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壮而丰应用于马铃薯增产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用不同剂量的壮而丰在马铃薯播种前对薯块拌种和生长期间叶面喷施 ,有明显的增产效果 ,降低了病烂薯率 ,增加马铃薯的耐贮性。试验证明 ,在 0 0 1%浓度下处理种薯效果最佳 ,但拌种好于叶面喷施 ,拌种可增产 18 4 % ,烂薯率下降 5 % ,提高了马铃薯的耐贮性。  相似文献   

2.
马铃薯地膜覆盖及绿农素喷施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试验研究了地膜覆盖及绿农素喷施对马铃薯生长发育及产量等的影响。结果表明 :马铃薯地膜覆盖比露地 5cm日平均土温提高 3 2 7℃ ,0~ 2 0cm土层含水量提高 1 8个百分点 ,成熟提早 10~ 15d左右 ,商品薯率等经济性状有明显改善 ;绿农素喷施能克服地膜覆盖后追肥难及沙地保肥性差所造成的脱肥、早衰问题。地膜覆盖 +绿农素喷施能大幅度提高马铃薯产量 ,分别较地膜覆盖、绿农素喷施、露地增产 11 93%、 17 2 5%和 2 7 89%。  相似文献   

3.
为了给化学杂交剂SQ-1的合理使用提供依据,以5个品种(系)、3个喷施时期、3个喷施剂量的三因素裂区试验研究了SQ-1对小麦育性及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SQ-1诱导参试品种(系)的相对不育率最高为98.7%~100%;在相对不育率达到95%~100%的处理中,各品种(系)的最高饱和授粉结实率达到71.7%~82.6%.适宜的喷施时期是主茎旗叶从倒2叶鞘伸出1/2时,多数品种的适宜剂量为2 000 mL/667 m2.喷施SQ-1可使小麦抽穗期延迟0~1 d,株高降低0~3.6 cm,倒2叶和倒3叶有轻度灼伤,百粒重平均比对照降低9.3%,种子发芽率平均比对照降低4.9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4.
广抗13A是三明市农科所选育成的广谱抗稻瘟病籼型水稻三系不育系,于2003年10月通过福建省科技厅科技成果鉴定.具有不育度高,育性稳定,广谱抗性较好的特点.且耐肥性强.主穗与分蘖穗差异较大,稻穗的颈部对"九二0"反应较钝感.根据对其不同的喷施时期与不同用量进行效果试验表明:广抗13A对"九二0"喷施时期以田间抽穗率10%一15%,喷施用量以20~30 g/667m2为宜.  相似文献   

5.
为明确盛瑞康微生物菌剂(SRK)对甜菜叶片光合性能及产量品质的影响,进行了苗床甜菜叶片喷施(S0~S8处理)和直播田间叶片施用(T0~T3处理)微生物菌剂试验,以期为甜菜高产高糖栽培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苗床喷施SRK能够显著提升甜菜幼苗生长参数,促进壮苗;直播田间喷施SRK能够增加甜菜叶片SPAD值,提高甜菜光合能力;苗床和田间喷施SRK均能提高甜菜的含糖率、增加产量2.88%~14.28%和产糖0.08%~7.42%。综合分析得出,苗床施用200倍SRK 2.0 L/册和50倍SRK 2.0 L/册(S8处理),叶丛快速生长期和块根积累期施用SRK 7.5 L/hm2(T1处理)能得到较高的产量和含糖,建议生产中以该方法施用。  相似文献   

6.
MG-1S型无人机喷施不同棉花脱叶剂的田间效果对比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利用大疆MG-1S型无人机开展棉花脱叶剂田间小区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喷施脱吐隆20 d后脱叶率、吐絮率分别达91.5%、89.4%,略高于喷施逸采与瑞脱龙的效果。3种脱叶剂的脱叶率、吐絮率均显著高于喷施清水。  相似文献   

7.
《杂交水稻》2019,(3):27-31
为探究农用无人机喷施高浓度赤霉素对杂交水稻制种异交态势和种子质量的影响,以隆香634A×华占、4001S×黄莉占等5个制种组合为材料,研究了农用无人机喷施高浓度赤霉素、人工背负式喷雾器喷施等剂量低浓度赤霉素和无人机喷施80%剂量高浓度赤霉素在制种母本上的效果。结果表明,农用无人机喷施高浓度赤霉素能够降低制种母本的包颈粒率和穗芽发生率,显著提高全外露穗率、穗层高度和种子活力,异交结实率最大增幅达9.79%,种子活力增值最大为5.08个单位,对种子耐贮性无影响;无人机喷施80%剂量高浓度赤霉素可以达到人工背负式喷雾器喷施等剂量低浓度赤霉素的同等效果。表明利用农用无人机喷施高浓度赤霉素既有利于改善制种组合异交态势,提高制种产量和种子质量,又能提高作业效率。  相似文献   

8.
以保大麦8号为试验材料,研究喷施不同浓度多效唑对大麦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喷施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大麦株高、倒伏率、千粒质量降低,有效穗、产量增加。其中,喷施多效唑1 000倍液对降低大麦株高效果最佳(P0.05);喷施多效唑500倍液对降低大麦倒伏率、增加产量效果显著(P0.05)。  相似文献   

9.
不同生长调节剂对棉花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试验结果表明,喷施棉太金的处理棉花产量性状好,成铃率较高;缩节胺处理的衣分、霜前花率及5~8果枝成铃率最高;喷施缩节胺、矮壮素能明显降低株高,但产量及成铃率较喷施棉太金的处理低.  相似文献   

10.
不同种类脱叶剂在长绒棉上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喷施4种不同种类脱叶剂和清水对照,研究其在长绒棉上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喷施4种不同脱叶剂后脱叶率和吐絮率均高于对照,其中喷施噻苯隆+乙烯利混合液的脱叶率和吐絮率分别达到100%和88.76%,效果最好;喷施脱叶剂后长绒棉的产量性状、纤维品质与对照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1.
不同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抽穗相关性状对赤霉素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10个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为材料,设置6个赤毒素(GA3)用量处理,研究了不同不育系抽穗相关性状对赤霉素的响应。结果表明,不同不育系之间穗粒外露度及其相关性状存在显著差异,在自然状态下包颈度较轻、穗粒外露度较高的不育系,喷施GA3后相对更容易解除包颈,穗粒外露度也较高。就穗粒外露度和包颈度而言,对GA3的敏感度以C815S最大,GD-1S最小,而在其它不育系之间的差异相对较小。穗粒外露度与顶1节间长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包颈长和包颈度呈极显著负相关,在不育系选育过程中,可将包颈轻、顶1节间较长作为选择指标。  相似文献   

12.
研究"九二〇"和插植本数对广抗13A繁种的影响。结果表明:每穗总粒数、产量在不同插植本数间有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喷施"九二〇"剂量及时期对包颈度、包颈粒数、包颈粒率、每穗总粒数、穴有效穗、产量等特性均产生显著影响;插植本数与喷施"九二〇"剂量及时期共同影响广抗13A抽穗集中程度;广抗13A的繁种产量与穴有效穗、结实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包颈度、包颈粒数、包颈粒率呈极显著负相关;双本配以始穗期1 d喷施"九二〇"180 g/hm2、始穗期3 d喷施"九二〇"180 g/hm2、始穗期5 d喷施"九二〇"120 g/hm2和三本配以始穗期1 d喷施"九二〇"60 g/hm2、始穗期3 d喷施"九二〇"60 g/hm2、始穗期5 d喷施"九二〇"120 g/hm2处理的产量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3.
叶面喷施亚硒酸钠对再生稻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以叶面喷施的形式研究硒对再生稻产量及品质的影响,旨在为再生稻优质、高产栽培技术提供依据。【方法】试验于2016年在湖北省洪湖市沙口镇进行,以丰两优香1号为试验材料,Na_2SeO_3为供硒源;设置0、5.625和11.250 g/hm~2三个硒肥施用量,始穗期、齐穗期和始+齐穗期三个施硒时期进行叶面喷施。【结果】叶面喷施Na_2SeO_3的处理再生稻产量均高于对照组,始穗期喷施Na_2SeO_3处理的再生稻产量与对照相比虽然有提升但并不显著;齐穗期施用5.625 g/hm~2、11.250 g/hm~2 Na_2SeO_3处理分别增产2.59%和5.50%,始穗期+齐穗期施用5.625 g/hm~2、11.250 g/hm~2 Na_2SeO_3处理分别增产4.83%和7.08%;始穗期与齐穗期均喷施11.250 g/hm~2 Na_2SeO_3处理产量最高,为5533 kg/hm~2,叶面施用Na_2SeO_3能增加再生稻每穗粒数、实粒数和结实率。齐穗期施用11.250g/hm~2 Na_2SeO_3的再生稻稻米整精米率最高,且显著高于对照组,最高值为61.37%;齐穗期施用11.250 g/hm~2Na_2SeO_3的再生稻稻米垩白粒率最低,且显著低对照组,最低值为9.37%。【结论】研究表明,施用Na_2SeO_3能提升再生稻产量,改善再生稻米品质,提升再生稻整精米率,降低垩白率。始穗期与齐穗期均喷施11.250 g/hm~2Na_2SeO_3再生稻产量达到最高;齐穗期施用11.250 g/hm~2 Na_2SeO_3再生稻品质最优。  相似文献   

14.
系统介绍了两优289母本核心种子生产、海南冬季繁殖技术,以及父本生产繁殖技术,为两优289制种生产提供合格优良的亲本。2013年繁殖不育系1892S 15.3 hm~2,平均有效穗数226.5万/hm~2,每穗总粒数165.5粒、实粒数138.9粒,结实率83.9%,千粒重23.0 g,产量5 788.5 kg/hm~2,纯度达99.98%以上。  相似文献   

15.
两系杂交水稻新组合培两优余红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培两优余红是湖南农业大学用本校选育的晚籼品种余红 1号与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选育的培矮 64S配组育成的两系杂交晚稻新组合。该组合具有产量高、整精米率高、米质较好、综合抗性好等特点 ,1997年 2月通过了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6.
杂交水稻制种建立母本最佳穗层结构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将制种田中喷施“九二0”后的母本穗层划分为高层穗、表层穗、平颈穗、包颈穗4个层次。对各种类型穗层的受粉原理、自然受粉状态,与结实率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分析,提出了母本最佳穗层结构模式,以及在实践中可以采取稀播壮秧、密植等6项农艺措施和配套措施,来建立起母本最佳穗层结构  相似文献   

17.
以中熟类型甬优籼粳杂交稻组合甬优2640、甬优1640为材料,常规粳稻镇稻11、武运粳30和杂交籼稻丰两优香1号、新两优6380为对照,比较各类型品种在干物质积累、穗部特征、叶片形态及茎秆特性上的差异。结果表明,甬优籼粳杂交稻两年平均产量为11.3 t/hm~2(11.1、11.4 t/hm~2),较常规粳稻和杂交籼稻分别高6.6%和13.0%;产量构成上,甬优籼粳杂交稻的每穗粒数和群体颖花量显著高于对照,有效穗数、结实率和千粒重低于对照;甬优籼粳杂交稻抽穗期、成熟期的干物质量及抽穗至成熟期的干物质积累量依次为13.4 t/hm2、21.6 t/hm~2、6.9 t/hm~2,均显著高于对照;穗部特征上,甬优籼粳杂交稻的单穗质量和着粒密度高于对照,穗长略低于杂交籼稻,近80%的籽粒集中于中上部,而常规粳稻75%的籽粒集中于中下部,杂交籼稻籽粒分布相对匀称;甬优籼粳杂交稻上3叶的叶宽和卷曲率高于对照,叶长和叶基角处于对照之间(以杂交籼稻最大),披垂度最低,上部1、3叶差异显著;株高、穗高、秆长及穗下节间占秆长的比例以杂交籼稻甬优籼粳杂交稻常规粳稻;成熟期单茎茎干质量、单茎鞘干质量及基部节间单位长度干质量以甬优籼粳杂交稻最高。中熟类型甬优籼粳杂交稻组合产量优势特征为足穗基础上,主攻大穗,并保持较高的结实率和千粒重;形态生理特征表现为籽粒集中于中上部,上3叶大小适宜,叶片内卷且直立,株高及穗下节间占秆长的比例适中,成熟期茎秆充实度好。  相似文献   

18.
两系杂交水稻新组合培两优288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培两优 2 88是湖南农业大学用本校选育的优良父本品系 2 88与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选育的培矮 64S配制而成的两系杂交水稻新组合。该组合具有产量高、米质优、抗寒、抗倒、较抗病虫、制种产量较高等特点。1996年 2月通过了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9.
籼型水稻温敏核不育系贺S的选育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籼型水稻温敏核不育系贺S是由从新加坡引进的新品种中的变异株系选而成,于2001年7月23日通过广西区科技厅组织的技术鉴定。贺S株型紧凑,育性转换稳定,柱头外露率高,抗性好,米质优。其另一显著优点是包颈轻微,制种中可减少“九二○”用量。其所配组合穗大粒多、结实率高,表现出较强的杂种优势。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不同机插株距下缓释氮肥与常规氮肥减量配施在水稻关键生育时期的运筹方式,为水稻机插秧配套技术的应用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方法】以中迟熟杂交籼稻川谷优7329为试验材料,采用两因素裂区设计,在机插行距均为30 cm下,设株距16 cm、18 cm、20 cm;并设4种缓释氮肥与常规氮肥运筹模式:1)基肥为96 kg/hm^2缓释氮肥和24 kg/hm^2常规氮肥,不施追肥;2)基肥施96 kg/hm^2缓释氮肥,追肥施24 kg/hm^2常规氮肥;3)基肥施96 kg/hm^2缓释氮肥和54 kg/hm^2常规氮肥,不施追肥;4)基肥为96 kg/hm^2缓释氮肥和24 kg/hm^2常规氮肥,追肥为30kg/hm^2常规氮肥;以不施氮肥为对照。【结果】缓释氮肥与常规氮肥减量配施运筹和株距对机插杂交籼稻叶面积指数(LAI)、拔节-齐穗期光合势及产量的影响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且缓释氮肥与常规氮肥减量配施运筹的效应明显高于机插株距。3种株距下,随缓释氮肥与常规氮肥配施量及常规氮肥后移量的增加,机插杂交籼稻的LAI、拔节-齐穗期光合势、干物质积累量、净光合速率及产量均呈增加的趋势。株距为16 cm时,群体茎蘖数显著增大,形成的有效穗多,对养分的竞争性增强,光合特性减弱,未能形成大穗,虽然结实率高但每穗粒数较少,产量较低;株距为20cm,由于密度降低,群体茎蘖数显著减少,形成的有效穗少,后期对养分的吸收充足,光合特性增强,形成了足够的大穗,每穗实粒数显著增加,但结实率和千粒重较小,因此未能高产;而株距为18 cm时,在足够群体茎蘖数的基础上形成的有效穗较多,后期能有效吸收养分,光合特性增强,结实率和千粒重显著增大。相关分析表明,缓释氮肥与常规氮肥减量配施运筹和株距下,尤以齐穗-成熟期群体生长率、拔节-齐穗期光合势和齐穗期有效叶面积指数与产量相关性较高。【结论】株距为18 cm,96 kg/hm^2缓释氮肥和24 kg/hm^2常规氮肥作为基肥施用,30 kg/hm^2常规氮肥作为追肥在倒4叶期施用,能充分发挥本区域机插杂交籼稻的高产优势,提高光合物质生产,产量最高可达11 681.56 kg/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