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中国是一个农业人口大国,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农业劳动力过剩问题十分突出,因此,要彻底解决三农问题,关键需要大量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中国农业经济的客观条件与日本存在很多相似之处,日本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有许多值得中国借鉴的地方.本文通过探究日本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进程中的经验,提出解决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一些合适途径和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2.
3.
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是我国农民、农村、农业问题的核心。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虽面临一系列的问题,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已逐渐形成了各种成功的模式。我们必须探讨新途径,采取新对策促进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 相似文献
4.
5.
本文提出了开发农业资源的区间转移;提高耕地产出水平的挖潜转移;增加对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投入;搞好农业社会化服务等四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思路,并简要地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6.
刘国瑜 《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19(4):35-37
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既有农村方面的动因,又有城镇方面的动因,它是在农村推力和城镇拉力的共同作用下完成的。本文从农村与城镇两方面对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动因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7.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经济学研究证实,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人口从农村注入城市成为经济发展的共生现象。农业剩余劳动力是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主体,实现大量农业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是我国解决“三农”问题,顺利实现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中心环节。 相似文献
8.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一个影响城乡的全局性问题,关系到农民生存和就业状况;是一个宝贵的人力资源能否得到有效配置的问题,决定农村人地矛盾是否缓解、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能否向前推进;是一个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能否实现全面小康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农民问题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就业不充分或隐性失业。解决农民问题,就要大量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给他们充分就业的机会。这项工作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不能一蹴而就,盲目转移,要通盘考虑。当前应该着力解决好四个问题。一、农民素质问题我国目前农村人口的总体素质较低,农民平均受教育年限不足7年,大专及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人数只占0.16%。农民素质低,束缚了他们的思想和行为,因为有了土地这个安全而有效的生活保障(虽然是很低的),使一部分农民缺乏真正走出农业、农村圈子的思想和勇气。农民素质低,就等… 相似文献
10.
陈娟 《农业科研经济管理》2005,(3):47-48
近年来,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逐渐成为人们的热门话题,有人把农村人口外流说成是农村劳动力大量剩余的表现,主张走西方发达国家农村剩余劳动力主要靠工业扩张、城市膨胀来吸纳和消化的路子.也有人认为,农村出现劳动力转移和就业问题,与计划经济体制下城乡生产要素流动受阻,农村经济结构单一,长期重“农”轻“副”有着直接的关系.要解决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就业问题,必须优化农业内部结构,促进各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乡村旅游在扩大农村劳动力就业方面的贡献,以安徽省合肥市为例,基于问卷调查数据,研究了合肥市乡村旅游对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甘肃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甘肃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出发,揭示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在转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提高转移劳动力素质、完善相关制度政策、建立多元化的劳动力市场、加大对转移劳动力的培训、加快小城镇建设等建议。 相似文献
13.
14.
温室效应带来全球气候变化异常,世界范围内干旱、洪涝、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生态平衡遭受严重破坏,严重影响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一国农业生产经营成败关系到粮食安全和政局稳定,取决于是否拥有完善的风险管理体制.借鉴日本农业风险管理模式成功地维护了本国农业的高效运行,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风险管理体制尤为重要,因此要尽快制定<农业保险法>,依法参保;加大政府转移支付力度,变直补为保补;健全农业风险管理组织,发挥龙头企业的高抗风险功能;创新农业风险管理手段,利用期货期权争取风险利润;构建农业风险管理信息平台,降低风险发生概率. 相似文献
15.
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采用定量的方法对山东省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数量进行了测算。结果发现,山东省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数量比较庞大,转移也存在一定的困难,最后从5个方面提出加快山东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目前,中部地区农业剩余劳动力规模大,成为制约"三农"问题解决的关键因素.分析其存在的原因,提出了针对性的政策措施,以缓解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巨大压力. 相似文献
17.
论农业经济增长转变中的劳动者素质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一、我国农村经济的状况及经济形势的转变 我国耕地占世界耕地总面积的7%,人口却是世界人口的22%,长期以来,我国就是在人均资源非常缺乏的条件下实行粗放型增长方式的,即是长期处于靠资金投入和劳动力投入的粗放型阶段。除了少数发达地区外,大多数农村的劳动者基础文化低,科学文化素质不高,有相当一部分是文盲、半文盲,长期以来采用手工及简单机械进行较传统的农业生产。 相似文献
18.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已成为中国面临的一项紧急任务.本文把中国、日本和韩国三国的农业剩余劳动力基本情况、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背景、原因与方向,以及转移过程中各国政府的调控政策等方面进行了对比研究,寻找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9.
我国农村有1.5亿~2亿剩余劳动力,并且每年以500万的速度递增,巨大的农村人口压力形成这样的论断:20世纪中国农村的最大问题是土地问题,21世纪中国农村的最大问题则是就业问题。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城镇转移是我国农村发展最迫切的现实需要。但2003年以来,在我国城乡劳动力流动进程中,却出现了这样一个不可思议的现象——“民工荒”,并且愈演愈烈,这有悖于我国的基本国情。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笔者对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动因进行了深层次的理论探讨和剖析。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