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对9个大豆新品系进行比较鉴定试验。结果表明,中作976-5小区产量居第1位,为942.82g,比科丰14(CK)增产12.72%;中作A006-2小区产量居第2位,为915.91g,比CK增产9.50%;中作976-7居第3位,为852.11 g,比CK增产2.04%。小区产量居前三位的品系均比CK早熟,生育期适宜,且综合性状较好,下一年可在本地区进行品比试验。  相似文献   

2.
我们为了选择出适合北京地区夏播种植的新品种,为夏大豆新品种的推广利用提供科学依据,2005年进行了本试验。  相似文献   

3.
~(60)Co-γ射线辐照育种马铃薯新品系鉴定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5个60Co-γ射线辐照育种马铃薯新品系进行了比较鉴定试验。结果表明:F8-02比对照品种费乌瑞它小区增产17.9kg,增产率为79.2%,产量居第1位,F8-01比对照增产5.8kg,增产率为25.7%,产量居第2位。小区产量居前两位的品系均比对照抗马铃薯晚疫病,且综合性状较好。  相似文献   

4.
以泉豆7号为对照,研究6个大豆新品系的产量、生育期、主要性状及抗逆性等表现,结果表明:泉豆01A02、泉豆00S09、泉豆97S02、泉豆00A35等4个新品系表现较好,可晋升参加新品种(系)比较试验.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福建省农科院作物所选育出一些菜用大豆新品系,综合性状表现良好。为了进一步鉴定这些新品系的丰产性、抗逆性及生育特性,2004年在本所试验场进行了新品系比较鉴定试验,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筛选适合黄淮海地区大面积推广种植的高产、优质、成熟期适宜的大豆新品种。[方法]采用同一播期,进行随机区组设计,以中黄13为对照,对9个夏大豆新品系进行鉴定试验。[结果]郑1427产量为3 316.95 kg/hm~2,居第1位,比对照增产23.98%;皖豆905产量为3 125.25 kg/hm~2,居第2位,比对照增产16.82%;圣豆24产量为2 941.95 kg/hm~2,居第3位,比对照增产9.96%;周豆26号产量为2 908.5 kg/hm~2,居第4位,比对照增产8.72%;圣豆22产量为2 875.2 kg/hm~2,居第5位,比对照增产7.47%。这5个品种与对照熟期相近,生育期日数均低于101 d。[结论]郑1427、皖豆905、圣豆24、周豆26号、圣豆22适宜在淮北地区作夏播种。  相似文献   

7.
^60Co-γ射线辐照处理大豆M4代性状遗传变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不同剂量的^60Co-γ射线对三个大豆的干种子进行辐照处理后,通过对M4代主要农艺性状、生育期和蛋白质含量及脂肪含量遗传变异的研究,结果发现:主要农艺性状200 Gy处理效果最佳,株高、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单株产量和百粒重均高于CK,结荚高度低于CK;辐射可以显著缩短生育期,品种间同一剂量对辐照的敏感性相同;辐射后蛋白质含量的变化品种间有明显的差异,脂肪含量向低含量的方向变异的倾向较大,品种间同一剂量对辐照的敏感性不同。  相似文献   

8.
为了筛选出适宜在辽宁省种植的晚熟大豆品种进行区域试验,对13个大豆品种进行了产量、农艺性状比较,结果表明,辽14061-3、铁12141-6、铁12087-2、福来豆666、丹1037-1、辽13Q22-7、辽1125-4这7个品种各种性状表现良好,建议参加区域试验.  相似文献   

9.
《吉林农业》2001,(8):31-31
一、品系来源 我国农民大豆育种家张文进,在山东农科院吕山涌研究员的指导下,以高丰大豆为母本、豫豆2号、东北大粒黄豆混合花粉为父本杂交,干激温诱变,花药克隆,基因加倍,历时6年育得。二、品系特点 短日照性惰,叶色深绿,下圆上尖,三出复叶,间有  相似文献   

10.
[目的]筛选适合黄淮海地区大面积推广种植的高产、优质、成熟期适宜的大豆新品种。[方法]采用同一播期,间比排列设计,每5个或7个品种首尾设对照,对22个已筛选夏大豆品种再次进行比较试验。[结果]中作04-19产量居第1位,平均为2815.5 kg/hm2,比相邻对照冀豆12增产17.50%;荷99-8产量居第2位,平均为2704.5 kg/hm2,比相邻对照冀豆12增产12.86%;中作06-06产量居第3位,平均为2667.0 kg/hm2,比相邻对照冀豆12增产11.30%,前3位和对照熟期相近,生育期日数均在107 d及以下。[结论]中作04-19、荷99-8、中作06-06适宜在沧州地区作夏播种。  相似文献   

11.
为了筛选出适宜在辽宁省种植的中熟大豆品种进行区域试验,对14个大豆新品系进行引种试验,对其产量、农艺性状进行鉴定。试验结果表明,铁12145-4、辽12Q043-1、铁12087-1、辽12130-6-8、辽12093-3、群选豆99、建华豆111、沈农13-661、铁12054-2这9个品种各种性状表现良好,建议参加区域试验。  相似文献   

12.
大豆新品系抗大豆蚜虫筛选与鉴定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大豆生产田无人工干预的情况下,依靠大豆蚜虫的自然发生、消长与危害,调查大豆叶部蚜虫群体数量,在370份黑龙江省大豆新品系中筛选鉴定出高抗大豆蚜虫的材料77份,抗大豆蚜虫的材料64份。高感蚜虫和感蚜材料192份,田间不同品系抗感蚜虫差异明显,蚜虫对不同材料选择性较大,建议生产中可选择种植抗蚜材料,以减轻大豆蚜虫的危害。  相似文献   

13.
在湖南省作物研究所引进04-3、04-4、03-11、228等春大豆新品系,进行了以鄂豆4号(CK1)和湘春豆18号(CK2)为对照的地区适应性鉴定,结果表明,04-3产量为132.5 kg/667 m2,比CK1增产14.3%,达显著水平,比CK2增产11.9%,不显著。其它品系均较CK1增产,但不显著。04-3抗逆性强,株高、生育期适中,适于湘北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4.
^60Co-γ射线辐照生姜诱变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研究用25cy和30Gy的^60Co-γ射线辐照处理莱芜大姜和金昌大姜的萌动根茎与幼芽根茎,并系统分析了其VM1、VM2和VM3代材料的田间表现。结果表明,辐照处理对VM1和VM2代的抑制效应明显,且剂量越大抑制作用越强。两品种的萌动根茎对辐照处理更敏感,诱变效应更强。莱芜大姜幼芽根茎的临界剂量为25Gy,是对莱芜大姜幼芽根茎进行辐照诱变处理的适宜剂量。金昌大姜的临界剂量低于25Gy。筛选出了2个增产20%以上的高产突变株系GDC2531和PZC3026。  相似文献   

15.
福建省春大豆新品系比较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进一步鉴定我省选育的春大豆新品系的丰产性、适应性、抗逆性和生育期表现,2000年春季在莆田华港农场进行了品比鉴定试验,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供试材料分别为:福豆310(福建省农科院耕作所提供)、福豆181(福建省农科院耕作所提供)、泉豆261(泉州市农科所提供)、莆豆8008(CK).试验地土壤为沙质壤土,肥力中等、均匀,排灌方便,前作为茄果类蔬菜,生长良好.  相似文献   

16.
17.
60Co-γ射线辐照处理后大豆M2农艺性状的遗传变异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利用150 Gy60Co-γ射线对10大豆品种(系)的干种子加以辐照处理,研究了 M2代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变异.结果表明:(1)遗传力的大小顺序为:结荚高度>主茎节数>主茎有效分枝始节>株高>荚长>茎粗>单株荚数>单株粒数>荚宽>主茎分枝数.(2)分别从各品种的M2分离群体中选出株高、茎粗、结荚高度、百粒重、生育期、种皮颜色等一批变异类型.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辽宁省不同菜用大豆新品系的综合比较,辽04M05-3、K丰76-6、K丰76-5、铁06166-1的产量高,而且品质好、抗性佳,适宜在辽宁省区域内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9.
优质芝麻新品系比较试验与经济性状综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目的是为河南省优质芝麻新品种的鉴定和推广种植提供依据。方法是以豫芝四号为对照,研究驻122、郑芝2010、漯芝03—7、05—4082、429、07A5、029共7个芝麻新品系在河南省的适应性、产量及经济性状。结果:驻122的产量最高,平均为944.91kg/hm2,比对照增产18.20%;郑芝2010、漯芝03-7、05-4082、429分别比对照增产16.39%、12.70%、8.38%、0.44%。驻122的单株蒴数最多,为108.0个。郑芝2010的每蒴粒数最多,为68.2粒,其次是驻122。郑芝2010和驻122的熟期较早,分别比对照早2.9d、2.1d。郑芝2010的茎点枯病发病率最低,为4.70%,05—4082的抗倒性强。结论:驻122、郑芝2010、漯芝03—7和05-4082新品系的经济性状协调,丰产性好,适应性广,抗倒性较强.可在河南省芝麻产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20.
亚麻新品系丰产性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2002~2003年亚麻区域试验资料和DPS数据分析处理软件,对甘肃省新育品系的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95005、89259和9135是丰产性优良、稳定性较好的亚麻新品种(系),适宜甘肃大面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