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为了区分烤烟中上部叶的不同香型风格特征,并为其判断提供数学模型。[方法]以中国11个主要产烟省的63个C3F和65个B2F烟叶为材料,并以67种致香物质含量占致香物质总量的比例为指标,采用逐步判别分析的方法对不同香型烤烟样品进行判别分析,并建立判别函数。[结果]结果表明,清香型和浓香型烤烟中大部分致香物质的比例明显高于中间香型。清香型、中间香型、浓香型烤烟中分别有51、43、40种致香物质的比例表现为上部叶高于中部叶。且在不同部位烟叶中,主导某种香型的致香物质种类不同。在分别以中部叶和上部叶致香物质比例为判别指标构建判别函数时,各有18种和11种致香物质进入判别函数,采用两种验证法(自身验证法、交互验证法)对原样品进行回判,其回判正确率分别为100%、98.6%(中部叶)和96.37%、94.4%(上部叶);采用该模型对其余的样品分别进行预测,其整体准确率为100%(中部叶)和91.7%(上部叶)。[结论]采用致香物质比例作为判别指标建立的数学模型对中上部烟叶的香型判断效果较好,能够实现对烤烟香型的客观、准确和快速鉴别分析。  相似文献   

2.
为了区分烤烟上部叶的不同香型风格特征,为其判断提供数学模型,以中国11个主要产烟省的65个B2F烟叶为材料,分析比较烤烟的化学成分和致香物质含量,以67种化学成分和致香物质为指标,应用逐步判别分析法对不同香型烤烟的上部叶样品进行判别,并建立Fisher判别函数。结果表明,中间香型烤烟的致香物质总量最高,清香型其次,浓香型最低,3种香型烤烟中含量最高的致香物质种类差异很小,清香型烤烟的总糖和还原糖含量极显著高于另2个香型,主导烤烟香型的化学成分和致香物质有所不同,且同一地区烤烟的香型具有一定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判别分析发现,共有12个指标(总糖、还原糖、3–甲基–1–丁醇、2–吡啶甲醛、2,4–庚二烯醛、2–乙基吡啶、壬醛、苯乙醇、苯并[c]噻酚、胡薄荷酮、丁基化羟基甲苯、3–氧代–α–紫罗兰醇)进入判别函数,并建立判别模型;采用自身验证法和交互验证法对原样品进行回判,回判正确率分别为100%、98.33%;采用该模型对19个验证样品分别进行预测,3种香型烤烟的判别正确率分别为100%、100%和83.33%。  相似文献   

3.
基于烤烟中性致香物质的烤烟香型判别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中国11个主要产烟省61个C3F烟叶为材料,测定不同香型烤烟中性致香物质含量,并以24种中性致香物质为指标,采用逐步判别分析法对不同香型烤烟样品进行判别分析,建立判别函数。结果表明,中间香型中性致香物质总量最高[(467.562±96.188) μg/g],浓香型其次[(417.115±113.166) μg/g],清香型最低[(377.267±56.677 )μg/g],中间香型烤烟中有13种物质含量最高,浓香型有8种,清香型仅有2种。共有10个中性致香物质指标(β 大马酮、6 甲基 5 庚烯 2 酮、己醛、3 氧代 α 紫罗兰醇、苯甲醇、吡咯、苯乙醇、芳樟醇、新植二烯、巨豆三烯酮)进入判别函数,并建立判别模型。用自身验证法和交互验证法对原样品进行回判,其回判准确率分别为93.44%、88.52%;采用该模型对其余22个样品分别进行预测,3种香型(浓香型、中间香型、清香型)烤烟预测样本的判别正确率分别为88.89%、100%和85.71%。可见,该方法判别效果较好,可以实现对烤烟香型的快速鉴别分析。  相似文献   

4.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烤烟上部叶中性致香物质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采用田间试验,对比了脱落酸、水杨酸、赤霉素、乙烯利4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烤烟上部叶烤后烟叶中性致香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以高浓度的脱落酸处理最优,其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类西柏烷类香气物质、新植二烯含量,以及中性香气物质总量均最高,其中对烟叶香味品质有重要作用的苯甲醇、苯乙醛、糠醛、2-乙酰基吡咯、β-大马酮、二氢猕猴桃内酯、巨豆三烯酮Ⅱ、巨豆三烯酮Ⅳ、3-氢基-β-二氢大马酮、法尼基丙酮和茄酮的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可见高浓度的脱落酸处理能提高上部烟叶中性致香物质的含量,有利于改善烟叶的内在品质。  相似文献   

5.
 为了寻求最适合的肥料基追比例对烟叶产质量及其与烟叶香气的关系,进行了基追肥比例8∶2,7∶3,6∶4,5∶5,3∶7和全追肥共6个处理,对烤烟烟叶产质量及烟叶香气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基追比3∶7(T5)的株高、茎围、叶长最大,分别达到了97.00,9.37,66.90cm。T5产量、均价、上中等烟比例最高,分别达到了3687.98kg/hm2,13.48元/kg,86.54%。基追比8∶2(T1)致香物质含量最高,为474.36μg/g,其次是7∶3(T2),为469.43μg/g,5∶5(T4)致香物质含量最低,为383.38μg/g。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不同装烟方式对烤后烟叶中性致香物质的影响,对烟夹、散叶堆积与散叶插扦装烟方式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装烟方式对烟叶中性致香物质的影响差异显著,与烟夹装烟方式相比,散叶装烟方式的中部叶类胡萝卜素、芳香族氨基酸、棕色化反应产物、类西柏烷类和新植二烯等裂解产物含量显著升高,上部叶的中性致香物质含量显著降低;中性致香物质含量赋权评价分值中部叶以散叶堆积处理(T2)最高(569.24),上部叶以烟夹处理(T1)最高(495.61)。从烤后烟叶中性致香物质含量的角度出发,云南曲靖烟区散叶堆积和烟夹装烟方式可分别增加中部、上部烤后烟叶香气物质含量,可作为后续研究、推广的主要装烟方式。  相似文献   

7.
植物生长物质对烤烟上部叶香味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田间试验,对比了脱落酸(A)、水杨酸(B)、赤霉素(C)、乙烯利(D)4种植物生长物质对烤烟上部叶烤后烟潜香物质和中性致香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的水杨酸对烤烟上部叶烟潜香物质影响最大,总酚、芸香苷、绿原酸、石油醚提取物含量均最高;高浓度的脱落酸对烤烟上部叶烟香气物质总量影响最大,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类西柏烷类香气物质、新植二烯含量也均最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云南省保山市烟区不同成熟度上部烟叶的中性香气物质含量,为探索不同成熟度上部烟叶的合理采收时间提供参考。【方法】以云烟85上部烟叶为材料,利用气质联用仪对3个不同成熟度的上部烟叶中性香气物进行分析。【结果】除棕色反应产物含量在尚熟烟叶中略高于成熟烟叶外,类胡萝卜素降解物、西柏烷类降解物和苯丙氨酸类降解物等香气物含量均随烟叶成熟度的提高而增加;香气物总量在成熟烟叶中最高,尚熟烟叶次之,欠熟烟叶最低。按致香物质的基团划分,除醛类物质在3个成熟度的烟叶中含量相当外,酮类和醇类物质含量均表现为随成熟度提高而增加的变化规律。【结论】成熟度对上部烟叶中性香气物的组成和含量影响较大;上部烟叶成熟度的增加对中性香气物质的积累有促进作用;中性香气物质中,以酮类物质含量最高,其对烟叶吃香味品质的贡献较大。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云南省保山市烟区不同成熟度上部烟叶的中性香气物质含量,为探索不同成熟度上部烟叶的合理采收时间提供参考。【方法】以云烟85上部烟叶为材料,利用气质联用仪对3个不同成熟度的上部烟叶中性香气物进行分析。【结果】除棕色反应产物含量在尚熟烟叶中略高于成熟烟叶外,类胡萝卜素降解物、西柏烷类降解物和苯丙氨酸类降解物等香气物含量均随烟叶成熟度的提高而增加;香气物总量在成熟烟叶中最高,尚熟烟叶次之,欠熟烟叶最低。按致香物质的基团划分,除醛类物质在3个成熟度的烟叶中含量相当外,酮类和醇类物质含量均表现为随成熟度提高而增加的变化规律。【结论】成熟度对上部烟叶中性香气物的组成和含量影响较大;上部烟叶成熟度的增加对中性香气物质的积累有促进作用;中性香气物质中,以酮类物质含量最高,其对烟叶吃香味品质的贡献较大。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上部烟叶不同采收方式对云烟85上部烟叶的外观质量、化学成分和中性致香成分含量的影响,探讨了最适宜凉山烟区云烟85的采收方式。结果表明,云烟85上部烟叶分2次采收的烟叶外观质量较好,烟叶化学成分较协调,烟叶吸食质量较高。说明凉山烟区云烟85上部烟叶的最佳采收方式是充分成熟,分2次采收。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广元烟区烟叶的特征香味成分,从致香物质角度探明广元烟叶的香型风格。[方法]选取2014—2015年广元烟区20份烤烟样品(C3F),对其主要香味物质进行了分析,并与其他典型香型产区烟叶的致香物质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试验表明,广元烟叶香味物质总量丰富,五大类香味物质含量表现差异,其中新植二烯和苯甲醇含量较高;广元烟叶与三大香型典型产区烤烟的香味物质种类及含量也表现差异,与玉溪、许昌烤烟均差异显著,而与遵义烤烟差异不显著,且与遵义烤烟的相似系数最高。[结论]研究可为广元烟区烤烟特色定位和烟叶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比研究不同类型烤房的优势,并为密集烤房及其配套烘烤工艺的发展和优化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比较分析经普通烤房、四棚密集烤房和三棚密集烤房加工的K326上部烟叶各类致香物质的含量和感官评吸质量,研究不同类型烤房对烟叶品质的影响。[结果]四棚密集烤房和普通烤房烤后上部烟叶的致香物质总量、质体色素降解产物、苯丙氨酸类致香物质和新植二烯含量无显著性差异,但极显著或显著高于三棚密集烤房。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美拉德反应产物、类西柏烷类致香物质和致香物质总量(除新植二烯)含量在3种烤房中无显著差异。感官评吸结果以四棚密集烤房最好,表现为香气量较充足,香气质较细腻,余味较舒适干净,整体使用价值高;其次为普通烤房,其表现为香气质细腻,香气量较充足,余味稍辣、稍苦;而三棚密集烤房的香气质、香气量、刺激及余味等均表现较差。[结论]四棚密集烤房因其装烟量较大,其烘烤环境类似于普通烤房,使得烟叶外观形态和内在物质的变化趋于一致,更有利于其致香物质的形成和积累,最终其烤后上部烟叶的香气质量与普通烤房差异较小;三棚密集烤房烤后上部叶的整体质量较差。  相似文献   

13.
河南省不同香型烟叶香气成分比较分析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以河南省内乡和卢氏C3F烟叶为材料,采用同时蒸馏萃取和气质联用法分析比较了河南省不同香型烟叶挥发性香气成分及其含量特点。结果表明,2种不同香型的烟叶挥发性香气成分存在明显差异,从具有典型浓香型香味风格的内乡C3F烟叶中鉴定出挥发性香气成分69种,合计含量为436.26μg/g;其中独有成分17种,主要有3-甲基-2-(2-戊烯基)-环戊醇、2-甲基-5-(1-甲基乙烯基)-环己醇、4(14),11-桉叶二烯、植醇等。从具有清香型香味风格特点的卢氏C3F烟叶中鉴定出挥发性香气成分72种,合计含量为382.55μg/g;其中独有成分20种,主要有甲基庚烯酮、(E,E)-2,4-庚二烯醛、4-甲基-苯甲醛、反-Z-α-红没药烯环氧化物、长叶烯等。  相似文献   

14.
对中国推广种植的5个不同基因型烤烟品种烤后烟叶的致香物质含量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上部叶总的致香物质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NC89、K326、RG17、云烟85、中烟98,中部叶依次为云烟85、中烟98、NC89、RG17、K326。不同基因型烤烟叶片间致香物质的含量差异比较大。因此,培育优良的烤烟品种是生产优质烟叶的关键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针对吉林烟区的气候条件与生产实际,开展上部烟成熟度研究.[方法]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吉林烟区烤烟上部叶不同采收成熟度对烟叶质量的影响.[结果]试验表明,烤烟上部叶外观质量、经济性状与采收时间呈正相关关系,烟叶鲜干比、烟叶收缩率同采收时间呈负相关关系.化学成分和感官评吸质量方面,以8~9成黄采收处理表现最好.[结论]研究可为进一步提高吉林烟区上部烟叶的工业可用性、满足卷烟工业企业品牌配方需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烤烟香气指数的建立及其与烟叶质量特征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首次建立了反映烤烟烟叶香气品质和质量风格的香气指数AI.结果表明,AI可以反映不同品种和不同产地的烟叶质量特征.  相似文献   

17.
以不同香型烤烟C3F烟叶为材科,采用GC/MS方法,分析比较了烟叶中的类胡萝卜素降解香气物质.结果表明:不同香型烤烟的类胡萝卜素降解形成的各种香气物质含量存在较大差异,表现为中同香型>浓香型>清香型,但是金合欢基丙酮A、β-大马酮、巨豆三烯酮B、巨豆三烯酮D、β-紫罗兰酮等物质在三者中均占有较高比例.对类胡萝卜素降解香气物质与感官评吸质量的相关分析发现,清香型烤烟中二氢猕猴桃内酯与香韵呈显著正相关,芳樟醇、金合欢基丙酮和类胡萝卜素总量与香气量呈显著正相关;中间型烤烟中,浓度与芳樟醇、β-大马酮、β-二氢大马酮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浓香型烤烟中,多数物质与各评吸指标呈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验证上部叶4~6片一次性采烤技术在泸州烟区的应用效果。[方法]对示范田烤后烟叶分上3片和下3片进行质量评价。[结果]上3片和下3片烟叶外观质量、化学成分和感官质量较好,但下3片烟叶部分质量因素或指标优于上3片。[结论]上部叶4~6片一次性采烤技术在泸州烟区的应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9.
烤烟香气成分与其评吸总分和香味特征的相关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为特色烤烟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对不同产地不同品种同等级烟叶的香气成分及其评吸总分、香气质、香气量及香型进行相关性分析,探讨初烤烟香气成分与其评吸品质和香气特征的关系。[结果]从烤烟中共检测出41种香气成分,与评吸总分关系密切的有二氢猕猴桃内酯(显著正相关)、四甲基吡嗪、茄酮、氧化茄酮、香叶基丙酮、2-乙酰吡啶(极显著或显著负相关);与香气质关系密切的有二氢猕猴桃内酯、巨豆三烯酮(显著正相关)、2-乙酰吡啶和2,3-二甲基吡嗪、2-甲基戊酸和四甲基吡嗪(极显著或显著负相关);与香型关系密切的有四甲基吡嗪、茄酮、氧化茄酮、异戊酸(显著正相关)、二氢猕猴桃内酯(极显著负相关)。[结论]各香气成分与烤烟香气量的相关性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