集团首席科学家、西城科技园科技总顾问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说:“常规育种已经用尽浑身解数,我们将在企业的协助下,破解杂交水稻的基因功能密码,实现超级杂交水稻第三期目标,即亩产90公斤”。袁隆平院士说,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此番与企业联手进行杂交水稻基因工程研究,是希望通过技术与资金优势的结合,早日实现超级杂交稻的第三期目标。袁隆平介绍,超级杂交稻800kg/667m 2第二期目标已于去年实现,育成了两个超级杂交稻组…  相似文献   

15.
为充分利用水稻插秧前的闲置土地及温、光、水、气、热等自然资源,利用马铃薯耐低漫、生育期短的特点,通过选用早熟品种,结合箱式育苗,进行水稻前茬种植马铃薯,667m^2可收获马铃薯1500kg水稻产量达400kg以上,实现产值达2000元以上,实现农业高产高效。  相似文献   

16.
<正> 辽宁省的水稻生产经过建国以来三十多年的努力,单产水平已在1949年亩产274斤的基础上,到1984年突破了亩产千斤,全省645万亩水稻,平均亩产达到1,021斤。並有沈阳、营口、盘锦、辽阳等四个地区均近400万亩水稻,平均亩产达到1,130斤以上。我省的水稻单产水平,不  相似文献   

17.
硅肥对膜下滴灌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确定适合膜下滴灌水稻生长的施硅量,以T-43为材料,研究了不同用量硅肥对膜下滴灌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硅肥用量为0 kg/hm~2)相比,施硅有利于水稻分蘖早发快发,减少无效分蘖,提高水稻生育后期叶片叶绿素含量;施硅还可以增加水稻秆型指数,增强植株抗倒伏能力,135 kg/hm~2的施硅量秆型指数最大;90 kg/hm~2的施硅量使水稻后期冠层有效辐射吸收量降低变慢,有利于水稻抽穗后更好的利用光能进行有机物生产;硅肥主要是通过影响穗长、实粒数和结实率来促进产量的提高,施硅量135 kg/hm~2的处理产量最高,但与施用量为90 kg/hm~2的处理差异不显著。综上所述,施用硅肥有利于膜下滴灌水稻的生长,但从经济角度考虑,以施用量为90 kg/hm~2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在辽宁营口和盘锦地区出现的一种新型栽培方式.即改水田单作为稻莱复种,这是我国北方稻作区在栽培制度上的一项重大改革,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五稻菜复种的优越性:1.1实行稻案复种打破了北方稻区历来一年一茬,冬季休闲的传统耕作制度,提高了复种指数和土地利用率,缓解了粮菜争地的矛盾.1.2经济效益显著.一地多收是发展“两高一代”农业的重要途径,利用水田建温室上老村黄瓜,亩产50O0多kg,产值是单种水稻的7-10倍,种茄子或番茄等,也增收10多倍,且对下茬水稻生产无影响,亩产能达500kg左右.1.3解决了…  相似文献   

19.
大洼县清水农场农户张铁柱引种“啤酒大麦”喜获成功,实现了麦稻双丰收。这种大麦生长期仅为7o天,属抗旱作物。他从外市购进麦种80kg,于3月18日种在自家承包的4亩田内,并根据地力分成四块,化肥按5、10、15、20kg分施,只浇一遍水即可。到6月14日大麦喜获丰收,亩产260kg,去除成本亩净收350元。麦收后立即种稻,亩产水稻也达600kg。稻麦双种喜丰收  相似文献   

20.
以湖南省醴陵市为例,总结了南方稻区因地制宜选用超级稻品种,对机械化育插秧、测土配方施肥等先进技术进行集成组装,形成"双季、双超级稻、双机插、双过500 kg(亩产)"的"四双"水稻高产栽培技术体系,实现水稻丰产稳产高效目标的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