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为对拮抗菌株HBL-26的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通过正交试验设计对发酵液的4个单因子进行优化筛选,经软件分析后确定发酵培养基最佳配方为:葡萄糖6g.L-1、牛肉膏14g.L-1、NaCl 6g.L-1、MnSO40.05g.L-1。同时,得到回归方程:Y=5.34 X1-1.72 X2+14.44 X3-6.43 X4+8.35,其标准差S=14.23;F=4.202;显著值Sig.=0.019<0.05。最后通过单因子试验对菌株HBL-B26的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确定的最优培养条件为:培养基初始pH 8、发酵温度30℃、发酵最佳时间为48h。  相似文献   

2.
发酵抑制物和环境因子对游离及固定化酵母发酵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固定化酵母和游离酵母在耐受副产物及产物乙醇抑制方面的表现,结果表明,固定化酵母耐受各种发酵抑制物能力均好于游离酵母,无论固定化酵母还是游离酵母发酵,其外源性添加发酵抑制物的临界浓度为甲酸4 g/L,乙酸4 g/L,乳酸15 g/L,乙醇40 g/L。另外固定化酵母耐受环境高糖渗透压及温度变化的能力同样强于游离酵母,在发酵初始糖浓达到100 g/L时,经36 h发酵,其发酵醪液中乙醇浓度为30.37 g/L,而游离酵母发酵乙醇浓度仅为23.65 g/L。在环境温度升至50℃时,游离酵母几乎不发酵,醪液中乙醇浓度仅为0.07 g/L,而固定化酵母发酵最终乙醇浓度为3.75 g/L。  相似文献   

3.
杨慧  包慧芳  王宁  王炜 《新疆农业科学》2011,48(11):2071-2077
[目的]利用响应面法对黄色短杆菌c-11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以提高L-丝氨酸产率.[方法]先采用Plackett - Burman实验法对发酵培养基8个因素(蔗糖、酵母膏、硫酸铵、KH2 PO4、MgSO4、生物素、VB1和碳酸钙)的效应进行评价,筛选出主要因素.之后采用最陡爬坡试验逼近主要因素(蔗糖、酵母膏和硫酸铵)的最大响应区域.在此基础上,采用Box - Behnken结合响应面法(RSM)确定主要因素的最佳水平,并通过二次方程回归分析.[结果]蔗糖浓度为83 g/L、酵母膏浓度为31 g/L和硫酸铵浓度为29 g/L时,此时模型稳定点预测值L-丝氨酸产量为22.27 g/L,验证值为22.65 g/L,预测值与验证值之间吻合较好.[结论]优化后的发酵培养基使c-11菌株的L-丝氨酸产量提高了28.11;.  相似文献   

4.
番茄灰霉病菌拮抗菌D2-4发酵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对拮抗番茄灰霉病菌的 D2 - 4菌株培养基成分和发酵条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在 2 8℃ ,180 r· min- 1 振荡培养条件下 ,最佳发酵时间为 96 h左右 ,培养 2 0~ 2 4 h的种子液以 7%的接种量转接有利于提高抑菌活性 ,装液量为6 0 m L· 2 5 0 m L- 1 三角瓶 ,均匀设计试验得出 ,最佳培养基配方为 (10 0 m L发酵培养基中含 ) :黄豆饼粉 1.10 g、葡萄糖 2 .71g、蔗糖 1.0 0 g、Na Cl0 .10 g、酵母膏 0 .10 g、p H6 .6 1。  相似文献   

5.
蛹虫草液体发酵培养基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统计学方法对1株蛹虫草Cordyceps militaris DY-1菌株进行液体发酵配方优化,以期得到适合蛹虫草生长的最佳培养基配方。以菌丝体干质量浓度为指标,首先采用单次单因子方法筛选出培养基中的最优碳源、氮源及无机盐和正交试验方法得出最佳的碳氮比(C/N);然后采用Plackett-Burman(BP)设计筛选出影响菌丝体干质量浓度的关键因素,通过中心组合和响应面法确定关键因素的最佳浓度,从而得到出菌株DY-1的液体发酵最佳培养基配方为:葡萄糖16.40 g·L-1,酵母浸膏粉5.00 g·L-1,硝酸钾1.00 g·L-1,硫酸镁0.20 g·L-1,磷酸二氢钾1.80 g·L-1,硫酸亚铁0.02 g·L-1。经验证,菌丝体干质量浓度为32.11 g·L-1,与模型的预测值基本一致。运用最佳培养基配方进行液体发酵,菌丝体干质量浓度较基础培养基提高了4.12倍。  相似文献   

6.
曾一梅  魏娜  罗敏  熊平  汪浩勇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3):6629-6631,6676
为了提高乙醇产量,采用基因克隆的方法,将T7表达系统与fadK基因组整合到运动发酵单胞菌(Zymomonas mobilis)基因组中,获得能高产乙醇的重组工程菌株。在糖浓度为24%的玉米水解液发酵培养基中,重组工程菌株Z.M.F-4的产乙醇量比对照菌株提高了7%。在不同氯化钙浓度的发酵培养基中,重组菌Z.M.F-4发酵生成的乙醇产量最高的氯化钙浓度为16mmol/L,其乙醇产量为(101.50±3.59)g/L。在此钙离子浓度中添加1‰玉米油发酵,其乙醇产量为(101.10±3.73)g/L,与不添加玉米油时的乙醇产量几乎一致。  相似文献   

7.
通过Box-Behnken试验设计方法,对产苯乳酸突变菌株Lactobacillus plantarumP1881的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优化后的发酵培养基组成为:葡萄糖25 g/L,酵母浸粉35 g/L,K2HP04 2.2 g/L,MgS04 1 g/L,MnS04 0.3g/L,吐温-80 3 ml/L.此时苯乳酸产量为0.588g/L.  相似文献   

8.
苏云金杆菌摇瓶发酵培养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采用正交试验法 ,对苏云金芽孢杆菌高毒力菌株 TS1 6进行了摇瓶发酵培养基筛选试验 .结果表明 ,不同原料对发酵液毒力的影响相差很大 ,在几种培养基组分中以鱼粉对发酵液的影响最大 .试验所得的最佳培养基组合为 :黄豆饼粉 3 2 g· L- 1 、玉米粉 1 4g· L- 1 、花生饼粉 3 2 g· L- 1 、鱼粉 1 4g· L- 1 、蛋白胨 4g· L- 1 、酵母 6g· L- 1 、Fe SO4 · 7H2 O 0 .0 4g· L- 1 、Zn-SO4 · 7H2 O 0 .0 8g· L- 1 .  相似文献   

9.
刘天霞  刘雅琴  赵福建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0):18406-18407,18437
[目的]选育能利用木糖产乙醇的菌株。[方法]从自然界中分离、筛选能够发酵戊糖产生乙醇的酵母菌株,并对所得菌株进行发酵性能研究。[结果]选出了1株能利用木糖产乙醇的菌株b-11。其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菌株b-11耐乙醇浓度为5%,对数生长期为12~18 h,在50 g/L的木糖发酵培养基中发酵48 h时乙醇浓度达到最高值3.105 9 g/L,木糖利用率达82.52%,糖醇转化率是理论转化率的16.36%。[结论]该研究为利用木质纤维素生产燃料乙醇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
细菌纤维素发酵技术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木醋杆菌101812为出发菌株.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了木醋杆菌产细菌纤维素的发酵培养基及发酵条件.优化后的发酵培养基组成为葡萄糖8%,酵母提取物2%,柠檬酸0.3%,Na2HPO4·12H2O0.2%,KH2PO4 0.1%,MgSO4·7H2O 0.02%,乙醇1%;发酵条件为培养基初始pH值5.4,装液量为500mL摇瓶中装100mL发酵液,发酵方式为静置培养.经验证,使用优化后的培养基配方,在上述发酵条件下,30℃培养6d,细菌纤维素的产量可达0.633 g·100mL-1.  相似文献   

11.
苏云金芽孢杆菌WB9菌株的分离、生化特性及培养基优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对来自武夷山自然保护区非耕作区的200个土壤样品进行了苏云金芽孢杆菌的分离,获得12株菌株,分离频率为6.0%.室内感染力测定结果表明WB9菌株对小菜蛾具有高感染力、对甜菜夜蛾具有较高的感染力.生理生化指标测定结果显示WB9与库斯塔克亚种8010的反应表现型相同,仅在个别反应上有强弱差异,由此推测WB9可能属库斯塔克亚种.此外,通过正交试验设计和室内摇瓶培养,获得了优化的WB9工业培养基组合,即30.0 g.L-1玉米淀粉、20.0 g.L-1黄豆饼粉、15.0 g.L-1玉米粉、10.0 g.L-1酵母粉、2.0 g.L-1蛋白胨、15.0 g.L-1玉米浆、5.0 g.L-1CaCO3、0.3 g.L-1MgSO4.7H2O、1.0 g.L-1KH2PO4和0.02 g.L-1ZnSO4.7H2O.  相似文献   

12.
芳樟离体快繁与离体保存试管苗再生植株培养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以芳樟嫩茎为外植体,进行离体培养快繁技术研究.结果表明:在改良MS+2mg·L-1 6 BA+ 0. 1mg·L-1 NAA固体培养基中诱导不定芽,诱导率高;用附加 0. 2mg·L-1 GA3 或无GA3 的改良MS+2mg·L-1 6 BA+0. 1mg·L-1 IBA固体培养基交替培养,芽苗可大量增殖,繁殖系数高达 10-20倍,而且可以避免褐变和玻璃化现象;保存 2a的试管苗仍然保持再生芽的能力;芽苗用 1 /2MS+0. 8mg·L-1 IBA+ 0. 2mg·L-1 NAA + 20g·L-1蔗糖固体培养基培养,生根、壮苗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3.
玻璃化法超低温保存荔枝胚性愈伤组织及其植株再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玻璃化法对荔枝胚性愈伤组织超低温保存及植株再生进行了初步探讨.将继代保存15 d的荔枝胚性愈伤组织转接到预培养基[MS+50 mL.L-1二甲基亚砜(DMSO)+1 mg.L-12,4-D+20 g.L-1蔗糖+6 g.L-1琼脂糖]中,在5℃低温下预培养.将预培养后的愈伤组织于常温下用体积分数为60%玻璃化溶液(2PVS2)装载20 min,再于0℃下用PVS2溶液平衡40 min;换新鲜的PVS2溶液,迅速投入液氮中保存.1周后取出,于40℃温水浴中化冻,弃PVS2,用1.2 mol.L-1蔗糖液+MS基本培养基的洗涤液洗涤3次,再接种到新鲜的培养基中恢复培养,恢复培养后的胚性愈伤组织能正常进行体细胞胚胎发生、成熟和植株再生.  相似文献   

14.
荔枝转基因胚性愈伤组织原生质体分离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荔枝品种下番枝转基因胚性愈伤组织原生质体分离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转基因胚性愈伤组织抗性细胞系Q811培养16-18 d后,转入含8 g.L-1纤维素酶Cellu lose R-10和4 g.L-1离析酶M acrease R-10的CPW+130 g.L-1甘露醇酶液中,在(25±2)℃、黑暗条件下,连续振荡(30-40 r.m in-1)10-11 h进行酶解,转基因原生质体产量达到18.2×106个.g-1,存活率达97.5%.  相似文献   

15.
虎奶菇菌丝生长的氮源和碳源筛选及其抑菌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结果表明:虎奶菇菌丝生长的最佳氮源为黄豆粉,碳源为葡萄糖.获取菌丝体的适宜配方为8 g.L-1黄豆粉和20 g.L-1葡萄糖,菌丝体含量可达11.558 mg.mL-1;虎奶菇菌丝体对革兰氏阳性细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革兰氏阴性细菌、酵母和霉菌没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提出离子选择电极直接连续测定植物中的 NO_3~-—N 和 NH_4~+—N 的新方法。研究了此法的检测下限、线性范围和共存离子的干扰及消除方法;并成功地用一种提取液同时定量地提取了植物中的 NO_3~-—N 和 NH_4~+—N,分析测定了8种蔬菜和8种树叶中的含量。本法检测下限:NO_3~-:1.26×10~(-6)mol·L~(-1),NH_4~+:4.47×10~(-7)mol·L~(-1)。线性范围:NO_3~-:10~(-1)—10~(-6)mol·L~(-1),NH_4~+:10~(-1)—10~(-7)mol·L~(-1)。干扰离子主要有(?),Br,Cl~-,HCO_3~-,NO_2~-:和 Hg~(2+),Mg~(2+),引起干扰的最低浓度依次为:10~(-7),10~(-6),10~(-4),10~(-3),和10~(-5)mol·L~(-1)。当 Cl~-,NO_2~-,HCO_3~-,浓度等于10~(-3)mol·L~(-1)时,干扰顺序为:(?)>Br~->NO_2~->Cl~->HClO_3~-,而当 Cl~-,NO_2~-,HCO_3~-小于10~(-3)mol·L~(-1)时,则干扰顺序为:I~->Br~->Cl~->HCO_3~(-1)>NO_2~-。在本实验条件下,加入 Ag_2SO_4(1.0×10~(-3)mol·L~(-1)),可消除1000倍的 Cl~-,HCO_3~-,100倍的 NO_2~-,0.1倍 I~-,Br~-,对 NO_3~-的干扰,加入 EDTA(2.0×10~(-2)mol·L~(-1)),可消除10倍的 Mg~(2+),Hg~(2+)对 NH_4~+的干扰,并使阴离子干扰减弱。本法标准样分析结果相对误差 NO_3~-<2.2%,NH_4~+,-2.0%~2.2%;变动系数(n=4)NO_3~-:<1.7%NH_4~+:<1.7%;16种植物样分析结果平均回收率(n=2)NO_3~- 96.5%~103.5%,NH_4~+:96.0%~103.2%。  相似文献   

17.
保加利亚乳杆菌乳酸高产菌株的紫外诱变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紫外线对保加利亚乳杆菌进行诱变处理,以期获得高产乳酸的突变菌株。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出发菌株稀释10-8,紫外灯照射60 s,照射距离26.5 cm时为最佳的诱变条件;筛选到的突变菌株,在培养36 h时,产酸量最大值为16.1 g.L-1,此后乳酸含量几乎不变,因此其最佳发酵时间不应超过36 h。在培养12 h时,突变菌株的产酸量为13.0 g.L-1,此时诱变菌株的产酸量比出发菌株(4.7 g.L-1)提高了56.6%;经检测突变菌株能够保持较好的遗传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采用茎尖和试管苗培养的方法,以黄秋葵生长点为材料,进行了生长点的生长、分化芽的生根和试管苗的生根继代增殖培养,以及试管苗的移栽与定植的研究。结果表明:1/2MS+ZT0.2mg·L-1+NAA0.3mg·L-1是生长点伸长生长的理想培养基;MS+6-BA0.7mg·L-1+AgNO30.8mg·L-1+NAA0.1mg·L-1是生长芽分化培养的理想培养基;1/3MS+ABT0.6mg·L-1+蔗糖10g·L-1+IAA0.4mg·L-1是分化芽生根培养和生根继代增殖培养的理想培养基。试管苗移栽成活率为94.7%;定植成活率为97.4%;定植的试管苗保持了杂种黄秋葵的杂种优势。  相似文献   

19.
使用响应面法对高山被孢霉生产花生四烯酸(ARA)的发酵培养基成分进行优化。以摇瓶发酵7 d的ARA产量为指标,在前期试验的基础上,利用Plackett-Burman法设计试验考察酵母粉、葡萄糖、玉米浆干粉、磷酸二氢钾、硫酸镁和氯化钙6个因素的影响;分析筛选出葡萄糖、酵母粉和玉米浆干粉3个主要因素,再以最陡爬坡路径试验逼近最大响应区域,最后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设计三因素三水平试验,利用Design Expert 10软件进行二次回归分析计算得到ARA产量最高的培养基,其成分为酵母粉12.6 g·L~(-1),葡萄糖75.6 g·L~(-1),玉米浆干粉7.1g·L~(-1),磷酸二氢钾1 g·L~(-1),硫酸镁0.5 g·L~(-1),氯化钙0.5 g·L~(-1),pH 6.5。在该条件下,ARA产量达到了5.12 g·L~(-1),与预测值的5.17g·L~(-1)接近,相比优化前的初始培养基,ARA产量提高了27.3%。该结果为提高ARA生产水平提供了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