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正1)寄养母猪的选择。选择产期接近的母猪,寄养母猪必须是泌乳量高、性情温顺、哺育性能好的母猪。2)寄养时间。产后1~2 d是寄养仔猪的最佳时间,主要是因为这个时候,仔猪还辨别不出异味,不会发生母猪咬仔猪或仔猪之间咬架现象。一般要在晚上寄养仔猪。3)寄养方式。后产的仔猪向先产的窝里寄养时,要挑体重大的仔猪寄养;而先产的仔猪向后产的  相似文献   

2.
正1)寄养母猪的选择。选择产期接近的母猪,寄养母猪要求泌乳量高、性情温顺、哺育性能好。2)寄养时间。产后1~2 d是寄养仔猪的最佳时间,主要是因为这个时候,仔猪还辨别不出异味,不会发生母猪咬仔猪或仔猪之间咬架现象。一般要在晚上寄养仔猪。3)寄养的方式。后产的仔猪向先产的窝里寄养时,要挑体重大的仔猪寄养;而先产的仔猪向后产的窝里寄养时,要挑体重小的仔猪寄养。  相似文献   

3.
<正>在养猪生产中,母猪产后无乳和少乳的现象时有发生,所生仔猪常被饿死,给养猪业带来了较大的损失,仔猪寄养已经成为猪场普遍采取的管理措施。寄养的目的在于减少仔猪在断奶前的死亡率,提高生长率和猪群断奶时的均匀度,同时还可以均衡母猪的哺乳能力。1寄养1.1寄养的方法1.1.1交叉寄养交叉寄养是指把时间相近的两窝仔猪,分娩体型较小的仔猪由一头母猪喂养,体型较大的仔猪由另一头母猪喂养。在  相似文献   

4.
《猪业科学》2018,(10):30-30
正研究人员观察到被用作寄养仔猪的母猪自身没有因仔猪寄养策略而受到长期影响。这是爱尔兰和苏格兰研究人员最近一项研究得出的结论。仔猪寄养策略对高产母猪是有用的研究人员总结,仔猪寄养策略可提高高产母猪断奶仔猪的数量。仔猪寄养策略是将多余的新生仔猪断奶,然后被寄养到  相似文献   

5.
为提高母猪的繁殖力和仔猪的成活率 ,经常采用仔猪寄养措施。1 寄养条件母猪产仔数多于奶头数时 ,仔猪无法吃到初乳时 ,应将多余仔猪寄养出去。为促使母猪提早发情配种 ,进入下一个繁殖周期 ,应将仔猪较少的仔猪 (一般指 4头 )进行寄养。母猪产后生病或死亡 ,所生仔猪应及时进行寄养。为促进优良头胎母猪全部乳头得到充分发育 ,补充部分仔猪使母猪全部乳头都被利用在生产实践中也常用寄养措施。2 寄养原则在仔猪寄养成并窝时 ,母猪产仔日期产尽量接近 ,以相差3~ 4d内为宜。寄养的仔猪应保证吃足初乳 ,不吃初乳的仔猪 ,体内缺乏抗体和保…  相似文献   

6.
63头长白和大白母猪,其中29头哺育自产仔猪,34头哺育交叉寄养的仔猪。寄养的仔猪自亲生母猪获得初乳。结果,寄养仔猪与非寄养仔猪的断乳前死亡率分别  相似文献   

7.
<正>养猪场在饲养一定数量母猪时,为了平衡每头母猪的带仔数、解决无乳仔猪采食或者为先天不足的乳猪提供较好生长机会,常常将一头母猪所产仔猪中的部分或全部交由其他母猪寄养哺乳。但是,仔猪寄养过程往往并不顺利,有时相互排斥,甚至很困难,必须对仔猪寄养采取科学有效的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母猪的繁殖力和仔猪的成活率,可对仔猪进行寄养。1 寄养条件:1.1 母猪产仔数多于奶头数,仔猪无法吃到初乳时,应对多余仔猪进行寄养。1.2 为促使母猪提早发情配种,进入下一个繁殖周期,应对仔猪较少的(一般为少于4头)进行寄养。1.3 母猪产后生病或死亡,所生仔猪应及时寄养。1.4 为促进优良头胎母猪全部乳头得到充分发育,使母猪全部乳头被利用,在生产中常采用寄养措施。2 寄养原则:2.1 在仔猪寄养并窝时,母猪产仔日期应尽量接近,以相差3~4d为宜。2.2 对寄养的仔猪应保证其吃足初乳,不吃初乳的仔猪,会因体内缺乏抗…  相似文献   

9.
搞好工厂化养猪仔猪的寄养对于提高母猪的繁殖力、仔猪成活率以及仔猪生长发育的整齐度是比较经济而有效的方法。本文结合笔者工作实践,谈谈工厂化养猪中仔猪寄养的有关问题。1仔猪需要寄养的几种情况在生产中,遇到以下几种情况要实行寄养1.1母猪产仔数多于有效奶头数,可把多余的仔猪寄养给产仔数少、泌乳性能高的母猪。1.2两头母猪产仔都少,可把两窝并成一窝,让那头泌乳性能高的母猪带所有仔猪。1.3母猪产后无乳或乳少,在采取人工催乳的措施无效时,可将其仔猪寄养。1.4母猪产仔后死亡或生病,所产仔猪更需寄养。1.…  相似文献   

10.
高产母猪所产仔猪数超过其乳头数,或哺乳母猪缺奶、患病或死亡,可将仔猪寄养给产仔较少的母猪。要使寄养成功,必须注意以下两点: 1.两窝仔猪的出生日期相差不宜超过3天,体重也应接近。寄养母猪要选择母性强,性情温顺,泌乳量多的母猪。 2.由于母猪是通过气味来辨认母仔关系的,母猪可能不让寄养仔猪吃奶而咬伤它们。为了使寄养成功,可将寄养仔猪与寄母的仔猪关在一起1小时以上,使它们的气味一致。必要时可将来苏儿、醋或寄母的乳汁、尿等有气味的液体涂在两窝仔猪身上,使母猪分辨不清。  相似文献   

11.
工厂化养猪搞好仔猪的寄养对于提高母猪的繁殖力、仔猪成活率以及仔猪生长发育的整齐度是比较经济而有效的方法. 1 仔猪需要寄养的几种情况 1.1 母猪产仔数多于有效奶头数,可把多余的仔猪寄养给产仔数少、泌乳性能高的母猪.  相似文献   

12.
1 仔猪寄养原因 仔猪寄养(也可称作“继养”)通常出现于以下情况: 1.1 仔猪出生后不久,母猪有疾病不能正常哺乳或母猪死亡; 1.2 产仔多,哺乳母猪乳头数少,且同期一部分分  相似文献   

13.
哺乳仔猪的寄养与收养,一般发生在饲养多头母猪以上的农户,尤其以猪场较多.近一段时间在珠江三角洲的农村,还出现了一些初生仔猪交易市场,使哺乳仔猪的寄养与收养活动社会化.仔猪的寄养,是将仔猪让非生母猪哺乳;收养则指母猪为其它母猪产下的仔猪哺乳.人为地将哺乳仔猪进行寄养与收养,在牲猪生产中可提高哺乳仔猪的成活和断奶体重,体质发育的均匀度,充分利用了哺乳母猪的哺乳能力.最大限度地挖掘母猪的产仔潜力.仔猪的寄养,常是针对1南仔猪中1头或几头,有时则是整窝.1寄养的对象1.1母猪产下的健壮仔猪多于其正常乳头征留…  相似文献   

14.
寄养作为一种技术用于繁殖畜群,将过多的仔猪给别的母猪哺乳,使母猪的带仔数均匀,利于弱仔的生长。恰当的寄养,可使每头母猪每年多提供一头断奶仔猪。但很少有人提到,由于寄养,产房饲养员必须解决两头母猪间仔猪交换所产生的问题。养猪顾问JohnGadd提出下述寄养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和尝试解决办法。 1 母猪对寄人仔猪的攻击  相似文献   

15.
仔猪是发展养猪生产的物质基础,品质优良的仔猪是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效益的关键。搞好仔猪的寄养对于提高母猪的繁殖力、仔猪成活率以及仔猪生长发育的整齐度是比较经济而有效的方法。笔者根据多年工作经验,总结有关仔猪寄养的原则和措施,现介绍如下,供参考。仔猪需要寄养的几种情况.1母猪产仔数多于有效乳头数,可把多余的仔猪寄养。.2母猪产后无乳或乳少,在采取人工催乳的措施无或母猪产后生病甚至死亡时,可将其仔猪寄养。.3两头母猪产仔都少,可把两窝并成一窝,让泌乳能高的母猪带仔。.4个别初产母猪产仔数少,但属优良品…  相似文献   

16.
仔猪寄养(也称“继养”),通常出现于以下情况:①仔猪出生后不久,母猪有疾病不能正常哺乳或母猪死亡。②产仔多,母猪乳头数少,且同期产仔的母猪产仔少,乳头数多。③良种繁殖需要人为的寄养行为。仔猪寄养是不得已而为之,笔者通过寄养的几批仔猪的成活情况及体质状况来看,认为仔猪寄养成功率不高,生产中不宜采用。其主要原因是:①仔猪靠母乳营养来维持生命,仔猪消化乳汁主要依靠凝乳酶特定的专一的选择性作用。寄养仔猪的凝乳酶对“继母猪”乳汁的消化作用较差,有的出现呕吐现象,导致仔猪不能很好生长。②初乳中含有大量的酶、溶菌素、白细胞…  相似文献   

17.
<正> 在工厂化养猪生产过程中,经常会由于母猪产后无奶或产仔过多,仔猪的经济价值不同或为使新分娩母猪能够抚养更多的仔猪等原因,而采取寄养的方法,来续哺初生仔猪,调整母猪带仔数,以提高初生仔猪的成活率或母猪利用率。采取寄养措施的前提1.母猪产仔过多,超过它可以哺乳的有效乳头数。2.母猪产后奶水不足,哺乳较多的小猪有困难,而有的母猪泌乳量又较高,还有潜力再多喂几头小猪。3.个别发生母猪产后死亡,则把一窝小猪寄养出去哺乳。4.在产后不久的几天内,有两头以上的母猪产仔都较少,乳头有剩余,通过并窝寄养,使其中一头母猪提前断奶发情配种,并使代哺母猪的乳头都能得到利用。5.在种猪场,因各品种仔猪的经济价值存在差异,往往  相似文献   

18.
李玉才  王朝霞 《养猪》2007,(5):19-21
综述了影响寄养效果的因素如寄养时间、寄养仔猪的体重、收养栏仔猪体重、数量和寄养的方式等,阐述了寄养对仔猪的生长和行为以及母猪的行为等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一)寄养方法 1.个别寄养:母猪乳量不足,胎产过多,发育不均,可挑选体强的寄养于奶妈。 2.全窝寄养:母猪缺乳,母性差,体弱有病或有恶癖,亦或母猪需频密繁殖,可将全窝仔猪寄养。 3.并窝寄养:当两窝产期相近且仔猪都发育不均  相似文献   

20.
母猪特殊强大的繁殖能力,亦即是它的多胎性,几乎非其他牲畜所可比拟。由于这个特点,就在培育仔猪的工作中經常会遇到仔猪的寄养問題,特别是畜牧場,这种情况往往为飼养員所熟悉。寄养得法,仔猪能全部存活;寄养不得法,則寄养出去的仔猪,会出現两种結果:(一)成为缺乳殭猪生长缓慢;(二)因缺乳死亡。文献中所提到的,寄养仔猪应在自己的母猪处哺乳二天,然后才能分給别个母猪哺育,而这两个母猪的产期相隔不能超过三天。但这个方法,在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