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猪增生性肠炎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猪增生性肠炎是由专性寄生回肠上皮细胞内的劳森氏菌引起猪的接触性肠道病。该文介绍了其病原学、病理变化及实验室诊断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猪增生性肠炎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猪增生性肠炎是由胞内劳森氏菌引起的猪的接触性传染病,本文介绍了其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发病机理、病理变化以及实验室诊断等方面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3.
猪增生性肠炎是由胞内劳森菌引起的以猪回肠发生增生性病变为特征的接触性传染病,死亡率不高,但病猪生长抑制,饲料报酬率降低,给养猪业造成严重经济损失。近年来,国内疑似病例有增多趋势,需引起重视。本文就国内外对该病研究的最新进展做一概述。  相似文献   

4.
猪增生性肠炎是由胞内劳森菌引起的以猪回肠发生增生性病变为特征的接触性传染病,死亡率不高,但病猪生长抑制.饲料报酬率降低,给养猪业造成严重经济损失。近年来,国内疑似病例有增多趋势,需引起重视。本文就国内外对该病研究的最新进展做一概述。  相似文献   

5.
广东省某规模化养猪场部分圈舍猪群发生腹泻、拉血便症状,病理解剖显示肠道组织肿大出血,死亡猪只粪便呈黑色煤焦油状。本文采集了病死猪只的粪便进行PCR检测和鉴定,结合发病症状,确定发病原因是由于胞内劳森菌引起的猪增生性肠炎。用药物泰妙菌素进行临床治疗,结合其他药物辅助治疗,猪群健康状况逐渐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6.
胞内劳森菌为严格细胞内寄生的无芽孢细菌,革兰氏染色阴性,抗酸染色阳性。主要感染3~20周龄猪而引起"猪增生性肠炎",临床表现慢性间歇性下痢或急性出血性下痢,排焦油样黑色粪便或血便。病理变化为小肠后段和结肠前段肠黏膜层增厚隆起,形成特征性分枝状皱折,肠腺上皮剧烈增生,形成畸形排列的分枝状肠腺。本病可进行流行病学、临床特征、病原学、病理学、血清学、分子生物学诊断,并需要与猪痢疾、猪梭菌性肠炎、仔猪副伤寒等病进行临床鉴别。本病的防控,应从猪群管理、引种、消毒、药物预防等方面考虑,接种疫苗是行之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猪增生性肠炎是一种由专性胞内劳森氏菌引起的猪小肠黏膜腺窝上皮细胞腺瘤样增生的接触性传染病。文章对该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组织学观察、诊断、综合防治措施等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猪增生性肠炎是一种由专性胞内劳森菌(Lawsonia intracellularis)引起的猪小肠黏膜腺窝上皮细胞腺瘤样增生的接触性传染病。该菌传播途径简单,感染率高,死亡率不高,主要由于继发感染其他疾病引起死亡,但是严重影响病猪生长,延长上市时间,增加饲养、药物、疫苗成本,给养猪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本文从病原学、流行与危害、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诊断方法、治疗和预防等方面的国内外研究成果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一例猪增生性肠炎的PCR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湖南株洲某猪场发生一起后备母猪以腹泻、拉酱色稀粪、皮肤苍白为主的疫病,通过临床症状和病理剖检初步诊断为猪增生性肠炎,最后通过PCR确诊为由胞内劳森菌引起的猪增生性肠炎。  相似文献   

10.
猪增生性肠炎模型的建立及其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复制猪增生性肠炎病的模型并进行病理学观察,试验将临床检测胞内劳森菌为阴性的6~7周龄非免疫健康仔猪6头随机分为攻毒组(4头)与对照组(2头),攻毒组口服接种猪源胞内劳森菌GXNN株30 mL/头·次,对照组口服接种无菌稀释液30 mL/头·次.感染后分别于21天和56天剖杀感染组仔猪2头和对照组仔猪1头,观察病理变化并采集病变组织器官.结果表明:感染猪临床上出现短暂的体温升高、轻度腹泻等症状,粪便中检出胞内劳森菌.剖检可见腹股沟淋巴结及肠系膜淋巴结呈灰白色肿胀,肠系膜小血管扩张、充血;回肠黏膜褶皱呈脑回状;肝脏出现局部轻度淤血.组织病理学主要表现为猪回肠、结肠集合淋巴小结增多、增大,腺窝内杯状细胞消失,部分腺窝不成熟的上皮细胞增生,腺窝之间的周围组织有嗜酸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肝脏的窦状隙有局灶性出血,其他组织器官病变不明显.经过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试验可见回肠、结肠的腺窝内和腺上皮细胞的胞浆内有染成棕黄色或蓝紫色的菌体.  相似文献   

11.
国外猪增生性肠炎诊断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娜  沈志强  管宇  王金良 《养猪》2009,(3):54-56
猪增生性肠炎(Porcine Proliferative Enteritis,PPE)在全球大部分国家的养猪地区均有分布,是影响养猪业的世界性疾病之一。感染猪发病时临床表现大多不明显或缺乏特异性,使得该病的诊断出现一定难度。国外曾先后建立多种检测技术,用病理剖检、组织染色、免疫组化等方法检测肠损伤情况,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间接免疫荧光抗体试验、免疫过氧化物酶单层试验等方法检测血清中胞内劳森菌抗体水平,用PCR等方法直接检测粪便中病原。以上方法根据其不同特点适用干不同场合的诊断。目前对ELISA和PCR方法的研究有较大进展,已有大量临床应用方面的报道。  相似文献   

12.
猪增生性肠炎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猪增生性肠炎 (Porcine Proliferative Enteritis/Enteropathy,PPE)是猪的一种常见综合征。在文献中描述相似病症的其他名称还有坏死性肠炎(Necrotic Enteritis,NE)、增生性出血性肠病 (Pro-liferative Hemorrhagic Enterophathy,PHE)、局部性肠炎 (Regional Enteritis,RE)、回肠末端炎 (Ter-minal Ileitis,TI)、猪肠腺瘤 (Porcine IntestinalAdenomatosis,PIA)。该病病原为胞内罗松菌。剖检特征为小肠及回肠粘膜增厚 ,病理组织学变化常见肠上皮细胞增生。本病由 Biester和 Schwarce(1 93 1 )首次报道 ,现已经分布世界各主要…  相似文献   

13.
猪增生性肠炎的诊断与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猪增生性肠炎是由胞内劳森氏茵引起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以回肠及盲结处近端的结肠、盲肠高度增生为特征.该病呈世界性流行,感染率高,但死亡率不高.因该病多为隐性感染,故极易被忽视,但其严重影响病猪生长,使饲料报酬率降低,因此易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从病原、流行病学、诊治等方面进行阐述.以期为该病的科学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猪增生性肠炎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猪增生性肠炎是由细胞内劳森菌引起的猪的接触性传染病。它主要发生在6-20周龄的生长肥育猪,临床主要表现为间歇性下痢、食欲下降和生长缓慢等。显微变化以回肠和结肠隐窝内未成熟的肠细胞发生腺瘤样增生为特征。该病目前已经在全世界流行,造成巨大的危害。由于病原认识上的混乱以及诊断上的困难等原因,该病并未引起国内兽医界的充分重视。本文综述了猪增生性肠炎研究的现状,对其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综合防制等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5.
针对江西某猪场肥猪出现血便症状,取病变肠组织提取DNA,采用猪胞内劳森菌荧光定量PCR试剂盒检测,并对PCR扩增产物进行序列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其与胞内劳森菌参考序列(AM180252.1和CP004029.1)同源性为100%.同时采集7个猪场的正常猪群粪便通过猪胞内劳森菌的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进行检测,结果显示...  相似文献   

16.
猪增生性回肠炎是由胞内劳森氏菌感染引起。该病主要通过消化道进行传播,以育肥猪感染后发病最为严重,其他日龄猪多为隐性感染或一过性耐过。病猪主要表现为生长发育不良、粪便不成形甚至带血等。通过临床表现,结合剖检病变和实验室检查可以确诊。预防该病必须加强对猪场的管理,定期使用微生态制剂,泰妙菌素、泰乐菌素和林可霉素等对该病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7.
猪增生性回肠炎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猪增生性回肠炎(PPE)也称猪增生性肠炎,是由胞内劳森氏菌引起的肠道疾病,该疾病有急性、慢性症状,被视为亚临床疾病。作者对其病原学、流行病学、发病机理、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实验室诊断、类症鉴别及防治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8.
猪增生性肠炎(简称PPE)又称坏死性肠炎、增生性出血性肠病、回肠炎、局域性肠炎以及肠腺瘤病等.此病是由一种细胞内劳森菌(亦有人称之为细胞内罗松菌,编者注)引起猪的一种肠道综合征。  相似文献   

19.
随着人工与饲料成本的不断上涨,养猪成本逐年走高,成本控制已成为影响猪场经营成败至关重要的因素之一。但笔者在实践中发现,我国许多规模化猪场的从业人员对影响猪场经济效益的一个重要慢性损耗性疾病—猪增生性肠炎缺乏认知或存在认  相似文献   

20.
猪增生性肠炎是由胞内劳森菌感染引起的一种细菌性疾病,临床特征以病猪大肠增生、出血、坏死,严重影响猪的生产性能,病死率较高。本文对猪增生性肠炎的流行病学和致病机制进行综述,希望为该病的诊断方法和防治措施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