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稻根系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魏磊  董华林  武晓智  费震江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1):2161-2163,2168
水稻(Oryza sativa L.)根系对水稻的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根据目前水稻根系育种的研究现状,分析了水稻根系育种对提高产量、改变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的重要性,并对其研究前景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相似文献   

2.
水稻(Oryza sativa L.)根系对水稻的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根据目前水稻根系育种的研究现状,分析了水稻根系育种对提高产量、改变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的重要性,并对其研究前景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相似文献   

3.
水稻全基因组测序工作的完成是水稻基因和基因组研究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基因组测序计划完成之前水稻的基因克隆技术主要是针对单个或少数几个基因进行,而水稻基因组计划完成之后其基因克隆技术则以大规模、高通量为特征.  相似文献   

4.
选取100份不同质源的水稻(Oryza sativa L.)材料,通过施氮与不施氮对比试验,以单株有效穗数、每穗实粒数、千粒重、株高及全生育期为指标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参试材料可分为5类,其中第Ⅱ类集中了全部氮高效利用材料,其氮高效系数(DC)中心值达到93.6,表现出较强的氮高效利用特性;其次为第Ⅳ类,中心值为89.8;中心值最小的为第Ⅲ类,为81.9,表明该类材料在低氮胁迫下受害程度最大;其余表现一般.  相似文献   

5.
以湖北省咸宁市的冷浸田为试验对象,集成不同改良措施形成一整套技术模式,通过田间试验研究冷浸田改良技术集成效果。以常规技术模式(CK)为对照,研究微肥技术模式(T1)和暖田技术模式(T2)对冷浸田水稻(Oryza sativa L.)根系发育、干物质含量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T1和T2可以促进水稻根系生长发育,增加干物质含量,增加根冠比,提高水稻产量;与CK相比,T1增产12.98%,T2增产21.42%。综上所述,冷浸田集成改良措施能够增强根系形态发育,提高水稻干物质含量,达到显著增产;其中,T2通过集成挖沟排水措施降低冷水浸滞的影响,增产效果优于T1。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不同甘薯品种生育前期对磷素(P)缺乏的生长响应特征,以苏薯11(S11)和苏薯17(S17)为试验材料,设置低磷和施磷2个处理,采用土柱培养法在移栽后35 d分析和测定甘薯根系形态、磷吸收量、土壤有效磷含量及磷酸酶活性。结果显示:(1)与施磷处理相比,低磷处理降低了甘薯的生物量,其中苏薯11单株生物量降幅达19. 5%(P0. 05);此外,苏薯11的比根长和比表面积在低磷处理下显著增加,增幅分别达到41. 8%(P0. 05)和50. 9%(P0. 05);虽然苏薯17单株生物量降幅不显著,但比根长在低磷处理下显著增加49. 6%(P0. 05)。(2)低磷处理降低了甘薯对磷的吸收,苏薯11体内磷积累量降幅大于苏薯17;增施磷肥后促进了苏薯11对磷的吸收,导致其磷总积累量高于苏薯17。(3)与苏薯17相比,低磷处理提高了苏薯11土壤中的磷酸酶活性;同一处理下种植2个品种甘薯的土壤中有效磷含量基本持平。可见,磷素缺乏抑制了甘薯生育前期的生长及其对磷素的吸收,其中苏薯11对低磷胁迫的响应大于苏薯17。  相似文献   

7.
磷对杂交水稻根系特性与养分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为充分利用磷肥资源,确保良好的农田土壤环境质量,采用水培试验,研究了不同磷素水平下杂交水稻根系生理特性与养分吸收的动态效应。结果表明,施磷极大地促进了杂交水稻根系的生长发育和植株干重的增加,保持适当的施磷水平能力增强杂交水稻根系活力并保持较长时间。磷的适宜质量浓度50.4,100.8mg/L处理,杂交水稻各生育期根冠比为:分蘖盛期为0.23-0.24,孕穗期为0.17-0.19,齐穗期约为0.15,灌浆期为0.01-0.11,杂交水稻对N的吸收主要在分蘖盛期和灌浆期,对P的吸收主要在孕穗期,对K的吸收主要在孕穗期和灌浆期,对Ca的吸收主要在分蘖盛期和孕穗期,对Mg的吸收主要在齐穗期和灌浆期,对Si的吸收主要在分蘖盛期,灰色关联分析表明,P对N,K,Ca,Mg,Si的吸收有非常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试验在湖北省荆门市沙洋县曾集镇比较了宜施壮控释肥不同的控释时间及施肥方式对水稻(Oryza sative L.)植株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生长施用控释肥具有缓慢释放养分的作用,能与水稻的生长期保持一致,并能满足水稻高产稳产需求;控释肥处理区的株高、穗长、千粒重和水稻专用肥区、常规施肥区均无太大差别,但可以明显提高水稻有效穗数、每穗实粒数;水稻控释肥CRU1产量最高,比不施氮肥对照增产3 135.0 kg/hm~2,增产率为43.5%;比常规施肥对照增产1 800 kg/hm2,增产率为21.1%。  相似文献   

9.
10.
采用水培法,利用不同含量的植物营养剂溶液培养水稻(Oryza sativa L.),考察水稻根系吸收植物营养剂中氨基酸分子的效果。结果表明,与清水对照相比,利用4%植物营养剂溶液处理的水稻,其15种氨基酸含量和8种必需氨基酸(包含1种半必需氨基酸和7种必需氨基酸)含量均明显提高,分别提高了62.77%和58.22%,并能明显改善水稻株高、绿叶数、穗长、穗粒数等农艺性状。  相似文献   

11.
立足于广东省深圳市华为中庭观光温室的水稻(Oryza sative L.)园项目,以室外水稻栽培为对照,从光照、温湿度和风速等几个方面比较气候环境因子对观光温室内移栽后水稻植株生长的影响,以期为今后观光温室水稻的栽培提供相关理论支撑。结果表明,水稻移栽后,温室环境中较低的光照度等因素在营养生长初期抑制了植株的生长;随着生长期的不断推移,室内较高的温湿度使得水稻植株快速生长,出现徒长现象;而在营养生长后期,这种环境因子对水稻生长的影响逐渐减小,但较室外环境仍存在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不同处理条件下不同品种水稻在生长特性方面的表现,为栽培方式和配套品种的科学选用提供理论依据,试验以华北地区主栽的11个水稻(Oryza sativa L.)品种为材料,采用5种不同的处理方法,分别讨论不同品种不同处理条件下水稻株高、叶色、分蘖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不同有机栽培处理方式对水稻的生长特性有较大影响,有机栽培处理的水稻株高和分蘖皆显著低于常规处理,而叶色与常规处理相比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3.
在黑龙江庆安水利试验站,以水稻(Oryza sativa L.)龙庆稻3号为试验材料,采用随机区组法,以负压式土壤湿度计监测土壤水势,研究镁水耦合对寒地水稻品质的影响,以期为优质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结果表明,龙庆稻3号垩白粒率、垩白度、直链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和米饭食味评分镁肥与水分间存在互作反应。与对照相比,镁肥施用后龙庆稻3号的垩白粒率、垩白度、直链淀粉含量和蛋白质含量均降低,米饭食味评分值提高;与常规水分管理相比,以-15~-20 k Pa为控水下限的水分管理的龙庆稻3号的整精米率提高,垩白粒率、垩白度和米饭食味评分值均降低。以-15~-20 k Pa为控水下限同时施用镁肥的处理,龙庆稻3号稻米的商品品质(加工和外观品质)最好;以常规水分管理同时施用镁肥的处理,龙庆稻3号稻米的营养食味品质较好。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中国水稻(Oryza sativa L.)受高温热害的影响,对水稻受害的机理、高温热害指标及风险评估、高温预警监测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在大量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从分子水平探明水稻受高温热害的根本机制,建立考虑品种、生育期、其他气象因素等的综合性高温热害指标,并提出选取合适播期、采用耐热品种、健全防范体系等观点。旨在为应对高温热害带来的危害及完善应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以籼稻恢复系R128和籼稻不育系龙特浦A为材料,研究不同高度的防虫网隔离对水稻(Oryza sativa L.)花粉飘移的影响。结果表明,2.0、2.5、3.0 m高防虫网隔离均能影响花粉漂移的频率,各处理同方向各处间的漂移频率随着距离的增大越来越小,差异越来越不明显;花粉漂移频率与风向和风速大小密切相关,即下风口的漂移频率高于上风口的漂移频率,防虫网隔离后漂移频率减少幅度较大;生产杂交种可以使用2.5 m和3.0 m高防虫网作为隔离屏障,不育系扩繁种子使用3.0 m高防虫网作为隔离屏障才符合种子的纯度要求。  相似文献   

16.
水稻(Oryza sativa L.)在一定程度的水分亏缺下可提高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在干旱条件下,转C4光合酶基因水稻的C4光合酶基因能够被诱导表达,具有较高的根系活力,从而保持高效的碳同化效率。探讨了转C4光合酶基因水稻在水分调控下,其根系生理特性和根系活力与光合生产力的关系,论述了转C4光合酶基因水稻高光合生产力的根系生理基础,旨在为水稻的高产育种和节水栽培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沼液对水稻生长产量及其重金属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7,他引:5  
沼气发酵残余液(沼液)是一种典型的优质有机物料,目前我国每年产生2亿多吨的沼液,农业生产中寻求沼液的资源化利用,对避免环境二次污染和实现畜禽养殖业的生态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社会意义.在田间小区试验条件下,以粳稻'亚优红一号'(Oryza saliva L)为试材,就沼液作为肥源代替化学肥料施用对其营养生长、稻谷产量及稻米中重金属含量的影响作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沼液作基肥,追肥施复合肥获得的水稻产量最高,达55.9 g·plant~(-1).虽然与当地习惯施肥(基肥和追肥施复合肥)相比稻谷产量没有明显差异,但是基肥用沼液代替化学肥料,显著降低了水稻生产成本.同时,沼液作基肥,追施复合肥明显促进了水稻分蘖和生长,虽然稻米中Cu、Cd含量没有显著变化,但强化了稻米Fe、Zn营养,显著降低了Pb含量,明显提升了稻米营养品质.可是,试验结果也显示,沼液完全代替化学肥料施用对水稻生长及其产量形成是不利的.  相似文献   

18.
以少蘖型水稻(Oryza sativa L.)品种为研究对象,选择人工撒播播种方式,设置了2(Z1)、3(Z2)和4kg/667 m2(Z3)3种不同的播种量,研究不同播种量对水稻生理生态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分蘖数随播种量增加而递减。光合作用方面,在孕穗期,随着播种量增加,高密度群体净光合速率显著降低,Z3和Z2处理比对照Z1分别减少34.08%和9.44%;在齐穗期,高密度群体Z3和Z2处理净光合速率显著低于对照Z1,Z3和Z2分别比Z1降低9.50%和6.70%,表明高密群体具有较强的自身调节能力。建议少蘖型水稻品种直播可以通过增加密度的方式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供磷水平对吉林省水稻干物质积累、养分吸收分配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磷可显著提高水稻产量,依据产量(y,kg/hm2)与施磷量(x,kg/hm2)关系建立线性加平台方程得出最高产量的施磷量为106.7 kg/hm2,产量为10 687 kg/hm2。水稻不同生育阶段干物质和磷素的积累和分配趋势一致,P120处理的干物质积累量和磷素于抽穗期后均为最大。施磷可显著提高茎鞘中磷素的转运量,P120处理茎鞘和叶片磷转运量、转运率、籽粒贡献率均为最大。水稻的磷肥偏生产力、磷肥农学利用效率、磷肥当季回收率均随着施磷量的增加呈显著下降的趋势。综合产量与效益、养分吸收及磷肥利用效率等因素,采用最佳经济磷肥用量134.0 kg/hm2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20.
以两系超级杂交水稻(Oryza sativa L.)桂两优2号为供试品种,通过田间研究比较常规耕作和粉垄耕作条件下水稻生长及生理特性.结果表明,粉垄耕作方式有利于水稻植株分蘖中后期的分蘖生长,全生育期白根多、活力强,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极显著高于常规耕作,叶片净光合速率高,并且持绿时间长,利于光合同化物的生产积累;成熟期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显著高于常规耕作,有效穗较常规耕作多27.6万/hm2,因而产量增加显著,增产约20.3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