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选用炒制、烘制工艺分别对同品种香榧种子进行加工,加工后的香榧连同原料样品采用气质联用(GC-MS)分析其脂肪酸组成的差异;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HS-SPME)分别提取原料香榧、炒制香榧和烘制香榧香气物质, 然后利用气质联用(GC-MS)技术,结合质谱图和保留指数进行香气组分定性分析,同时,结合峰面积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细榧种仁中主要含有11种脂肪酸,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83.81%,含量较高的为亚油酸(35.82%)、油酸(30.37%)和顺-5,11,14-二十碳三烯酸(11.88%)。不同加工工艺对香榧种仁脂肪酸组成影响不显著。对原料香榧及其烘制、炒制产品香气成分进行分析,分别获得47种、61种和62种香气物质,其中醛类和萜烯类含量分别占其总香气成分的79.19%、88.9%和64.81%。对比3种香榧样品香气成分构成可知,不同加工工艺对香榧种仁香气成分影响较大。烘制和炒制都能使香榧具有特征性的醛类、萜烯类、酮类等香味物质,而且炒制香榧中香味物质含量高于烘制香榧。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明含腐植酸水溶肥料在小白菜上的应用效果,采用田间小区试验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在常规施肥基础上,小白菜定植15 d和旺长期分别用含腐植酸水溶肥料3 000 mL/hm2兑水1 500 kg/hm2叶面喷施1次,对小白菜农艺性状有较好的改善作用,较喷施清水和常规施肥分别增产5 475.0、5 700.0 kg/hm2,净增效益分别为10 878.0、10 728.0元/hm2。  相似文献   

3.
通过田间测定7个不同药剂拌种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药剂拌马铃薯种薯块对马铃薯晚疫病具有显著防效,高巧(60%吡虫啉) 10 mL+银法利10 mL+清水200 mL、52.5%噁酮·霜脲氰(抑快净) 5 g+清水200 mL、0.3%丁子香酚20 mL+清水200 mL 3种组合(药剂)拌种薯15 kg效果均较好,依次比清水拌种分别增产33.10%、27.14%、25.74%。建议多采用植物源农药0.3%丁子香酚拌种薯。另外,用AUDPC法评价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病严重程度是较好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4.
为筛选适合防治稻瘟病的药剂,以空育131水稻品种为试材,选用30%富米乐(900、1 200 mL·hm^-2)和40%富士一号(1 500 mL·hm^-2)药剂进行稻瘟病的田间防效试验。结果表明:30%富米乐(1 200 mL·hm^-2)效果最好,叶瘟防效为73.1%,穂颈瘟的防效达到75.5%,且能提高结实率和干粒重,产量达到9 490.5 kg·hm^-2,比清水对照增产17.9%。  相似文献   

5.
通过应用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不同剂量防治白菜小菜蛾试验,结果为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0~15g/667m2有较理想的防治效果,防效达到92%以上,速效性与持效性良好。施药方法为兑清水60kg/667m2喷雾。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红提葡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在红提葡萄幼果期,分别用3.6%苄氨·赤霉酸可溶液剂40~100 mg/kg、2%苄氨基嘌呤可溶液剂30 mg/kg、2%赤霉酸A4+A7可溶液剂30 mg/kg药液及清水(对照)浸渍处理果穗。收获期调查结果表明:3.6%苄氨·赤霉酸可溶液剂可促进红提葡萄果粒生长,果形指数稍低于清水对照,增产率、总糖含量与处理浓度成正相关,综合品质以60 mg/kg处理的最好,其次是50 mg/kg处理,增产提质效果显著高于2%苄氨基嘌呤可溶液剂和2%赤霉酸A4+A7可溶液剂。综上,可以用3.6%苄氨·赤霉酸可溶液剂50~60 mg/kg药液处理红提葡萄果穗,施药适期为幼果横径10~15 mm(谢花后20~25 d)。  相似文献   

7.
近些年来香榧果实在干果市场非常受到人们的喜爱,如何提高其果实产量,促进其果实品质尤其微量元素的强化是当前香榧栽培上需要解决的问题。微量元素硒是硒蛋白必需的元素,它与多种人体疾病有关。采用盆栽的方式,施加矿物硒粉,并对香榧幼苗接种根内生真菌印度梨形孢。结果表明,印度梨形孢可以侵染香榧幼苗的根系(侵染率为22.34%),并使其总根长、总根表面积和总根体积以及二级根上一级根的数量,分别增加12.69%、16.26%、20.81%和10.93%,但对其特定根长和根组织密度没有显著影响。香榧幼苗接种印度梨形孢可显著提高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二氧化碳浓度以及蒸腾速率,分别增加92.92%、6.16倍、47.67%和2.36倍,同时显著提高光能利用效率(88.62%)而降低水分利用效率(84.28%)。接种显著地促进了香榧幼苗总生物量的累积(36.94%)以及叶片总硒含量(1.68倍)。 基于印度梨形孢可促进植物营养吸收的特性,该根内生真菌可以用香榧硒的生物强化,以提高香榧果实的品质。  相似文献   

8.
有机水溶肥料料在棉花上施用试验示范结果表明,在常规施肥基础上每次用250 ml/666.7m~2兑水30 kg叶面喷施2次,棉花产量达到152 kg/666.7m~2,比清水对照增产11.8 kg,增产率8.4%,增收165.4元/666.7m~2。  相似文献   

9.
1、整地与施肥:选择玉米茬地,秋翻过冬。开春4月中、下旬整地,撒施肥料后,旋耕1~2遍。每亩施优质羊粪或牛粪1500kg,施磷酸二铵15kg,尿素15kg,硫酸钾10kg。90cm划行,按行开沟,平铺(幅宽80cm)地膜,两边压土10cm。  相似文献   

10.
为检验芥菜施用高美施腐植酸水溶肥的效应,开展了常规施肥+高美施腐植酸水溶肥、常规施肥+清水、空白无肥区+清水(对照)小区试验。结果表明,喷施含腐植酸水溶肥改善了芥菜的株高、单株重等经济性状,增产效果显著,分别比常规施肥和空白对照亩增产156.7 kg和553.4 kg,增产率分别为9.1%和42.0%,亩净收益分别增加244.3元和639.0元,增幅分别为9.8%和30.3%。  相似文献   

11.
通过生产实践和统计分析,结合生产管理技术应用,掌握了导致芦柑落花落果的生理性和环境方面的具体原因,提出防止芦柑落花落果的管理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2.
保护地甜瓜落花落果原因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济宁喻屯有“甜瓜之乡”美誉,保护地甜瓜以薄皮甜瓜为主,平均亩效益达到7000元,但是甜瓜落花、落果、坐果难一直是困扰着广大瓜农。济宁农校技术人员经过系统的探讨的研究,现将保护地落花落果的原因及其防治措施总结如下。1落花落果的原因1.1苗期管理不合理苗期的苗龄长短,营养  相似文献   

13.
尚磊  高倩  李悦  陈红 《南方农业学报》2022,53(11):3184-3191
【目的】明确蜂糖李幼果脱落规律及落果生理特性,为生产上保果调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对蜂糖李生理落果期间正常果和脱落果中的生长素(IAA)、赤霉素(GA3)、玉米素(ZT)和脱落酸(ABA)的含量进行测定,同时记录幼果脱落动态以及幼果和新梢的生长量。【结果】蜂糖李盛花后各时期正常果的单果重和果实直径均显著高于脱落果(P<0.05),正常果生长快速,脱落果生长缓慢;脱落果单果重积累速度慢,正常果直径的增长速度比落果快。蜂糖李整个落果期持续时间为花后14~70 d,分为快速落果期(花后14~28 d)和缓慢落果期(花后28~70 d),其中快速落果期为主要的落果发生时期,花后28 d为落果高峰,约82.73%幼果脱落。幼果在前期生长缓慢,花后42 d开始进入快速生长期;新梢生长呈快—慢—快的趋势,新梢生长在花后21~28 d与落果率呈正相关。整个生理落果期,正常发育的幼果中积累的GA3、IAA和ZT含量整体高于脱落果,ABA含量低于脱落果。正常发育果实中促进生长型与抑制生长型激素的比值[IAA/ABA、GA3/ABA、ZT/ABA和(IAA+GA3+ZT)/ABA]大于脱落果,说明果实中高水平促进生长型激素和低浓度抑制生长型激素有利于坐果。【结论】蜂糖李幼果中ABA含量高而GA3与IAA含量低可能是出现幼果大量脱落的根本原因,此外,新稍伸长也是致使果实脱落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琼中绿橙落果及果实品质的影响,以长势均匀的10年生绿橙为试材,于幼果第1次、第2次生理落果前叶面喷施6种植物生长调节剂,调查处理后落果率,果实成熟后测定果实品质。结果表明:6种植物生长调节剂不同程度影响了绿橙落果和果实品质。落果率方面,喷施花果灵后绿橙落果率为11.73%,其次是绿丰宝和防落素,落果率分别为24.84%和26.96%,保果效果均优于其他处理和对照。外观指标方面,6个处理均能有效提高单果重、降低果皮厚度、改善果实外观,以花果灵处理单果重最大、达139.0 g,比对照高22.47%;绿丰宝处理果皮厚度最小、为2.60 mm,比对照低35.96%;绿丰宝处理果实的果皮L值、b值分别为57.32、47.16,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和对照。内在品质方面,除绿丰宝外,其他处理均使果汁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降低、可滴定酸含量提高;全树果和赤霉酸处理后维生素C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和对照。综合分析,防落素和绿丰宝处理组保果效果好,且对绿橙品质影响最小,可作为赤霉酸的有效替代剂。  相似文献   

15.
枣树落花落果原因及防止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枣树从始花后的第5-7d开始落花,第2-3周达到高峰,总落花量达78.3%-90.2%,枣树落果有2次高峰,第1次是在坐果后的第2-4周,即6月下旬-7月上旬,占全部落果量的87.3%-90.4%;第2次是在采收前的第2周,约占20%左右。幼果从花后的每吊2-4个果到采前只有0.20-0.34个。总的落花落果率为99.2%,试验结果表明,采取配方施肥、花期喷激素和微量元素,开甲等技术措施,能显著提高枣树的坐果率,其坐果率为对照的20.1倍,产量为对照的4.3倍。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金柑高温落果原因和防治方法,开展抑制金柑高温落果试验。通过对气温情况进行调查,发现气温是导致落果的重要因素,继而进行了6组不同营养素和生长调节剂组合对比试验,结果显示:采用30mg/l 920+5mg/12,4-D+芸薹素2000倍、芸薹素2000倍+30mg/l 920+天牛膏和糖醇钙+聚合硼+天牛膏三个处理落果明显减少。表明生长素和营养素可以有效地减少由于高温导致的落果。  相似文献   

17.
西葫芦化瓜即指西葫芦雌花开放后3~4d内,幼果先端退绿变黄,变细变软,果实不膨大或膨大很少,表面失去光泽,先端萎缩,不能形成商品瓜,最终烂掉或脱落的现象.随着日光大棚的发展,温室栽培西葫芦的面积逐年增加,但近几年来,由于西葫芦化瓜现象普遍,极大地影响了西葫芦的产量和品质,降低了种植者的经济效益.现就其发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作一介绍,以供菜农参考.  相似文献   

18.
德宏柠檬生理落花落果的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2005-2006年柠檬生理落花落果的调查研究。初步揭示德宏柠檬生理落花落果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德宏柠檬1月中下旬开始出现春花蕾,大量生理落蕾的时间出现在2月下旬到3月上旬;生理落花时期为2月下旬至4月初。历时40d左右,且在3月呈现2次生理落花高峰;生理落果时期为2月下旬至5月初,历时近2个月。且在3月底4月中旬呈现2次生理落果高峰。2年间柠檬生理落花量、生理落果量存在一定的变化差异,但总体变化规律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9.
NAA、GA3对A4无核荔枝采前落果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10年生的A4无核荔枝树为材料,研究不同生长调节剂处理对其采前落果及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0~80 mg/L的NAA、GA3均对防止A4无核荔枝采前落果、改善果实相关品质具有显著作用.不同浓度的NAA处理中,以40 mg/L处理对降低采前落果率、果实可滴定酸及提高果实的纵径、横径、单果重的效果最佳;不同浓度的GA3处理中,以20 mg/L处理对采前落果率、果实可滴定酸及提高单果重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筛选西梅品种法兰西采前落果的相关影响因子,为法兰西采前落果机理研究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西梅优良品种法兰西为试验对象,以果实着色情况为依据,在50株试验树东、南、西、北方位的树冠内外和上中下层,分别摘取未着色正常果实(对照,CK)、30%着色果实(T1)、50%着色果实(T2)和80%着色果实(T3)各20个,并捡取掉落时间不到1 d的落果(100%着色,T4)100个,将每个同样着色程度重复的果实充分混匀后,从中随机选取30个果实测定单果鲜质量、果实纵横径、果形指数、果面色差值(L~*、a~*、b~*)等特征参数及果实养分含量等指标,分析法兰西采前果实着色程度与测定指标的相关性,筛选采前落果的主要影响因子。【结果】果面着色程度不同的法兰西单果鲜质量之间差异均不显著;果形指数随落果着色程度加深而呈逐渐增大趋势,其中CK与T4间差异达到显著水平;随法兰西落果着色程度加深,果面色差值L~*和b~*呈逐渐下降趋势,而a~*逐渐升高,果实颜色向黄、红色转变。法兰西采前落果中的全氮(N)、全磷(P)、锰(Mn)、铁(Fe)和硼(B)含量均随采前落果着色程度的加深呈下降趋势,而钾(K)、锌(Zn)、铜(Cu)和硒(Se)含量则随采前落果着色程度加深均呈上升趋势。相关性分析表明,果面色差值a~*与果形指数及果实K、Zn、Cu和Se含量间均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色差值L~*、b~*及果实N、P、Mn、Fe和B含量间均存在极显著负相关关系,其中与L~*、b~*、N、Mn和Fe的相关系数均高于0.9。【结论】法兰西采前落果是果实营养不平衡导致的果实过早衰退而进入成熟期的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