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国小麦产区间病害发生与损失差异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也  蒋沁宏  车琳  李春广  闫硕 《植物保护》2022,48(4):278-285
为系统全面地掌握我国各产区小麦病害的发生情况,本文重点分析了我国小麦五大产区(华东麦区、华中麦区、华北麦区、西北麦区和西南麦区)小麦锈病、赤霉病、白粉病、纹枯病、黑穗病、根腐病和全蚀病的发生及防控情况。结果表明:我国小麦病害发生危害具有区域性特点,华东和华中麦区小麦纹枯病和赤霉病发病面积较大,且造成产量损失占比远超其余三大产区;华北麦区以白粉病发生最重;西北和西南麦区锈病和白粉病发生最重。我国小麦病害防治效果显著,华东和华中麦区赤霉病、纹枯病的年均挽回损失率均在80%以上;华北麦区年均挽回损失率最高的病害是白粉病(84.43%);西北和西南麦区对锈病年均挽回损失率分别为78.20%和85.26%;黑穗病、根腐病和全蚀病挽回损失率较低。  相似文献   

2.
正近年来,随着气候条件、耕作制度的变化和水肥条件的改善,小麦纹枯病在我国危害日趋严重,现已成为长江中下游麦区和黄淮麦区主要病害,每年造成严重经济损失[1]。小麦纹枯病常与小麦根茎部病害如根腐病、茎基腐病混合发生,发病早期症状相似,影响病害的早期诊断和防治。目前,小麦纹枯病菌快速检测方法主要基于常规PCR和Real-time PCR [3,4]。常规PCR和Real-time PCR具备检测准确、灵敏度高的优点,但这两种检测技术对仪器设备和  相似文献   

3.
小麦纹枯病(Pellicularia gramineum Ikata et Matsmura)是一种土传病害.在我国各麦区均有发生.近年来,该病在我市发生逐年加重,特别是小麦-水稻、小麦-玉米连作田发病面积大、为害重.一般田块病株率40%~70%,减产10%~20%.重病地病株率100%,减产达30%以上.目前小麦纹枯病已上升为我市春季麦田一大病害,成为制约小麦高产稳产的重要因素.因此,认识和掌握小麦纹枯病的发病因素及防治对策,对提高小麦的产量,增加农民的经济效益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河北省小麦纹枯病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仅为零星发生,到90年代后期发生为害明显加重,已成为小麦的主要病害之一,对小麦的生产构成严重威胁。1 发生流行动态1.1 发生面积和范围迅速扩大 1996年以前,小麦纹枯病在河北省只是零星发生,发生面积不足小麦病害发生总面积...  相似文献   

5.
为系统全面地掌握我国水稻病害的发生形势,为我国水稻病害分区域治理提供科学依据,本文以2010—2020年《全国植保专业统计资料》为主要依据,重点分析了我国水稻纹枯病、稻瘟病、病毒病、稻曲病、白叶枯病和恶苗病的发生及防控情况,并对水稻五大产区间病害发生情况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水稻纹枯病、稻瘟病和稻曲病是我国水稻的三大病害,广泛发生于我国水稻主产区。我国水稻五大产区病害发生为害情况不同,华中稻区和华南稻区以水稻纹枯病为害最重,造成产量损失占病害造成总损失的比例高达73.13%和69.26%,西南稻区水稻纹枯病和稻瘟病造成的产量损失接近,东北稻区稻瘟病造成的产量损失高于水稻纹枯病,华北稻区稻瘟病造成的产量损失低于水稻纹枯病。我国水稻三大病害不同年份间的防控产量损失挽回率维持在较高水平,且相对稳定,而水稻病毒病、白叶枯病和恶苗病的产量损失挽回率在不同年份间展现出一定波动。其中,水稻白叶枯病是挽回损失率最低的病害。  相似文献   

6.
小麦纹枯病又称立枯病、尖眼点病.近年来,该病在各冬麦区普遍发生,并成为长江流域及黄淮平原麦区的重要病害之一,严重影响小麦生产.  相似文献   

7.
小麦纹枯病防治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定点系统观察与成熟期分病级测产相结合,对鄂北麦区当家小麦品种受小麦纹枯病为害后的产量损失率及防治指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鄂北麦区小麦纹枯病防治指标为病株率40%,病指17,防治适期为4月上旬。  相似文献   

8.
河南省小麦叶枯类病害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河南省小麦叶枯类病害研究现状*王锡锋刘红彦张忠山(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保所郑州450002)小麦叶枯类病害70年代仅在河南省局部地区零星发生,80年代初因大面积推广阿夫系统小麦和生产条件改变,发病面积逐年增加,80年代中期已遍及全省大部分麦区。199...  相似文献   

9.
前言     
小麦吸浆虫是我国麦产区的重要害虫.40年代未50年代初,曾一度猖獗发生,为害严重,后经大力防治,基本控制了为害。在其后的20多年里,未见有发生为害的报道。70年代末期,由于品种和耕作制度的变化,水、肥管理条件的提高以及有机氯农药的禁用等原因,使麦吸浆虫又得以逐渐积  相似文献   

10.
小麦纹枯病是近几年来在小麦生产上发生的一种真菌性病害,已逐步上升为小麦上的主要病害,其为害同水稻纹枯病一样,具有发病快,为害重的特点,严重时中心病团出现死穗。从1996年开始,小麦纹枯病在我县小麦生产中逐步蔓延,1997年调查25块田,平均病株率为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