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1 毫秒
1.
以香河天骠农业生态采摘园规划设计作为研究案例,探讨乡村农业生态采摘园规划设计的方法。通过对廊坊天骠采摘园概况的调查研究,以及考虑到其自然属性,生态效应和人文效应的基础上,对景区进行合理的规划设计,从而打造一个集旅游、购物、休闲、科研为一体的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态采摘园,并向全国推广的这种新兴的旅游形式。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并列,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明确指出",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提出"我们一定要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更加积极地保护生态,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可以说,生态文明的核心就是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自然保护区作为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最直接、最具体的区域,不仅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前沿阵地和基本作战单位,更是弘扬生态文化、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载体和示范基地。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随着农业旅游观光休闲业的快速发展,北京市顺义区不断创新果业发展思路,立足全区现有工农业和旅游资源,深入挖掘区域优势,大力开发果品旅游休闲采摘生态功能,建成了一批各具特色的旅游休闲生态观光采摘果园,使全区旅游观光果业呈现了蓬勃发展之势。  相似文献   

4.
韦国荣 《广东园林》1995,(2):13-21,12
当今,世界城市由于人类为了生存、生活舒适向太自然索取造成的生态不平衡,已直接、间接影响经济、文化和社会的正常、高速发展,缩短人的寿命甚至危及生存。本世纪60年代,有识之士发出“城市与自然共存”的呼吁,提出通过城市规划、科学管理的人工手段来调节、维持、修复和发展城市生态平衡。其中最有效、最省、最快、最可操作的办法,就是绿化-建设高于自然的人工自然环境。本文从广州的实际出发,参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拟订的  相似文献   

5.
简要介绍了生态观光干果采摘园的建设意义、建设理念及建设原则,并以晋城市城区洞头村生态观光干果采摘园的规划和实践为例,分析了在采摘园规划中,树种选择及果实采摘期合理分布的重要性,旨在为符合太行山区的生态型、科普型、休闲型干果采摘园的建设模式提供新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6.
声音     
生态文明是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科学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生态状况的总和。生态文明作为一种新的文明理念,摒弃了人类破坏自然、征服自然、主宰自然的理念和行为,倡导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合理利用自然,  相似文献   

7.
最近几年“郊区采摘游”作为一种生态旅游方式,逐渐在城市中流行开来,很多城里的居民都想体验一番亲手采摘瓜果的乐趣,感受一下别样的田园滋味。如今又逢初夏时节,樱桃、杏、桑葚、西瓜、草莓等各色水果陆续登场。  相似文献   

8.
矗立于晋、冀、豫交界线上的太行山,横跨3省1市100多个县(市、区),是京津和华北大平原的天然屏障。其绿化程度和绿化成效,直接关系到这一地区的整体生态安全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依据太行山区的自然特点和实际条件,科学选择营造林技术路线,对于加快这一特殊区域的生态建设至关重要,运用近自然林业技术,科学组织实施,无凝会有效促进太行山区植被恢复,提高整体生态治理成效。  相似文献   

9.
谈淡人工生态经济林的设计原则鄢棣,包世全球性的环境危机,促使人类重视森林生态系统在改善环境质量方面的巨大生态功能。由以木材利用的传统林业转向多功能利用的生态林业是当前林业发展的历史必然趋势。所谓人工生态经济林是一种充分利用自然生产力,最大限度地采用最...  相似文献   

10.
生物多样性保护是乡村生态旅游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文章以昆明金殿周边社区为例,在介绍当地乡村生态旅游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乡村旅游中存在的自然水系遭到破坏、林下产品过度采摘、汽车和生活排污、外来物种入侵等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据此提出了科学规划、生态修复、严格执法及环境监测、发展生态农业、开展环境意识教育等对策。  相似文献   

11.
自然教育是研学旅游营地的重要建设内容,利用城市棕地开展自然研学是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和响应城市双修的直接表现。以曾为采石场的武汉古姆山为例,基于对场地现状的解读和使用群体的调研,从营地构成要素出发,引入采石文化和教育目标分类理论,从资源再生、景观空间和研学旅游3个方面提出修复自然环境、传承采石文化、塑造自然教育空间、选择生态环保材料、设计近自然式游学设施、路径科学化和课程全龄化设计策略,实现自然教育景观的可持续发展,为各年龄层人群提供本土、多样化、专业化的自然研学体验。  相似文献   

12.
以嵖岈山温泉小镇观光采摘园规划设计作为研究案例,探讨风景区观光采摘园规划设计的方法。结合地形,以嵖岈山风景区为背景,以果树种植和自然风光为基础,以西游文化、地方民俗文化为底蕴,以观光采摘为核心,以休闲、求知、体验为载体,通过园林景观造景方法,将生产与观光采摘相结合、景观与功能相结合,打造一个集观光采摘、科普求知、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农业生态采摘园。  相似文献   

13.
“绿色村庄”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大战略举措。长期以来,延庆县农村缺林少绿,人居环境脏乱差,严重影响农民的生产生活和经济发展,农村环境问题成为全县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之一。因此,建设“绿色村庄”,  相似文献   

14.
浅谈生态旅游中的生态环境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环境教育是指教育者从人与自然和谐相存、相处的生态观出发,引导受教育者为了长远利益和更好地享用自然,自觉养成爱护环境和生态系统的生态保护意识和思想觉悟。生态旅游是在纯自然环境或受人为干扰较小的自然环境中进行,游客在大自然中接受环境保护教育的同时可以了解到自然保护区内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从而达到普及自然知识的效果,这种形式要比其他环境中更生动,更直接,更有说服力。  相似文献   

15.
知识博览     
何为生态城市  目前国内最权威的生态城市定义是:按生态学原理建立起来的一类社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物质能量、信息高效利用,生态良性循环的人类聚居地。下面对生态城市作进一步描绘:  市民素质高 “生态城市”是指在该城市中人口增长得到有效控制,人们受着良好的教育,科技事业比较发达并且能够有力、持续地推动经济、社会和环境事业的发展。  天蓝地绿水清 在生态城市里,善待自然、保护环境成为社会公德和人们的自觉行为准则;到处是绿荫草地、青山绿水的城市景观。  资源高效利用 生态城市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可持续…  相似文献   

16.
果桑:第三代水果中的新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不再满足于吃好、穿好、住好等物质条件,他们更追求精神生活的享受。很多人喜欢走出闹市,到郊外去亲近大自然、融人大自然,也希望有亲身体验劳动的机会。近年来,各地建立起来的各种生态经济观光采摘园正是这样的去处。桑果1993年被卫生部列为“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第一植物名单,它是集营养、保健、药用于一身的第三代水果中的新贵,被誉为“21世纪最佳保健圣果”。因此,以产桑果为主的果桑无疑是建立生态经济观光采摘园的最佳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17.
<正>生态文明建设是党和国家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建设生态文明教育基地是为引导社会公众走进自然、亲近自然、接受生态道德教育提供理想场所,旨在向全民普及生态知识,增强全社会生态意识。加快构建繁荣的生态文化体系,是推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云南铜壁关省级自然保护区于1986年3月经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位于云南省最西南角的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是保护以阿萨姆娑罗双、东京(越  相似文献   

18.
正设计说明湖北易陶然生态农业观光园以绿色、健康、生态为主题,着重把农业、生态和鲜菜瓜果销售、观赏旅游结合起来,利用田园景观、花海、农业生产活动和生态农业经营模式,吸引游客前来观赏、品尝、鲜菜瓜果采摘、垂钓、休闲娱乐等。规划设计依据资源属性、景观特性及现存环境,在考虑保持原有自然地形的基础上,因地制宜,结合未来发展和客观需要,通过规划设计主要实现3大功能分区——生态农业区、观光旅游区和现代农业生产科普区。  相似文献   

19.
随着居民收入的提高、休闲、旅游需求的不断扩大,果园观光采摘已成为一种时尚。为此2002年,顺义区花大力量确立了十个基础比较好、有一定规模、观光采摘开展得有声有色的重点果园,作为全区第一批旅游观光采摘园。今年,随着北京市果树产业网的建立,顺义区十大观光采摘园也亮相北京果树产业网。在网上,游客可以直接查询到有关十大观光采摘园的情况,如:采摘品种、采摘时间、采摘价格、乘车路线等信息。十大观光采摘园在北京果树产业网上的亮相,不仅宣传了顺义区名特优新果品,而且吸引了众多观光采摘游客和经销商来全区进行采摘和销售活动,与生…  相似文献   

20.
《绿化与生活》2009,(4):32-33
创建首都绿化美化花园式社区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文明的必然要求,是提高人居环境质量和市民环境意识的有效途径,是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和愿望出发开展的创建活动,是众望所归、民心所向、意义重大的民心工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