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杂交水稻汕优63制种技术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1989年我们开展了杂交水稻制种工作,制种面积190亩,单产达97.35公斤,制种总产18500公斤,农户当年获纯利12.3万元。1990年可推广种植12300亩,预计增产粮食185万公斤。1、选用优良的杂交稻亲本组合汕优63组合杂交稻适应性强,优质高产,是当前较好的杂交稻种,是父本明恢13×母本珍汕97A杂交组合。实践证明,父本  相似文献   

2.
改进籼型杂交稻制种技术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综述了1986年底以来进行的亲本生育特性观察、父本栽插方式、生长激素应用、稻粒黑粉病防治等有关试验研究结果及其对改进我省制种技术,提高制种产量,扩大制种面积和实现全省杂交稻种子自给所起的重要作用.1990年全省制种16.9万亩,实施了以"一二三"工程为核心的综合配套技术措施,虽遇不利气候条件的影响,但仍获得亩产118.06公斤的较好收成,总产达1995.3万公斤.与1986年相比.制种面积扩大178.96%,单产提高11.79%,总产增加212.0%.全省杂交稻种植面积由1987年的1024.2万亩扩大到1991年的1600.0万亩(计划面积),而用种自给率却从49.9%提高到99.76%,基本上实现了我省杂交稻种自给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杂交稻汕优63产量结构及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信阳地区于1985年开始引进试种杂交稻汕优63。1987年示范种植4.53万亩,单产518.8公斤。1988年种植43.14万亩,单产539.5公斤,比常规稻增加164.5公斤。其中单产超过700公斤以上面积为2.22万亩。新县郭家河乡7个农产的单产达792.9公斤。1989年我区计划科植杂交稻100万亩以上,主要组合为汕优63。我们根据几年来的试验示范结  相似文献   

4.
<正> 河北省杂交小麦协作组经六年连续攻关,成功地研究出EK、ES两种新型化学杀雄剂,并申报了国家专利。1993年10月,“冬小麦化学杀雄配制杂种技术”获全国第七届发明展览会金牌奖。制种面积由1988年的11亩发展到1993年的3500亩,同时制种单产也由72.25公斤提高到289公斤。单产最高的制种户达到320公斤。从而使本项研究走向应用阶段。化杀杂交小麦已被省政府列入我省农业高新技术重点推广项目。化杀杂交小麦制种田的栽培管理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5.
早春洋芋在我县又称为小春洋芋,指河谷坝区和低山区于1月上中旬播种,4月中下旬至5月上中旬收获的洋芋.80年代,我县仅零星种植,面积只有94.5亩(1亩=1/15公顷,下同),1998年达到2500亩;此后,随着农业内部结构调整的深入,种值面积取得突破性发展,至2001年,我县小春洋芋已发展到7000亩,年均增长1500亩.单产也同步大幅提高,从 80年代末的亩平1000公斤提高到今年的2000 公斤,单产翻了一番,每亩产值1200元,全县小春洋芋总产值达840余万元,效益显著.现将小春洋芋种植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福建农业科技》2008,(1):F0004
我国著名杂交水稻育种制种专家、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刘文炳研究员,2005年选育的杂交稻Ⅱ优28再创水稻世界单产纪录。(1229.97公斤),刷新他选育的Ⅱ优6号于2004年创造的1219.9公斤的世界水稻单产纪录,荣获“感动福建”2005年度十大人物。2006年刘文炳选育的Ⅱ优4886,再创1279.7公斤的水稻世界单产新纪录,连续三年刷新水稻世界单产新纪录,成为“稻田奥运会三连冠”水稻育种家。  相似文献   

7.
我县自从1982年恢复杂交水稻制种后,经过技术人员十年的艰苦努力,至2001年止,已发展到每年制种面积5000-6000亩,平均亩产突破200公斤的好成绩,是区内种子行业同级种子公司中生产品种(组合)齐全,规模最大的单位.笔者曾长期住点负责制种技术工作,1994年后又作为公司负责人,组织了一系列制种技术攻关,解决了合浦县杂交水稻制种中产量低、质量不稳定的技术难题,下面结合十年来的实践,谈谈夺取我县杂交水稻制种高产稳产的几点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8.
一种省工高产又适应机械化制种的新技术——杂交水稻不割叶不剥苞高产制种配套新技术,已于1988年9月在福州通过技术鉴定,被专家们认为是我国杂交水稻制种技术的新突破。不但为超高产制种,大幅度提高制种单产创造必要库源条件,还解决了杂交稻投产以来,制种需要割叶与剥苞所花费大量劳力和繁琐工艺的最大难题,扫除限制制  相似文献   

9.
1988年,本所设置在建湖县庆丰乡的杂交水稻制种高产田中,东王村二组吴立存种植的4.1亩(简称甲田)平均亩产306公斤,谷庄村合心组崔志顺种植的1.7亩(简称乙田)平均亩产304.5公斤,创该乡杂交稻制种高产记录。现将这两块高产田的栽培技术简介于下。  相似文献   

10.
<正> 我场于1988年经农牧渔业专利所介绍,与陕西省科教中心签订了杂交油菜秦油二号制种合同。当年制种82亩,单产47.6公斤,使我省油菜生产进入了利用杂交种的新阶段。目前,秦油二号在豫南地区种植面积已达10万多亩。经试验、示范和大面积生产应用表明,秦油二号表现出较强的杂交优势,较好的适应性、抗逆性和丰产性,一般亩产  相似文献   

11.
《中国农资》2012,(43):22
<正>近日,湖南省农业厅、种子管理局和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农业大学等部门组成的专家团对袁隆平院士主持的第三期超级杂交稻"两优389"品种进行了测产验收。测产结果显示:超级稻种子"两优389"组合今年的平均亩产达到了253公斤。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研究员白德朗表示,今年的制种单产平均亩产增加了50公斤。它的意义在于,让制种户的收入水平大大提高,让超级杂交稻的种源更多,推广面积更大。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我省杂交水稻生产迅速发展,种植面积由1976年的600多亩扩大到1979年的1097.1万亩,占单季中稻面积的55.4%。在大面积生产条件下,与常规中稻相比增产显著。以1978年为例,全省种植杂交稻626万亩,平均单产853斤,常规中稻945.37万亩,平均单产617.5斤,每亩增产235.5斤。国际稻(IR24,IR661等)虽先于杂交稻引入我省,但由于引入时间短加之杂交稻的迅速推广,尚未能在生产上扩大利用,仅作为杂交制种的父本应用。对国际稻的生产性能和高产栽培规律也缺乏研究。但从一些连年大面积种植单位的经验看,同样表现出高产稳产我院自1973年种植国际稻IR24及IR661以来,历年平均产量达到1000~1200斤左右,与杂交稻相比不相上下。  相似文献   

13.
济宁地区稻茬麦模式化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济宁地区稻茬麦是随着1964年稻改而产生的,总面积约20万亩。随着生产条件的改变,单产由70年代的200公斤/亩左右提高到80年代的300公斤/亩左右。1992年平均亩产高达388.6公斤。其中有5万亩丰产方平均亩产447.3公斤,150余亩单产突破500公斤,3.4亩平均亩产达到581公斤。稻  相似文献   

14.
为解决杂交稻组合天优华占制种不安全问题,对天丰A高温复育特性及其杂交组合天优华占制种基地和时段选择进行研究。通过不同生态区分期播种试验,明确母本天丰A的育性特性;利用研制的杂交稻制种基地和时段气象决策系统,通过分析该组合制种"3个安全期"(育性敏感安全期、抽穗扬花安全期、收获成熟安全期)的风险概率,筛选最佳制种地点和时段。结果表明,天丰A高温复育临界温度为27.8℃;对全国740个气象站点50年历史气象资料进行分析后的结果表明,在不同地点和时段进行天优华占制种的安全性差异很大,在海南三亚等基地制种比较适宜。2013年在海南三亚制种基地进行天优华占制种,其单产达3 750 kg/hm2,证实了所筛选到的制种基地和时段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5.
杂交中粳六优1号由江苏省农科院以六千辛A与77302—1配制而成。1985年引进我县试种,表现熟期适中,产量较高。当年试种7.7亩,平均单产为571.5公斤。1986年扩大示范种植4100多亩,平均单产达563.4公斤,比大面积种植的盐粳2号增产9.9%,其中连片种植的28.7亩丰产方,平均单产为594.5公斤。1987年在种源紧缺的情况下,我县种植面积仍达2793亩,单产为542公斤,比盐粳2号增产7.6%。三年种植情况表明,六优1号能在较大面积上产量稳定在550公斤左右,因而深得广大农户欢迎。根据三年来六优1号的考察资料,六优1号亩产550公斤的  相似文献   

16.
2006-2007年在贵州省玉屏县(海拔450m),对优质杂交香稻黔香优302进行了制种技术研究.根据其双亲的特点和在黔东玉屏县的表现,安排父本3月26日播种,母本4月26日播种,花期相遇良好,确立了适宜的制种技术,并讨论了该杂交稻制种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7.
超级稻65002属两系亚种间杂交中籼的中熟组合 ,该组合1999年在我县一晚示范面积560亩。在各示范点一致表现为高产、株形好、茎秆粗壮、穗大粒多、结实率高、米质好 ,表现出比同期种植的汕优63等三系杂交稻优势强 ,增产明显 ,并具有特别耐淹的优点 ,尤其适宜我县沿江乡镇易淹田块种植 ,深受广大农户与消费者的喜爱。该组合在我县种植一般平均亩产630公斤 ,比同期的汕优63亩增45~160公斤。如 :苏溪镇芫背村农民郭占伟试种1.2亩超级稻65002 ,实收产量达到810公斤 ,折合亩产675公斤 ,比同期的汕优63亩…  相似文献   

18.
我县自1977年试种杂交水稻以来,面积逐年扩大,单产逐年提高.1983年全县46.6万亩杂交稻,平均亩产1130斤.在植保工作上,主要是掌握病虫发生规律,运用综合防治技术,对杂交水稻的高产稳产起了积极的保证作用.  相似文献   

19.
西葫芦杂交制种高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种产量低、品质差、效益不高是多年来西葫芦杂交制种生产上的难题.围绕增产增效这一目标,太原市农科所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经过多年的实践,对其播种、田间管理、授粉、采收等环节进行了探索,总结出一套西葫芦杂交制种高产技术,较好地解决了生产上的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20.
超级稻65002属两系亚种间杂交中籼的中熟组合,该组合1999年在我县一晚示范面积560亩。在各示范点一致表现为高产、株形好、茎秆粗壮、穗大粒多、结实率高、米质好,表现出比同期种植的汕优63等三系杂交稻优势强,增产明显,并具有特别耐淹的优点,尤其适宜我县沿江乡镇易淹田块种植,深受广大农户与消费者的喜爱。该组合在我县种植一般平均亩产630公斤,比同期的汕优63亩增45~160公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