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室内测试了苏丹草和香根草对二化螟的产卵选择性和幼虫存活的影响,在田间进行了苏丹草和香根草控害效果的初步试验。结果表明,二化螟雌成虫对苏丹草和香根草均表现出较强的产卵选择性,产在苏丹草和香根草上的卵量分别是产在水稻上的3.02和4.56倍。两种诱虫植物均对二化螟幼虫具致死作用,二化螟幼虫在两种寄主上不能完成生活史。田间试验表明两种诱虫植物围绕的水稻小区内二化螟枯心率显著低于试验区外20m的对照小区。  相似文献   

2.
不同地理种群二化螟对诱集植物香根草的选择趋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不同地理种群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对香根草选择趋性的差异,通过室内盆栽试验测定了3个省份共8个地理种群二化螟成虫对水稻和香根草的选择趋性及产卵选择性。结果表明:8个地理种群中,选择香根草栖息的二化螟雌、雄蛾比例分别为50%~70%和50%~80%。接入二化螟成虫后第1天,除温岭、乐清、萧山种群外,其它种群雌成虫对香根草和水稻的选择性存在显著差异。金华、衡阳、温岭、衢州种群雄成虫对香根草和水稻的选择性存在显著差异。接入二化螟成虫后第2天和第3天,所有种群雌成虫对香根草的选择性均显著高于对水稻的选择性。除乐清和萧山种群外,其它种群雄成虫对香根草的选择性也显著高于对水稻的选择性。8个不同地理种群二化螟在香根草上的产卵量比例为35%~70%,是水稻上产卵量的1.17(温岭)~2.33(衡阳)倍,均显著高于在水稻上的产卵量。结果表明,香根草对不同地理种群二化螟成虫均具有较好的诱集效果。  相似文献   

3.
诱集植物香根草对大螟幼虫营养作用及消化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香根草能够有效诱集水稻害虫大螟Sesamia inferens(Walker)在其上产卵,但孵化出的幼虫在香根草上不能完成生活史,香根草对大螟幼虫表现出致死作用。为明确香根草对大螟幼虫致死的作用机制,本研究分析测定了取食香根草后大螟幼虫的营养指标及体内消化酶的变化。结果表明,取食香根草能显著影响幼虫的生长效率及体内消化酶活性。与取食水稻的幼虫相比,取食香根草的幼虫粗生长效率ECI和净生长效率ECD显著降低;除蔗糖酶外,其他消化酶的活性在特定龄期呈显著下降的趋势,具体表现为4龄幼虫蛋白酶比活力、2~4龄幼虫淀粉酶比活力和1~4龄幼虫海藻糖酶比活力显著降低,而1~3龄幼虫蔗糖酶比活力显著提高。本文为进一步阐明香根草对大螟的致死作用机制奠定了基础,为开发以香根草为基础的稻螟绿色防控新技术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香根草挥发物在对水稻螟虫雌蛾的引诱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为了明确不同生育期和氮肥水平对香根草挥发物的影响,采用动态顶空吸附法和气象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提取、分析了香根草3个不同生育期和3个不同施氮水平对其挥发物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分离鉴定出的23种化合物中,主要为烷烃类和萜烯类化合物。其中,十四烷在香根草第Ⅲ生育期茎叶中的相对含量为31.62%,比第Ⅰ和第Ⅱ生育期时显著提高,而其他检出化合物在香根草不同生育期间的相对含量无显著差异;α-蒎烯和壬醛的相对含量在施用氮肥后显著降低,柏木脑的相对含量则在施用氮肥后显著提高,而不同的施氮水平,即10与20 g/丛对这3种化合物的相对含量无显著影响。本研究结果证明不同生育期和不同施氮水平对香根草挥发物有一定影响,香根草种植施用氮肥可以降低α-蒎烯和壬醛相对含量,提高柏木脑相对含量,为更科学地利用诱集植物香根草挥发物防治水稻螟虫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绿色水稻生产中种植香根草诱杀螟虫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近几年有关利用香根草治理水稻螟虫的研究结果及相关经验,总结介绍了绿色水稻生产中利用香根草诱集诱杀水稻螟虫的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6.
浙江省水稻二化螟绿色防控技术应用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种植诱虫植物香根草与灌水灭蛹降低越冬虫源基数、应用性诱剂诱杀成虫、调节生物多样性保护天敌、释放卵期天敌赤眼蜂等绿色防控技术进行集成,在二化螟重发区浙江省温岭市早稻大田展开了试验验证。结果表明,在2016年二化螟重发情况下,应用基于种植香根草的绿色防控技术,可以将二化螟的为害持续控制在较低水平,且种植香根草与释放赤眼蜂联合使用可实现对二化螟的全程非化学防控。此外,香根草种植区稻田生态系统中天敌寄生蜂的种群数量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7.
虫酰肼对水稻二化螟的拒食、致死作用及田间效果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室内生测结果表明 ,虫酰肼 (RH- 5992 )对水稻二化螟 Chilo suppressalis具有较高的拒食活性 ,2mg/L以上可使 4龄二化螟在 2d内停止取食 ,而 0.2mg/L即可显著抑制其生长发育 ,导致幼虫最终不能化蛹。虫酰肼对不同日龄二化螟均具有较高活性 ,对初孵蚁螟 ,40mg/L的杀虫效果高达 97.8% ,对于 1~ 7日龄幼虫 ,120mg/L的防治效果均在 90 %以上。虫酰肼对二化螟的致死历程较长 ,致死时间因浓度和二化螟龄期不同而变化 ,浓度增加对 l~ 4龄各龄期致死时间影响较小,而 6龄时 ,随浓度增加 ,致死时间明显缩短 ;在同一低浓度下 ,随着虫龄增加 ,致死时间明显延长 ,高浓度下 ,致死时间与龄期增加无明显相关性。虫酰肼无杀卵活性 ,对卵寄生蜂安全。田间试验表明 ,20%虫酰肼 (F) 1.5L/hm2 对二化螟、大螟 Sesamiainferens、三化螟 Scirpophaga incertulas枯心和稻纵卷叶螟 Cnaphalocrocis medinalis均有良好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明确昆虫性信息素与不同颜色诱虫板组合对水稻二化螟成虫的诱集效果,筛选和验证确定适宜水稻二化螟诱集监测的优选材料,为虫情监控及其应用开发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2021年水稻越冬代二化螟成虫发生期,应用性信息素与4种不同色板组合开展成虫诱集监测对比试验,筛选确定最佳的诱集材料组合.[结果]性信息素与降解黄板、嫩绿色板、降解绿板、降解蓝板的4种组合对二化螟的各指标诱量无显著差异(P>0.05),但在10%显著水平下,嫩绿色板组合对越冬代二化螟的日均诱蛾量、见蛾后单次诱蛾量、累诱蛾量指标与其他3种组合均有显著差异(P<0.10),最高单次诱蛾量指标与降解黄板组合有显著差异(P<0.10),各指标中,嫩绿色板组合对二化螟的绝对诱量最高,其始见蛾早,高峰期诱蛾量最大,诱蛾峰型及蛾峰最明显,在各监测时期的平均诱蛾量,极显著高于其他3种色板组合(P<0.01),对天敌和有益昆虫诱杀量最低,对非靶标害虫诱量较低,总体效果最佳,明显优于其他3种色板组合.[结论]生产上可优先选择性信息素与嫩绿色板组合用于水稻二化螟成虫种群发生动态监测和精准防控.  相似文献   

9.
不同诱测方法对水稻二化螟成虫的监测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1年应用黏胶型性诱剂诱捕器和虫情测报灯两种诱测方法在达县进行了对水稻二化螟监测效果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黏胶型性诱捕器监测二化螟效果好,具有诱蛾量大、性能稳定、峰型明显、预警准确性高等特点,在各代成虫诱测中,效果优于虫情测报灯;性诱剂诱捕器监测对二化螟还具有一定兼治作用,1代枯鞘株率防效达33.24%、2代白穗率防效达27.51%。同时,分析了作物生育期、气象因子和非靶标昆虫对性诱捕效果的影响。讨论了性诱捕器在二化螟监测预警与控制技术的推广应用中应注意和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几种新药剂经田间效果比较试验研究,15%氟铃唑EC 1200ml/ha进行早稻大田2次喷药防治、保苗效果100%。35%宝刀EC1350ml/ha和40%南京1号1200ml/ha控制作用也较理想,且毒性低,可作为“水稻无害化治理”推广药剂品种之一。  相似文献   

11.
三种赤眼蜂对水稻二化螟田间控害效果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大面积推广应用赤眼蜂防治水稻二化螟提供技术依据,选择目前易于大批量人工繁殖的3种赤眼蜂:松毛虫赤眼蜂Trichogramma dendrolimi Matsumura、螟黄赤眼蜂Trichogramma chilonis Ishii和稻螟赤眼蜂Trichogramma japonicum Ashmead,分别在南方产区湖南和北方产区吉林两地进行了其对田间水稻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Walker)卵的寄生率和防治效果的试验调查,并分析比较不同赤眼蜂种间的控害能力。结果表明,在南北水稻产区,供试的3种赤眼蜂对二化螟卵的田间寄生率及控害效果的变化趋势相同,从高至低依次为稻螟赤眼蜂、螟黄赤眼蜂和松毛虫赤眼蜂。稻螟赤眼蜂明显优于螟黄赤眼蜂和松毛虫赤眼蜂,表明稻螟赤眼蜂为控制水稻田二化螟的优势蜂种。  相似文献   

12.
采用点滴法测定毒死蜱、氟虫腈及其混剂对二化螟的毒力,结果表明,毒死蜱与氟虫腈混配,各个配比均有增效作用,其中以16︰1和24︰1(有效成分)的配比增效作用最大,毒性比率和共毒系数分别为1.83-1.80和191.03-189.30。田间试验表明,毒死蜱与氟虫腈以16︰1和24︰1的混剂对二化螟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室内结果在田间试验中得到验证。  相似文献   

13.
14.
为明确转cry1Ab+cry1C双价抗虫水稻对二化螟的抗性及其杀虫蛋白的时空表达,本研究采用离体水稻组织生测法系统评价了cry1Ab、cry1C、正交cry1Ab+cry1C和反交cry1C+cry1Ab 4种抗虫水稻品系对二化螟的杀虫效果,并用ELISA方法测定了Cry1Ab、Cry1C蛋白在各个抗虫水稻品系中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二化螟在不同生育期的4种转基因抗虫水稻上取食的叶面积显著低于非转基因对照亲本明恢63。4个转基因抗虫水稻品系在生长前期(苗期、分蘖和拔节期)对二化螟表现极高的杀虫效果,生长后期(孕穗期和成熟期)杀虫效果有所下降。两双价抗虫水稻杀虫效果最好,其次为转cry1Abcry1C水稻。Bt蛋白表达水平随着抗虫水稻生育期的变化而变化,且差异显著;Cry1Ab的蛋白表达量在水稻整个生长期均显著高于Cry1C。Cry1Ab蛋白在单价抗虫水稻叶片和茎杆中均表现出随生育期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但在双价抗虫水稻中表现出随生育期逐渐下降的趋势。Cry1C蛋白在单、双价抗虫水稻的叶片组织中均表现出逐渐升高的趋势。与单价抗虫水稻相比,双价抗虫水稻中的Cry1Ab、Cry1C的蛋白表达水平并没有表现出显著的降低。因此,双价抗虫水稻不仅能高效防治害虫,还能延缓害虫抗性,在生产上表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该研究结果可望为转Bt基因抗虫作物的环境安全评价提供科学数据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水稻螟虫发生动态与循证控制方案中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近年来长江中下游地区水稻二化螟和三化螟种群回升、危害加重的原因进行了讨论;并就目前螟虫综合治理中在管理与技术上出现的问题,提出了针对螟害治理的循证控制概念和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