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目的]研究垂直流人工湿地内部曝气对出水水质的影响.[方法]以迎龙污水处理厂中第二级湿地为试验场地,研究了垂直流人工湿地在不同曝气压力、曝气深度下对生活污水CODcr、氨氮、总磷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湿地内部曝气可以提高CODcr的去除率;在深层(50 cm)曝气能够提高氨氮去除率,在浅层(25 cm)曝气不利于氨氮的去除;总磷的去除受溶解氧的影响较小.[结论]该研究为垂直流人工湿地内部曝气的实际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
对呼伦湖小河口、甘珠花地表水水质监测点水环境主要污染物的分析显示:呼伦湖地表水环境甘珠花监测点的主要污染物数值均高于小河口监测点,两水质监测点中主要污染物具有非常显著的相关性,相关性最好的是BOD5,R值为0.970,其次为CODcr、氨氮,R值均为0.939,相关性最差的是总氮,为0.697;小河口地表水水质监测点中高锰酸钾指数、BOD5、CODcr、氨氮、总磷、总氮和甘珠花地表水水质监测点的高锰酸钾指数、BOD5、氨氮、总磷值与同期呼伦湖水位无相关,甘珠花地表水水质监测点中CODcr、总氮与同期水位相关性较显著,与同期呼伦湖水位无相关,呼伦湖水质优劣不完全由呼伦湖水位所决定.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自然条件下溶藻菌RZ14菌株治理水华的效果,在调查泉城公园景观水体富营养化状况的基础上,选取水华较严重的映日湖作为该溶藻菌剂原位生物控制的测试水域,对该湖区叶绿素a、有机质、氨氮及总磷变化进行跟踪测定。结果表明,映日湖水华现象严重,未达到一般景观用水V类标准,属重度营养化。经该溶藻菌剂生物治理后,水华消除,叶绿素a含量低于0.05 mg/L,CODCr清除率50.01%,BOD5清除率73.38%,氨氮清除率70.51%,总磷清除能力88.59%。通过原位试验,表明RZ14抑藻剂能快速消除水华现象,对富营养化水体治理效果显著,可开发为溶藻菌剂应用于蓝藻水华的治理。  相似文献   

4.
为开发海水低温环境下人工湿地在水产养殖上的应用,研究人工湿地在海水环境下对梭鱼亲本室内越冬养殖废水的处理效果和净化效能。海水(16.8‰~19.6‰)人工湿地对室内越冬养殖废水的净化效果:总凯氏氮去除率为13.4%,总氨氮为32.1%,亚硝氮为33.1%,浊度为55.1%,COD为35.6%,总磷为34.6%。越冬期间养殖池水质稳定。低温对总凯氏氮和三态氮的去除率有一定影响,并制约人工湿地脱氮过程;对浊度、COD、总磷去除率影响并不明显。海水人工湿地能维持连续运转并保持越冬养殖池的水质稳定。养殖负载量、越冬期间水力负荷尚有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5.
利用复合型人工湿地系统净化处理农业面源污染,研究了湿地系统对营养物质、重金属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在低污染负荷的运行情况下,湿地系统对总氮、氨氮、硝态氮、亚硝态氮的去除率分别为44.11%、18.90%、52.86%和73.32%;对总磷、高锰酸盐指数和叶绿素a的去除率为49.46%、16.77%和75.82%;处理后的水质较处理前可提高1~2个水质等级。湿地系统对有机物的去除效果不明显,而对叶绿素的净化效果显著。湿地系统对重金属的去除有显著效果,对铜、锌、砷、硒、汞、铬、铅的去除率分别为74.7%、85.3%、21.2%、40.0%、30.4%、41.3%和33.5%。湿地系统对总磷和叶绿素a的去除呈极显著差异,对亚硝态氮和CODMn呈显著差异。经湿地系统处理后,出水水质完全达到温室蔬菜灌溉水环境质量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复合型人工湿地系统在农业面源污染水处理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复合型人工湿地系统净化处理农业面源污染,研究了湿地系统对营养物质、重金属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在低污染负荷的运行情况下,湿地系统对总氮、氨氮、硝态氮、亚硝态氮的去除率分别为44.11%、18.90%、52.86%和73.32%;对总磷、高锰酸盐指数和叶绿素a的去除率为49.46%、16.77%和75.82%;处理后的水质较处理前可提高1~2个水质等级。湿地系统对有机物的去除效果不明显,而对叶绿素的净化效果显著。湿地系统对重金属的去除有显著效果,对铜、锌、砷、硒、汞、铬、铅的去除率分别为74.7%、85.3%、21.2%、40.0%、30.4%、41.3%和33.5%。湿地系统对总磷和叶绿素a的去除呈极显著差异,对亚硝态氮和CODMn呈显著差异。经湿地系统处理后,出水水质完全达到温室蔬菜灌溉水环境质量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朱宝玉  刘洋  林武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1):6746+6750
[目的]分析生态砾石床对荔枝湖湖水各种污染物的去除效果。[方法]以深圳市荔枝湖湖水为试验进水,以CODCr、总氮、氨氮、总磷、叶绿素a为水质分析指标,研究生态砾石床对荔枝湖湖水各种污染物的去除效果。[结果]在进水CODCr为16.7~30.7 mg/L、总氮为0.78~1.55 mg/L、氨氮为0.10~0.70 mg/L、总磷为0.057~0.120 mg/L和叶绿素a为15.7~47.7 mg/m3的条件下,生态砾石床系统对各污染物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36.8%、5.3%、80.0%、52.4%、37.7%,出水浓度分别为10.2~21.1 mg/L、0.77~1.52 mg/L、0.04 mg/L、0.016~0.074 mg/L、10.1~31.9 mg/m3。[结论]生态砾石床适用于低污染水体的治理,对荔枝湖湖水的各种污染物有着稳定的去除率(总氮除外)。  相似文献   

8.
祝琳  祝钰  董丽 《西北林学院学报》2015,(2):239-244,271
采用实地调查与实验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比较了南四湖区现有的4个湿地公园水生植物物种和群丛多样性,并对4个湿地公园水体的pH、电导率(EC)、总氮(TN)、总磷(TP)和化学需氧量(CODcr)进行了检测,其中以微山湖国家湿地公园为主要研究对象,探究了植物群丛分布对湖水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南四湖区4个湿地公园(简称W、T、B、P)共有水生植物43种,隶属于26科36属,以莎草科种数最多,其次是禾本科和睡莲科。水生植物物种多样性的比较显示TWBP,群丛多样性则是WTBP。4个湿地公园水质均属于中性偏碱性,化学需氧量以B(26.03~41.56mg·L-1)最高,T(9.22~16.98mg·L-1)最低,总氮、总磷含量均以B(TP:1.04~1.89mg·L-1,TN:4.50~5.17mg·L-1)最高,整体水质状态以T最好。不同植物群丛间水体总氮、总磷及化学需氧量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芦苇和长苞香蒲群丛水体的TP、CODcr较低(TP比CK低97.40%和95.30%,CODcr比CK低44.70%和35.60%);芦苇和茭白群丛水体的TN较低(TN比CK低77.30%和73.40%),初步证明了自然植物群丛的净化能力。  相似文献   

9.
采用多级表面流人工湿地技术净化公园景观水体,并监测其对污染物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多级表面流人工湿地对公园景观水体具有一定的净化能力,对化学需氧量(COD)平均去除率为43.64%,对总氮(TN)的去除率位于15%~35%之间,总磷(TP)的平均去除率为28.8%,能明显降低水体的浊度。湿地系统对COD、TN的去除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增大,对TP的去除影响不大。多级表面流人工湿地技术在景观水体的净化中具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0.
基于农村生活污水具有体量小、水质水量波动大的特点,区别于市政污水,因此研发了适用于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工艺。采用生物膜A2/O工艺处理度假型乡村生活污水,该工程设计最大处理能力150 m3·d-1,总水力停留时间40.9 h。为探究该工艺实际运行效果历时10个月,对CODcr、氨氮(NH3-N)和总磷(TP)3个重要指标进行跟踪监测,分析其去除效率及季节气温对去除效果的影响。数据显示,在进水水质水量剧烈波动以及存在冬季低温情况下,CODcr、氨氮和总磷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64.32%,51.00%和46.06%,出水平均浓度均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B。冬季进水的3个污染物指标浓度低于夏季,同时季节对COD和氨氮去除率的影响大于对总磷去除率的影响。系统具有较强抗冲击能力,工艺增强了氮的硝化效果。  相似文献   

11.
厌氧+人工湿地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研究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目的]研究厌氧+人工湿地对高负荷污水处理的能力。[方法]建设一组厌氧+垂直复合流小型人工湿地,湿地分为3级,呈阶梯状布局。湿地前端设置格栅、调节池及厌氧池等预处理构筑物。湿地建设面积25.20m^2,采用直径1.00~2.00cm的砾石作为基质,基质填充高度为60.00cm左右;湿地植物采用风车草,平均植株高度在60cm左右,将根须栽人20.00cm的基质下。通过新式湿地对CODcr、溶解性磷酸盐(SP)、总磷(TP)和NH4^+-N等常规污染物的去除研究其对污水处理的能力。系统全过程采用连续流方式,以90cm/d左右的水力负荷工况运行。试验分为2个阶段,从7月23日到8月22日为系统的启动阶段,系统的污染负荷较低;从8月23日到11月7日为系统的高负荷阶段,系统的污染负荷增高。[结果]采用90cm/d水力负荷运行时,厌氧+人工湿地处理技术对CODcr的去除率在夏秋季温度较高天气情况下可达70%~80%,可将300.00mg/L以上的CODcr浓度降到100.00mg/L以下,最佳运行(即进水CODcr浓度控制在200.00mg/L以下时,同时气温较高,植物生长较好时)甚至可以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B标准(60mg/L以下)。系统对磷的去除不如对有机物的去除理想,对氮的去除也不理想。对SP和NH4^+-N的去除率在30%~40%。[结论]人工湿地的CODcr、SP及NH4^+-N浓度分别为300.00、2.50、15.00mg/L以下时,能达到较稳定的去除效率。  相似文献   

12.
焦化废水是一种难降解的有机废水,常规的生物处理工艺难以使其达标排放。本文采用先混凝预处理后生化处理的方法,探讨有机无机改性聚合氯化铝和助凝剂对高浓度、高色度焦化废水预处理的效果,其中CODcr和NH3-N的去除效率与药剂投放量、废水温度、原水浓度以及曝气时间有一定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在药剂投放量为3.0~3.5 mg/L,废水处理温度30~40℃,废水CODcr浓度稀释调整到2 000~3 000 mg/L,其CODcr的去除效率可达70%以上,NH3-N的去除率可达50%以上。滤液经生化处理,曝气为30 h,其CODcr的去除效率可达88.87%,NH3-N的去除率可达59.30%。该试验的混凝预处理减轻了后续生化处理的压力,从而提高了生化系统的处理效率。此外,混凝沉淀物还可作为燃料加以资源化利用。  相似文献   

13.
二段生物接触氧化法处理生活污水启动挂膜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俊芬  屈春香  郑海腾  冯志江  戴捷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3):5901-5902,5961
[目的]研究二段生物接触氧化法处理生活污水启动周期及挂膜期间CODCr、NH4+-N、NO2--N、NO3--N降解过程。[方法]采用二段生物接触氧化法处理生活污水,探讨反应器启动周期与挂膜期间CODCr、NH4+-N、NO2--N、NO3--N降解过程。[结果]温度在15℃以下,反应器启动挂膜时间为14 d左右。试验装置对CODCr、NH4+-N有较好的去除效果,稳定运行时CODCr的去除率保持在65%以上,NH4+-N的去除率在20%以上,并且出现了NO2--N的严重积累。[结论]二段生物接触氧化法处理生活污水效果稳定、抗负荷冲击能力强、挂膜时间短。  相似文献   

14.
采用2块结构相同的复合水平潜流人工湿地,选用不同的植物组合处理农村富营养化水体,分析2块湿地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2个复合水平流人工湿地对于TN和NH3-N的去除效果差异明显,而对于COD和TP的去除效果差异不明显。对COD、NH3-N、TN和TP的去除率,种植灯心草—菖蒲和美人蕉—风车草的1号复合湿地分别为29.4%、35.7%、43.6%和65.9%;种植香蒲—美人蕉和美人蕉—风车草的2号复合湿地分别为30.6%、49.2%、58.1%和64.5%;2个湿地通过植物吸收、存储氮量仅占湿地总氮的去除量的8.13%和10.72%,但是植物的存在间接地影响微生物硝化/反硝化,对提高湿地氮去除率具有重要作用。湿地通过植物吸收、存储磷量占湿地总磷的去除量的7.59%和10.25%。湿地脱磷的主要贡献来自基质,而植物的贡献较小。  相似文献   

15.
为了达到一级A的排放标准,污水厂出水需要经过深度处理后排放。针对混凝实验条件下混凝剂最佳投加量的研究目的,选取了3种混凝剂,进行了一系列混凝试验,探究适合污水厂正常运行时二沉池出水的最佳混凝剂种类和最佳投药量。实验结果表明:AS、PFS、PAC的最佳投药量分别为210mg/L、135mg/L、80mg/L,比较浊度的去除效果为:PAC>AS>PFS;比较NH3-N的去除效果为:PFS>PAC>AS;比较TP的去除效果为:AS>PFS>PAC;比较TN的去除效果为:PAC>PFS>AS;比较CODcr的去除效果为:PAC>PFS>AS。试验以浊度作为主要考察指标,同时兼顾NH3-N、TP、TN和CODcr等指标,在出水水质符合一级(A)排放标准的情况下,选择PAC作为适合污水厂出水的最佳混凝剂。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人工湿地景观设计效果及不同人工湿地植物对生活污水的处理效果.[方法]选择美人蕉+菖蒲+野菱+轮叶黑藻构成人工湿地植物组合,测定该组合对试验水样NH3-N、CODCr、TP的去除率.[结果]组合植物对NH3-N的削弱作用最为显著,其次是CODCr、TP.水力停留时间3d对NH3-N、CODCr、TP的去除率分别为:50.25%~ 99.40%、37.10%~72.83%、-28.48% ~91.81%;最高去除率分别为99.40%、72.83%、91.81%.第一周期到第四周期NH3-N、CODCr、TP的去除效率曲线表明:曲线的斜率呈现出增加趋势.[结论]该研究可为复合人工湿地植物群落对生活污水的去除效果提供重要的运行参数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7.
复合人工湿地对新农村生活污水的净化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复合人工湿地对新农村生活污水的净化效果。[方法]通过建设复合垂直流-水平潜流人工湿地系统,研究其对接收新农村生活污水及雨污的池塘废水的净化效果。[结果]在春、夏、秋三季,复合人工湿地系统对废水均有较好的去除效果,且去除效果稳定。在整个运行期内,复合人工湿地系统对CODCr、TP、TN、NH4+-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64.71%、64.81%、40.21%、54.26%以上,且出水平均浓度均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III类水质标准。复合人工湿地系统的二级湿地单元出水水质明显优于一级湿地单元,但第一级的处理效果高于第二级。[结论]该研究可为新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煤矸石-粉煤灰基质人工湿地技术处理矿井水模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谢云成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4):8545-8547
[目的]采用人工湿地技术对矿井水进行处理,解决矿井水污染问题。[方法]利用煤矸石、粉煤灰为基质与芦苇构建模拟人工湿地系统,并用该系统处理矿井水。[结果]该系统对CODcr、BOD5、NH4+-N、SS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去除率最高分别为82.0%、91.0%、87.0%、91.2%。[结论]为建立一种低成本、多效益的矿井水良性生态处理系统以及为煤矿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提供一条新途径。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