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土霉素菌渣活性炭对亚甲基蓝的吸附.[方法]以土霉素菌渣活性炭为吸附剂,研究了pH、吸附温度及转速对土霉素菌渣活性炭吸附亚甲基蓝效果的影响,并采用准一级方程和准二级方程模型对反应动力学数据进行拟合.[结果]随着pH的增大,吸附量增大;吸附温度为35 cc时吸附量最大;转速为150 r/min时吸附量最大;准二级反应动力学模型能够较好地描述土霉素菌渣活性炭对亚甲基蓝的吸附动力学数据.[结论]该研究可为土霉素菌渣活性炭吸附亚甲基蓝废水的科学研究和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改性腐殖酸对染料甲基紫的吸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改性腐殖酸对甲基紫的吸附特性。[方法]以甲基紫染料为例,研究改性腐殖酸对有机染料废水的吸附特性,同时考察温度、吸附时间、吸附剂用量、离子强度对吸附的影响。[结果]酸性条件有利于改性腐殖酸吸附甲基紫。随着吸附时间的延长,改性腐殖酸对甲基紫的吸附量增加,24 h后,吸附作用基本达到平衡。随着温度的升高,吸附量增加,腐殖酸对甲基紫的吸附是吸热反应。随着离子强度的增加,吸附量呈下降趋势。当改性腐殖酸的用量为0.8 g时,其对甲基紫的去除率达98.34%。25℃下,改性腐殖酸对甲基紫的吸附用Frendlich方程拟合效果最佳。[结论]改性腐殖酸对甲基紫具有很好的吸附作用,在染料工业废水处理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锅炉煤渣对含磷废水的吸附特征,并对其吸附工艺进行优化。[方法]采用锅炉渣单级吸附工艺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研究锅炉渣对废水中磷的吸附动力学及热力学过程,并对单级吸附工艺中锅炉渣最小用量进行优化计算。[结果]不同温度下,锅炉渣对磷的吸附等温式可用Langmuir等温式进行描述,吸附动力学均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且最大吸附量及初始吸附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加,40℃时分别达0.1591g/g和0.1698mg/(g·min);热力学参数ΔG0<0,ΔH0>0,表明该吸附过程属于自发吸热吸附,提高温度有利于吸附反应的进行;单级吸附时,最小吸附剂投加量随温度上升而减少,40℃时1m3污水处理投加量为3.31kg。[结论]采用锅炉渣吸附工艺处理农村含磷废水是一种经济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坡缕石负载阴-阳表面活性剂对甲基橙的吸附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制备坡缕石负载阴阳表面活性剂吸附剂,考察对水中甲基橙的吸附行为。[方法]以阴、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和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HDTMAB)复配改性坡缕石,制备了坡缕石负载阴阳表面活性剂吸附剂,并用红外光谱进行了表征。研究了甲基橙在阴一阳离子有机坡缕石上的吸附行为,重点考察了阴-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配比、表面活性剂的用量、吸附剂用量、DH值、温度、时间、浓度对废水中甲基橙的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该吸附剂可以较好地去除废水中的甲基橙,它对甲基橙的最大吸附量为121.77mg/g,最大去除率为98.75%。采用Freundlich方程和Langmuir方程对等温吸附过程进行了拟合。热力学函数计算表明,吸附剂甲基橙的吸附是自发的放热过程,吸附热和熵变分别为-8.80kJ/mol和-18.01J/(mol·K),吸附自由能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结论]该试验制得的吸附剂具有吸附量大、价格低廉、制备工艺简单及环境友好等特点。  相似文献   

5.
袁红梅  伊文涛  闫春燕 《安徽农业科学》2012,(27):13533-13535,13604
[目的]研究壳聚糖/活性炭复合吸附剂的制备及其对染料亚甲基蓝的吸附性能。[方法]将粉末活性炭(PAC)与交联壳聚糖(C-CTS)复配,制成一种复合吸附剂用于吸附染料亚甲基蓝,并进行了吸附过程的动力学和等温线研究。[结果]制备复合吸附剂的最佳条件:壳聚糖/活性炭的复配比为1∶3,交联剂戊二醛(50%)的加入量是5 ml/g(壳聚糖),温度是70℃,交联时间是2 h;壳聚糖/活性炭复合吸附剂对亚甲基蓝的最佳吸附条件为:吸附温度为50℃,吸附剂的投入量为0.5 g/100 ml(20 mg/L亚甲基蓝溶液),吸附时间为2 h。此时,亚甲基蓝的去除率可达97%以上,以NaOH对吸附剂再生的效果良好。对该吸附过程的动力学研究表明,该吸附过程符合二级动力学方程;吸附等温线研究表明,该吸附过程符合Freundlich模型。[结论]该研究可为含亚甲基蓝染料废水的处理提供参考,具有一定的现实与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6.
磁性花生壳活性炭处理亚甲基蓝模拟染料废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以经济、环保的磁性花生壳活性炭为吸附剂,研究其对亚甲基蓝(MB)的吸附性能。[方法]对吸附剂用量、吸附时间、染料初始浓度、溶液pH及温度等因素进行综合考察,确定最佳吸附条件。[结果]最佳吸附剂用量为0.4 g/L,吸附过程不受溶液pH影响。过程与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基本相符(R~20.988)。吸附等温线与Langmuir等温方程的契合度最高(R~20.986)。[结论]磁性花生壳活性炭是一种有前途的染料废水处理生物材料。  相似文献   

7.
杨树落叶对Cd(2+)的吸附等温线和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瑾  王福禄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2):13484-13488
[目的]研究杨树落叶作为一种价廉、高效的重金属吸附剂的可行性。[方法]用杨树落叶吸附模拟废水中的Cd2+,研究不同环境条件如重金属离子初始浓度、生物吸附剂的量、溶液温度和溶液pH对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Cd2+的初始浓度从50 mg/L增大到500mg/L时,落叶对Cd2+的最大吸附量从20.0 mg/g增长到201.2 mg/g。当溶液的pH从3增大到11时,落叶对Cd2+的吸附量逐渐从30.9 mg/g增大到40.5 mg/g。分别用Langmuir和Freundlich 2种吸附等温线模型对Cd2+的吸附过程进行拟合;用一级动力学模型、二级动力学模型和内扩散模型对Cd2+的吸附过程进行动力学研究。结果显示,Langmuir吸附等温线模型和二级动力学模型适合描述树叶对Cd2+的吸附过程。[结论]落叶对Cd2+具有一定的吸附能力,是较为理想的重金属离子吸附剂。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糠醛渣对亚甲基蓝的吸附性能和机理,探讨了吸附时间、溶液初始质量浓度、吸附剂用量、吸附剂粒度及溶液初始pH值对亚甲基蓝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5℃、pH值为8的条件下,糠醛渣投加量为1g,反应时间为90min时,糠醛渣对亚甲基蓝的去除率为97.96%。对试验数据运用相关数学模型拟合,显示吸附过程动力学更适合二级吸附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生物吸附剂Bio-matrix对常规重金属Cu~(2+)、Ni~(2+)、Cr~(3+)的吸附性能。[方法]考察不同温度、吸附剂投加量、吸附时间、p H对吸附量的影响,并分析了Bio-matrix对Cu~(2+)的等温吸附情况。[结果]Bio-matrix吸附剂对Cu~(2+)的吸附效果优于Ni~(2+)和Cr~(3+),温度对吸附量影响较小,3 h可达到吸附平衡,单位吸附量随p H的升高先增大后减小,在p H 4左右时对重金属的单位吸附量最大,Bio-matrix对Cu~(2+)的吸附等温线与Freundlich方程有较好的拟合性,饱和吸附量为19.3 mg/g。[结论]该研究为Bio-matrix作为生物吸附剂去除废水中重金属提供了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10.
谷壳对水中镉离子的吸附动力学及热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谷壳吸附水中镉离子的吸附过程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以间歇吸附的方式考察了溶液pH值、反应时间、反应温度、镉离子初始浓度等物化参数对吸附过程的影响,并对吸附过程进行动力学与热力学研究。[结果]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模式。谷壳对镉离子的吸附动力学模型较好地符合了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当反应温度为298 K,pH值为6,谷壳投加量为4 g/L,振荡速度为150 r/min,反应时间为30 min时,谷壳对镉离子的吸附效果最好。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谷壳对镉离子的吸附加快。该吸附反应的焓变值为正,自由能变值为负。[结论]谷壳是处理镉废水的有效的低成本吸附剂,其吸附过程是自发的吸热反应。  相似文献   

11.
以亚麻负载纳米铁作为吸附剂,用果胶与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作改性剂,应用于去除模拟废水中的亚甲基蓝。探讨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的浓度大小、搅拌时间、改性吸附剂用量、吸附温度、吸附时间、亚甲基蓝溶液的初始浓度及pH值对色度去除率的影响;并从热力学和动力学角度探讨吸附作用机制,用傅立叶红外变换光谱仪分析改性前后的结构变化。结果表明,改性吸附剂吸附亚甲基蓝溶液遵循准二级反应动力学模型,平衡浓度对吸附量的影响符合Langmuir吸附模型,以化学吸附为主。  相似文献   

12.
莴苣皮对铬离子吸附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新龙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2):6485-6487
[目的]优化莴苣皮粉末对Cr6+的吸附条件,为其综合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Cr6+浓度、吸附剂量、吸附剂粒径、吸附温度、吸附时间和pH值为研究指标,采用正交试验设计,考察了各因素对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粒径为70目的莴苣皮粉末2.0g在温度低于40℃,初始pH值为7的条件下,对100ml浓度为120mg/L的污水溶液处理24h后,Cr6+去除率达到99.6%。[结论]莴苣皮对Cr6+有很好的吸附性能,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张玮  詹燕  石灵慧 《湖北农业科学》2013,52(1):71-73,76
以橙皮作为吸附剂研究了橙皮对Fe2+的吸附性能.探讨了溶液pH、初始浓度、投加量及温度等因素对Fe2+吸附效果的影响,采用正交试验法得出橙皮对Fe2+的最佳吸附条件,并对吸附过程进行动力学与热力学研究.结果表明,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模式,橙皮对Fe2+的吸附动力学模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当pH为5、温度为50℃、投加量为8 g/L、溶液的初始浓度为10 mg/L时,橙皮对Fe2+的吸附效果最佳,废水的pH对吸附效果的影响最大,溶液的初始浓度和吸附温度次之,吸附剂的用量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14.
对薰衣草叶去除水中亚甲基蓝的可能性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同时研究了其吸附性能和吸附机制。考察了薰衣草叶粉末添加量、p H值范围、吸附温度、时间对薰衣草叶粉末去除亚甲基蓝的影响作用;用等温方程和吸附动力学方程分别探讨了薰衣草叶粉末去除亚甲基蓝的行为;采用红外技术对吸附前后的薰衣草叶粉末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中性或弱碱性条件下,投加0.060 g薰衣草叶粉末,温度为35℃时振荡120 min,薰衣草叶粉末对50 m L初始质量浓度150 mg/L的亚甲基蓝吸附量可以达到106 mg/g。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能较好地描述薰衣草叶粉末对亚甲基蓝的吸附特性,吸附动力学符合拟2级速率方程。红外光谱提示,吸附过程中,O—H、C—O与亚甲基蓝吸附发挥了重要作用。薰衣草叶能够有效去除溶液中的亚甲基蓝。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振荡时间、吸附温度、溶液初始浓度、离子强度等因素对蒙脱石及负载Cu2+和Pb2+的蒙脱石吸附水溶液中结晶紫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种吸附剂对结晶紫染料吸附过程用准二级动力学模型拟合较好;蒙脱石对结晶紫的吸附采用Freundlich和Langmuir等温方程拟合效果均较好;染料的吸附量均随初始浓度和温度升高而增大,随离子强度的增大而减小;三种吸附剂对结晶紫的吸附是一个吸热、熵增、自发反应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李勇  陈钰 《安徽农业科学》2013,(26):10773-10775
[目的]对氮化锌改性稻草秸秆吸附Cu2进行研究.[方法]选用ZnCl2作为活化剂,用640W的微波照射稻草秸秆4min,对其进行改性.研究了不同吸附剂投加量、pH、吸附时间条件下,改性稻草秸秆对水溶液中Cu2+吸附的效果,并对其等温吸附特征、吸附动力学和热力学进行了系统地分析.[结果]当吸附剂投加量为0.2g,pH为6时,氯化锌改性稻草秸秆对Cu2+的吸附效果最好,吸附达到平衡的时间为8h.改性稻草秸秆对Cu2+的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以及准二级动力学方程.热力学分析表明,△G<0,该吸附反应属于自发反应.[结论]该研究为改性稻草秸秆在含铜废水处理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将富含多糖的内源真菌Phyllosticta capitalensis的粉末菌剂作为生物吸附剂,对孔雀石绿染料废水进行吸附处理.分别考察了粉末剂量、孔径大小、染料的初始浓度、pH值、背景离子强度和金属离子等因素对P.capitalensis粉末菌剂吸附孔雀石绿染液的影响.通过对实验数据进行吸附动力学和等温吸附模型的拟合,以及对吸附前后的吸附剂进行红外光谱扫描,探究P.capitalensis粉末菌剂对孔雀石绿染料的吸附机理.结果表明:粉末菌剂的最大单位吸附量为19.61 mg·g-1.当pH=6时吸附效果更佳,且在一定范围内粉末菌剂的粒径越大,染料浓度越高,吸附效果越好.而较高的离子强度与金属离子对P.capitalensis粉末菌剂吸附孔雀石绿溶液则起一定的抑制作用.动力学和等温吸附模型拟合分析表明该实验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吸附模型与Koble-Corrigan等温吸附模型,说明该吸附过程属于多层化学吸附,红外光谱扫描结果表明是粉末菌剂中的多糖羟基和羰基与染料发生反应.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酵母球吸附水中对硝基苯胺的吸附热力学特征。[方法]测定pH、温度以及酵母空心球的用量对对硝基苯胺吸附行为的影响。[结果]温度对对硝基苯胺的平衡吸附量的影响不大,在小范围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pH在2.0~8.0范围内,对硝基苯胺都有较高的吸附量。酵母球用量对对硝基苯胺的吸附在一定范围内呈正比,直至达到饱和。对硝基苯胺在酵母空心球上的吸附等温线都能很好地利用Freundlich方程进行拟合,吸附为放热反应且为优惠型吸附,其吸附行为为自发、放热的熵减少过程。[结论]空心球表面有大量的亲水性和疏水性基团。它的两亲属性和特定的化学官能团表明,它是一种潜在的优秀吸附剂。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探讨镉在不同矿质胶体中的吸附机理,以期为镉的土壤环境行为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文采用一次平衡法研究了4种矿质胶体(蒙脱石、高岭石、针铁矿和三水铝石)对镉的吸附动力学与热力学特征,并采用Lagergren一级动力学方程、Lagergren二级动力学方程、颗内扩散模型、Elovich模型对试验数据进行拟合。[结果]4种温度下矿质胶体对镉的吸附分为快反应和慢反应2个阶段,0~30min为快速反应阶段,4种矿质胶体吸附量达到饱和吸附量的90%以上,此后为慢反应阶段。随温度升高,4种矿质胶体对镉的吸附量减少。当温度由10℃升到40℃,蒙脱石、高岭石、针铁矿和三水铝石对镉的吸附量分别减少了:31.6%、58.5%、31.8%、72.4%。4种矿质胶体的吸附动力学均符合Lagergren二级动力学方程,吸附过程以化学吸附为主,且是由2个或多个过程控制。[结论]4种矿质胶体对镉的吸附均为放热反应,反应能自发进行。  相似文献   

20.
闻长虹  杨基峰 《安徽农业科学》2012,(6):3301-3302,3305
[目的]研究添加黑炭的土壤对诺氟沙星吸附行为的影响。[方法]通过燃烧油菜秸秆制得黑炭,再通过批平衡法研究添加黑炭土壤对诺氟沙星的吸附作用。[结果]黑炭具有较大的表面积,且含有C、H和O等元素;当吸附剂与溶液的比例为1∶300时,吸附剂对诺氟沙星的吸附平衡时间为6 h;在不同浓度下,吸附剂对诺氟沙星的吸附符合Langmuir方程和Freundlich方程。[结论]黑炭的添加可以明显提高吸附能力和吸附容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