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柬埔寨磅湛省农业局官员最近表示。磅湛省在足社和棉末建立了两家大规模生产淀粉的工厂后,省内的木薯种植也不断增加。省农业局长贡成表示。因为该省的木薯市场稳定,木薯种植业迅速发展,目前,许多农民把种植其它农作物的土地改种木薯。他指出,该省的足社、棉末、支拜三县共有132公顷木薯种植地,即使木薯种植面积增多了,但生产的木薯仍然不能满足两家淀粉厂的需求。他说,厂商目前到各村收购木薯,  相似文献   

2.
木薯大多种植在热带、亚热带地区,这些地区多为黏质土壤并且天气多雨,导致木薯种植劳动强度大、人工效率低下等问题。结合中耕施肥、除草等管理需求和木薯种植农艺要求,设计了具有七连杆机构的单行木薯直插式种植机。木薯种植机的动力来自拖拉机动力输出轴,经过2组链轮分别为分种装置和七连杆机构提供动力。通过辅助软件Solidworks对杆件长度、鸭嘴栽植器安装位角度θ参数进行优化建模,将建模导入有限分析元软件Adams进行仿真分析,通过改变主要杆件长度来获取栽植器机构的运动轨迹。用Adams软件对机构性能的主要参数变量进行优化,得到可以满足单行直插式木薯种植机的设计。  相似文献   

3.
明溪夏阳村民梁东福在新坊村石溪自然村承包150亩耕地.建立木薯套种西瓜、玉米示范片。木薯、西瓜、玉米在3—4月份种植.7月份西瓜可采收,8月份套种的玉米可采收,11月底木薯可采挖。这样种植木薯后再套种西瓜、玉米每亩产值可达到4000元,比单种木薯每亩可增加产值1000-3000元。  相似文献   

4.
柬埔寨木薯考察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柬埔寨的土壤、气候条件适宜发展木薯生产,目前该国木薯多为零星粗放种植,集约化程度较低,鲜薯生产、加工潜力较大,连片开垦种植和加工木薯产品,前景看好。采取长期热带作物间种木薯等先锋作物,可缩短投资回报期。  相似文献   

5.
抓住机遇发挥优势推进我国木薯产业更快更好地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我国木薯产业发展很快,已经成为热带作物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2005年,全国木薯种植面积为657万亩,鲜薯总产量700多万吨,总产值近30亿元。 一、发展我国木薯产业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国木薯产业发展具有四个明显的特点:一是种植区域高度集中。全国木薯生产量的90%集中在广东和广西,已初步形成了产业的优势布局:二是种植技术比较先进。  相似文献   

6.
<正>木薯是一种可以用于加工饲料、淀粉和工业酒精等多用途的作物,它属于大戟科木薯属多年生亚灌木植物。据记载,木薯于19世纪初从南洋引进我国,先后在广东高州、海南一带种植,随后引入广西,主要分布在广西南部地区。其中,钦州市、北海市以及防城港市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钦南区位于钦州市的南部,年均降雨量2 104.2 mm,年平均气温22℃,相对湿度为81%,是典型的亚热带气候地区,种植木薯比较适宜。20世纪50—60年代,钦南区的木薯种植以小面积种植为主,主要用途是补充粮食不足;90年代以后,随着钦州港酒精厂、  相似文献   

7.
2008年。柬埔寨腊塔纳基里省木薯价格不理想,2009年该省农民宁愿放弃种植木薯。腊塔纳基里省农业局长谢何说。2009年该省的木薯种植面积仅2400hm^2,与2008年的4000hm^2相比下降率达40%。农民放弃种植木薯是因为木薯价格与成本不相上下。  相似文献   

8.
木薯是世界三大薯类作物之一,同时也是全球年产亿吨以上的七大作物之一。木薯收获产品主要是地下块根。其含有丰富的淀粉,既可作粮食和饲料,又是重要的工业原料。由于木薯具有耐旱、耐瘦瘠的特点,一直以来栽培多粗放管理,产量低,效益差。随着各种深加工技术日趋成熟,化石能源紧缺,木薯成为重要的生物质能源植物,是世界公认综合利用价值极高的经济作物和重要工业原料,因而木薯原料市场前景十分广阔,也吸引了世界各国木薯研究者广泛致力于提高它的产量,以求增加其种植收益。木薯增产潜力很大,据梁光商(1982)、温健(1962)等人报道,在中国,  相似文献   

9.
通过应用木薯种植,推广良种良法。从而提高木薯种植效益,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复种指数,增加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10.
广西木薯生产发展对策之浅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木薯是世界三大薯类(马铃薯、甘薯、木薯)之一。其全身都可利用:叶片可养蚕;茎杆可作繁殖材料或培养食用菌;块根富含淀粉,除作饲料之外,还可加工生产淀粉及其衍生物(如乙醇、山梨醇、赖氨酸等等)。木薯具有粗生易种,耐旱耐瘠,适应性广的特点,是我国重要的一种旱地经济作物,其主要分布于广西、广东、海南、福建、云南等省(区),年种植面积600—675万亩。广西是我国木薯生产的主产区,近年来,年种植面积在350万亩左右,占全国种植面积的50%以上,年产鲜薯230万吨左右。木薯生产的发展,促进了木薯加工业的发展,目前全区已建…  相似文献   

11.
木薯生长前期的田间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木薯是广西主要的经济作物之一,种植面积、产量稳定在27万hm2、380万t左右,均占全国的六成,但平均亩产不足1t,单产低,直接经济效益差,体现不出种植木薯的优势。因此,农户种植木薯的积极性受到一定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广西木薯产业的发展。究其原因,除了种植品种老化,高产优质的木薯新品种种植面积少外,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木薯种植户受到传统种植的自发性、自给性及零散性的生产方式影响,对木薯田间管理和肥料、人力的投入不够重视,缺乏集约化经营和科学的管理方法。木薯生长前期田间管理一般是指木薯种植后的1~4个月,木薯植株未封行前,…  相似文献   

12.
木薯栽培存在问题与高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木薯,是世界3大薯类之一,在上世纪70、80年代粮食供给不充足的条件下,上杭县木薯种植面积达到15万亩,主要用作旱粮和饲料。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落实、粮食产量的提高及种植业结构的调整,由于木薯种植效益较低,木薯面积一度缩小,目前上杭县木薯种植面积在1.13万亩。亩产鲜薯1000--1500公斤.高产达2500公斤。为了提高木薯种植效益,笔者根据近5年的实践调查,针对当前木薯种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木薯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3.
木薯在工农业生产上用途广泛,特别它是再生能源作物,而市场对木薯产品需求极为强劲,木薯产业成为了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梧州市地处广西桂东南,属热带丘陵山区,适宜种植木薯,为此作者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总结出高产木薯的栽  相似文献   

14.
广西武鸣县具有发展木薯产业的良好基础条件。近年来,武鸣县委、县政府将木薯产业确定为优先发展的产业来抓,使木薯产业得到迅速发展。到2005年,全县共有13.5万户农民种植木薯,总面积达38万亩:木薯加工企业已发展到38家,从业人员达6000多人。2005/2006年榨季,全县生产鲜木薯70多万吨,产值2.4亿元:木薯加工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5.7亿元,上缴利税1220万元;农民种植木薯人均收入500多元。木薯产业已发展为武鸣县的支柱产业之一,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渠道。  相似文献   

15.
广西是木薯种植大省,木薯是当地较为广泛的农产品,分析广西气象灾害对木薯种植的影响是非常有必要的。通过对广西历年温度、无霜期、日照时数、降水量、风等因素的分析,介绍了木薯生长的气象条件;并针对不利于木薯生长的灾害性气象条件,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或防灾减灾措施,为在广西种植木薯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德宏州木薯生产发展前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云南德宏州自然条件和木薯生长发育对生态环境要求的分析,结合引进木薯品种两年来的试种表现和木薯高产栽培技术经验总结.得出了在德宏州大力发展木薯种植具有热量资源充沛、土地资源丰富、经济价值高、市场需求量大等四大优势,展望了在德宏州木薯综合开发利用的途径和开发前景,可供同类地区参考。  相似文献   

17.
<正>随着山东、浙江、广西、海南等多地的国家级生物质燃料乙醇项目的推出,引出了一个新的商机——种植木薯。木薯是世界三大薯类(马铃薯、番薯和木薯)之一,原产美洲,如今经过改良已经在我国广泛种植,其中最大的种植基地在广西和海南。之所以选择木薯生产生物质乙醇燃料的理由,一是木薯种植无局限性,如荒废山地、经济林的空隙间均  相似文献   

18.
试论我国木薯产业发展策略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木薯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和可再生的生物能源,是其深加工开发前景广阔。引起 选育木薯新品种,科学种植,引进外资加大综合利用力度,是木薯业的发展方向。推进木薯业的经济增长,要依靠科技进步和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在开发木薯加工业的同时,注意维护生态平衡,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木薯的经济价值和市场潜力巨大,但我国的木薯种植技术相对落后。隆安县木薯种植示范点对于木薯种植过程中的疫情进行了研究,对试验田内的南植199品种的木薯生长及收获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该品种木薯的抗病性较强、疫情较轻、木薯的质量较好,但对于褐斑病的抵抗能力较差。本文的研究成果对于南植199的品种改良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0.
通过开展三类不同株型(直立型、伞状半张开型、张开型)木薯品种在一年生和二年生木薯种植中的不同种植密度试验,观测株高、茎粗、单株薯数、单株鲜薯重和地上部分重量,统计分析单位面积产量,探讨并推荐不同株型木薯品种在云南一年生和二年生木薯生产中的合理种植密度,以期为进一步提高云南省木薯单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