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平原和丘陵区耕地地力评价及其指标体系衔接研究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耕地资源是粮食生产的重要基础,中国人多地少,科学地评价耕地质量对中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由于不同区域间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的巨大差异,目前耕地地力评价工作中,不同地区往往采用不同的评价指标体系,使评价结果难有可比性,给耕地的利用管理和保护工作带来不便.该文以山东茌平县和章丘市为代表样区,对平原区和丘陵区耕地地力评价及其指标体系的衔接进行分析研究.通过比较不同指标体系的评价结果,建立了相互转化的线性模型,实现了评价结果的统一可比性;为消除不同评价指标体系之间的差异,该文尝试建立统一的评价指标体系,在保证与原有评价结果一致的前提下,基本实现了不同地貌区域内耕地质量评价结果的统一.  相似文献   

2.
黄土高原林区土壤肥力综合评价排序方法探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该文对黄土高原林区土壤的生物化学、化学、物理学特性,枯枝落叶层及肥力的46项具体内容进行了分析和排序,对诸多因子作用的综合评价排序问题进行了探讨。综合评价排序采用了模糊聚类和相对系数两种方法。林区土壤肥力评价排序结果与材积量排序相吻合,从而论证了黄土高原子午岭林区自肥力强的树种辽东栎居首位,山杨次之;而六盘山林区山杨居首位,辽东栎次之。  相似文献   

3.
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总结和概括了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应遵守原则的基础上,设计了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及其数学模型,并运用以上理论体系对中国各省区的综合环境质量进行了排序。同时,对环境利导因素的整体效应和危害因素的整体效应进行了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4.
有机氯农药残留对农产品质量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对不同农产品中有机氯农药(“六六六”、“DDT”)残留进行了监测与分析评价,简述了有机氯农药有害物在农业环境和农产品中残留现状,并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为合理施用农药,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安全性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以新疆一四八农场为例,对农用土地经济定级中的模拟作物产量法和综合土地质量法及其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1)两种方法定级程序基本一致,在地方性区域内的定级结果均较为准确,且一致性较大;(2)模拟作物产量法结果的区域可比性强,但方法复杂;(3)综合土 地质量法方法简便易行,但结果的区域可比性差;(4)两种方法结合,能有效地建立便于比较和纳入全国体系的农用土地经济等级指数。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木本粮油植物掌叶木不同种源种子及籽油性状的综合评价结果准确性和评价方法的优选,指导掌叶木优良种源筛选和良种选育,该文构建了一套综合评价模型,对广西乐业、田林、凤山和环江以及贵州独山5个种源掌叶木种子及籽油相关的14项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因子分析法、离差最大法、熵值法4种单一方法进行评价排序,并对4种方法的评价结果采用均值、Borda、Copeland共3种组合方法进行评价排序,均通过肯德尔和谐系数一致性检验后确定最终评价排序;采用斯皮尔曼等级相关系数对最终评价排序与4种单一方法评价排序进行相关性分析,并筛选最好单一评价方法。结果表明:4种单一评价方法下种源排序虽存在一定差异但通过了肯德尔和谐系数一致性检验;3种组合评价排序均相同,各种源最终评价排序从高到低依次为凤山、乐业、独山、环江、田林。最终评价排序与主成分分析法、因子分析法、离差最大法和熵值法等4种单一方法评价排序的斯皮尔曼等级相关数值分别为1.00、0.90、1.00、0.90,相关性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主成分分析法和熵值法所得种子千粒质量的权重值均列各指标首位。因此,基于4种单一评价方法和3种组合评价方法的综合评模型为多种源掌叶木种子及籽油性状提供更为科学合理的排序结果;从易用、简便和有效性角度,掌叶木种子及籽油性状的最优单一评价方法为熵值法,评价中最重要的指标为种子千粒质量,凤山种源掌叶木种子及籽油性状最优。研究结果可为掌叶木种质资源高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也可为种子及油脂领域综合评价研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以苹果园中主要病虫害为对象 ,以使用技术为突破口 ,以减少农药用量 ,提高农药有效利用率、降低苹果园中农药残留量和农药对环境生态污染为主要目标 ,查明施用的农药进入环境的主要途径 ,以及在环境中的分布状况 ,着重研究使用技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明确滇东石漠化地区不同恢复模式效果差异以及养分对酶的影响关系,为石漠化地区恢复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土壤酶活性为恢复效果的衡量指标,采取基于模糊数学的土壤质量评价办法,得到不同模式下土壤酶指数,用以比较恢复模式的效果。基于土壤理化性质与酶活性相关性分析的结果,采取结构方程模型量化土壤理化环境和酶活性环境,进而分析不同土壤理化环境对不同酶环境的影响。[结果]酶活性大小排序为:灌草模式针阔混交林模式阔叶林模式针叶林模式裸地;由结构方程模型和有机质、全磷估计出的养分子环境对由脲酶活性、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活性构成的酶活性环境存在显著正影响。[结论]灌草模式和针阔混交林模式对石漠化恢复有较好作用。养分环境对酶活性环境的影响系数为0.87。  相似文献   

9.
基于区域经济发展理论,以陕西省的10个城市为研究对象,构建区域经济发展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熵权法确定各指标权重,运用ArcGIS 9.2空间分析与统计功能,对各城市经济发展环境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西安的经济发展环境最好,区域经济发展环境综合评价指数处于第一级;其次为宝鸡、咸阳;榆林、渭南处于第三级;延安、汉中以及安康处于第四级;商洛、铜川处于第五级。利用GIS的技术优势,提高了区域经济发展环境综合评价的空间决策水平,其结果与实际比较吻合,能为陕西省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提供科学指导和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0.
三峡库区生物柴油植物资源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实现对三峡库区生物柴油植物资源持续高效开发利用,根据三峡库区的地域性,依据可持续发展理论,按照跨学科、多基准、系统化、科学性、可操作性、主导性、动态性、独立性和可比性的原则,运用Delphi调查法、AHP层次分析法及Yaahp 0.4.1软件,构建了三峡库区生物柴油植物资源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该评价体系由4个子系统的准则层和24个评价指标的指标层构成。运用该体系对三峡库区25种油料植物进行可持续发展评价,得到了这些油料植物目前依次优先发展的排序是:油桐、乌桕、油茶、麻疯树、黄连木等。该评价体系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客观性和合理性,可操作性强,可作为三峡库区生物柴油植物资源开发利用决策前的评价工具。  相似文献   

11.
为评价农业机械的适用性满意度,探索基于实际生产管理需要的农业机械选型方法。以烟草种植和烟草田间作业机械为研究对象,将烟草种植流程划分为3个阶段10个环节,并设定各环节的评价指标体系,每个环节设计了作业成本、作业效率、作业效果、使用效应等4个二级指标,共44个评价指标。结合田间实地测试采集评价指标数据;依据农艺要求量化评价指标的评判基准;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综合评价模型。以起垄环节为例评价模型的应用,共涉及7台不同类型的起垄机组(编号分别为I,II,...VII),其中,IV、V为"履带式",VII为"复合式",其余均为"手扶式"。测试过程表明,"手扶式"起垄机组工作状态易调整、作业效果好;"履带式"起垄机组整机质量较大,动力不足时容易导致作业、行进速度变缓;"复合式"起垄机组整机结构复杂,操作舒适性和安全性不高。从评价结果看,参与测试的7台起垄机组中,作业成本指标排序靠前是I、III、II号机组,评价值分别为0.91、0.89、0.85;作业效率指标排序靠前的是V、IV、II号机组,评价值分别为1、0.49、0.41;作业效果指标排序靠前的是II、V、I号机组,评价值分别为0.96、0.69、0.66;使用效应指标排序靠前的是I、II、V号机组,评价值分别为0.93、0.75、0.59;综合评价表现较佳的是II、I、V号机组,适用性满意度评分分别为0.75、0.68、0.66,选型评价结果与当地实际情况相吻合。该模型可为农业机械选型定量化的比较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2.
本文将模式识别──逐步判别分析法应用于农业环境质量评价工作的实践。具体探讨了模式识别在农业环境质量评价工作中的应用方法、应用过程和效果,并与环境质量指数评价法进行了比较研究,对模式识别技术在农业环境评价中应用的几个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岷江干旱河谷植物群落生态梯度分析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干旱河谷地区的植被恢复和生物多样性的保育提供科学依据,运用数量排序方法DCCA,就岷江干旱河谷调查的植被和环境数据进行排序分析,研究该地区植物群落分布与环境梯度之间的关系,并用主成分分析法,研究该地区灌丛地上生物量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DCCA排序结果表明,该地区植被的分布是土壤水分、土壤养分和微地形三者综合作用的结果;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影响灌丛群落地上生物量的第1主成分中,土壤pH值、速效P、全N、有机质含量和坡向的影响较大,影响灌丛群落地上生物量的第2主成分因子,主要是土壤含水量和海拔,第3主成分因子,主要是土壤速效K,第4主成分因子,主要是地形中的坡度因子。灌丛地上生物量,也受土壤养分、水分、地形三者共同的影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4.
基于主成分分析和Copula函数的灌溉用水效率评价方法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灌区灌溉用水效率评价,对推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在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尝试将Copula函数应用于灌溉用水效率评价。针对多元变量导致Copula函数参数求解困难的问题,采用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提取主成分因子,形成新的指标体系,从而建立PCA-Copula评价方法,对灌溉用水效率进行综合评价。对7个灌区灌溉用水效率为例进行评价,从灌区地形地貌、规模大小、供水类型、降雨多少、作物结构以及灌溉成本几方面分析评价值的影响因素。根据各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的高低,经过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检验,表明PCA-Copula评价方法的评价结果与熵值法以及突变理论评价方法的结果排序相差不超过2个名次的比例为100%,评价结果具有一致性,能够客观反映灌区灌溉用水效率的高低。同时,PCA-Copula评价方法的评价值在0~1之间分布均匀,最大差值为0.622,明显高于另外2种方法,且相邻排序的综合评价值梯度明显,有利于更直观地区别灌区灌溉用水效率的高低。  相似文献   

15.
农田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农产品的同时还提供了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准确评价农田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对农田可持续生产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以江苏省农田为研究对象,构建农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指标体系,利用1991-2020年统计数据和气象数据,基于层次分析法和当量因子法定量比较评估江苏省旱地和水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指标权重,以探究不同评价方法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评估的差异性。结果表明:层次分析法中准则层B水田和旱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权重排序依次为供给服务、调节和维护服务和文化服务;水田和旱地中指标层C的食物生产、气体调节、原料生产权重较高。当量因子法中准则层B水田权重排序为调节和维护服务、供给服务和文化服务;旱地权重排序为调节和维护服务、供给服务和文化服务;指标层C中水田水文调节、食物生产、气体调节权重较高,旱地食物生产、气体调节、原料生产权重较高。两种方法计算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权重存在差异,一定程度上层次分析法对专家经验依赖性较高,当量因子法则无法排除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基础当量数值的影响。选择不同评价方法综合分析农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可以克服单一方法评价偏差。  相似文献   

16.
侵蚀红壤肥力退化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对 6个不同土地利用方式条件下不同侵蚀程度的红壤退化试验小区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进行了测定 ,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对 6个试验小区的红壤肥力退化进行排序和评价。通过对 16项土壤参评因子和 4项参评因子评价结果的比较 ,得出土壤有机质、水稳性团聚体、过氧化氢酶、微生物碳量 4项肥力因子已基本上反映了土壤肥力退化的综合状况 ,并建立了红壤肥力退化程度的评价指标方程 ,从而大大地简化了评价工作  相似文献   

17.
烟叶品质是反映和体现烟叶必要性状均衡情况的综合性模糊概念,其好坏不仅直接影响烟草产品的质量和效益,而且对烟草经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研究基于模糊数学理论,应用模糊综合--加权平均模型,从烟叶香味、化学成分、燃烧性及农药残留等方面选取11项指标构建评价体系,对2003年重庆市烟叶品质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烟叶样本武隆2和酉阳1的隶属度远大于其它样本的隶属度,分别为0.695和0.630,说明两样本烟叶的品质最好;巫山2等多数烟叶样本的隶属度在0.1~0.2之间,样本烟叶品质次之;巫山1等烟叶样本的隶属度在0~0.1之间,样本烟叶品质相对较差。应用F分布法确定k次抛物线分布函数作为烟叶品质模糊综合评价的隶属函数,充分体现了烟叶品质评价本身的特点,而通过构建模糊综合一加权平均模型,可充分获取信息,对多样本进行比较排序,计算方法简便,评价结果可靠、合理。  相似文献   

18.
基于GIS与耕地质量组合评价模型划定基本农田整备区   总被引:18,自引:8,他引:10  
针对划定基本农田有质量、数量和空间的多重要求,该文从耕地的自然条件、质量条件、灌溉条件、区位条件、规划用途等5个层面选取16个指标建立了一般农田入选基本农田整备区的指标体系,并运用GIS技术提取各评价指标的空间属性数据;然后根据耕地质量模糊优选模型和属性层次模型2个模型评价结果的平均值对候选耕地进行质量和区位优劣排序;最后根据排序结果,通过GIS空间分析功能,以重庆市秀山县梅江镇为例,划定基本农田整备区的空间分布范围。组合评价模型可形成多角度评价结果的综合平衡,提高评价结果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9.
该文旨在探讨规模化养猪生产工艺及设备内容的重要性排序,为生产工艺及设备改造提供理论依据。利用模糊综合评判法,通过对15位专家评分的分析,建立了单因素模糊评判矩阵,确定了评价指标的权重,利用加权平均模型进行综合决策,得出了影响华中地区规模化养猪生产工艺内容的重要性排序。优化结果与对华中地区6个规模化猪场的调查资料相一致,表明该方法可作为规模化养猪生产工艺优化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20.
基于已有的农产品商品性状综合评价体系,提出了人工神经网络(ANN)农产品商品性状评价模型,进行了其网络在番茄商品加工性状评价的具体应用,并将其评价结果与已有的评判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7个品系中只有品系YH02-7、YH02-11、YH02-8、YH02-5与专家排序相差一个位次,其他均相同。说明建立的模型实用、可操作性强,评价结果可靠,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为全面评价农产品商品性状提出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