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韩勇  王钰亮 《种业导刊》2013,(12):16-17
根据抽穗期、苗期、返青至拔节期、孕穗至抽稳期、灌浆至成熟期等不同时期小麦病虫草害的发生特点,提出了相应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3.
为贯彻实施“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的理念,结合小麦病虫草害发生特点和防治经验,提出严格检疫制度,加强栽培管理,提高自身抗逆能力,优先采用农业防治和生物防治措施,科学合理开展化学防治等防控预案,以期经济、有效地防治小麦病虫杂草危害。  相似文献   

4.
针对巩义市小麦生长中后期常见主要病虫草害种类发生特点和危害,提出防治方法,以提高小麦丰产潜力。  相似文献   

5.
小麦苗期害虫(如土蝗、蟋蟀、灰飞虱)活动危害盛期,特别是田边、路边灰飞虱活动猖厥,导致小麦丛矮病严重,部分杂草也已出土,所以,加强苗期病虫草害的防治,是确保小麦苗齐、苗壮的关键。一、出苗期防治灰飞虱灰飞虱是小麦丛矮病的传播媒介,对小麦的危害主要有两个高峰期即秋季出  相似文献   

6.
病虫草害是影响小麦丰产丰收的主要障碍因素之一。根据近年来虞城县主要病虫草害的发生特点和防治成功经验,笔者总结出包括检疫、药剂防治等在内的小麦病虫草害防治集成技术,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针对豫东地区麦田生态系统的特点和病虫草害发生规律,提出不同时期小麦病虫草害的防治措施,为小麦种植提供参考。摘要:  相似文献   

8.
吴鹏 《种子世界》2021,(7):0018-0020
作为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小麦在满足国民生活需求、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小麦产量的高低、品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农民的经济收益,也会对消费者需求产生较大影响。如何高产栽培优质小麦、如何加强对病虫草害的绿色防治日益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高度关注。本文拟结合河南省驻马店泌阳县郭集镇的小麦种植情况,根据个人在实务工作中积累起来的经验及学习到的知识技能,对小麦高产栽培及病虫草害绿色防治技术展开深入分析,希望为河南省郭集镇及国内其他地区科学规范地栽培小麦提供有益指导,获得理想的小麦种植效益,推动小麦产业规模化、现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   

9.
戊唑醇悬浮种衣剂防治小麦纹枯病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试验目的 为验证试验药剂60克/升戊唑醇悬浮种衣剂对小麦纹枯病的防治效果,确定最佳施药量,给大区示范推广提供科学依据,特设置本试验。  相似文献   

10.
2009年春季小麦病虫草害防治技术要点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自河南省遭受近60年不遇的罕见旱情以来,小麦正常生长受到严重影响,抗旱浇麦已成为当前的中心工作。同时也应注意,由于去冬今春干旱和相对高温的气候特点,部分麦田杂草较多,多数病虫害越冬基数大,有偏重发生的危险。小麦病虫害的防治要特别引起有关部门和农户的重视。  相似文献   

11.
新耕作制度下河北省冬小麦病虫草害发生状况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为明确新耕作制度下河北省冬小麦病虫草害发生状况。通过对河北省山前平原、黑龙港和冀东平原32个点进行监测及农户问卷普查,分析了冬小麦主要病虫草害种类、发生特点和变化原因。结果表明:新耕作制度下,河北省麦田主要病虫草害分别高达15、20、21种,其中白粉病、纹枯病、赤霉病、蚜虫、麦蜘蛛和吸浆虫等为主要病虫,杂草以播娘蒿为主。麦田病虫草害发生特点为部分次要病虫害上升为主要病虫害、杂草种类变化复杂、部分病虫危害呈北移东扩趋势和小麦玉米连带受害现象突出等。综合分析其原因为新耕作制度的实行保护了病虫草害的栖息地,提高了有害生物的危害基数,加速了病虫草害在不同地区、地块的传播等。另外,气候变暖和抗病品种缺乏也是影响小麦病虫草害发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不同冬小麦品种的离体叶片失水速率差异及对供水的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较低的离体叶片失水速率(RWL)与抗旱性有关已经得到很多研究者的认同.选取8个冬小麦品种为试材,设置干旱(0水)、节水(2水)和足水(4水)的水分条件,研究不同冬小麦品种对供水条件的反应和生育时期的RWL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间的RWL差异不显著.RWL随着灌水次数的增加而增高.0水处理的衡7228 RWL最低,冀5579和石麦16也较低.2水处理的石麦16最低,石麦14和冀5579也较低.4水处理下,石新618 的RWL最低,石麦14和衡7228较低,综合3种灌水结果,石麦16、冀5579和石麦14抗旱节水性较好.RWL随着生育进程而变化,拔节期较低,逐渐增加,至抽穗期达到峰值,此后明显下降,直至成熟.前期控水对降低小麦离体叶片失水速率,提高抗旱节水性有利.  相似文献   

13.
冬小麦气孔与非气孔失水特性的基因型差异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以三年的冬小麦区域试验参试品系为材料,测定分析了离体叶片失水速率(RWL),叶片蒸腾速率(TR)和叶片初始含水量(IWC),结果表明,RWL,TR和IWC都存在显著的基因型差异。品系间排序在不同次测定中有波动,但呈基本稳定的趋势。不同试验区同一天RWL的测定结果综合可比性较好;年度间RWL测定结果稳定,RWL和IWC趋向正态分布。RWL和TR无相关关系,RWL和IWC有微弱的正相关趋势,三个性状与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糯小麦和普通小麦植株生长发育和籽粒产量对氮素水平响应的差异,在大田条件下,以糯50222和轮选987为试验材料,设计3个氮肥处理(0,100,200 kg/hm2),结果表明:糯50222植株的分蘖力和成穗率均低于轮选987,最终表现为单位面积穗数明显低于后者;但糯50222的穗粒数明显高于轮选987。2个品种籽粒干物质积累均呈“S”型变化,灌浆速率呈单峰曲线变化,且糯50222的灌浆速率小于轮选987,导致其千粒质量低于轮选987。增施氮肥后,糯50222的分蘖增多,成穗率增大,穗数增加;而轮选987的穗数也增多,但是分蘖成穗率表现为先增后降的趋势。增施氮肥促进了糯50222植株茎、叶和鞘部干物质向籽粒的转移,而轮选987呈相反趋势,但两品种的千粒质量均呈下降趋势。施氮在0~200 kg/hm2内,与轮选987小麦产量出现了先增后降的趋势不同,农大糯50222小麦产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提高。  相似文献   

15.
为了比较研究控失肥和普通复合肥对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于2015-2016年在保定市农科院试验田进行了随机区组试验。采用冬小麦品种保麦10为材料,2种肥料均含N 20%,P2O5 20%, K2O 8%,在播前整地时一次施用,施用量为600Kg/hm2, 3 次重复。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对小麦的生长发育、干物质积累及其产量性状均产生了显著的影响,控失肥处理效果显著优于普通复合肥。与普通复合肥相比,控失肥可分别提高小麦千粒重、干物质和产量2.5%,20.7%和6.3%。 控失肥处理提高了小麦灌浆期叶面积指数和光合强度。同时,控失肥处理增加基部节间粗度和抗折力,肥料的农学效率提高23.5%。控失肥作为一种新型肥料将对提高小麦产量、提高施肥效益和保护资源环境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试验于2016-2017年在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北京试验基地进行,采用两因素随机区组设计,A因素为弱筋小麦品种扬麦22和扬麦15,B因素为3个施氮量水平180、210、240kg/hm2(底施纯氮105kg/hm2,于拔节期追施剩余氮量),探究施氮量对北部冬麦区种植弱筋小麦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施氮量180~240kg/hm2范围内,籽粒产量、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千粒重、蛋白质产量及生物产量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提高。随施氮量的增加,蛋白质总量及组分含量呈增加趋势,其中醇溶蛋白和谷蛋白的增加幅度高于清蛋白和球蛋白,与施氮量180kg/hm2相比,210、240kg/hm2处理谷醇比分别降低0.27和0.41个百分点;容重、硬度和出粉率均表现为扬麦22>扬麦15;2个小麦品种的沉淀值、湿面筋、吸水率、面团形成时间、稳定时间和粉质评价值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平均增幅分别为5.53%、2.54%、0.54%、17.82%、7.07%和14.17%;弱化度随施氮量...  相似文献   

17.
施磷量与磷肥基追比对弱筋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扬麦15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施磷量和磷肥基追比对弱筋小麦产量和品质的调控效应。结果表明:施磷量0~108kg/hm2范围内,随着施磷量的增加,两种磷肥基追比处理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都相应增加,继续增加施磷量,各项指标有所下降;磷肥基追比以基肥:拔节肥=0.5:0.5处理各项指标都高于基肥:拔节肥=1;0处理。在适宜的施磷量范围内,随着施磷量的增加,籽粒的蛋白质含量、直链淀粉含量、支链淀粉含量、总淀粉含量、湿面筋含量均呈下降趋势,继续增加施磷量,又有所回升,籽粒中的醇溶蛋白和谷蛋白含量则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硬草对稻茬小麦产量损失及生态经济阈值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硬草(Sclerochloa kengiana)在一定密度范围内,密度越高,干重越大,对小麦产量损失越大.作者于1990年和1991年进行了硬草与稻茬冬小麦共生的田间试验及电算模拟研究.结果表明,硬草密度、干重、密重积与小麦产量之间的回归关系均呈幂函数关系,回归方程依次为:硬草密度与小麦千粒重、每亩穗数、每穗粒数及产量损失率间的回归关系分别为:  相似文献   

19.
为有效防除节节麦和1年生阔叶杂草的危害,筛选具有较好控制作用的除草剂,笔者开展3%世玛油悬浮剂与3%双氟磺草胺·唑草酮悬浮剂混配防除冬小麦田恶性杂草田间药效试验。试验表明,小麦返青期进行茎叶喷雾施药,药后30天对婆婆纳、播娘蒿、猪秧秧和荠菜株防效可达50.0%~72.5%,药后45天对婆婆纳、播娘蒿、猪秧秧和荠菜鲜株防效可达67.2%~95.8%,对节节麦鲜株防效可达81.3%。说明3%世玛油悬浮剂与3%双氟磺草胺·唑草酮悬浮剂混配可有效防除节节麦和1年生阔叶杂草,能够达到小麦返青后的最佳除草效果。同时田间调查显示该混配对小麦安全。  相似文献   

20.
不同施肥结构的增产效应和对小麦籽粒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朱洪勋  张翔 《华北农学报》1995,10(2):100-105
13年的定位监测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施肥结构对小麦、玉米两熟制轮作的年产量影响明显,各处理总的产量趋势是:MNPK>MNP>MN>NPK>NP>M>N>ck。基础地力的产量效应为37.9%,肥料的增产效应为62.1%;肥料增产效应中,化肥占75.8%,有机肥占24.2%,显示出化肥为主要增产途径;在化肥的增产效应中,N的增产效应为70.6%,P为23.5%,K为5.9%;以MNPK处理的产量和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最高,这说明有机肥与无机肥配合施用,可使作物高产优质,土壤有机质含量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