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 毫秒
1.
2.
3.
4.
竹织叶野螟防治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为使防治竹织叶野螟工作达到最佳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对其防治指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损叶50%以下为轻度为害,损叶50~75%为中度为害,损害75%以上为严重为害;并根据害虫损叶量和毛竹产量损失的关系,提出了防治竹织叶野螟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竹织叶野螟(Algedoma coclesalis Walker).俗称竹苞虫,属鳞翅目螟蛾科.幼虫主要叶卷苞取食于当年生毛竹、刚竹、石竹、淡竹等新竹叶片,为当前竹林威胁最大的害虫之一.轻者影响竹根排芽,重则叶片吃光而枯萎.以往通常防治卷苞幼虫,其难度大,成本高。经十多年来控制成虫期实践表明:平均单株卷苞数量,自然危害区为防治区的26.5倍;耗资由原来平均每亩的0.6元,降为0.15元. 相似文献
6.
应用扫描电镜技术对竹织叶野螟雌雄蛾触角感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竹织叶野螟触角呈丝状,由柄节、梗节和分为74~80个亚节的鞭节组成。触角上存在7种感器,其中毛形感器数量最多,其次是耳形感器和腔锥形感器;毛形感器、刺形感器、腔锥形感器Ⅰ型、耳形感器Ⅰ型、栓锥形感器、鳞形感器和Bhm氏感器为雌雄蛾所共有,腔锥形感器Ⅱ型、耳形感器Ⅱ型仅分布于雄蛾触角上,且腔锥形感器Ⅱ型为螟蛾科首次发现。对竹织叶野螟触角各感器的形态、分布以及雌雄间触角感器形态和数量差异进行描述,此外就竹织叶野螟与其相近种昆虫触角感器间的差异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7.
竹织叶野螟,又称竹螟,是毛竹的重要食叶害虫.初夏竹叶被食殆尽,秋天萌发的新叶又被食光,似同火烧,如遇干旱竹林成片枯死,冬季大量新竹死亡;下年出笋减少30%~50%,新竹眉围下降20%~30%. 相似文献
8.
9.
竹织叶野螟幼虫有7龄与8龄,以7龄为主,占82.98%。7龄组幼虫期为26.81d,8龄组30.99d;各龄幼虫头壳宽相差明显,幼虫头壳宽对数回归直线方程式,7龄组为logy=0.3188x-0.1313、8龄组为logy=0.3164x-0.1575。幼虫食叶量7龄组为91.34±2.42cm~2、8龄组为116.85±8.48cm~2,5龄至老熟幼虫食叶量占全期食叶量96%以上;幼虫食叶量对数回归直线方程式,7龄组为logy=0.4604x-1.5030、8龄组为logy=0.4002x-1.3636。幼虫期食叶量的多少与幼虫发育羽化为成虫,在雌、雄性方面无关。 相似文献
10.
粉质拟青霉Paecilomyces farinosus (Dicks.ex.Fr.)Brown et Smith是竹织叶野螟越冬幼虫的重要病原菌,林间自然发病率为23.08%~42.84%。用5.5×10~6/ml孢子悬液感染越冬幼虫,死亡率达91.7%。在24~26℃下,病程约10~14d。林间罹病虫尸上,可见粉质拟青霉被寄生黑孢壳Melanospora parasitica Tulasne寄生。本文还从病原菌的生理性质及侵染环境的角度,讨论了疾病的流行条件和病原菌利用的前景。 相似文献
11.
竹织叶野螟,又称竹苞虫、竹卷叶虫。2003年成片竹林大面积发生,为此,我们对该虫的防治进行研究,获得了初步经验。一、各种防治方法的使用效果 相似文献
12.
13.
研究了毛竹受竹织叶野螟危害后,竹叶次生物质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毛竹受竹织叶野螟危害后,竹叶中单宁和黄酮含量增加,总酚含量下降.说明毛竹次生代谢物质和抗虫性之间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竹织叶野螟食叶量及其为害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竹织叶野螟(Alged012ia GOClesalis Walker)是我省毛竹的重要害虫。作者于1989—1990年对该幼虫食叶量及当年新竹叶面积作了研究测定,幼虫期平均食叶量为101.490±4.1157 cm~2,各径级毛竹平均叶面积为192139.5302±23621.4434 cm~2。本文提出了不同径级毛竹的各为害程度相对应的虫口数量。 相似文献
15.
不同药剂林间防治竹织叶野螟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竹织叶野螟是毛竹的重要害虫之一,严重危害时可将竹叶吃光,甚至导致竹子死亡。采用4种药剂进行了林间防治竹织叶野螟试验,结果表明,使用森得保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90%杀虫单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1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有机硅1 000倍液、2.5%溴氰菊酯乳油1 000倍液进行林间喷雾,喷药后7 d,防治效果分别达68.95%、95.68%、92.99%、67.12%。杀虫单和氯虫酰胺防治效果显著好于森得保和溴氰菊酯,研究结果为竹织叶野螟防治药剂选择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本文综合分析了环境条件、释放剂量、释放方法对白僵菌致病力的影响,为白僵菌的大面积释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对宜溧山区竹织叶野螟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详细观察,并调查分析了溧阳3 a的成虫诱捕和幼虫虫口密度。结果表明:宜溧山区竹织叶野螟成虫的盛发期在5月28至6月8日,幼虫的盛发期在7月20日前后;模拟出盛发期幼虫虫口密度与5月25~30日时间段平均成虫诱捕量之间的线性关系:Y=2.174 9X-41.506,可作为准确预测幼虫发生量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竹腔注药防治竹织叶野螟的药效机理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50%甲胺磷稀释液(甲胺磷:水=1:1)2ml注射竹腔防治竹织叶野螟进行药效机理试验结果表明:①注射后24小时,竹叶中的农药浓度就可杀死幼虫,持续时间为15天;注射后第4天,幼虫取食后20.2小时就死亡,速度最快,死亡率为100%;②幼虫死亡率、死亡速度不受虫龄影响。 相似文献
19.
20.
<正>黄杨绢野螟属鳞翅目、螟蛾科,分布广泛。近几年在衡水市的发生及危害也在不断加重,以幼虫取食瓜子黄杨、雀舌黄杨等黄杨类的嫩芽和叶片,常吐丝缀合叶片,于其内取食,受害叶片枯焦,严重时造成黄杨整株枯死,严重影响植物的生长及观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