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陈辉 《猪业科学》2019,36(1):116-118
随着规模化养猪进程的加快,选育出生产性能优秀的生猪的意义日趋重要。为了促进我国养猪水平的发展,就要加强对猪遗传育种工作研究的重视程度。猪的经济性状包括繁殖性状、生长性状、胴体性状以及肉质性状,这些性状在生猪的选育改良中占据重要地位;生猪的选育方法有常规育种、转基因育种以及分子育种,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和分子生物学的发展,育种的方法也得到了发展,大量的先进的育种方法如基因组选择(GS)、标记辅助选择(MAS)、转基因和基因编辑育种等方法,有力地促进了猪经济性状的遗传改良,加快了选择进展。文章就近些年国内外猪的经济性状选择的遗传进展加以综述,旨在为我国的生猪改良提供思路和策略以及猪的选育改良提供方向。  相似文献   

2.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猪肉的肉质问题已引起消费者和生产者的重视。介绍有关肉质基因的情况,包括基因明确的主效基因:氟烷基因、酸肉基因和其他肉质性状的基因。以往对猪的遗传改良集中于增加瘦肉率和提高生长速度,取得了明显的改良效果,育种计划非常成功。但是忽视了肉的品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肉的品质的认识也在不断的深入,猪肉的质量问题逐渐引起研究者以及生产者的广泛关注。因此,肉质性状在猪的育种目标中越来越重要。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较高密度猪基因图谱的构建,从DNA水平上研究控制肉质性状已成为遗传领域的新热点。本文把影响猪肉质性状的主效基因和侯选基因的研究现状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3.
《畜牧与兽医》2015,(10):69-72
以Leptin基因作为控制猪产仔性状和生长性状的候选基因,采用PCR-SSCP技术在合作猪群体中进行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检测,分析Leptin基因的遗传多样性及突变位点基因型频率与基因频率。同时,结合生长性状和母猪产仔性状记录,研究了不同基因型对产仔性状、生长性状的遗传效应。结果:通过对合作猪Leptin基因SNPs分析,检测到了2个等位基因,3种基因型。Leptin基因第3469位点的基因型效应对合作猪体重、体高、胸围、头长、头胎总产仔数、2胎总产仔数、2胎活产仔数、3胎总产仔数、3胎活产仔数和4胎活产仔数影响均显著(P0.05),而对体长、头胎活产仔数和4胎总产仔数影响不显著(P0.05)。这表明Leptin基因第3469位点的突变与合作猪的产仔数和生长性状有密切关系,Leptin基因可作为控制合作猪产仔性状和生长性状的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4.
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动物遗传育种技术的快速发展,对于畜禽优良性状的研究已从对表型选育进入到对单个或多个重要性状关联基因的分子选育,如对猪肉质性状的相关研究,在影响猪背膘厚、肌内脂肪含量、火腿重量等方面筛选到许多关键基因。近年来,非洲猪瘟肆虐,对猪抗病的研究再次成为热点,也发现了众多关键基因,如CD163直接参与了猪呼吸与繁殖综合征病毒的侵入机制。除了疾病的影响外,繁殖性状对养猪业的发展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研究人员对各重要性状研究的不断深入,现已积累了大量重要育种价值基因的多维数据,且由此开发出了多种基因筛选技术,尤其是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的发现及其作为全基因组筛选工具的成功应用,以及在后基因组时代功能基因组筛选与多组学的联合应用等,进一步推动了遗传育种领域的发展。作者系统总结了猪肉质、抗病及繁殖性状相关的重要育种价值基因及其挖掘技术,以期为猪的遗传改良提供指导性建议和参考。  相似文献   

5.
陈辉 《猪业科学》2019,36(3):100-101
母猪的繁殖性状是猪的重要经济性状,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MAS)技术可有效的对母猪的繁殖性状进行遗传改良,文章分析了PRLR、FSHβ、ESR等3个影响母猪繁殖性状的基因,阐述了这3个基因的多态性对母猪繁殖性状的影响,为选择母猪繁殖性状的分子标记以及遗传改良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6.
PLIN(perilipin,脂滴包被蛋白)是脂滴表面含量最多的一种蛋白,被认为是影响猪生长、胴体及肉质性状的重要候选基因。PLIN基因几乎在所有组织中均有广泛表达,对脂肪组织中甘油三酯的分解和储存具有重要的双重调控作用,主要调控类固醇激素合成前体、胆固醇酯的分解;通过调节脂肪酶的功能和脂肪沉积来影响肌肉的生长发育并能影响高氧化能力组织内的线粒体功能。本文综述了猪PLIN基因背景、基因结构及组织分布情况,并对近年来PLIN基因对猪肌肉发育影响的研究进行了总结,解析其在骨骼肌发育差异调控网络中的地位和作用,为家猪生产性状改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Ⅰ,IGF-Ⅰ)基因的表达产物对猪肌肉的生长有着重要的调控作用。以IGF-Ⅰ基因作为撒坝猪生长性状的候选基因,运用PCR-RFLP技术对其HhaⅠ位点的多态性进行了检测,并对IGF-Ⅰ基因的多态性与12个阶段体重、日增重和体尺性状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撒坝猪IGF-Ⅰ基因的多态性较为丰富,产生AA、AB和BB 3种基因型,其基因型频率分别是0.3473、0.5149、0.1378,等位基因A和B的频率分别是0.6048、0.3952,且该基因座位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撒坝猪IGF-Ⅰ基因的遗传变异对其生长性状有着显著的影响(P<0.05或P<0.01),其中,不同阶段体重和日增重的增效基因型为AB基因型,180日龄体尺性状的增效基因型多为BB基因型(部分性状表现为AB基因型最高)。结合前人的研究,初步推断IGF-Ⅰ基因可能是影响猪生长性状的一个主效基因或是一个与影响猪生长性状的数量性状座位(quantiative trait locus, QTL)连锁的基因。  相似文献   

8.
现代畜牧业中,养猪的最终目标之一是提高瘦肉率、降低脂肪含量、提高猪肉品质和口感。猪肉作为大多数中国人餐桌上必不可少的蛋白质来源,对日常生活有着巨大的影响,因此,积极开展猪的遗传育种改良具有重要意义。我国本地猪种的遗传资源具有抗病性强、适应性强、性成熟早、遗传性能稳定等优良特性。随着时间的推移,研究人员通过将我国本地猪种与国外猪品种杂交等传统遗传改良方法,在改善本地猪种产仔数、胴体瘦肉率、生长速度和抗病性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但这些研究进展都比较缓慢,往往需要几十年才能取得有效突破。传统的基因改良速度慢、成本高、效率低,而新兴的基因编辑技术在猪的遗传改良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自CRISPR/Cas9开始在猪群成功应用以来,在改善猪生长性状方面取得了多项突破。随着对动物肌肉生长相关基因如肌生成抑制素(Myostatin,MSTN )的深入研究,解耦联蛋白1 (Uncouplin gprotein 1,UCP1 )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基因(Insulin-like growthfactor 2 gene,IGF-2 )功能的发现,运用基因组编辑技术提供了在短时间内改良本地猪种的研究思路,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应用前景。文章简要描述了CRISPR/Cas9系统的发展过程、在猪生产应用中的研究进展,以及通过CRISPR/Cas9系统对猪基因组引入适当的修饰,并对猪器官被人体利用的可能性进行了概述,同时对CRISPR/Cas9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设计同源引物,扩增并测定猪CACNB1基因的部分序列;运用辐射杂种细胞系,将其定位在猪12号染色体64~96厘摩(cM)的位置上;通过比较分析相关数据库,发现有6个分别影响猪应激反应(CK20值)、最后肋骨处背膘厚、肌肉颜色值、咀嚼性、乳头数和生长速度的QTL与其连锁,猪CACNB1基因可作为影响猪肉质性状、繁殖性状和生长性状的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10.
生长性状是猪重要的经济性状,但该性状属于数量性状,受多基因调控。为筛选影响猪生长性状的候选基因,本实验利用猪中芯一号50K SNP芯片对296头猪进行基因分型,对背膘厚(BF)、眼肌深度(LMD)和眼肌面积(LMA)3个性状进行单步全基因组关联分析(ssGWAS)。本实验确定了26、29、43个相关的5-SNP窗口,分别解释了BF、LMD和LMA 1%及以上的总遗传方差。AIREMLF90软件计算BF、LD和LEA性状的遗传力分别为0.48、0.45和0.56。利用Ensembl数据库Sus Scrofa 11.1版本信息,根据起始位置和终止位置寻找显著位点附近的所有基因,共发现35个与生长性状相关的候选基因。GO和KEGG富集分析显示这些候选基因主要参与代谢途径(Metabolic Pathways)、胚胎骨骼系统发育(Embryonic Skeletal System Development)和脂肪酸降解(Fatty AcidDegradation)等通路。NR5A2、CRH、NEK11、ECHS1和TAPT1等基因可能参与生长性状的调控,本实验结果可为今后的猪分子标记育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猪产仔数的遗传改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猪的繁殖性状是一个重要的经济性状,是反映猪场生产水平和经济效应的重要指标。猪的繁殖性状由一系列主基因或数量性状位点控制,而产仔数是猪繁殖性状中最重要的性状。作者综述了猪产仔数的遗传改良及候选基因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2.
猪基因组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亓小红  吴克亮 《猪业科学》2006,23(2):16-17,1
猪基因组图谱已得到极大发展,猪基因组计划已启动并在实施之中。利用QTL扫描,候选基因分析、基因阵列分析、生物信息学、比较基因组学等工具,已经发现了很多影响猪主要经济性状的基因或基因标记。利用标记辅助选择,结合基因标记和常规生产性能信息,可以极大地改进养猪业重要的经济性状。本文对猪的基因组学、生长速度、瘦肉率。饲料吸收,肌肉品质、窝产仔数及疾病抗性等主要经济性状的研究进展及标记辅助选择在猪生产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母猪的繁殖性能一直是育种工作者关注的焦点之一,如产仔数就是一个重要的经济性状,但产仔数的遗传力很低(约为0.1),通过传统的育种方法对该性状的改良收效甚微。标记辅助选择(marker assited selection,MAS)能在短时间内显著提高低遗传力性状。分子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为MAS育种在动物实际育种工作中的应用提供了保障,而且近些年来获得了较好的效果。雌激素受体基因(ESR)和卵泡刺激素β基因(FSHβ)等,是与繁殖性能有关的主效基因。这些主基因在大白、长白、杜洛克、二花脸、东北民猪、金华猪、香猪、荣昌猪、莱芜黑猪等品种中都有相关研…  相似文献   

14.
影响家畜繁殖性状主基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主基因是指能对数量性状产生巨大效应的单个基因或座位。家畜繁殖性状属低遗传力数量性状。通过对家畜繁殖性状主基因或其候选基因的定位、研究, 有利于进一步认识繁殖性状遗传机理, 加快对繁殖性状的改良速度。目前在猪上对FSHβ、ESR基因, 在绵羊上对FecB、FecX和BMP15等基因研究较多。  相似文献   

15.
猪的生长性能和肉质性状都是十分重要的经济指标。近几十年来,通过遗传选育、营养水平的改进和饲养环境的改善,猪的生长性能得到了显著提高,但随之出现的肉质下降却引起了消费者的普遍不满。本文论述了猪的生长性能和肉质性状间的区别和联系、良好肉质的评定标准、生长性能调控基因和肉质调控基因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协调好生长性能和肉质性状的途径,以期为实现同时提高生长性能和改善肉质的宏伟目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猪的良好生长性能与肉质能否兼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猪的生长性能和肉质性状都是十分重要的经济指标.近几十年来,通过遗传选育、营养水平的改进和饲养环境的改善,猪的生长性能得到了显著提高,但随之出现的肉质下降却引起了消费者的普遍不满.本文论述了猪的生长性能和肉质性状间的区别和联系、良好肉质的评定标准、生长性能调控基因和肉质调控基因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协调好生长性能和肉质性状的途径,以期为实现同时提高生长性能和改善肉质的宏伟目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基因标记定位在猪数量性状改良中的应用(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顺德 《养猪》1999,(2):28-30
近年来分子遗传的理论和技术进展迅速,为猪数量性状的研究与改良开拓了新的空间。本文就猪数量性状基因的标记、定位在选种上的应用状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猪肌纤维性状形成和肌内脂肪沉积的遗传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通过改变肌纤维性状和肌内脂肪含量改善猪肌肉品质成为科学家们研究的热点。肌纤维性状形成和肌内脂肪沉积是内因与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作者对猪肌纤维性状形成和和肌内脂肪沉积的遗传机制进行了综述,以期寻求调控及改善猪肌肉品质的方法。猪肌纤维性状形成和肌内脂肪沉积的遗传机制非常复杂,受基因、转录因子及信号通路的复杂网络调控。猪肌纤维的生长发育主要受生肌决定因子(myogenic determinant,MyoD)基因家族和肌肉生长抑制素(myostatin,MSTN)基因一正一负协同调控。能量感应网络AMPK/SIRT1/PGC-1α在猪肌纤维类型转化中起重要作用。脂肪沉积相关基因的表达量与猪肌内脂肪沉积有密切关系。随着分子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许多与肌纤维性状形成和肌内脂肪沉积的相关基因已被鉴定出来,有助于进一步揭示猪肌纤维性状形成和肌内脂肪沉积的遗传机制。  相似文献   

19.
影响猪肉质性状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辉 《猪业科学》2019,36(8):96-99
猪肉质性状的选育改良是当今生猪选育改良的一个重要的研究热点。文章分析了近几年国内外猪肉品质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重点对PPARG、FABP、FTO、FASN等肉质相关基因的研究展开综述,旨在为我国猪肉品质的遗传改良提供相关分子标记以及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李嘉楠  顾浩  徐在言  左波 《猪业科学》2018,(11):114-116
基因编辑是一种利用人工核酸酶系统对特定基因进行敲除、插入或修饰的技术。在猪的传统育种中,存在着选育时间长、低遗传力性状选择效率低等诸多缺陷,而基因编辑技术可以对控制相关性状的关键基因进行改变,不仅可以克服传统育种中的困难,而且在生长速度、瘦肉率、抗病能力、环境改善等方面都有重要突破,成为近年来猪遗传育种的新方向。另外,猪在解剖学与生理学上与人具有高度同源性,使得猪成为疾病模型和异体器官移植的研究热点。本文主要总结了基因编辑和转基因技术在猪现代育种中的相关进展,并展望了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