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9 毫秒
1.
如何防治农田蟋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田蟋蟀是发生在农田中的蟋蟀的统称。据调查,山东、河北、河南等地区,农田蟋蟀的优势种类有北京油葫芦、银川油葫芦、大扁头蟋、斗蟋和姬蟋等。近年来,农田蟋蟀的发生与为害不断加重,在一些地区已由原来的次要害虫上升为主要害虫。1发生为害特点农田蟋蟀为杂食性,可为害多种农作物以及树苗、牧草等,啃食植株的叶片、茎秆、花果、根部。农田蟋蟀主要为害作物的幼苗。6月中、下旬至7月上旬的夏苗期和9、10月份的秋苗期分别是蟋蟀若虫和成虫的发生盛期,是农田蟋蟀的两个主要为害期。农田蟋蟀一般1a发生1代。以卵在土中越冬。…  相似文献   

2.
辣椒田蟋蟀有5种。北京油葫芦 Teleogryllus emma Ohmaehi et Matsumura 为陕西关中灌区椒田的主要种。大扁头蟋 Loxoblemmus doenitzi Stein 为不同生态区的常见种。各种蟋蟀在陕西1年均发生1代,以卵越冬,4月下旬孵化盛期,4月下旬—9月上旬若虫发生期,8月下旬—9月下旬成虫发生盛期。8—9月是为害辣椒的关键时期。蟋蟀具有较强的趋光性、趋化性,有趋向于渠边、地边的习性,18—19时为日活动高峰。地膜、杂草孳生、生长势郁闭、麦糠(草)覆盖及混作的椒田,种群数量大,为害严重。早期田间挖窝诱蛛、插种玉水、花生、繁育天敌,中期溜施毒土,后期毒饵诱杀,是控制蟋蟀为害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3.
颜金龙 《植物保护》1985,11(6):19-19
近年来由于荒地治蝗面积减少,有利蟋蟀繁殖蔓延,今年6月份以来干旱少雨,6—7月份降雨量仅有140—200mm,比常年偏少3、4成,多者达6成,蟋蟀低龄若虫期,粘土地土裂缝未出现雨冲泥灌,且低洼草荒地也未被水淹,为其卵孵化和低龄若虫成活提供了适生条件,因此造成了冀南蟋蟀的暴发。据8月15日调查邯郸地区发生蟋蟀40余万亩,馆陶县发生10万亩,肥乡县发生16万亩。据调查馆陶县每平方米有虫30—40头的地块有1万亩;10—20头地块有5万多  相似文献   

4.
韦美成 《植物保护》1989,15(6):55-55
近年来,麦叶蜂(Dolerus tritici Chu)在商河县麦田危害逐年加重,1988年全县发生25.5万亩;1989年达32.3万亩,占小麦种植面积的53.4%,一般发生地块20—60头/米~2,严重地块达150头/米~2以上,发生重的地块不适时进行药剂防治,减产10—15%。为此,作者于1987—1989年对该虫进行了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5.
中黑盲蝽乙酰胆碱酯酶最佳反应体系及其药剂敏感度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正交试验和浸渍法研究了酶浓度、底物浓度、反应时间等5个因素对中黑盲蝽3龄若虫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的影响和7种农药对中黑盲蝽3龄若虫的毒力,以探讨中黑盲蝽Adel-phocoris suturalis Jakovlev AChE活性测定的最佳反应条件及其对不同药剂的敏感度。测定中黑盲蝽若虫AChE活性的最适反应条件:酶浓度为8头/mL、底物浓度为4mmol/L、反应时间为5min、反应温度为40℃,pH值为6.5。毒死蜱、辛硫磷、乙酰甲胺磷、灭多威、敌敌畏、马拉硫磷、丁硫克百威对中黑盲蝽3龄若虫的LC50值分别为20.50、22.97、32.20、46.63、61.52、73.47、153.41μg/mL。7种药剂对中黑盲蝽若虫体内AChE的抑制能力由大到小依次为毒死蜱、辛硫磷、乙酰甲胺磷〉灭多威、敌敌畏、马拉硫磷〉丁硫克百威。研究表明,毒死蜱、辛硫磷、乙酰甲胺磷是防治中黑盲蝽较有潜力的药剂。  相似文献   

6.
周群喜  祥章  洲庆 《植物保护》1993,19(3):53-53
1992年,我市三、四代稻螟岭严重发生。发生面积达26万亩,占水稻种植面积66.7%;粳稻和杂交稻上三代百穴虫量60—105头;粳稻上四代百穴虫量75—120头,近15年来,该虫在我市零星发生,像1992年这样严重实属罕见。经大面积应用巴丹、甲胺磷等药剂进行防治,杀虫效果达85%-90%,控制  相似文献   

7.
稻赤斑黑沫蝉发生危害及防治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稻赤斑黑沫蝉(Callitetix,versicolorFabricius)近年来在我县危害面积逐年增加。1984年只有两个乡发生15亩,1987年发展到10个乡3100多亩。受害的稻田一般减产20%左右,严重的减产60%以上。以卵在泥缝中越冬,翌年5月上、中旬开始孵化。若虫在泥缝中吸食杂草、豆、桑等植物的根汁。初孵若虫腿部分泌白色胶质泡沫,各龄若虫及成虫仍藏于泡沫内2—3小时,才飞入稻田危害。成虫主要危害水稻,其次危害玉米、高粱茎叶吸取汁液,水稻剑叶受害最重,  相似文献   

8.
为证实“喷施宝”能使受害水稻植株改善生理功能,调节生理机制,加强营养吸收能力,促进未受害绿叶部分的光合作用,增强稻株本身的补偿能力,以减少虫灾造成的损失,我们于1992年晚稻在合浦县环城乡廉西村公所花三队宁能程农户的责任田,选择第六代稻纵卷叶螟为害杂交稻(博优64)的为害叶率达40.27%,亩有4~5龄幼虫17万头的田块进行本试验.试验田面积2亩.1 试验方法1.1 本试验设亩用“喷施宝”5毫升加50%甲胺磷乳剂100克兑水50公斤、亩用50%甲胺磷乳剂100克兑水50公斤和对照,不施  相似文献   

9.
桃蛀螟(Dichocrocis punctiferalisGuenee)是一种杂食性害虫,在我区主要为害石榴、桃、李、杏等果树。1988—1989年高粱田间偶见为害株。1990年在武都县河谷区2000亩高粱田普遍暴发,据在锦屏、城郊两乡的调查,紧穗高粱受害率为100%,虫口密度每株达2—12头,最高的达32头;散穗型高粱受害率也达10%以上。该虫以幼虫蛀食或  相似文献   

10.
玉米纹枯病,特别是田玉米纹枯病,近几年来在靖西县发生为害逐年严重,每年发生面积已超过3.7万亩,病株率50%以上的达1.3万亩,造成粮食损失在30万公斤以上,一般只用石灰水或波尔多液进行涂茎防治,效果不十分理想,为了探索出较理想的防治药剂和防治办法,我们于1989年上半年,选出几种成本较低、易被群众接受推广的农药,在靖西县化峒镇八德村雷屯进行了药剂防治试验.一、试验方法  相似文献   

11.
橄榄星室木虱(Pseudophacopteron canarium Yang et li)1987年在本县橄榄区零星发生,1988年为害造成轻度落叶,1989年暴发成灾,受害橄榄树轻则引起落叶落果,重则枝梢枯死,不发新芽。据调查,1989年上半年止,全县严重发生的面积有5000多亩,占橄榄种植面积的25%以上,6月份在为害的夏梢嫩叶上检查,单叶虫口密度严重的达150头以上。严重威胁着橄榄的正常生长。 橄榄星室木虱属于刺吸式口器的害虫,1年发生3-4代,世代重叠,3-10月份发生为害,5月份为害最烈,卵多散产于新梢和嫩叶  相似文献   

12.
张怀玉 《植物保护》1990,16(5):51-51
棉蝗Chondracris rosea(De Geer)是个体较大的土蝗,成虫体长62—81毫米,一年发生一代,据记载主要为害棉花、甘蔗、水稻、竹类、柑桔等,食性很杂,而在江北近年主要为害大豆和棉花,主要为害叶片。此蝗在该地区以往没有造成危害,1989年在淮北平原的五河县新及区、城郊区的郜家湖大豆田危害严重。发生面积6500亩,2—5头/米~2的有3000亩,6—30头/米~2的有2500亩,31—60头/米~2的有1000亩,减产5—10%的有3500  相似文献   

13.
5种药剂防治柑橘蚜虫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害柑橘的蚜虫主要有橘蚜、橘二叉蚜、桃蚜等,以成虫和若虫群集在嫩叶背面和嫩梢上吮吸汁液,蚜虫也为害嫩芽和花蕾等。被害的新梢,嫩叶卷曲、皱缩,节间缩短,不能正常生长,严重时引起落果及大量新梢无法抽出,影响产量。通过5种药剂对柑橘蚜虫进行药剂试验,筛选出防治柑橘蚜虫较好的药剂,为柑橘生产服务。  相似文献   

14.
陈锦辉 《植物保护》1966,4(1):24-24
大蟋蟀在福建省沿海地区旱作地为害较严重。成虫、若虫均能为害,食性很杂。防治此虫,以往多采用六六六毒饵诱杀,或人工挖穴捕杀,很花工、花本、花原料。1965年初,我们试用触杀法效果很  相似文献   

15.
罗明荣 《植物保护》1991,17(1):25-26
芒果扁喙叶蝉(Idioscopus incertus(Baker)是广西右江河谷地区芒果的主要害虫之一。近年来随着芒果种植业的发展,此虫的为害日趋严重。据1986年3月对田东、田阳、百色3县(市)23个果园总面积为179.6亩的抽样调查,受害面积148.5亩,占调查面积的82.68%,其中因受害严重导致完全失收的23亩,占12.8%。为此,我们于1986—1987年,对芒果扁喙叶蝉进行了观察和防治试验。现将结果整理如下: 一.发生及其习性观察 (一).发生世代及其周年消长动态 据1986—1987年两年的室内饲养观察,  相似文献   

16.
药剂涂枝防治枣树日本龟蜡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本龟蜡蚧(Ceroplastes japonicus Green)1987年在浙江省义乌市稠城镇、河乡等地首次发现为害枣树,1989年暴发成灾,现已成为义乌青枣生产上防治难度较大的一种毁灭性害虫。为减少污染、保护天敌和适应若虫孵化期施药正值枣开花及梅雨季节容易产生药害降低防效,作者于1991、199Z年分别在浙江省义乌市稠城镇寺后盛村、留雅村、王高畈村重虫枣园,对25—30年生义乌大枣、马枣162株5.7亩进行5种有机磷农药涂枝防治日本龟蜡蚧试验。  相似文献   

17.
赵魁杰 《植物保护学报》1988,15(1):40-40,72
粘虫Mythimna separata(Walker)在本区历年仅第一代发生量多,为害三麦较重。1981—1983年稻田粘虫大发生。1983年,发生为害面积200万亩。亩虫量一般1—2万头,多达20—30万头;一般减产5—15%,高达30%以上。与本区毗邻的盐域、滨海、响水、干榆、新沂、宝应等地也有类似情况。1983—1985年,作者对其地方发生规律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8.
王振庄 《植物保护》1991,17(1):47-48
河北省水稻种植面积187万多亩,冀东唐山、秦皇岛两市水稻面积达154万多亩,占总面积的82%。自1984年以来,中华稻蝗(Oxyachinensis Thunb)对水稻的危害逐年加重。1984年两市中华稻蝗发生面积(1头/m~2以上)为41.5万亩,1985年为52.95万亩,1986年上升为102万亩,1987年高达120.62万亩。二至三龄期虫口密度由3—5头/m~2上升为30—50头,局部最高密度达562头/m~2,田埂卵块最高密度62块/m~2,一铁铲能铲出蝗卵8块。昌黎县1986、1987连续两年在8月  相似文献   

19.
甘薯卷叶蛾(Brachmia triannuella Her-rich—Schaff)又名甘薯麦蛾、甘薯小蛾。自1991年以来在临沭县甘薯上严重发生,发生面积达25万余亩,占种植面积的71.5%。据调查,幼虫盛发期在7月下旬至10月初;世代重叠,一年约发生2—3代。发生地块一般卷叶率为50—80%,重发地块达90%以上;叶片被卷食后,仅剩一层透明的下表皮,严重影响了甘薯的正常生长。据测产,减产幅度为18—25%。经应用1605、甲胺磷等药剂进行  相似文献   

20.
在我市危害夏高粱的穗部害虫有高梁条螟Proceras venosatus、桃蛀螟Dichocrocis punctifralis、玉米螟Ostrinia nubilalis、高梁穗虫(隐斑螟)Cryptoblabes gnidiella Miler、棉铃虫Heliothis armigera等。高粱条螟在我市一年发生2代,8月份为第二代幼虫为害期,一般每穗有虫2—3头,长势好的可达10头左右;桃蛀螟一年发生4代,在10月中下旬以第四代幼虫为害夏高粱穗部,一般百株有虫15头左右,最高单穗有虫12头;玉米螟常年发生3代,以第二、三代8月中旬至9月上旬为害夏高粱,一般每株有虫1—4头,最高8头;高粱穗虫一年发生2代,第二代于8月中旬末开始进入穗部为害,9月初进入为害盛期,一般每穗有虫1—2头,单株最高8头。此4种害虫为害夏高粱主要是蛀茎、食粒、造成断茎、破粒,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 经1987年以来对防治适期、防治指标、防治用药试验,提出了心叶期适时用药的有效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