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涡流管加热技术在天然气工业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涡流管加热器的结构特点和工作原理.根据现场试验数据,分析了涡流管加热器的加热特性,比较了涡流管加热器较之电加热器的经济优势,并对其在天然气行业的应用前景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2.
李顺成 《油气储运》1991,10(3):48-52
目前,我国油库、炼油厂储油罐的加热器多数是分段排管式结构,在使用中时常出现漏泄,严重威胁着生产正常运行。如何认识解决漏泄问题及延长加热器的使用寿命,是当务之急。 我厂的原油、渣油、重柴油及轻柴油四类油罐均设置加热器。在近几年的使用,在清洗油罐时发现损坏台数为:1985年清洗8座油罐有3座油罐的加热器损坏;1986年清洗7座油罐有3座油罐的加热器损坏;1987年清洗9座油罐有6座油罐的加热器损坏;  相似文献   

3.
温室加热装置给温室加热的同时产生了二氧化碳气体,该气体被冷却、储存及再利用,保证了植物在温室正常生长所需要的温度和进行光合作用所需要的二氧化碳气体。此装置包括一个利用天然气或沼气做燃料的加热器,加热器工作时温室内的气体被间接加热,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通过冷却器进行冷却和储存,需要时由分流装置进行分流,按照预先确定的时间和流量给温室供应二氧化碳气体,保证温室内作物在进行光合作用时二氧化碳气体的供应。  相似文献   

4.
实现高凝点原油常温存储,是降低高凝点原油存储成本,确保储罐安全运营的关键。而改变凝油加热方式,优化加热器的结构则是实现大型油罐常温储存高凝点原油的最经济方法。通过对日本用顶部加热器常温储存原油法的调研分析和国内的新型加热器技术研究进程的详细阐述。指出该两种方法不仅可降低储存成本,  相似文献   

5.
戴琳  邹玉民 《油气储运》1991,10(4):50-53
我国粘油罐车的加热方式,目前仍然采用传统的蒸汽加热方法。实践表明,这种方法存在加热时间长、能源利用率低、劳动强度大、污染环境等缺点,而且设备安装、维修不便,也不利于实现自动控制。这也正是亟待解决的课题。 苏联、日本和欧美一些发达国家于60年代起,逐渐将电加热方法应用于粘油罐车等粘油储运设备。1962年苏联的基洛夫油库首先在铁路油罐车作业中使用了电阻式油罐车加热器。至70年代,已实现了包括油罐车在内的粘油收发过程的综合电加热,并取得了  相似文献   

6.
赵亚光 《油气储运》1989,8(4):15-17
为保障原油、重油或渣油能正常的储存和输送,就必须进行保温或加热。其加热方法一般是采用蒸汽间接加热。我厂在油罐中使用的加热器是分段式的,其加热效果很好,操作也很方便。其最大的缺点是寿命不长,经常出现加热器泄漏现象,带来如下的危害: A.加热器中的水蒸汽进入油品中,致使油品质量降低。  相似文献   

7.
采用电磁炉、微波炉、常规加热对大豆油、花生油进行处理,测定其酸价和过氧化值,以比较三种加热方式对油脂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电磁炉加热对油脂品质的影响最大,微波炉加热对油脂品质的影响次之,常规加热的影响最小;花生油、豆油对热效应的敏感程度依次增加;间歇加热、加新油加热有利于油脂品质的保护.  相似文献   

8.
沼气工程加热方式对发酵料液温度场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试验拟采用自制沼气工程保温恒温系统装置,研究了发酵罐内底部加热、内侧壁加热和底部内侧壁组合加热3种加热方式,高温发酵、中温发酵2种发酵工艺等6种状态下,发酵料液温度场分布规律和温度场随时间变化的波动.结果表明:发酵罐内任1种加热方式的发酵料液温度场稳定性、加热的热效率均优于发酵罐外侧壁加热方式.发酵罐内底部加热是较佳的加热方式,其发酵料液温度场分布最稳定,温度场随时间变化的波动最小.  相似文献   

9.
采用两因素四水平完全交叉试验设计研究实际生产过程加热温度和时间对茶多酚损失的影响,不同温度处理为80℃、100℃、120℃、140℃和不同加热时间处理为60min、90min、120man、150min.试验结果表明,加热时间控制在60min以内,加热温度100℃至140℃,茶多酚的损失率可控制在15%以内.  相似文献   

10.
针对分散区块产出稠油的加热问题,叙述了采用不同加热方式进行单井原油储罐加热的工作原理,计算了不同加热方案进行锅炉设计时所需的钢材耗量,分析认为采用烟气直接加热是单井原油储罐的最佳加热方式。基于计算分析结果,提出了采取分体式直接加热方式进行单井原油储罐加热系统的设计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