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1981年我们随同林业部组织的杨树经济效益、丰产技术考察组和中国林科院平原农区林业考察组先后两次到山东省临沂地区莒县、费县、平邑、临沂、沂水、沂源、郯城、日照等县考察。1982年笔者再次去莒县调查,着重研究平原地区杨树丰产林的经济效益和科学营林的新情况新问题。  相似文献   

2.
双条杉天牛生物学特性观察与防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正>双条杉天牛为国内森林植物检疫对象,危害侧柏和圆柏属树木,是一种毁灭性蛀干害虫。该虫自20世纪80年代末传人潍坊市,因连年高温干旱,危害呈逐年上升趋势,在潍坊市分布面积已达13万多公顷。据在受害严重的青州市、临朐县林区调查,有虫株率平均为19%,被害树单株虫口8-178头,平均43头,严重影响了潍坊市特别是青州和临朐两县市造林绿化和旅游业的发展。为此,我们从1993年起对该虫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观察,经过10多年的调查研究,基本掌握了双条杉天牛的生物学特性及危害规律,为科学防治提供了可靠依据,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柳树是我省乡土速生树种,为广大群众所喜爱。但近年来在我省的临沂、日照、费县、平邑、沂南、沂水、菏泽、济宁、枣庄、胶南等地的柳树上,常常可以看到一个个纺锤形的大瘤,有的发生在干基;有的发生在主干中部或粗枝上。这种大瘤群众俗称“柳瘿”,或“大肚子”。柳瘿的大小不一,一般要比正常的枝干粗1—5倍。大树小  相似文献   

4.
关于刺槐串皮虫的学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刺槐串皮虫在我省曾猖撅发生于七十年代初期。其分布见于宁阳、泰安、胶南及费县境内的高桥、徂徕山、环海及大青山等林场的刺槐林内。是刺槐主干和粗枝皮下的严重害虫;有时也在加杨树干伤口处皮下见到。山东省林业科学研究所曾在宁阳县高桥林场对其形态、生物学及防治做过研究工作,并获一定资料。当时,由于在国内查不到有关该虫的文献,根据其危害特点,暂拟称“刺槐串皮虫”。1983年9月份,中国科学院动  相似文献   

5.
于2010年在醴陵市首次发现湿地松粉蚧危害,经线路踏查和样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调查,调查结果为:其主要分布在醴陵市的南部乡镇,国外松有虫株率达66.4%,严重的平均虫口密度(头/梢)达29.25头。  相似文献   

6.
经对清涧枣树的蝉害进行调查认为,蚱蝉是该区枣树主要害虫之一,防治该虫已迫在眉睫。其株虫口密度平均为10.30头,高者达16.6头;株被害率平均为69.92%,最高达88.32%;枝被害率平均为28.17%,重者达49.88%。该虫的发生危害规律是:低海拔重于高海拔,滩地、坝地重于山坡地。据调查测估,清涧县6666.7公顷枣林,每年因遭蚱蝉危害而造成的损失达180多万元。  相似文献   

7.
杨梢叶甲(Parnops glasunowi jacobs)属鞘翅目、叶甲科,是白城地区农田防护林和用材林主要叶部害虫之一。各县均有分布,每年发生面积30,000ha左右,其中危害严重的有60,00ha左右。据在通榆县新兴林场调查,危害严重的地块越冬幼虫每平方米最高177头,平均49.6头。到7月5日树冠上部的叶和嫩稍几乎被食光。据乾安县第一林场调查,10年生9m高的美×青杨平均每株有成虫214头,最多283头。严重地影响了林木的正常生长和发育。为了摸清该虫的生物学特性和发生规律,找出防治方法,从1985年开始进行观察,现将初步结果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梨齿盾蚧Quadraspidiotus perniciosus(Comstok)是国际检疫对象,我国分布于二十几个省市,过去主要危害果树和花卉。随着欧美杨的大量引进,在杨树上的发生面积逐年扩大,危害程度越来越重,潍坊市杨树受害面积达23万余亩,虫株率达79%,平均虫口为323.7头/10cm~2,杨树2万多株。为此我们于1985年~1988年间,在潍坊、泰安的部分县、市对该虫进行了调查研究和防治试验,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云南松叶甲Cleoporas variabilis(Baly)在国内的分布区域较广,主要危害云南松,其次是华山松、马尾松。1991年桂林地区永福、平乐和荔浦3个县的湿地松幼林受该虫危害,受害面积430公顷。同年在黄冕林场也相继暴发成灾。危害马尾松幼林30多公顷,虫口密度株6头,最高达45头,有虫株率75%,造成大约1.5公顷的松树枯死。1992年发生面积上升为50公顷,松树幼林受到严重威胁。该虫在区内主要危害湿地松和马尾松,也见少数杉树被害。危害虫期是成虫期。  相似文献   

10.
萧氏松茎象幼虫食性、危害及防治技术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4  
萧氏松茎象幼虫在南岳衡山主要危害华山松,在寄主树干基部皮层和裸露的根皮层蛀食,造成大量流脂,导致生长衰弱,引起松墨天牛暴发;同时取食新鲜松脂,越冬后的幼虫仅靠取食新鲜松脂就能正常发育。幼虫只危害健康松树,不危害衰弱木、枯立木,说明其蛀食危害与松树能否分泌松脂有关。在被害松林内,单株幼虫数在0~6头之间。幼虫在有虫株之问分布较均匀,1头/株的占82.5%,平均为1.38头/株,且单株虫口密度与树干基部直径呈明显正相关。混交林和非松树林分能阻止该虫扩散。5—10月间在幼虫危害期和蛹期,采用人工清除幼虫和蛹的方法可有效控制该虫危害,而采用化学药剂防治该幼虫,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11.
<正>临沂木业已到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环保问题的妥善解决,对临沂木业的长远发展至关重要。2017年8月,临沂市组织木业行业企业转型升级环保培训。临沂市环保局、林业局、环境监测站、费县政府以及临沂市木业协会相关领导到会,临沂地区的木工机械、浸渍纸、胶黏剂及甲醛企业参加培训。有关负责人介绍了全国的环保整治情况,及环保  相似文献   

12.
<正> 檫树长足象鼻虫Alcidodes sp. 是檫树的主要害虫,主要危害檫树的主梢和侧梢。连年受害的檫树,主干弯曲,生长受到严重影响。1979年6月至1981年9月,我们在江西省万载县官元山林场和仙源公社设固定观察点,对该虫的生物学特性与防治方法进行了研究。一、分布与危害从目前掌握的情况看,湖南、江西两省已有分布。据江西省近年病虫普查和专门调查,目前该虫仅分布宜春地区,以万载县分布较多,且受害较重。该虫主要危害檫树、樟树,其次危害猪脚楠、红枝柴。幼虫、成虫均可危害梢内髓心和木质部;成虫还可取食皮层、叶子和嫩梢。连年受害的主梢多头、丛生,主干弯曲。我们在不同的条件下,对22块标准地550株檫树进行了测定,平均受害率为71.7%,最高达100%。其中,主梢被害率平均为59.6%,最高达  相似文献   

13.
诱捕器引诱松墨天牛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林志伟 《福建林业科技》2006,33(3):65-67,126
2002~2004年在厦门市的同安区西山、郭山马尾松纯林设置试验地,采用FJ-MA-02松墨天牛引诱剂对松墨天牛进行引诱。结果表明:4~6月诱虫量占整个诱虫量的83.3%,诱虫高峰期在5月。西山每个诱捕器2002~2004年每年平均分别引诱到60.6头、29.8头和12.2头,平均每667 m2林地引诱到1.9头、0.9头和0.5头。诱虫量分别比上一年下降了50.8%、59.1%。郭山每个诱捕器分别引诱到47.8头、20.6头和11.5头,平均每667 m2引诱到1.3头、0.5头和0.3头。诱虫量分别比上一年下降了57.0%、44.2%。说明引诱剂对降低松墨天牛种群密度,控制松墨天牛危害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榆紫金花虫Ambrostoma quadriimpressumMots.是榆树叶部主要害虫之一。近年来,该虫对“三北”防护林二期工程四大骨干工程之一的吉林省前郭县西部三条沙带内的天然次生榆树危害十分严重。据调查,虫口密度高达2000头/株,平均663头/株。为控制榆紫金花虫的危害,保证防护林固沙效果,我们于1990年5月1日——15日在前郭县分别对两条主干沙带  相似文献   

15.
锈色粒肩天牛A priona sminsoni (Hope)是一种钻蛀性害虫,破坏性极大,主要危害国槐Sophora japonica、柳树Salix matudana Koide等.该虫于1996年随城镇国槐绿化大苗的调运传入阳谷县,近年来危害普遍,特别是北环路及谷山路受害较重,齐南路至阿城段稍轻.根据2010年的调查,全县1.5%的树木受害死亡,县城内受害树木有虫株率达70%,单株虫口密度平均12头,重者达55头,其它路段虫株率也达到35%.根据调查的表现来看,单株虫株率达20头以上的树木,受害木林木质部严重受损,主干以上出现枯黄而死.通过2010和2011年连续两年的有效防治,该县国槐锈色粒肩天牛的有虫株率下降到20%,单株虫株率下降到平均6头,并对锈色粒肩天牛的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技术进行了研究,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一、危害与分布情况杨吉丁虫(Poccilonota Variolosa Paky)在我县主要分布于第二机械林场上造营林区,全场被害面积占有林地面积的25%。该厂从1972年秋季以来造林12000亩,主要品种有二青杨、小叶杨、美×青、双阳快、小×黑、白城杨。通过林中观察,危害最重的是小叶杨、二青杨,其次是双阳快杨。从1979年发现虫情,起初数量甚少,危害较轻,未能引起重视,到1980年已蔓延成灾。危害最重的是东南退大面积片林,25个林班共39000亩,被害率在90%以上,平均虫口密度7头,最多达40头,大片林木形成小老树。由于此虫是杨树干部害虫,主要危害衰老树木的干部韧皮部,多在中老龄树木上危害。幼虫在韧皮部潜伏危害期较长,给防治上造成一定困难。  相似文献   

17.
<正> 黑门娇异蝽(Urostylis westwoodi Scott)属半翅目异翅亚目异蝽科。在山东省已知该虫分布于鲁中泰蒙山区,是为害麻栎、栓皮栎嫩芽和幼叶的主要害虫。我们于1979年春至1985年春在费县塔山林场对该虫的生物学特性及其防治  相似文献   

18.
红松木蠹象Pissodes sp.幼虫钻蛀红松韧皮部,受害红松皮质增厚、干裂流脂,生长衰弱,导致小蠹虫侵入危害。该虫在我局溧河林场发生,发生面积为840亩,经标准地调查,平均每株有虫38头、最高可达242头。1985—1986年我们对该虫的生物学特性作了初步观察,现将观察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9.
1 发生与危害光肩星天牛 ,属鞘翅目天牛科 ,在定襄县 1982年已有零星发生。最初危害的树种为复叶槭 (现该树种在定襄已绝迹 ) ,后逐渐转向农田林网和四旁栽植最多的钻天杨、箭杆杨、北京杨、河南白榆等树种进行危害 ,1996年已严重成灾。据在城关、神山、杨房、南王、蒋村、宏道等乡 (镇 )调查 ,全县受光肩星天牛危害的村庄有 113个 ,占全县村庄总数的 72 % ,受害总面积为 0 .7万 hm2 ,占平川林网面积的 37.5%。平均有虫株率为 4 7.3% ,重灾区有虫株率达到 90 %以上 ,严重地段有虫株率高达10 0 % ;平均虫口密度为每株 2 3头 ,最高虫口密度为…  相似文献   

20.
晋盾蚧(Shansiaspis sinensisTang)俗名柳干蚧,是毛鸟素沙区广为分布的旱柳重要害虫之一。 一、分布与危害 此蚧虫在山西、宁夏、陕西、内蒙古西部都有发现,内蒙古毛鸟素沙区发生已近二十多年,北部鄂托克前旗地区被害株率达83.3%,平均虫口密度49。83头/厘米~2,南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