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冷水鱼循环水养殖中的低温氨氮处理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冷水鱼养殖过程中养殖水体中的氨氮累积问题,根据低温生物滤器及臭氧催化氧化处理氨氮的特点,设计了冷水鱼工厂化养殖氨氮处理系统并进行了试验。试验基于以臭氧氧化为主、低温生物处理为辅的处理工艺,试验鱼为虹鳟鱼,养殖密度为23 kg/m3,试验水体约为10 m3,试验周期为7 d。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满足冷水鱼工厂化养殖过程中有关氨氮处理的水质指标要求,处理后的养殖池进水口的水质指标总氨氮≤0.18 mg/L,硝酸盐氮氮≤29.43 mg/L,亚硝酸盐氮氮≤0.1 mg/L;养殖水体氨氮浓度监测表明,臭氧在水中残留低于0.008 mg/L,符合养殖鱼类对水体臭氧浓度的安全要求。  相似文献   

2.
Arno.  GR 《海鲜世界》1998,(4):20-21
在230升的跑道式循环海水中,用于养殖温水性海水鱼——红拟石首鱼(Sciaenopsocellatus)鱼苗和方氏对虾(Penaeus vannamei)稚虾,辅助臭氧处理作用,分别在3小时、6小时和24小时观测鱼、虾对水中残留臭氧的忍耐力。实验证明,虾能够忍受残留臭氧浓度超过2.5mg/L达3小时,浓度为1.0mg/L时。达24小时;鱼种可以忍受臭氧浓度高于0.1mg/L达24小时而不损伤其鳃细胞膜  相似文献   

3.
蛋白分离器对循环水养殖水质理化因子的调控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测定5个关键水质理化因子,研究蛋白分离器对南美白对虾养殖水质的调控作用。结果表明:使用蛋白分离器后,水体的pH值维持在8.0~8.3,养殖水体中氨氮最高达到0.917mg/L,亚硝酸盐最高达到0.324mg/L,DO含量在3.775~6.300mg/L,COD含量峰值为14.27mg/L。  相似文献   

4.
采用酒石酸钾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作为屏蔽剂排除海水中钙、镁离子对测定的干扰,将纳氏试剂比色法用于对海水养殖废水中氨氮的测定,最佳测定条件为200 g/L的氢氧化钠溶液用量2.5 mL,纳氏试剂1.5 mL,显色时间25 min.该方法对盐度为10~32的海水可以直接测定,氨氮质量浓度在0.01~0.04 mg/L符合比尔定律,检出限为0.01 mg/L,加标回收率在91%~108%.  相似文献   

5.
冷水性鱼类工厂化养殖中臭氧催化氧化降解氨氮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低温下臭氧催化氧化降解养殖水体氨氮的有效途径,并对降解过程中产生的反应副产物进行分析。利用臭氧发生器和催化反应设备,把加入5mg/L NaBr的养殖水体与臭氧充分混合,在Br^-的催化作用下,使臭氧与氨氮产生氧化反应,产生氮气,达到去除氨氮的目的。实验在一个9.2m^3水体、养殖密度为10kg/m^3的封闭循环式冷水鱼养殖系统中,以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为实验动物,在192h的换水周期内,每24小时采水样1次,检测养殖水体中的pH、溶解氧、氨氮、硝酸盐、亚硝酸盐、悬浮物等水质指标,确定低温下臭氧催化氧化降解养殖水体氨氮的能力和使用方法。研究表明,在Br^-的催化作用下臭氧可有效氧化降解养殖水体的氨氮,降解效率可达50.11%,比臭氧直接氧化法高24.31%;降解过程中硝酸盐、亚硝酸盐都有一定积累,但在臭氧的作用下亚硝酸能转化为硝酸盐,亚硝酸盐含量在192h降至0.089mg/L,硝酸盐为主要副产物;pH值逐渐下降,192h降至5.55,养殖过程中可用NaOH-NaHCO3缓冲液进行适当调节。臭氧催化氧化降解氨氮是一种有效的水处理方式,对于冷水性鱼类工厂化养殖的循环水体处理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臭氧对淡水鱼虾毒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检测了不同浓度臭氧残留对南美白对虾、鲤鱼、鲫鱼、草鱼、武昌鱼、花、白鲢鱼、斑点叉尾鮰存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虾的耐受力要比鱼类强,虾在臭氧浓度≥1.0mg/L时,可存活至少48h,而鱼类在此浓度下3h后,即出现鳃部充血肿胀、呼吸频率加快等不适应现象,48hLC50为0.13mg/L。如果能正确控制臭氧的残留量,利用臭氧净化养殖用水是水质消毒净化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7.
应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测定养殖水体中孔雀石绿的含量。水样经二氯甲烷萃取浓缩,以1 m L50%的乙腈-乙酸铵溶液定容,采用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串联质谱仪多反应监测扫描模式(MRM)检测,使用氘代孔雀石绿内标法定量。检测方法的定量限为0.010 ng/m L,线性范围为0.25~10.0 ng/m L,加标浓度在0.005~0.100 ng/m L时,平均回收率在80%~110%,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0%。实验证明,该方法比较稳定,适用于检测养殖水体中孔雀石绿的含量。  相似文献   

8.
臭氧对大菱鲆半封闭循环水养殖系统水质净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设计构建一套半封闭循环水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养殖系统,通过向低压喷淋式溶氧器添加一定量的臭氧,探讨臭氧对水质的改善作用.试验结果表明,添加臭氧后,系统能有效及时去除悬浮物,去除率约59%,将系统总悬浮物浓度基本控制在8 mg/L以下;能提高系统的增氧能力,平均每个循环可增加溶解氧约8.38 mg/L;通过向低压喷淋式溶氧器添加0.26 mg/L的臭氧,总氨氮去除率约为18%,亚硝酸盐氮去除率约为8%,杀菌率约为94%.在海水循环水养殖系统中,臭氧不但杀菌效果显著,而且对去除系统总悬浮物、总氨氮和亚硝酸盐氮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
增氧设备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宏斌 《中国水产》2011,(11):49-50
养殖水体中的溶氧水平关系到养殖水生动物的生存、生活和生长,进而关系到养殖成败和养殖效益的高低。根据对我国传统池塘养殖水体中溶氧水平的监测和数据分析,在水体总溶氧量中,70%左右的溶解氧来自于水体中的植物尤其是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30%左右来自于大气的溶入。通常情况下,水体上层的溶氧量较高,池塘底层水体的溶氧量较低,往往低于lmg/L。溶氧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养殖鱼、虾的摄食量、饲料转化率以及生长速度。据有关资料显示,养殖鱼类在溶氧Nc3mg/L时的饲料系数要l:t4mg/L时增大1倍;在溶氧量7mg/L时,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讨臭氧对循环水系统养殖水体水质的净化效果及作用机理,开展3种不同臭氧投加量对水体中有机污染物和氨氮、亚硝酸盐等作用影响的试验,并在此基础上对净化机理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臭氧优先与有机污染物发生反应,其次为亚硝酸盐,然后才是氧化氨氮;臭氧对有机物的去除是选择性的,优先降低UV_(254)和水色,对于COD和DOC处理效果不明显,但能显著提高养殖水的可生化性; 15 mg/L的臭氧投加量可取得较经济适宜的净化效果,对于UV_(254)、亚硝酸盐、水色、COD分别可降低73. 86%、92. 35%、37. 52%和16. 43%,并将DOC/UV_(254)比值升高到448. 86 (cm·mg)/L,显著提高养殖水的可生化性。研究表明:臭氧氧化技术在养殖水体净化处理中发挥了良好作用,针对不同情况选择适宜的臭氧投加量对于提高净化处理效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