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8 毫秒
1.
《中国马铃薯》2015,(5):257-262
马铃薯栽培种喜冷凉,但不耐霜冻,几乎无抗寒性。利用苗期抗寒性直接鉴定法,对137个普通栽培种杂交组合的16 068个后代进行-3℃抗寒筛选,结果表明,绝大部分杂交后代不耐-3℃的低温,平均存活率为2.81%,以存活率大于5%为标准,筛选出相对"抗寒组合"26个,涉及到"抗寒母本"13个和"抗寒父本"7个;然后辅以电导率法测定相应的"抗寒组合"的"抗寒母本"和"抗寒父本"的半致死温度(LT50)并与预测的"抗寒亲本"的存活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经筛选出的"抗寒母本"和"抗寒父本"确实有较低的半致死温度,相关性呈现极显著水平。以此为依据,可将所有杂交组合分为3类,其中双亲定义为"抗寒"的组合,其后代出现抗寒株系的比例远高于平均水平,而亲本均为"敏感"杂交组合,其后代存活率远远低于平均水平,说明抗寒杂交育种时最好选用抗寒双亲,这样获得抗寒后代的可能性较大。  相似文献   

2.
我国偏北植胶区五十年代初开始橡胶北移,1955年以后开始橡胶树的抗寒选育种工作,抗寒选育种的历史还不到三十年.通过抗寒选育种工作,从植胶初期的普通实生树群体中和国内外引进的无性系中,鉴定选择出相对抗寒品系,这些品系在六十年代作为新的种植材料,比早期的实生树有了提高,而作为杂交育种的亲本,更显示了它们在选育种上的成效.七十年代,抗寒的次生代无性系和以抗寒品系为亲本的有性系提供了抗寒、严量更好的种植材料.八十年代,以抗寒无性系为基础的抗寒、高产三合树开始显示了它的使用价值;高产抗寒有性系在部分地区生产上推广种植;抗寒无性系出现了初露苗头的新  相似文献   

3.
中国热带作物抗寒育种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热区地处热带北缘,经常遭受寒流侵袭,寒害已成为限制中国热带作物产业发展的最严重逆境因子之一,对中国热带作物产业的健康和稳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积极开展热带作物抗寒育种研究,选育抗寒高产优良品种已成为中国热带作物产业发展的根本保障。从中国热带作物抗寒种质资源收集、抗寒新品种选育、以及抗寒机理研究进展等方面论述了国内热带作物抗寒育种研究进展与成效,指出当前中国热带作物抗寒育种所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中国橡胶种植区属于非传统植胶区,橡胶树种植经常性遭受寒害的影响。为了辅助抗寒品种资源选育和推广,本文简述了橡胶树寒害类型和危害、橡胶树抗寒栽培、抗寒品种选育、抗寒生理机制和抗寒分子标记研发等方面进展,并对该领域今后的研究方向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通过不同温度处理马铃薯苗期植株,以评价叶片损伤程度为标准,建立马铃薯苗期抗寒能力的直接评价体系,并利用该评价体系和电解质渗漏法,对40份马铃薯材料进行抗寒能力测定和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两种方法间具有极显著的直线相关关系(Y=8.65+1.75X,r=0.86,P<0.01),说明苗期抗寒能力直接评价体系可准确高效地评价马铃薯抗寒能力;同时也筛选获得了21份具有较好抗寒能力的马铃薯材料,为后期马铃薯抗寒相关研究和抗寒育种提供了材料保障。  相似文献   

6.
大豆应用抗寒剂抗寒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抗寒剂拌种和叶面喷施试验,比较分析了各处理中种子和幼苗耐低温能力。结果表明,在不同低温条件下,用抗寒剂拌种后,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增加根冠比值,增强抗寒能力;叶面喷施抗寒剂,可提高幼苗的抗寒性,增加极冠比值和叶质重。在测定的各项指标中以50倍液处理的抗寒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7.
抗寒剂在玉米幼苗上应用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比较分析了叶片喷施抗寒剂A和耐苗期低温能力,结果表明,喷施抗寒剂A的植株叶片的光合能力,叶绿素含量、可溶糖含量、电导率等项指标均优于稀土和清水,抗寒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
低温是限制椰子种植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严重制约着中国椰子产业的发展。综述了寒害对中国椰子产业的影响,以及椰子抗寒生理的研究现状,并根据已经开展的棕榈科植物抗寒生理研究的情况,对椰子抗寒生理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以竹醋液为基液,配制了不同茶树抗寒剂,并进行了茶树生理抗寒指标的研究。在对3个茶树品种(乌牛早、安吉白茶和龙井43)喷施6种不同配方的抗寒剂后,经模拟田间自然降温,测定处理前后茶树中与抗寒能力相关的理化物质。结果显示,3个茶树品种间各处理的电导率、可溶性蛋白和脯氨酸含量的变化规律与茶树冻害情况具有显著相关性。通过测定室内茶树生理生化指标和田间试验结果分析表明,配方B2能显著提高茶树的抗寒性,并可稳定冷害胁迫下的茶叶产量。结果表明,竹醋基液抗寒剂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茶树的抗寒能力,有效降低茶树的冻害,从而保证茶叶生产免受冻害损失。  相似文献   

10.
2008年海南橡胶特大寒害类型区划及 灾后重建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2008年初海南省的气候特点,调查此次寒害对海南垦区橡胶的破坏程度及造成的经济损失,按寒害的影响程度将垦区分为4个类型区,进而提出了优化橡胶抗寒种植的区域布局、建立和健全抗寒防寒技术体系、选育橡胶树抗寒新品种等灾后重建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茶树抗寒单株筛选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郭见早  袁洪刚 《茶叶》1995,21(1):34-38
利用1976年、1979年、1983年临沂地区发生3次大冻害后征集的48个抗寒单株,经初步研究的28个抗寒单株为试验材料,在自然冻害调查鉴定后,进行了叶片形态,解剖观测,冻害受害率和产量,品质测定以及无性繁殖试验,最后综合评定等系统筛选研究,首次筛选出了8个抗寒性较强,且产量和品质较突出的茶树抗寒单株,经过自然驯化无论从外部形态还是内部结构,均具明显的抗寒特征和特性,为尽快选育出茶树抗寒良种提供了  相似文献   

12.
植物抗寒剂     
植物抗寒剂国家科委成果办国务院扶贫办推荐使用高新科技产品植物抗寒剂是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经多年研究发明,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成果,居国际领先水平,由湖南省洞庭科技有限公司独家生产。植物抗寒剂已在全国南北20多个省、市、自治区连续5年大田应用试验...  相似文献   

13.
茶树抗寒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阐述厂茶树形态特征包括叶片含水量、叶片结构和生物化学含量与茶埘抗寒性的关系以及茶树抗寒生理反直及抗寒生理机制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4.
我国橡胶树抗寒生理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零上低温寒害是我国橡胶树北移种植的主要限制因子。自本世纪50年代起,我国开始研究橡胶树抗寒生理学。研究的领域包括寒害成因、抗寒力的本质、提高抗寒力的措施以及鉴定抗寒力的方法。本文着重分析橡胶树寒害成因和抗寒生理—生化变化过程,并对今后橡胶树抗寒生理的研究提出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15.
高产、抗寒和抗旱是我国油棕育种的重要目标。本文综述了油棕种质资源评价研究方面的进展,尤其是在高产、抗寒和抗旱鉴定评价方面;提出了目前油棕资源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培育适合我国栽培的高产、抗寒和抗旱品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不同种类番荔枝的冻害表现及其抗寒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世彪  陈菁 《云南热作科技》2001,24(1):12-15,20
调查了广东湛江地区2个属9个种(品种)番荔枝的冻害表现及冻后恢复情况,树龄小,枝条嫩的树体冻害严重,来春生产恢复慢,冬季仍处于活动状态是枝条形成层首先受冻害的内在原因,从抗寒角度把番荔枝分为三类,抗寒类群;秘鲁番荔枝,圆滑番荔枝,比丽巴番荔枝;较抗寒类群:牛心番荔枝、山刺番荔枝(成龄),杂交番荔枝,非洲骄傲;不抗寒类群;普通番荔枝,刺番荔枝,山刺番荔枝(幼树)。  相似文献   

17.
茶树抗寒性研究进展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从茶树抗寒生理过程、抗寒分子机制、抗寒性鉴定、提高抗寒性4个方面对茶树抗寒性研究进展进行了阐述,并对茶树抗寒性研究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8.
橡胶抗寒高产选育种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适应我国在南亚热带地区橡胶栽培的需要,六十年代初开始了橡胶抗寒高产选育种的研究.经过20多年工作,选育出抗寒高产优良品种,在不同生态类型区因地制宜种植,取得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同时建立了用人工低温与前哨点抗寒苗圃系比相结合的鉴定苗期抗寒力的方法.并从理论上探索橡胶抗寒性状的遗传规律与亲本选配原则.本文还总结了抗寒高产育种进展缓慢的原因,提出从三方面改进工作:即选择抗寒力特强的种质;培育幼态无性系;重视抗寒高产母树的优良性状;超亲育种.预计对提高橡胶树的抗寒力及产量水平均有较大推动.  相似文献   

19.
电子束辐射诱变及克隆选择培育好好芭抗寒无性系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利用电子辐射处理好好芭试管苗,从改变基因型入手提高其抗寒力,以获得稳定遗传的好好芭株系。研究表明150GY的辐射量是诱发好好芭发生变异的最佳剂量,结合生化标记,抗寒相关的酶类——淀粉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分析,人工模拟低温实验的克隆检测,筛选出了具有较高抗寒能力的好好芭株系,这些株系通过无性系繁殖可用于抗寒育种。  相似文献   

20.
甘蓝型油菜抗寒性鉴定方法的建立和种质资源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可利用的抗寒种质资源,建立了甘蓝型油菜抗寒性鉴定方法:将3叶期到4叶期的幼苗经4℃预处理(低温锻炼)24h,然后分别做4种冷冻处理(-2℃1h、-2℃1h+-4℃1h、-2℃1h+-4℃1h +-6℃1h),随后统计存活率,计算抗寒指数,评估抗寒性。通过该方法对来自国内外的226份油菜资源进行抗寒性评价,结果表明:4种冷冻处理下,供试材料的存活率差别明显,抗寒指数范围是0~52。从中筛选出6份强抗寒性的种质,抗寒指数大于33;根据不同生态区划分,冬性、半冬性和春性材料的平均抗寒指数分别为8.10、7.70和9.10,春性材料抗寒性最优,也说明鉴定方法具有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