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在香蕉枯萎病重病区种植抗枯萎病香蕉品种桂蕉9号不同类型种苗并结合施用复合微生物菌肥,研究其对植株生长、产量及香蕉枯萎病发病率的影响,为桂蕉9号的大规模推广应用奠定理论基础。结果表明:种植桂蕉9号不同类型种苗对植株抽蕾时的假茎高度、假茎基围以及采收时的单穗重和第3梳果指数的影响差异不显著,但对植株采收时间和香蕉枯萎病发病率的影响差异显著;种植吸芽苗的采收时间比二级组培大苗早26 d左右,种植二级组培大苗的采收时间比二级组培小苗早32 d左右;种植吸芽苗的香蕉枯萎病发病率最低,其次为二级组培大苗,种植二级组培小苗的香蕉枯萎病发病率最高;施用复合微生物菌肥只影响香蕉枯萎病发病率,与不施用菌肥的植株相比,种植二级组培小苗、二级组培大苗、吸芽苗的香蕉枯萎病发病率分别下降14.79%、21.73%、25.10%,且三者之间差异显著。因生产上用吸芽苗进行种植比较麻烦,为缩短抗枯萎病香蕉品种生育期、降低其枯萎病发病率,建议种植二级组培大苗并配合施用复合微生物菌肥。  相似文献   

2.
香蕉枯萎病菌致病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香蕉是世界重要的水果作物和第四大粮食作物,也是世界贸易第一大宗水果,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然而目前由尖孢镰刀菌古巴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f. sp. cubense)引起的香蕉枯萎病正严重威胁着全世界的香蕉生产。由于病原菌通过土壤传播,迄今该病害还没有有效的防治措施,且其致病机理尚未完全明确。本文对香蕉枯萎病菌的遗传多样性及其致病机理研究进展系统进行概述,以期为香蕉枯萎病的综合防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由于目前香蕉组培技术日益成熟 ,香蕉生产普遍采用组培苗。香蕉组培苗的生产有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在工厂内进行组培瓶苗的生产 ;第二阶段是在荫棚中进行袋装苗的生产。为了节约运输成本 ,有不少种植户自己培育袋装苗 ,但由于缺乏必要的培育技术 ,造成培育的袋装苗质量不高且成本增加。在此 ,对香蕉袋装苗的培育技术作一介绍。1 荫棚的建立 苗床最好选择在香蕉种植地附近 ,地势平坦 ,水源充足但不会发生水涝的地方。对苗床进行适当整理 ,苗床整好后 ,开始搭建荫棚。如果是建立长久的育苗基地 ,可以考虑用钢管作支架 ,建立房屋式荫棚 ,屋…  相似文献   

4.
香蕉枯萎病防控和抗病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香蕉是世界四大水果之一和一些热带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病害的发生严重制约了香蕉产业的发展,其中由尖孢镰刀菌古巴专化型引起的香蕉枯萎病是香蕉产业全球毁灭性真菌病害,目前仍无有效、彻底的根治措施。随着该病害在全球范围内的迅速蔓延,香蕉枯萎病的防控目前已成为香蕉生产和研究领域最为关注的热点。笔者重点对近年来香蕉枯萎病的防治、抗病育种以及香蕉抗病基因和枯萎病菌致病基因的挖掘等方面的研究进行概述,以期为更加深入进行香蕉枯萎病的研究和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蔬菜种子处理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蔬菜生产中,有许多病虫害可以通过种子带菌传播,如辣椒病毒病、西瓜炭疽病、番茄叶霉病、瓜类枯萎病等等。因而,进行播前种子处理非常必要,它可以消灭种子所带来的绝大部分病原菌,利于培育壮苗,为蔬菜丰产奠定良好基础。常用的种子处理技术有物理处理和化学处理两种方法,具体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6.
组合木霉菌制剂防治香蕉枯萎病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香蕉枯萎病正在逐步侵染全球范围内的香蕉,病害呈逐年加重趋势。为了探索出一种对香蕉枯萎病有效的生物防治方法,通过平板对峙试验,筛选出3株对香蕉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 sp. cubense)有较强拮抗作用的木霉(Trichoderma spp.)菌株Tr309T、Tr121、Tr14。将3个菌株分别制成含单菌株或组合菌株(Tr309T+Tr121+Tr14)可湿性粉剂,进行温室和大田防治香蕉枯萎病的药效试验。温室内药效测试结果表明,经组合木霉菌可湿性粉剂处理的香蕉植株枯萎病病情指数(8.62)显著低于各单菌株、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和对照处理,防治效果(86.67%)显著高于各单菌株、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和对照处理。2016、2017年连续2年在广西坛洛镇大田药效试验结果表明,经组合木霉菌可湿性粉剂处理(15 g/株)的香蕉植株枯萎病病情指数(8.00、6.67)和防治效果(85.47%、89.73%)分别显著低于或高于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和对照处理,同时,施用组合木霉菌可湿性粉剂也显著提高了香蕉单穗重。  相似文献   

7.
非洲香蕉及大蕉生产目前正面临香蕉枯萎病和香蕉束顶病两种病害的严重威胁。如果这两种病害得不到有效控制.非洲香蕉产业必将遭受重创,继而对以香蕉和大蕉为主食的成百上千万非洲人的粮食安全构成极大威胁。  相似文献   

8.
香蕉是我省重要果树 ,近年来由于香蕉市场价格较好 ,种植面积逐年扩大 ;香蕉束顶病和花叶心腐病为害严重 ,需要大量更新种源。通过香蕉分生组织脱毒和组织培养 ,可以在短期内生产大量无病毒苗来满足生产需求。目前 ,生产上已经大面积种植香蕉组培苗。香蕉组培苗在炼苗和育苗袋假植时 ,有些种苗生产单位用稻田土、菜园土或一般土壤作为培养基质。这些基质中带有许多植物寄生线虫 ,如果不经杀线虫处理 ,可发生香蕉组培苗线虫病 ,影响香蕉生长。 1 998年笔者对购买的一批香蕉组培苗进行检测 ,发现香蕉苗根部有根结线虫、矮化线虫、根腐线虫、螺…  相似文献   

9.
目前澳大利亚昆士兰州研究人员已选育出抗病害的转基因香蕉植株。虽然澳大利亚香蕉种植户反对在本国推广种植转基因香蕉,但此抗病植株将对非洲贫困地区的香蕉生产带来帮助。昆士兰科技大学的研究人员将抗香蕉巴拿马病(又称香蕉枯萎病)的单个基因植入香蕉基因中,结果此基因有效阻止了感病香蕉植株内的细胞死亡。据澳大利亚香蕉种植者协会称,香蕉巴拿马病对澳大利亚北领地香蕉业影响很大,一旦枯萎病暴发.对昆士兰州和新南威尔士州也会有影响。  相似文献   

10.
五华县地处粤东山区。月平均气温低于17℃的时间(香蕉生长停滞温度)共有3.5个月,冬季最低温度在0~5℃,属香蕉栽培的次适宜区。五华县农业局自2000年冬季以来,连续3年,采用塑料大棚反季节培育香蕉大苗,大田种植大苗栽培技术获得成功。共栽培香蕉133.3hm^2,果实于11—12月采收,每公顷产量达到45t。  相似文献   

11.
改性石灰氮防治香蕉枯萎病及其恢复香蕉生产的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杜志勇  樊小林 《果树学报》2008,25(3):373-377
针对我国香蕉主产区蕉园土壤退化引起的土地生产力疲劳、毁灭性土传病害(香蕉枯萎病)泛滥、养分不均衡等问题,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改性石灰氮综合措施防治香蕉枯萎病的效果。结果表明,对照区的枯萎病发病率为67.58%,应用综合措施可以使发病率降低到13.75%,切断病原菌传播途径的灌溉水消毒措施对防治枯萎病有十分明显的效果;综合措施的实施使收获面积由对照的32.42%增加到86.25%,单株产量由24.4kg增加到26.9kg,单株实收增产10%以上,并改善了香蕉果实外观、营养和食用品质,增加了蕉农的产值和经济效益。由此可以认为,以改性石灰氮综合调控为主要内容的蕉园土壤质量保育措施可以有效的用于香蕉枯萎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12.
<正> 由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niveum(E.F Smith)Snyd and Hans]引起的西瓜枯萎病是世界性土传病害,给各国西瓜生产造成了严重危害,轻则减产,重则绝收。枯萎病菌主要通过土壤和有机肥等进行传播。在土壤病残体及未经发酵的带菌肥料中以孢子形式越冬,其孢子和菌核在土壤中可存活10年之久,目前化学防治尚处于试验  相似文献   

13.
香蕉枯萎病的发生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香蕉枯萎病是香蕉毁灭性病害,是广东省补充植物检疫对象。1996年以前仅为害粉蕉品种,从1996年开始发现新的生理小种为害香蕉品种。香蕉枯萎病的发生,严重制约了广州市香蕉生产的发展,给蕉农带来了较大的经济损失。该病在防治上,目前仍存在较大困难。在此,笔对该病的发生及其防治对策做一浅析。  相似文献   

14.
香蕉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日升 《西南园艺》2001,29(2):24-24
平和县地处闽南金三角地区西南部 ,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 ,适合香蕉生产 ,全县现有香蕉 5 30 0多hm2 ,年产优质香蕉 1 8万t,产值 3.6亿元。香蕉生产已成为我县农村的一大支柱产业。实践证明 ,香蕉病虫害综合防治是确保香蕉高产、优质、高效的关键。1 更新栽植  于每年 3~ 4月春暖时节在原蕉园行间 ,重新整地种植 ,并将旧蕉头挖除。采取统一蕉苗规格和质量 ,生育期相对一致 ,便于进行病虫害预测预报和集约防治 ,并可避开或减轻风害。2 加强检疫  目前香蕉上属于国际危险性病虫害有 :香蕉镰刀菌枯萎病、香蕉尾孢属黑叶斑病及黑叶条斑…  相似文献   

15.
秋水仙素诱导GCTCV-119香蕉多倍体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香蕉枯萎病(Fusariumoxysporumf.sp.cubense,FOC)已成为目前香蕉生产中最主要的病害之一,且危害越来越严重。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措施是培育高产、优质且具有高度抗性的香蕉品种。而倍性育种是一种有效、经济的育种方法。分别采用0.5、1、2和4g/L秋水仙素对GCTCV-119(Musa.sppAAAgroup)组培苗单个茎尖进行不同时间(1、2、3、4d)的诱导处理,并对诱变处理后再生植株的根尖细胞染色体数目和叶片保卫细胞叶绿体数目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以0.2%的秋水仙素溶液处理1d的诱导效果最好,其诱导率为33.3%。加倍后染色体数目为66(2n=6x=66),叶绿体数目也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6.
香蕉抗枯萎病突变体的诱发与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玉林  谢江辉  梁国鲁  陈佳瑛  王忠猛 《果树学报》2008,25(2):188-192,F0003
香蕉枯萎病(Fusarium oxysporum f.sp.Cubense,FOC)是我国华南地区香蕉生产中急需解决的几大病害之一,已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培育优质、高产的抗病香蕉品种被认为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根本、最有效的措施。采用甲基磺酸乙酯(EMS)对优质巴西蕉(Musa spp,AAA)茎尖进行离体诱变处理,并以5×106个/mL枯萎病菌race4孢子悬浮液为选择压,分别在室外和温室内,对2个月苗龄的诱变处理苗进行抗病性筛选。结果表明,最佳诱变处理组合为:0.4%EMS浸泡3 h,其变异率为36.7%;诱变后,产生5类比较明显的变异类型;经2种不同方式筛选分别得到3.1%和6.3%抗性植株;另外,还发现在矮化变异和窄叶型中获得抗病突变体的比例较高。  相似文献   

17.
通过组培技术生产香蕉苗被认为是帮助农民大规模种植香蕉的好方法。迄今为止,香蕉苗特别是高产抗病毒香蕉苗的大量短缺制约了农民商业化大规模发展香蕉生产。马来西亚马六甲生物技术公司采用组培技术在解决农民香蕉苗需求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该公司成立于2005年,于2007年开始采用组培技术进行商品化香蕉育苗。  相似文献   

18.
3个野生香蕉株系的PCR-RFLP分析及其对枯萎病抗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基于rDNA内转录间隔区(ITS)的PCR-RFLP标记和RAPD技术对采自深圳的3种野生蕉遗传背景进行了分析,并采用与香蕉枯萎病连锁的RAPD标记及苗期接种鉴定对其枯萎病的抗性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野生蕉1号和3号为AA类群;野生蕉2号为BB类群.在遗传相似性系数为0.32处,可将同属AA的野生蕉1号和3号与贡蕉(AA)和巴西蕉(AAA)聚为一类;野生蕉2号(BB)与粉蕉(ABB)和大蕉(ABB)聚为一类.与香蕉枯萎病连锁的RAPD标记分析以及香蕉枯萎病的早期诊断结果均表明野生蕉2号和3号感香蕉枯萎病,野生蕉1号抗枯萎病.  相似文献   

19.
宋瑞琳 《福建果树》1994,(1):30-31,25
对香蕉无病试管苗推广问题的探讨福建省农科院果树研究所宋瑞琳香蕉是世界著名水果之一,主产热带与亚热带地区。我省地处亚热带,尤以南部和中部沿海,历来是香蕉生产的适宜区域,目前产量居全国前茅,尤以漳州天宝蕉,产量高,品质好,久负盛名。但近年来,由于束顶病和...  相似文献   

20.
广西香蕉枯萎病为害调查及套种韭菜防控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3—2014年对广西5个香蕉产区约625万株香蕉的枯萎病发生情况开展调查与分析,发现2014年平均发病率达2.49%,与2013年相比病情呈蔓延趋势,种植代(造)数越高发病率相对越高。同时对韭菜防控香蕉枯萎病的效果进行了种植试验,发现韭菜对香蕉枯萎病发生的抑制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