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促进苷元型异黄酮的开发和利用,采用光谱学手段研究大豆素/染料木素与大豆分离蛋白之间的作用机制.荧光和紫外光谱表明,大豆素/染料木素会使大豆分离蛋白色氨酸残基的微环境疏水性增强,造成蛋白质结构改变.大豆素/染料木素对大豆分离蛋白的猝灭机制为静态猝灭,主要作用力为范德华力和氢键,结合位点数为1;红外光谱表明,大豆素/染料...  相似文献   

2.
为明确冷冻后SPI凝胶的功能性变化,分析了SPI凝胶在冷冻前后的质构特性、可溶性蛋白含量及成分、扫描电镜的图像等指标。研究发现:SPI的凝胶在冷冻后硬度增加,弹力、持水率、可溶蛋白含量降低;SDS-PAGE电泳结果表明冷冻后凝胶可溶蛋白部分γ亚基消失、A亚基增多;扫描电镜分析结果显示,冷冻后水分聚集凝结成较大冰晶,凝胶由致密的结构变成多孔的网状结构。  相似文献   

3.
木瓜蛋白酶水解大豆分离蛋白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本文研究了木瓜蛋白酶对大豆分离蛋白的有限水解作用。分析了酶浓度,反应时间,温度,底物浓度,半胱氨酸,异Vc钠,亚硫酸钠浓度等因素对大豆蛋白水解作用的影响。试验得出木瓜蛋白酶水解大豆分离蛋白的较佳条件是酶浓度为8000U/g底物,反应时间150-200min,温度50℃,大豆蛋白浓度为4.5%-8%,半胱氨酸浓度0.25%。  相似文献   

4.
采用国际上通用的营养价值评价方法,分别测定了蛋白粉中乳清浓缩蛋白(WPC)和大豆分离蛋白(SPI)粗蛋白含量和氨基酸组成,对它们的营养价值进行全面评价.分析结果显示,乳清浓缩蛋白和大豆分离蛋白必需氨基酸含量较高,分别占其氨基酸总量的40.8%和38.5%,蛋白质的氨基酸评分(AAS)、化学评分(CS)、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生物价(BV)、营养指数(NI)和氨基酸比值系数分(SRCAA)分别为66.3、61.4、69.5、64.1、56.0、82.0和48.3、44.6、62.3、56.2、51.1、76.6.结果表明乳清浓缩蛋白和大豆分离蛋白是良好的蛋白质来源.  相似文献   

5.
生产条件对大豆分离蛋白提取率和功能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金涛  张丹 《大豆科技》1999,(2):21-23
  相似文献   

6.
以中性蛋白酶和木瓜蛋白酶复配为工具酶,以水解度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与响应面分析对大豆分离蛋白的酶解工艺进行优化,并添加磷脂、蔗糖,以溶解性为指标优化调配工艺,提高其速溶性.结果得到最佳酶解工艺参数为pH7.08,温度51.6℃,酶(木瓜蛋白酶与中性蛋白酶按质量比1∶1复配)添加量22.45 mg·g-1,酶解时间3h;在此酶解条件下,大豆分离蛋白的水解度达20.3%,溶解度达72%.最佳调配工艺为磷脂添加量0.8%,蔗糖添加量3.0%,最终产品溶解度达92.9%.样品溶于水后下沉快,易溶解,无团块.  相似文献   

7.
微生物蛋白酶改性大豆分离蛋白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本文主要综述了近十年来国内外微生物蛋白酶改性大豆分离蛋白的研究进展,分析了酶法改性蛋白质的特点和方式,简要介绍了几种微生物蛋白酶改性大豆分离蛋白的效果。包括Alcalase蛋白酶,枯草杆菌蛋白酶,米曲蛋白酶等,一般可改善大豆分离蛋白的溶解性、吸水性、乳化性、起泡性等。  相似文献   

8.
大豆分离蛋白生产过程中的若干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讨论以下几方面问题 :①酸沉方式和条件对蛋白沉淀颗粒大小和强度的影响 ;②酸沉大豆蛋白卧螺分离效率的影响因素 ;③喷雾干燥过程中热风温度、热风分配对蛋白质功能性质、产品堆积密度的影响 ,高压喷嘴雾化能力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
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了植酸酶添加量、酶解时间、pH、温度和料液浓度对大豆蛋白酸溶度、透光率和料液粘度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对pH、温度、料液浓度和时间进行四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当植酸酶添加量为0.6%时,酶解的最佳条件组合为pH3.0,温度40℃,料液浓度10%,酶解时间45 min,此时大豆分离蛋白的酸溶度为45.79%,透光率为68.5%,与优化前相比,分别提高了30.65%和29.4%。  相似文献   

10.
氧化、还原剂对大豆分离蛋白流变学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氧化还原剂对分离蛋白生产过程流变学(粘度)的影响,为工业化生产提供了参数和依据。  相似文献   

11.
高温高湿对大豆分离蛋白二级结构及乳化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的大豆分离蛋白在贮运过程中,其功能特性可能会发生变化。研究采用不同包装形式(100%氮气铝箔包装、80%氮气:20%二氧化碳铝箔包装、60%氮气:40%二氧化碳铝箔包装、真空铝箔包装、实际工厂包装:白板纸塑/HDPE和PE包装)将大豆分离蛋白(SPI)包装后在高温高湿环境(RH 80%、30℃)条件下贮藏12个月。研究贮藏环境、时间、包装条件对SPI的二级结构及乳化性的影响。通过对酰胺Ⅰ带1 600~1 700 cm-1波段的图谱进行分析发现,PE包装中SPI的β-折叠与对照样相比显著下降(p0.05),通过对各包装中SPI功能特性的比较得出包装材质对温湿度的阻隔性:铝箔包装工厂包装PE。通过相关性分析得出,大豆分离蛋白的乳化性与β-折叠含量呈负相关(-0.675)。  相似文献   

12.
以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巯基乙胺(AET)为链转移剂,通过自由基聚合合成了氨基封端的香豆素型光敏共聚物NH2-P(VM-co-AMPS).再以1-(3-二甲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EDC)和N-羟基琥珀酰亚胺(NHS)室温催化大豆蛋白(SPI)上羧基和NH2-P(VM-co-AMPS)端氨基发生...  相似文献   

13.
三种大豆分离蛋白的比较研究和物化特性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3种不同大豆分离蛋白的基本化学组成、游离巯基、二硫键和表面疏水性进行了测定;对3种不同大豆分离蛋白的粘度、乳化性和凝胶性进行了分析;采用SPSS软件对物化特性与大豆分离蛋白的基本化学组成、游离巯基、二硫键和表面疏水性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确定了大豆分离蛋白的粘度、乳化性和凝胶性与蛋白质含量、二硫键、游离巯基含量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为满足大豆品质育种快速筛选的需求,本文详细探讨了利用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法对大豆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实现快速测定的可行性。采用凯氏定氮法和索氏抽提法测定了120份大豆粗蛋白和粗脂肪的含量,分别采集大豆整粒和粉末两种状态的近红外光谱,然后运用化学计量学方法PLS建立近红外光谱与化学值之间的关系模型。其中粉末大豆样品建立的粗蛋白校正模型的决定系数R^2为0.978 7,校正标准误差RMSECV为0.003 8,该模型对24份待测样品进行测定的预测标准误差RMSEP为0.002 84;粗脂肪校正模型的R^2为0.934 1,RMSECV为0.003 69,RMSEP为0.003 53。整粒大豆建立的粗蛋白校正模型的R^2为0.872 4,RMSECV为0.009 07,RMSEP为0.007 49;粗脂肪校正模型的R^2为0.876 5,RMSECV为0.005 08,RMSEP为0.004 66。对比发现,建模样品的状态对近红外模型的预测性能有重要影响,样品在粉末状态下建立的粗蛋白和粗脂肪近红外模型的预测效果更好。另一方面,由于整粒样品建立的近红外模型的R^2均在0.87以上,因此当样品量较少没有足够样品可用于粉碎时,该模型可以满足对整粒大豆品质进行粗测的需求。该结果对大豆育种早代筛选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双酶法制备大豆降胆固醇活性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比较4种酶对大豆分离蛋白的水解效果,并通过单因素及L9(34)正交试验优化其水解工艺条件,研究其最佳水解工具酶及最佳酶解参数。结果表明:木瓜蛋白酶和植物蛋白酶联合应用可作为大豆分离蛋白的水解工具酶;其最佳酶解参数为:酶解温度55℃、初始pH7.0、底物浓度12%、酶添加量8%、植物蛋白酶与木瓜蛋白酶的质量之比为1∶2,水解度可达14.20%;用双蛋白酶水解大豆分离蛋白,水解度为14.71%的产物降胆固醇活性最高,对胆固醇胶束溶解度的抑制率为61.67%。  相似文献   

16.
以BHO高油玉米F2∶3家系为材料,应用主成分空间和傅里叶变换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法(PLS),建立了测定高油玉米子粒的油分、蛋白质和淀粉含量的近红外校正模型。预处理分别采用一阶导数 矢量归一化、一阶导数 多元散射校正及直线相减等方法,主成分维数分别为5、9、9。验证分析表明,所建立的油分、蛋白质和淀粉含量的校正模型的校正和预测效果最好,其校正决定系数(R2cal)分别为0.950、0.973、0.976,交叉验证决定系数(R2cv)和外部验证决定系数(R2val)在0.918~0.948,各项误差(RMSEE、RMSECV、RMSEP)在0.305%~0.721%。结果表明,所建立的高油玉米完整子粒品质性状三成分模型的准确度和精确度均较高,可以满足高油玉米群体大量样品无损品质分析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利用FOSS TECATOR 公司生产的1241型近红外透射光谱仪,对266份整粒糙米样品进行了光谱扫描并测定了其多项品质指标。借助于近红外定标软件WINISI,建立了利用近红外透射光谱同时测定糙米多项品质指标的模型。结果表明,蛋白质模型的分析效果最好,其外部检验 (经校正的) 工作标准误\[SEP (C) \] 为0.312,检验决定系数(RSQ )为0956,而其他4项指标直链淀粉含量、糊化温度(碱消值)、透明度(透光率)和垩白度模型的SEP (C)分别为1.672、 0.389、 0034和4.024,RSQ分别为0.745、0.838、0.797和0.714。分析了近红外测定的重复性并讨论了该模型在水稻遗传育种等方面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碱提酸沉法制取花生分离蛋白工艺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试验采用碱提酸沉法从花生饼粕中提取花生分离蛋白,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了提取工艺,确定最佳提取花生分离蛋白工艺条件:浸提温度60℃,料液比1∶9,pH值9.0,浸提时间90min,酸沉pH值4.5。在此条件下蛋白质提取率可达42.5%,获得产品蛋白质含量为95.65%。  相似文献   

19.
单粒活体稻谷种子直链淀粉含量的近红外透射光谱分析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8  
利用FOSS Tecator公司的Infratec 1255型带单粒定标器的近红外谷物分析仪,对222粒单粒稻谷进行扫描并测定了直链淀粉含量的参比数据。借助于功能强大的近红外定标器软件(WinISI),采用多种计量数学处理方法和不同的回归统计方法进行定标曲线的开发和比较,优化得到了单粒水稻种子直链淀粉含量测定的近红外定标方程。其定标标准偏差(SEC)、交叉检验标准误差(SECV)、检验工作标准误差(SEP)和定标相关系数(RSQ)分别为2.828、3.088、2.792、0.848。  相似文献   

20.
环氧树脂改性大豆基木材胶粘剂的制备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表面活性剂AD改性大豆分离蛋白(SPI),然后与马来酸酐(MA)接枝后,再与环氧树脂(EPR)共混制备胶粘剂,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探讨SPI、AD、MA及EPR用量对胶粘剂胶合性能的影响,并采用红外光谱及示差扫描量热仪探讨了SPI胶粘剂的胶粘机理。结果表明:最优工艺条件为每150 g溶剂水中,SPI用量15 g、AD用量为SPI的2.5wt%、MA1.5 g、EPR15 g;红外光谱和热性能分析表明SPI和EPR之间发生了化学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