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桤木纸浆材造林密度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6年生桤木3种造林密度及3种坡位林分的胸径、树高、蓄积以及投入产出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造林密度对桤木胸径生长有显著影响;坡位对桤木胸径生长有极显著的影响,对树高和蓄积均有显著影响;在以“品”字形放样的前提下,选择以2501株/hm^2的造林密度及下坡营造桤木纸浆林经济效益最好。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讨台湾桤木混交造林对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营造台湾桤木与马尾松、巨尾桉、红锥不同混交比例的混交试验林,以台湾桤木纯林为对照(CK),测定2年生试验林地土壤理化指标,分析比较它们的土壤理化性质。结果表明:台湾桤木混交林土壤容重均低于纯林;台湾桤木混交林的土壤自然含水率、最大持水量和毛管持水量均高于台湾桤木纯林;台湾桤木混交林的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除了处理9外均大于台湾桤木纯林;台湾桤木不同混交处理混交初期提高主要养分能力有高于纯林也有低于纯林;综合评价提高主要养分能力,最强是处理9,最弱是处理5。总体来说,营造台湾桤木与马尾松、巨尾桉、红锥混交造林对于改善土壤理化性质优于台湾桤木纯林,其中,对于提高土壤持水性能尤以2台湾桤木+1红锥混交造林较好,对于提高土壤主要营养养分尤以1台湾桤木+1红锥混交造林较优。  相似文献   

3.
根据试验结果及实践经验,论述了营造桤木纸浆林的林地选择、造林密度确定、造林施工方法及幼林管理措施,旨在为营造速生丰产的桤木纸浆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根据同一滩地、不同高程杨树林一个轮伐期的定位观测,杨树造林保存率和材积生长量均随滩地高程降低、淹水时间增加而减小。东南湖滩地根据其杨树宜林性分为3类:①高位滩地,适于建速生丰产林基地;②中位滩地,可作一般用材林、防浪林、抑螺林的造林;③低位滩地,一般不宜直接用于杨树造林。  相似文献   

5.
根据长江滩地立地条件,试验分析了低湿滩地苏柳无性系人工林密度效应,不同规格苗木造林后期生长情况,插干、修枝、施肥的效果。由此提出推广滩地柳树插干造林,造林密度不应低于1677株/hm2,造林苗高2.5m~3.5m和要因地施肥等造林、经营措施。  相似文献   

6.
通过梭梭苗木的假植、造林地整地、造林定植后浇水量的试验,优选出了提高荒漠滩地梭梭植苗造林成活率的方法,提出了提高荒漠滩地梭梭植苗造林成活率的综合措施。  相似文献   

7.
长江下游滩地柳树无性系造林经营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长江滩地立地条件,试验分析了低湿滩地苏柳无性系人工林密度效应,不同规格苗木造林后期生长情况,插干、修枝、施肥的效果。由此提出推广滩地柳树插干造林,造林密度 低于1677株/hm^2,造林苗高2.5-3.5m和要因地施肥等造林、经营措施。  相似文献   

8.
柏树桤木混交造林是加速我区绿化进程,促进柏树生长较为理想的造林方式。本文仅在对我县紫色沙壤土中,1985年人工营造的柏树桤木混交林生长情况的调查资料分析的基础上,作为研究这个问题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红桤木引种栽培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5-2007年,从美国引进红桤木在江苏六合和安徽南陵进行引种造林试验,结果表明红桤木具有较好的生长适应性,是一个优良的速生树种。造林3 a时,平均树高生长量分别达到3.98 m和5.01 m,地径生长量达到5.9cm和7.14 cm。实生红桤木个体间早期生长差异较大,地径与苗高生长显著相关。引种红桤木4年生时已大量开花结实,进入性成熟期。  相似文献   

10.
为选出适宜湖北省发展的桤木优良地理种源/家系,对桦木科桤木属的15个桤木种源124个家系和江南桤木3个种源2个家系总计18个种源126个家系进行了育苗、造林对比试验,并对苗期生长及造林后的幼林生长进行了年度生长测定调查,通过6 a的观测数据分析,结果表明:桤木各种源、家系高生长迅速,远远优于江南桤木;桤木各种源之间高生长差异不显著,仅有四川剑阁种源家系间呈现出显著差异;有金堂盐井、金堂长乐、金堂淮口、盐亭、珙县等5个种源长势较优,适宜在湖北省推广发展.  相似文献   

11.
外滩湿地淹水时间与高程密切相关。外滩湿地造林的主导因子是水 ,南方型黑杨在洞庭湖外滩湿地上的生长量随滩地年均淹水时间的增加而降低 ,淹水 87d的滩地如不采取工程措施 ,造林不能成功 ,淹水 110d的滩地造林林木不能成活。杨树抗水淹能力随林龄的增加而增强  相似文献   

12.
长江中下游滩地造林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江中下游滩地是特殊的造林地。滩地造林技术 :选择造林地块要注意滩面高程及地下水位等因子 ;造林地整理要加强沥水 ;选择耐水湿且耐旱树种 ,中至大密度冬季造林。可采取多种产业复合经营的模式 ,加强管理 ,能获得较好效益。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吉首市桤木人工林的管理及生长情况调查,提出了目前种植桤木的一些关键技术。在吉首市较好的立地条件下:造林密度为106株/667m^2的10年桤木人工林平均胸径达13.2cm,平均树高达11m,平均蓄积量达10.522m^3/667m^2;造林密度为167株/667m^2的10年桤木人工林平均胸径达12.7cm,平均树高达11.3m,平均蓄积量达15.554m^3/667m^2;造林密度为205株/667m^2的10年桤木人工林胸径达11.3cm,树高达12.0m,蓄积量达15.806m^2/667m^2。营造桤木速生林基地宜选择肥沃、湿润、土层深厚和排水良好的山冲或缓坡,以退耕地为最好。  相似文献   

14.
在南京市低山丘陵岗地选择香椿、楸树、无患子、南酸枣、榉树、桤木、苦楝、刺槐、薄壳山核桃等树种进行造林,结果表明:薄壳山核桃、榉树和刺槐的造林成活率均在88%以上,生长表现较好;苦楝和无患子的造林成活率均在78%以上,生长表现正常;楸树的造林成活率虽然较高,但生长表现不良;南酸枣的造林成活率不高,生长表现一般,中心主干枯死的现象较多;香椿的造林成活率较高,但第2年苗木死亡现象较为严重,生长表现一般;桤木的造林成活率较低,但苗木的生长表现最好.根据试验结果,薄壳山核桃、榉树、刺槐、苦楝和无患子适宜在南京市低山丘陵岗地造林,楸树、南酸枣、香椿和桤木不适宜在该立地上造林.  相似文献   

15.
退耕还林实践结合试验表明:生态型杉木 南酸枣、杉木 枫香、杉木 桤木、柳杉 南酸枣、柳杉 枫香、水杉 香樟、水杉 木荷、马尾松 枫香混交,生态经济结合型杜仲、厚朴、板栗,经济型枇杷、梨是雪峰山低山区退耕还林造林的首选模式;其次是生态型杉木 山苍子、柳杉 喜树、马尾松 刺楸混交、桤木、楠竹纯林,经济型柑桔、桃造林。这些造林模式均适宜于该区域。对在类似立地条件下退耕还林造林,这些造林技术模式具有推广应用借鉴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6.
滩地杨树生长量与高程-淹水时间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同一滩地按高程差0.5 m设置固定样地,并根据样地高程求得12年轮伐期内各高程汛期年均淹水天数,逐年监测样地胸径、树高生长量。湖区滩地杨树各指标生长量均随滩地高程降低、淹水时间增加、地下水位升高而降低。在洞庭湖东南湖,高程在32.8 m以上、年均淹水34.8 d以下滩地可建杨树大径材工业用材林基地,31.8~31.3 m的滩地采取挖沟抬垄措施可用于杨树造林,30.8 m以下的滩地不宜用作杨树造林。  相似文献   

17.
富春江两岸江滩林带树木根系与土壤抗蚀性能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富春江两岸滩地的主要造林树种进行根系调查和土壤抗蚀性、有机质含量的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同一地段土壤的抗蚀指数表土层大于底土层;抗蚀指数与根长、根量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但较之与有机质含量之间的关系而言相对较低,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抗蚀指数大、抗蚀能力强;在现有的造林树种中,桤木、枫杨、杨树和竹林地土壤的抗蚀能力最大;水杉、苏柳林地次之。造林密度也有较大的影响,以杨树的4种密度为例,土壤抗蚀力以3m×4m最强,3m×3m和2m×3m次之,2m×2m较弱。  相似文献   

18.
长江流域滩地是我国钉螺分布的主要区域,也是血吸虫病的主要流行区。近些年我国大力实施的林业血防工程通过滩地营造人工杨树林,使得钉螺原有孳生地的多种生物要素和非生物要素发生了明显变化,显著减少了钉螺种群的分布空间,从而有效控制了血吸虫病的传播。目前,国内外在滩地造林后单一要素改变对钉螺的影响方面已有较多研究,但有关生物要素与非生物要素对钉螺分布的交互作用还未有深入探索,对钉螺孳生产生抑制作用的关键要素尚不明确。文中综述了滩地造林后林下的草本植物群落、土壤理化性质、光照、地温等诸多要素发生变化对钉螺生存的不利影响,总结了滩地造林抑螺作用机理的研究进展,提出该领域今后的重点研究方向,以期为滩地造林抑螺作用机理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9.
柳树耐水湿、速生,是长江中下游防护林造林的重要树种。通过对2000,2001年在江苏省金湖县宝应湖滩地、安徽省和县、芜湖市长江滩地造林试验区初步筛选得到的苏柳549等无性系,及2011,2013年在江西省彭泽县、安徽省铜陵市长江滩地和安徽省怀远县涡河平原造林试验区无性系的对比试验,根据其冠形、干形、分枝结构及在不同水湿环境的生长和适应性,选出耐水淹、生长量高、适宜作滩地防浪林造林的苏柳549、苏柳797和适合作护岸、护路、农田林网栽植的雄株无性系苏柳335、苏柳1034(垂柳)4个优良无性系。  相似文献   

20.
洞庭湖湿地南方型黑杨产量与水因子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外滩湿地淹水时间与高程密切相关。外滩湿地造林的主导因子是水,南方型黑扬在洞庭湖外滩湿地上的生长量随滩地年均淹水时间的增加而降低,淹水87d的滩地如不采取工程措施,造林不能成功,淹水110d的滩地造林林工不能成活。杨树抗水淹能力随林龄的增加而增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