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明确栽插方式对甘薯生长及产量的影响。以‘泰紫薯1号’和‘泰薯15’为试验材料,研究直栽、斜栽、平栽3种不同栽插方式对2种类型甘薯品种的茎叶生长、T/R值、块根膨大速率、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商品薯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2个品种鲜薯产量和薯干产量均表现为平栽方式>斜栽方式>直栽方式;在斜栽和平栽方式下2个品种T/R值无显著差异,但显著低于直栽方式;2个品种甘薯块根膨大速率均表现为平栽方式>斜栽方式>直栽方式;平栽与斜栽方式2个品种块根商品薯率均高于直栽方式,平栽方式结薯数和薯块均匀度优于斜栽方式。综上所述,平栽和斜栽方式优于直栽方式,能够提高甘薯鲜薯产量及商品性,其中平栽方式较适用于鲜食型甘薯,淀粉型甘薯可根据种植条件选择适宜的栽插方式。  相似文献   

2.
为了确定鲁中丘陵薄地鲜食型甘薯适宜的栽插方式和密度,在大田条件下,以济薯26(J26)和龙薯9号(L9)为供试品种,每个品种设置直栽(S)和水平栽(H) 2种栽插方式,各栽插方式下设置不同栽插密度37 500(D1),52 500(D2),67 500株/hm~2(D3),研究了不同栽插方式和密度对鲜食型甘薯干物质积累分配、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密度可提高两品种生长中后期植株干物质积累量,显著降低相同栽插方式下济薯26生长中期侧枝叶的干物质分配比例。相同栽插方式下,D2处理可降低龙薯9号生长后期侧枝茎干物质分配比例,并显著提高两品种生长中期的块根干物质分配比例。直栽方式下,D2和D3处理显著提高济薯26生长后期块根干物质分配比例。相同栽插方式下,D2和D3处理显著提高两品种块根可溶性糖含量和淀粉含量,D2处理可显著提高两品种块根产量。与直栽相比,水平栽显著提高济薯26生长前期D2处理和后期D2和D3处理下、龙薯9号生长中期相同密度下的植株干物质积累量;有利于提高济薯26 D1处理下、龙薯9号各密度下的块根可溶性糖含量,提高两品种单株薯重和块根产量。综合考虑产量和品质,水平栽+D2处理是本试验条件下的最优处理组合。  相似文献   

3.
早熟甘薯品种的特点与双季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早熟甘薯品种特点为块根形成早,薯块膨大速率高,肥大时间长 ,薯块多而大,一般90120天成熟。利用早熟、高产、优质高效甘薯品种,可以提高复种指数,提早上市、增加收益。其双季高效栽培技术为早育苗、培育壮苗 ,早栽早收,加强田间管理,安全贮藏等  相似文献   

4.
甘薯根系生物学性状的相关性、主成分和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宝卿 《中国农学通报》2014,30(21):106-112
为研究甘薯根系生物学性状的内在关系,了解其形成和分化规律,为甘薯标准化栽培和新品种培育提供理论支撑。试验通过温室水培和田间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利用统计学方法研究了10个甘薯品种的根系性状。栽后10天,甘薯苗期根系的投影面积、表面积、平均直径和体积等形态性状贡献率最高且达80.56%;栽后20天,根平均直径的贡献率最高且达27.79%。收获后,单株块根总鲜重与倒三节、倒二节块根重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商品薯数呈显著正相关,与倒二节块根数呈显著负相关,与倒三节块根重量关联系数最高且达0.6595。在栽后15天,苗期根系的投影面积、表面积和体积与单株块根总鲜重之间呈显著负相关;而在栽后25天,苗期根系干重与单株块根总鲜重之间呈显著正相关,苗期根干重、根体积、根长和根平均直径等性状与单株块根总鲜重关联度较大。栽后10天和20天可能是甘薯根系生长、分化的重要时间节点,节间长度和栽插深度影响产量形成,苗期根系生物学特性与收获后块根产量之间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5.
甘薯移栽方式与产量性状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采用甘薯生产中常用的直插法、料插法、钩型栽插法、水平栽插法、船底型栽插法5种移栽方式对甘薯品种遗字138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料插与水平栽插方式产量性状指标综合表现良好。同时,为推进甘薯机械化移栽的发展,改变现有生产中甘薯移栽环节费工费力的现状,料插与水平栽插方式更有利机械化移栽的仿形与操作。  相似文献   

6.
四川省甘薯种植面积居全国前列,已选育出川紫薯、南紫薯、绵紫薯系列紫色甘薯新品种。本文针对四川紫色甘薯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集成创新了以“优质脱毒种薯、双膜壮苗、垄作保墒、早栽平插、净作密植、增施钾肥”等为主要内容的鲜食型紫色甘薯优质高效栽培关键技术,为促进紫色甘薯优质高效栽培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7.
甘薯育苗是甘薯生产过程中的首要环节,足的壮苗,是保证适时早栽、合理密植、苗全株壮,点表现在出苗早,出苗多,成功率高,费用低。是保证甘薯高产的最主要措施之一。培育充提高甘薯产量的最主要环节。阳畦育苗的优  相似文献   

8.
甘薯自古以来都是雨后栽插,早栽迟栽听天由命,产量随下雨早迟波动很大。肥团催根就是在栽插前几天,用营养土将插条基部包住,捏成肥团,排于苗床内,盖上地膜,催出根后,晴天开窝移栽于大田,打破了千年常规,摆脱了自然的控制,是甘薯抗旱增产的新途径。我县从1989年开始试验、示范、推广,经过3年的探索,已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现总结如下,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9.
甘薯育苗发生烂床,使秧苗感染病害,出苗少,不能适时早栽,或在栽后死苗,造成缺苗断垄,引起减产。因此,防止烂床是育足秧苗的关键环节。现将甘薯育苗的烂床原因及预防措施简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旱育秧不同播量、叶龄、密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海拔750m,平均气温15.2℃,4月底播种的条件下,"两优培九"采用旱育秧以稀播早插为好,大田密度应合理密植,稀播早插大田密度宜稀,密播晚插大田密度宜密,具体为播50g/m2下,移栽叶龄以3.1-4.1叶带土移栽为好;栽插1.5万穴667m2;70g/m2下,以4.1叶带土移栽为好,栽插1.3万穴/667m2;90g/m2下,移栽叶龄以3.1叶为好,栽插1.5万穴/667m2。试验因素对产量的影响为C>A>B,即大田插植密度是影响"两优培九"旱育浅植产量的主要因素,故适时早播、稀播、早插、合理密植可以提高"两优培九"旱育浅植产量。  相似文献   

11.
甘薯的栽插技术,是甘薯栽培的关键技术之一,其栽插方式对甘薯抗旱能力和结薯特点及产量、品质有明显的影响。现将5种甘薯  相似文献   

12.
金沙江流域甘薯地方良种种薯萌芽习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谢世清  冯毅武 《种子》2000,(1):13-14
本试验对金沙江流域现有的5个甘薯地方良种种薯的萌芽习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这些品种种薯萌芽能力均低于对照品种徐薯18,从播种到出苗的平均气温变动在17.6~18.6℃之间,有效积温变化在137.0~291.5度·日范围.因而,在推广这些甘薯地方良种时,应适当提早育苗播种时间,以保证大田甘薯的适时早插,夺取甘薯高产与稳产.  相似文献   

13.
1怎样确定育苗时间? 答:甘薯栽插以气温稳定通过15℃时为宜,采用大棚加温或用火炕温床育苗,应在当地甘薯栽插适期前30~35 d排种;采用大棚加地膜或冷床双膜育苗,于栽前40~45 d排薯。如要采用多级育苗法,则可更早些。以湖南省为例,稳定通过15℃的时间大约为4月下旬~5月上旬,因此,冷床地膜育苗可在3月上中旬进行,大棚加温育苗可在3月下旬进行。  相似文献   

14.
试论影响甘薯块根形成和膨大的因素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庆会 《作物杂志》1995,11(2):28-30
试论影响甘薯块根形成和膨大的因素张庆会(山东省潍坊教育学院青州市262500)甘薯块根的形成和膨大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影响的程度和角度也有所不同。块根的形成和膨大与品种特性有关。不同品种块根的发育特性存在着比较明显的差异。早熟品种,块根形成早,前期膨...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施氮量对甘薯块根膨大过程中淀粉含量及特性的影响,以‘心香’和‘商薯19’为试验材料,设置0kg hm-2 (CK)、57.5kghm-2 (N1)、115kghm-2 (N2)3个氮肥(N)处理在栽插当日施用。在栽插后60、80、100、120和140 d取样,研究了施加氮肥后甘薯块根膨大过程中淀粉的含量、糊化特性、流变特性、凝胶质构特性及淀粉酶活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在块根膨大过程中,施用氮肥可显著提高2个甘薯品种淀粉含量。块根膨大前期施氮显著降低‘心香’淀粉糊化特性的最低黏度、最终黏度和消减值,后期显著降低‘商薯19’淀粉糊化特性的最低黏度、最终黏度和消减值,显著提高‘心香’淀粉糊化特性的最低黏度、最终黏度和消减值;(2) 3个处理下,淀粉凝胶硬度和咀嚼性随块根的膨大逐渐降低。在块根膨大后期,N2处理可显著提升2个品种的淀粉凝胶硬度;(3)2个品种淀粉凝胶呈现弹性性质, N1、N2处理可提高‘心香’的储能模量和损耗模量,降低‘商薯19’的储能模量和损耗模量;(4)块根膨大前期,施氮降低2个品种α-淀粉酶...  相似文献   

16.
彭琼  鄢铮 《中国种业》2021,(12):86-90
以榕薯109和榕薯910为试验材料,利用三因素正交设计法研究了不同覆盖物、种植密度及栽插方式对其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栽插方式对2个甘薯品种鲜薯及薯干产量的影响均最大,达到了极显著水平。当覆盖物为防草无纺布、栽插方式为水平插、种植密度为3500株/667m2时,榕薯109和榕薯910的鲜薯及薯干产量均达到最大值,表明该组合方式最有利于榕薯109和榕薯910实现优质、高产、稳产的目标,可作为该品种的高产栽培技术方案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明适宜的钾肥施用量与施肥时期在提高甘薯产量和品质的同时,实现钾肥的高效利用和优化管理。以优质食用型甘薯徐薯32为试验材料,研究3个钾肥用量(0,150,300 kg/hm2)和3个施钾时期(生长早期即栽插后2周内、封垄期和块根膨大初期)处理对甘薯产量及营养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生长早期施用钾肥300 kg/hm2时,块根鲜薯和薯干产量获得最高值,分别为36495.0,12175.5 kg/hm2。钾肥不同施用期和施用水平对所测甘薯品质性状影响较大,甘薯生长早期追施钾肥有利于淀粉、麦芽糖和蔗糖的积累;低钾处理有利于淀粉及糖类物质的积累,而高钾处理则有利于蛋白质的积累。  相似文献   

18.
甘薯无土培育体系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薯(Ipomoea batatas)是一年生蔓生草本植物, 具地下块根, 原产于热带中美洲, 是中国重要的旱粮作物, 并有鲜食、 菜用、 观赏等多种类型。随着无土栽培技术的不断发展, 其在甘薯栽培上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综述了甘薯无土培育体系建设方面的研究进展和成果, 包括甘薯水培模式以及国内外有关甘薯水培的研究内容, 阐述了无土培育体系在甘薯育苗、 繁种、 生产、 绿化等方面的应用。提出了甘薯无土培育体系存在的问题并展望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9.
为明确机插栽培模式下恢复系和不育系穗茎生长与花期特性,探究机械化栽培下杂交水稻制种亲本花期相遇困难的原因,选用成恢727×蜀21A、雅恢2115×宜香1A两组合为材料,于2019—2020年进行大田试验,设置2种栽插方式及秧龄,进行恢复系和不育系叶龄动态、穗茎生长和抽穗动态调查,统计分析不同处理对不育系和恢复系穗、茎、叶生长发育及花遇状态的影响。结果表明,(1)机插亲本总叶片数发生改变,恢复系减少0.3~0.8叶,不育系增加0.1~0.4叶,同时秧龄缩短恢复系总叶数减少,不育系总叶数无显著变化。(2)机插恢复系穗、茎、叶生长发育进程较手栽延迟2~5d,不育系延迟5~10 d;恢复系拔节后开始幼穗分化而不育系进入幼穗分化后5~10 d开始拔节,机插恢复系与不育系穗分化持续时间无显著变化,各处理亲本幼穗生长曲线均拟合Logistic曲线较好(R~2>0.99)。(3)机插较手栽亲本播始历期延长,秧龄延长存在相同效应,不育系较恢复系对栽插方式及秧龄的响应更显著。(4)各组合手栽长秧龄的花遇指数为100%,花遇良好;机插长秧龄和手栽短秧龄条件下花遇指数介于40%~60%之间,花遇状态次之...  相似文献   

20.
不同栽插方式对脱毒甘薯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脱毒甘薯具体抗性强,种性好,产量高,品质优等特点,随着桐梓县畜牧业的发展,对脱毒甘薯生产越来越重视。为提高脱毒甘薯产量,特对脱毒甘薯的栽插方式进行了试验研究,以期找出最佳的栽插方式,为脱毒甘薯的大面积高产栽培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1材料与方法1.1试点与品种试于2006年一至11月在桐梓县楚米镇胡克强的责任地中进行,供试品种为脱毒甘薯“甘薯1号”。1.2试验设计试验设4个处理:A剪枝5个节斜插(45°角)入土3个节;B,剪枝5个节平插入土3个节;C节枝7个节斜插(45°角)入土3个节;D剪枝5个节平插入土(ck)。小区长5m宽4m,面积20m2,3次重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