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选用广谱高抗白叶枯病的灿稻IRBB21为抗源供体,抗稻瘟病感叶枯病的晚粳T91-50为轮回亲本,通过连续回交和花培转能显性抗性基因Xa-21,结果表明,连续回交结合在B2F2中选择偏粳和抗病植株花培,是灿粳亚种间转育抗白叶枯病基因的快速,有效方法,并对连续回交转育显,隐性抗性基因的技术特点,速度和效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2.
水稻抗白叶枯病隐性基因xa—5的转育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
以高抗白叶枯病水稻品种Acc8558和高感品种H359为亲本,采用单粒传方法建立一个重组自交系群体,利用该群体构建了一张包含225个分子标记的连锁图,1996、1997年对该群体连续2a进行了白叶枯病抗笥鉴定,并对白叶枯病抗性基因进行了定位分析,结果表明,白叶枯病的抗性由1铎主效基因控制,且存在一些微效的修饰基因,该主效基因位于第5号染色体的R830与P22/M17-4两标记之间,跟R830和P2  相似文献   

4.
连续回交与灿稻抗白叶枯病的遗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5.
硝酸镍对水稻抗白叶枯病的诱导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硝酸镍溶液喷施处理后 ,水稻幼苗的白叶枯病发病程度降低 .经平板测定 ,硝酸镍对稻白叶枯菌只有轻微的直接毒性 ,表明水稻幼苗白叶枯病病情减弱 ,主要由于硝酸镍诱导了水稻幼苗对白叶枯病的抗性 .0 .0 5~2 .75 mmol/ L的硝酸镍均有明显的诱抗作用 ,其中 2 .2 m mol/ L为最佳诱导浓度 .2 .2 m mol/ L硝酸镍喷施处理后 ,水稻幼苗叶片病斑长比对照降低了 6 9.6 % .处理后第 3d水稻幼苗表现出最大的诱导抗性 .用 2 .2 mm ol/ L喷雾处理第 3叶以下部位 ,第 4d挑战接种第 3叶 ,使第 3叶产生了对白叶枯病的系统抗性 ,相对诱导效果达 42 .9% .硝酸镍的诱导抗病作用持续 2 1 d左右  相似文献   

6.
连续回交与籼稻抗白叶枯病的遗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白叶枯病强致病菌株KS—6—6和浙173,研究了连续回交与籼稻抗白叶枯病的遗传。结果表明,籼稻抗白叶枯病的遗传,除受主效基因控制外,还受微效多基因的修饰作用,通过连续回交,可以不断地累积微效多基因,增强品种的抗病性。  相似文献   

7.
8.
在80年代末评价出一批抗水稻白叶枯病普通野生稻抗源的基础上,选出1个高抗所有栽培稻白叶枯病抗性基因均不能抵御的广致病菌P6的新抗源WBB1。将其与感病品种金刚30杂交,经花培、自交,获得抗性纯合系H4。笔者报道自1994年以来,采用国际全套鉴别菌系进...  相似文献   

9.
利用Xa21基因的PCR标记进行抗白叶枯病水稻育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pTA2 48是与抗白叶枯病基因Xa2 1紧密连锁的 1个PCR标记 ,采用多个Xa2 1基因供体和受体水稻亲本以及抗 (Xa2 1)×感组合的F1 、F2 、F3 群体 ,对利用pTA2 48标记辅助选择进行水稻抗白叶枯病育种的有关问题 ,包括抗感亲本间的遗传多态性、pTA2 48标记与Xa2 1位点的连锁关系 ,以及pTA2 48标记选择的准确性等作了探讨。结果表明 ,pTA2 48标记在亲本间具有良好的多态性 ,与Xa2 1基因位点紧密连锁 ,二者间重组率为 0 %~1.3% ,根据该标记的多态性表现可对抗 (Xa2 1)×感组合后代材料中Xa2 1基因的基因型和表现型做出较为准确的选择。  相似文献   

10.
利用回交和MAS技术改良珍汕97B的白叶枯病抗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IRBB21为白叶枯抗病基因的供体亲本,珍汕97B为受体亲本,通过1次杂交、3次回交、1次自交,采用传统的回交育种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相结合的方法获得了6个导入Xa21的珍汕97B导入系,其遗传背景恢复比例为92.8%-97.4%(平均为94.9%).  相似文献   

11.
以含水稻白叶枯病抗性基因Xα23的近等基因系WBB1为供体亲本,与不同遗传背景的籼稻、粳稻及不育系杂交,分析Xα23基因导入不同遗传背景受体的效应。结果表明,Xα23导入籼稻、粳稻后,F1代显性程度高,达高抗水平;导入不同类型的不育系,F1代达到中抗水平。说明Xα23基因抗性遗传强,导入效应好,为育种上配制含Xα23基因的高抗白叶枯病组合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2.
以转Xa 21基因的水稻优良恢复系BR527为抗白叶枯病基因供体,分别与不育系金23A、G46A、D62A、D200A进行组配,研究该基因在改良杂交水稻白叶枯病抗性方面的作用。分子检测表明,供体基因能够稳定遗传给杂交组合;田间接种鉴定发现杂交组合对P1,P2,P3,P4,P6和CII,CIV,CV等白叶枯病菌生理小种均表现出抗或高抗,揭示Xa 21基因的抗性好,抗谱广;农艺性状考察结果显示这些杂交组合的农艺性状与对照组合比较没有明显改变。说明该基因可以作为一个显性抗白叶枯病基因在杂交水稻抗性改良上上加以应用,与此同时,得到了四个白叶枯病抗性改良的优良杂交水稻组合。  相似文献   

13.
广东水稻品种抗白叶枯病鉴定与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鉴定评价了广东水稻品种对白叶枯病的抗性。依656个品种对5个致病型的抗病谱,划分为6个抗性类型;品种间对广东优势致病菌系Ⅳ型菌和强毒菌系Ⅴ型菌表现高抗、抗、中抗、中感、感、高感等不同抗性水平;广东主栽品种均不抗Ⅴ型菌,对Ⅳ型菌的抗性常规稻比杂交稻好;品种抗性来源,主要来自携有Xa4、xa5和Xa7基因的品种。  相似文献   

14.
水稻花药培养技术的总结与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总结了水稻花药培养 (花培 )技术中影响培养力的主要理化因素、花培后代遗传特性的利用、花培技术育种应用的关键 ,分析提出花培技术和遗传育种应用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 ,并对水稻花培的发展作了初步的探讨 .  相似文献   

15.
南方籼稻品种抗白叶枯病的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10个国内外水稻白叶枯病代表菌系测定我国南方稻区28个品种(组合)的抗性,其中抗谱最广的是八桂早、八桂香、培杂山青3个品种,对60%的供试菌系表现出抗性.抗谱在30%以下的品种有13个,占供试品种数的57%,其中特优63、广优4号则对10个供试菌系表现全感.籼稻品种(组合)对菲律宾菌系P1和中国代表菌系浙173具有很好的抗性,而对菲律宾菌系P2、P3的抗性频率很低,对菲律宾菌系P6和中国菌系1358则是全部表现感病.建议在育种计划中注意引进能够抗P2、P3、P6和1358等菌系的抗源.  相似文献   

16.
两个水稻种质对白叶枯病及稻瘟病抗性遗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对2个水稻抗病亲本25-289、IR71676-34-1-1与2个感病亲本桂649、测253进行杂交组配,并利用白叶枯病和稻瘟病菌液对亲本及其杂交F1 、F2进行接种鉴定,探讨两个双抗水稻品种的白叶枯病和稻瘟病抗性基因在杂交后代中的遗传表现.结果表明,25-289对广西稻区白叶枯病的抗性受一对显性基因控制,IR71676- 34-1-1是受一对隐性基因支配;两个抗病材料的稻瘟病抗性均受一对显性基因控制;两个抗性亲本的白叶枯病基因及稻瘟病基因均是独立遗传的,该研究结果为深入研究选育多抗水稻新品种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分子标记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在植物病理学中的广泛应用,为水稻抗病基因的研究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方法。文章概述了近些年被广泛应用的分子标记技术,比较分析了不同分子标记技术的特点,阐述了分子标记技术在水稻抗白叶枯病基因的定位、克隆及分子标记辅助育种中的应用,并就今后的发展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利用亚细胞定位技术对水稻抗白叶枯病相关基因的表达产物进行了分析,为基因功能分析提供了重要信息。通过前期基因芯片筛选、半定量/定量PCR的验证及基因功能注释,从高抗白叶枯病水稻品种Y73中筛选了18个潜在的与抗白叶枯病相关的基因,并在烟草叶片细胞中进行亚细胞定位分析。通过观察融合有绿色荧光标记(sGFP)的表达产物,初步了解这些基因在烟草细胞中的表达位置。经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后发现: 其中4个基因的 sGFP 融合蛋白定位于细胞核上,可能发挥了转录因子的功能;4个基因的 sGFP 融合蛋白定位于细胞质膜上,推测可能与细胞质膜的稳定或控制蛋白转运相关;4个基因的 sGFP 融合蛋白同时定位于细胞核和细胞质膜上;另有6个基因的 sGFP 融合表达后没有观察到明显的定位信号。  相似文献   

19.
以高抗白叶枯病水稻品种 Acc8558和高感品种 H359为亲本 ,采用单粒传方法建立一个重组自交系群体 ,利用该群体构建了一张包含 2 2 5个分子标记的连锁图 .1996、1997年对该群体连续 2 a进行了白叶枯病抗性鉴定 ,并对白叶枯病抗性基因进行了定位分析 .结果表明 ,白叶枯病的抗性由 1对主效基因控制 ,且存在一些微效的修饰基因 .该主效基因位于第 5号染色体的 R830与 P2 2 / M17- 4两标记之间 ,距 R830和 P2 2 / M17- 4的距离分别约为 4 .8c M和 6 .1c M  相似文献   

20.
中国稻种微核心种质资源对稻瘟病和白叶枯病的抗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03份中国稻种微核心种质资源的稻瘟病和白叶枯病抗性进行了评价。其中,抗叶瘟和穗瘟的品种分别占41.38%和78.82%。对稻瘟病抗谱在80%~90%和70%~80%的广谱抗性品种分别有19个(9.45%)和9个(4.48%),抗谱在20%~30%的品种占64.68%。有2个(0.98%)品种对白叶枯病的8个生理小种的抗性频率为75%,有6个品种(2.98%)抗性频率为62.5%,抗性频率在50%以下的品种有188个(92.61%)。其中,特青选恢和黄丝桂占兼抗稻瘟病和白叶枯病。发现了1个抗菲律宾强致病菌株POX99的品种金溪白,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