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正蚕业生产上,雄蚕茧品质好,净度优,纤度细,缫丝等级高且体质强健,虫蛹生命力强、茧层率高、茧丝长,出丝率较雌蚕高20%左右,实现专养雄蚕是提质增效的关键措施之一。位于Z染色体21.5点位的伴性赤蚁sch基因(隐性),不仅控制伴性赤蚁性状,而且还有控制胚胎伴性温敏性状~([1]),利用sch基因的温敏特性,在催青后期高温干燥处理,抑制雌蚕孵化,达到实现单养雄蚕的目的。然而带有sch基因的资源素材茧质成绩不理想,健康性达不到实用化水平,将sch基因导入现行家蚕品种是实现单养雄蚕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2.
雄蚕品种引进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雄蚕品种的引进与产业化推广是今后蚕业发展的方向。通过引进雄蚕品种夏华×平 8、华秋×平30在实验室对比和农村示范试验 ,试验结果表明 :雄蚕品种综合性状总体较优 ,但某些性状如产量、蚕茧解舒率等有待于进一步改良和完善  相似文献   

3.
利用sch基因具有胚胎期高温致死的特性,将伴性赤蚁(sch)导入实用品种中可实现专养雄蚕。通过常规和高温干燥催青处理sch雄蚕品种,找出降低雌蚕比率的有效途径,并对其孵化率进行t检验。得出结论:sch雄蚕品种在33℃、RH60%下雄蚕孵化率达到91.12%,雌蚕比率基本得到控制,雄蚕孵化率与常规催青技术处理sch雄蚕品种的雌雄实用孵化有一定的差异,经t检验中系差异显著,日系达到差异极显著水平;根据两日的雌蚕比率不同,提出采用一日收蚁法技术提高sch雄蚕品种的雄蚕率。  相似文献   

4.
利用平衡致死系S_8、S_(14)选配雄蚕杂交组合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常规品种雌为母本,平衡致死系S8、S14雄为父本,按中×日(或日×中)的形式选配雄蚕杂交组合,通过对总共28个雄蚕组合的雄蚕率及主要茧丝质性状的配合力测定,选拔出2对优良雄蚕杂交组合夏5×S14、夏S4×S8,它们的雄蚕率达到99%以上,目前已有少量进入农村中试。  相似文献   

5.
以常规品种雌为母本,平衡致死系S8,S14雄为欠本,按中×日的形式选配蚕杂交组合,通过对部共28个雄蚕组合的雄蚕率及主要茧丝质性状的配合力测定,选拔出2对优良雄蚕杂交组合夏5×S14,夏S4×S8,它们的雄蚕率达到99%以上,目前已有少量进入农村中试。  相似文献   

6.
通过实验室鉴定和农村试养,对夏秋用雄蚕品种秋华×平30在云南的适应性和生产性能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在云南省蚕业生产条件下,该品种性状稳定、雄蚕率高、发育齐一、产量稳定、茧丝质较好,且生产性能好、适应性强,可在云南省夏、秋蚕期和部分地区春蚕期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夏秋用限性蚕品种秋·西×夏D的育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沈兴家  李奕仁 《蚕业科学》1999,25(4):208-212
以具有限性斑纹但经济性状较差的C3 1、J3 1和现行体质强、茧丝优的芙蓉、湘晖为亲本 ,采用杂交和回交的方法 ,经多代选择 ,育成了具有斑纹限性的夏秋用蚕品种西蓉和夏D ;通过配合力测定 ,组配成三元杂交种秋·西×夏D。鉴定结果表明 ,该品种体质强健 ,产量与苏 3·秋 3×苏 4相仿 ,茧丝质性状优良 ,茧丝长 1 0 61m ,解舒丝长 72 7m ,净度 95 4 5分 ,综合经济性状优。  相似文献   

8.
春用多丝量雄蚕品种“鲁菁×华阳”的育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以家蚕平衡致死系平76为受体亲本,以丝质优良的普通蚕品种皓月为基因供体材料,采用杂交、自交和回交三步改良家蚕性连锁平衡致死系的方法,育成了经济性状优良的性连锁平衡致死系华阳;以限性皮斑蚕品种857为母本,以茧丝质优良、茧层率高、配合力优的蚕品种菁松为父本,转育成限性皮斑蚕品种鲁菁。两者组配成雄蚕杂交组合鲁菁×华阳,其雄蚕率达到98%以上,茧层率、万蚕茧层量和鲜茧出丝率分别比对照品种菁松×皓月高3.42%、0.46 kg和3.52个百分点,是一对经济性状优良的春用多丝量雄蚕品种。  相似文献   

9.
开发高新技术推广雄蚕品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雄蚕的繁育与推广是提高蚕茧出丝率,增加茧丝绸生产经济效益的重大突破口,是二十一世纪蚕业发展的科技制高点。为在蚕业高科技领域拥有一席之地,迅速提升我县茧丝绸生产的经济效益,为新世纪我县蚕业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我站于1999年开始从浙江省农科院蚕研所引进繁育、试养与推广了雄蚕品种,到2000年晚秋蚕止,共计繁育了雄蚕品种1800余张。其中饲养了第一代雄蚕种夏5×平2、夏4×平1。第二代雄蚕种夏华×平8共三对品种计323张。1 推广雄蚕品种的主要实绩2.1 雄蚕品种(尤其是第二代)具有强健好养、食…  相似文献   

10.
陈萍  刘劲  朱勇 《蚕学通讯》2004,24(2):9-13
不同温度之间夏sch产卵性能差异主要是常温与极端温度之间,产卵效果以常温最好;不同湿度之间夏sch产卵性能差异是常湿与极端湿度之间的差异,产卵效果仍以常规湿度最好.由此认为,雄蚕品种夏sch雌蛾正常发挥产卵性能的产卵环境与常规品种无异.  相似文献   

11.
一种适用于蚕卵mRNA差异显示的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自行配制的试剂取代GenHunterCorporationRNAimageTM Kit,并改用银染法代替放射自显影 ,建立了一种适用于蚕卵mRNA差异显示的方法。该方法具有成本低、安全、高效、量多质优等特点。运用该方法对不同温湿度催青处理后的夏sch蚕卵进行mRNA差异显示 ,展示不同处理差异表达产生的RNA分子 ,回收了 1条差异带 ,并对差异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2.
用标记基因与数量性状关系的截尾分析法和常规统计法比较同一亲本、相同性别的 3个群体内相差 1个sch基因的两个子群体差异 ,分析sch基因对家蚕健康性、全茧量、茧层量等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 :sch基因对健康性无不良影响 ;在高温、常温两种催青条件下 ,sch异质型茧重与正常型茧重无差异 ;sch纯合型的茧重低于异质型和正常型。由此探讨了伴性赤蚁sch基因用于雄蚕品种研究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3.
陈萍 《蚕业科学》2007,33(2):284-287
以伴性赤蚁家蚕品种XT和将XT的sch基因导入家蚕品种夏芳获得的伴性赤蚁品种夏sch为父本,以常规黑蚁品种为母本,分析了家蚕胚胎期伴性温敏性与伴性赤蚁sch基因及亲本其他遗传物质的关系。结果表明,夏sch伴性赤蚁的温敏性不比XT伴性赤蚁的温敏性弱,即伴性温敏性状随伴性赤蚁性状一起表现,认为伴性赤蚁sch基因不仅控制伴性赤蚁性状,而且还有控制胚胎伴性温敏性状作用;除sch基因外,伴性赤蚁温敏性强弱还与父本、母本的其他遗传物质有关。  相似文献   

14.
春秋兼用雄蚕品种夏·华×平8的选育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俄罗斯引进的性连锁平衡致死系S14和春用多丝量家蚕品种春日为材料 ,采用杂交、回交并结合测交和标记基因选择的方法 ,育成性连锁平衡致死系平 8,与常规蚕品种夏·华选配雄蚕杂交组合夏·华×平 8,其雄蚕率达到 99%以上。农村试养表现发育齐一、强健好养、产量高等特点。  相似文献   

15.
饲养雄蚕品种是提高蚕丝品质和蚕茧生产效益的重要途径之一。以引进的性连锁平衡致死系S-14为母本,用普通家蚕品种夏6为优良性状基因供体回交改良性连锁平衡致死系,经2轮杂交、自交、回交组成的循环改良和纯化,育成经济性状优良的家蚕性连锁平衡致死系平48,将该品种与家蚕限性皮斑品种限7组配成夏秋用雄蚕杂交组合限7×平48。经浙江省家蚕新品种实验室联合鉴定,该雄蚕品种的雄蚕率达99%以上,在农村生产鉴定试验中表现出强健好养、产量高、丝质优等特点:张种产茧量和50 kg桑产值分别较对照品种秋丰×白玉提高8.4%和9.4%;茧丝长、解舒丝长、解舒率和干茧出丝率分别较对照种提高7.9%、12%、2.57个百分点、1.54个百分点。新品种2009年通过浙江省家蚕新品种审定,适合在长江中下游蚕区的夏秋季饲养。  相似文献   

16.
菁松×皓月是生产上推广量最大的春用多丝量家蚕品种,根据家蚕茧荧光色的遗传机制,将该品种改育成具有蚕茧荧光显色判性性状的品种。对蚕茧有多种荧光显色的菁松通过系统分离方法,对蚕茧单一荧光显色的皓月通过杂交导入荧光伴性基因Fx及定向培育的方法,将2个品种均改育成雄蚕茧为黄荧光色、雌蚕茧为紫荧光色的品种,其荧光判性准确率达到100%。2个改育的品种暂命名为苏杰、豪胜。实验室饲养鉴定成绩表明改育品种杂交组合苏杰×豪胜的幼虫比菁松×皓月发育快,体质更强健,但全茧量略低;缫丝鉴定苏杰×豪胜的茧丝纤度2.686 dtex,洁净95.5分,茧丝长1 300 m以上,解舒率75%以上,并且生丝匀度好。改育品种杂交组合苏杰×豪胜的主要经济性状成绩与菁松×皓月相仿,在生产上推广应用可以达到雌雄蚕茧分别缫丝和提高蚕种制造鉴蛹工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黄燕平 《北方蚕业》2009,30(3):21-23
通过对"野三元"新蚕品种与871×872推广品种农村饲育情况的调查,结果表明,该品种的各项经济性状表现良好,可以作为春秋兼用蚕品种在生产上逐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适合亚热带蚕区饲养的三眠蚕育种材料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培育适合亚热带蚕区生产高品位生丝的家蚕品种,根据家蚕眠性遗传机制,利用杂交育种及显性三眠纯合技术,将超细纤度三眠蚕品种与夏秋蚕品种杂交育成Z3等细纤度三眠蚕材料,再与多丝量春用蚕品种杂交,初步育成了Z3.C3等纤度为2.44 dtex、全龄经过短、体质强健、茧丝质优良的三眠蚕材料。采用选拔的三眠蚕材料初步组配的Z3×84Y2杂交组合的实验室饲养成绩为:全龄经过21 d,虫蛹率98.55%,全茧量1.75 g,茧层率22.47%,茧丝长1 354 m,解舒率88.15%,洁净95.3分,纤度2.6 dtex。  相似文献   

19.
温度和湿度对伴性赤蚁sch系统致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进一步探讨家蚕伴性赤蚁(sch)致死的机理,比较了不同温度、湿度催青条件下,sch系统及其杂交F_1代和对照种黑蚁系统的孵化率、失水率、含水率、失水临界温度等。结果表明:伴性赤蚁sch系统在已_3至已_4期对温湿度敏感,受到高温和干燥的冲击,将获得“孵化不能”性状;温度、湿度因子对赤蚁sch孵化抑制均有较大的独立作用,sch表现出一定的“温度敏感性”和“湿度敏感性”;温度、湿度都能通过影响胚胎体内水分平衡失调而引起这种孵化不能;在不引起水分变化的情况下,温度还存在一条独立的抑制赤蚁孵化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